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這,我也有類似的感覺呢!

有沒有一種越禁忌、越快樂的感覺?(老臉一紅

這和我們人類的心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先佔個坑,周末回來填

來填坑啦~

01 強大的本我,不想讓你學習

老大爺弗洛伊德,在心理學中最重要的貢獻,就是提出了完整的人格結構由3大部分組成:

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指的本能的我它是一種完全處於潛意識的狀態,也就是冰面下隱藏的東西。本我所遵循的是「快樂原則」,說白了就是無法無天,想幹啥幹啥,快樂至上。類似誘惑你沉迷網路快樂的「小魔鬼」。

自我是現實的我它是通過後天學習和環境塑造起來的,遵循的是「現實原則」。自我有點像夾心餅乾,它需要平衡本我和超我的衝突。

超我就是高標準、嚴要求的我它遵循的是「道德原則」,它會通過良心來懲罰你,不遵守道德規範的行為,使我們產生內疚、羞恥感。

本我和超我的衝突,是無時無刻的。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中就有這樣一個例子。

入夜了,小男孩在街道上閑逛,突然感覺肚子好餓。本我翹著魔鬼小尖角,在他耳邊誘惑:

「現在街上沒人,你打碎麵包店櫥窗,抓起麵包就跑,沒人逮得到你呀!」

超我穿著天使的小白袍,趕緊說:

「萬萬不可,這樣做太不好啦~多不道德呀!」

自我也在男孩腦海里低語:「再堅持堅持,往下走2個街道,就到家了,有熱噴噴的飯菜等著我們呢!」

大家明白了嗎?在上面的例子里,自我的功能就是用來調節本我、超我之間的關係,讓一個人既可以在一定規範內享有自由,也不會太過於出格。

扯得有點遠了,其實本我、自我、超我的原理,在這就能解釋,為什麼我們明明學習的時候也開心,但是決心開始學習,還是這麼難呢?因為,學習是要消耗能量的。本我太懶了,學習的快樂怎麼能比得上刷手機、打遊戲的快樂呢?

未完待續,下部分我準備談一談,如何儘可能騙過本我,又能讓自我得到發展呢?


頭腦被奶頭樂文化肢解了


謝邀,控制不住是正常,你要學會接受這一點。

我在中學時代,對自己要求很高,經常會立志要發奮讀書,最長不過堅持半個月。我稱之為間歇性發奮圖強。每次失敗的時候,我都會對自己產生懷疑並且伴隨強烈的自我譴責,認為自己就是不行,自己就是意志力不強,比不過那些優秀的孩子,所以成績才只能名列前茅而不能登峰造極。

後來我想開了,自我譴責並不能給我帶來進步,我開始接納自己的習性,並且我認識到,如果間歇性懶惰是不可避免的,那我完全可以想辦法縮短這個懶惰的周期,快速進入到下一個間歇性發奮圖強,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並且每次我失敗了,我都會告訴自己,沒事兒,這是正常的基本操作,只要我快速爬起來,就不會損失太大,在此之前我先躺平歇一會兒吧。所以只要我降低底線,我的道德心就永遠也譴責不到我(狗頭)

另外呢,別聽現在網路上鼓吹的什麼自律,那都是反人類的,我告訴自律的本質是什麼:一種更強烈的慾望覆蓋住了低級慾望,為了實現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進行的推遲滿足。你要做的是尋找更強烈的慾望去讓自己進步,而不是逼自己自律。單純鼓吹自律而不揭示其本質,然後兜售一大堆方法論和焦慮的傢伙們,不是傻就是壞!

自己是自己永遠的朋友,但自己也是自己永恆的敵人,我們會和自我鬥爭到生命的盡頭,永不停歇,不要怕失敗,我們可以失敗,但只要不認輸就可以了。


短期多巴胺的作用

把手機放在家裡或者另一個房間即可


很多時候都會有這種感覺,總感覺不學習,玩手機,有一種罪惡感

其實還是自控力的問題,還有自身是否有明確的規劃,當自我調節,並按照計劃,完成了今天的任務,那這個時候玩手機就不會覺得焦慮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