经济上励精图治、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恢复生产,提倡节俭,黄初末年魏国国库充盈。

军事上,向东平定青州、徐州的割据势力,向西大破羌胡联军,收复西域,向北多次击败鲜卑

文化上,第一个写七言诗,典论·论文也被后世推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上面是复制粘贴

初文帝与陈思王争为太子,既而文帝得立,抱毗颈而喜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一开始觉得辛宪英的预言很扯,后来想想,这说明曹丕是性情中人,在大臣面前城府威仪不够,没有形成足够距离感。种种迹象看来,曹丕是高敏感人格,具备帝王之才,却缺乏帝王心性。


一个很可爱的人,外带有点小心眼。

有很多朋友死于曹操之手,不知道他心里怎么看待他爹的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是说曹操这个当爹的,是如何当的。

曹操一直不喜欢曹丕,总是冷落他,曹操宠溺小儿子曹冲的聪明,夸赞曹植的诗作,却一直对曹丕各种无视和打压。曹丕一直感受不到父爱,一直想让父亲多赞扬他,所以曹丕早上三更就起来看书,读书和处理政务都很辛苦。后来主动找司马做他的老师,开始费尽心思保住自己的东宫之位。到曹操死的时候,终于心满意足的觉得曹丕已经被磨炼成了一个君王该有的样子。

所以曹丕,其实是很厉害的,在三国的二代里,他无疑已经是最优秀的一个了。也许很多人对他评价不高,但是真的在那个位置上,我想没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好了吧。


这是个蛮难回答的问题。

曹丕的九品中正制,本质意图跟网文yy地向世家卖屁股没啥关系

反倒是把地方豪族的查举权给收了,一定程度倒是打破了豪族的垄断。直到司马懿一阵乱搞。。。从地方垄断变成中央垄断,反正得背点锅也是应该的。

说他搞经济吧,搞得的确不错,累积巨万,可惜把货币给废了

说他外战挺强的吧,的确挺强,继承父志还把西域打通了,可惜把鲜卑养成一个控弦十几万的族落(檀石槐也只号控弦十万)

说他军事眼光吧,也不是不行,隔著千里外就看出刘备必败,可惜没插手,没插手倒也不是真黑点,毕竟国内还不稳定。

说他军事才能吧。。。没啥好说的。

总体来说,要说他配哪个顶级谥号「文」,也不算曹魏真的不要脸,中等偏上这个评价蛮贴切了。

世说新语把曹家当董卓来写那肯定过了,但曹丕吧,说他心胸肯定不算宽广,但对于朋友来说却是个妙人。

文学呢,也不差,无论是文采还是对文学的贡献。


曹丕在历朝历代的二世祖(曹操才是事实上的曹魏开国者)是属于中上水准的。

他黑点多,比如在兄弟关系的处理上太烂,比如心机太重无容人之量,比如武功虽然及格但是跟他爹比断崖式下跌等等。

但是他之所以能当好一个二世祖,有如下过人之处。一是大战略上不糊涂,把控朝局的能力强。二是自己本事不大,但是用人眼光不错。三是有跟士族玩的开的文化素养。


曹操都觉得,曹丕可以当个合格的继承人。我不觉得我比曹操看他亲儿子看得更准。


是一个单位,君才十倍于曹丕


曹操的用人一直以来都为人所称赞,因此对孩子的认识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和曹丕竞争上岗的曹植、曹彰都有很明显的短板,根据木桶效应,是很容易拉低他们的总分的。那是不是曹丕像水桶一样比较匀称,因此侥幸成功呢?当然不是。

曹丕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文有《典论》,不多说了;曹丕是个打猎狂人,平常也是用剑高手,这个也去百度;政治上面把曹魏1.0时代成功过渡到曹魏2.0时代,并且识时务的与士族合作,这都是政治智慧的体现。

其实我想讲的是下面这个观点:看一个人行不行,就看和他同场竞技的人的水平。他打败的可是才高八斗和黄须儿啊!

至于曹冲嘛,确实是个天才,但古代的医疗条件太差,人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像周瑜大概率死于破伤风,放在现代打一针完事儿的在那个时代就是要命。所以曹冲的死和曹丕没有半毛钱关系,曹丕本身的水平不会比曹冲差。

真是感叹,曹操培养孩子的能力真的强,难道是因为基因好?


曹操合格的继承人

他若是不早夭

三国归魏

司马家没有机会


合格的帝王吧


我世祖文皇帝,上马横槊,下马谈论。


个性很鲜明,也很真实的一个人。文治武功不好评说,上头有他爹曹老板,反而更难做评价。算是合格吧~


曹丕如果活到曹操那个年纪,就没司马家什么事了!


十足的垃圾,曹操最大的败笔。司马家上位的罪魁祸首。

军事上,巧妙地避开一切正确建议,让自己的军队永远按照最差的方向发展。


曹丕是一个纯粹的政客,这种人有一定能力,但能力都用在了对付同事和巴结上司层面上,升官是一把好手,作为曹丕的妻妾儿女是幸运的,这却是国家的灾难。

首先对内:1.严重打压曹氏宗族,在已经荣登帝位的情况下,逼死曹彰,打压曹植,导致后期宗室势力衰弱,无力对抗后期司马懿。2.没怎么挖掘像样的人才,一大批才干大部分是曹操留下的,而且选人忠心程度不足,司马懿叛乱的时候,大部分高层连屁都不敢放,最蠢的是还提拔了野心勃勃的司马懿。

其次对外:1.刘备打夷陵之战时,本是曹丕一个统一天下的契机,无论是联蜀攻吴或是联吴攻蜀都对统一大业极为有利,偏偏选了最蠢的按兵不动。2.趁蜀国夷陵大败,刘备又魂归西天之际,曹丕突发伐蜀,结果被打的灰头土脸,军事能力实在菜的不行


荀彧粉来答一波子桓吧。多年前给令君写歌词玩时,记得这个典故,裴注引子桓《典论》里的,不过我也没有去查《典论》里的原文:

后军南征次曲蠡,尚书令荀彧奉使犒军,见余谈论之末,彧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余言:「执事未睹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彧喜笑曰:「乃尔!」余曰:「埒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若驰平原,赴丰草,要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妙矣。」时军祭酒张京在坐,顾彧拊手曰「善」。

多么有画面感,有人情味的一段描写啊!意气风发而又有点憨的子桓,和蔼可亲而又有点八卦的令君。这样的日常是多么的美好,就仿佛央视《三国演义》里面刘备平定荆南四郡时,张飞和赵云抓阄被诸葛亮逗著玩的场景。

可惜,世上的美好往往是短暂的。没过多久,荀彧就为了魏公一事含恨而终,而子桓也从此走上了那条充满荆棘的夺嫡之路。

我一直在想,荀彧看到这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子桓时,是不是回想起了鄄城里的那个孟德。多年后的子桓,在《典论》里回忆这些往事时,又是否怀念了从前。

人生若只如初见。


微风远韵,映带人心于哀乐。是个纤婉可爱的人。


一个较曹植更黯人心,更懂权谋的政治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