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個大學生畢業兩年多的新人小白,以前在IT公司做過銷售。

去年因為職業發展到瓶頸期選擇了辭職,迷茫了兩個月後合夥創辦了一個農產品公司,是做土蜂蜜得。

我這大半年過去了,進展不是很順利,我主管營銷兼運營這塊,我想把這個公司打造成一個與健康相關的公司,創辦了一個公眾號,前期會不定時在公眾號上發關於健康的軟文,但是苦於閱讀人很少一直沒有增粉,公司的微信號也是發的與健康知識相關的,現在我們客戶大概有1200個,我發起的1元秒殺入群也是人數寥寥無幾,所以我很苦惱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不知道是不是蜂蜜這個產品不適合走互聯網模式還是我自己操作有問題,請大神給我指點一下,虛心求教。


首先,先找准你的產品客戶族群(客戶定位),或根據產品特性:原產地、花蜜的鮮花品種來定義功能,這樣來確定什麼樣的客戶需要你的產品,專一專心在這方面功能有需求的用戶,去編輯周期性使用這樣的蜂蜜所帶來的身體變化與好處……

其次,不知產品的實際情況,條件允許的話,根據定位的客群的喜好需求去重新創意產品形象包裝,也可以拆分小瓶裝+禮盒,成為閨蜜探望老人的伴手禮……

再次,如果能影響老闆,就重新塑造品牌,從定位開始,梳理品牌價值,品牌故事,定位定義你主要客群的痛點需求……有了這些內容再去精準的在營銷節點上去推廣品牌價值+產品價值的營銷文案,核心是要區隔同類產品,找到需求端的差異化,來塑造產品品牌,這是做好價值內容的過程,沒有精準用戶需求為導向的價值內容,所謂的營銷都是浪費彈藥,包括時間。

再就是食品類都適合在線營銷的,關鍵是產品的種類不要太雜亂,你說的內容大家都在說……又不清楚客戶痛點,無法引起共鳴,好產品不在低價,而是看你的產品解決了客戶的什麼問題,化解了他們的什麼痛點!

比如,你們完全可以開發一套針對兒童的蜂蜜系列產品,痛點主因是兒童愛吃糖但又會長齲齒——《兒童護齒蜂蜜》解決孩子愛吃糖,齲齒嚴重傷了牙根非常難治,而且兒童期是換牙的重要階段,一生只有一次……有點恐嚇營銷的意思哈,但這是事實……蜂蜜確實是不傷牙齒又護齒的……《本草拾遺》有明確記載:蜂蜜有殺菌保護牙齒的功效——這是背書哇!

對企業產品都不了解的情況下,暫且說這麼多吧,有空多學習一點塑造品牌與全網營銷的課程吧,某音,某條上這方面的免費課程很多,就夠你學習好一段時間了,找准你自己的需求去學!

加油,祝一切好!


怎樣做好一個產品品牌,對企業而言是企業管理者所要考慮的問題。

當然,雖然你畢業不久,可是合夥創辦了一個農產品公司,你還是要將自己當成品牌營銷的管理者,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待品牌運營。

古人云:「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作為一名從事品牌戰略管理工作的品牌營銷管理者(下稱:管理者),你必須有統籌、整合、管理、運營企業內外部所有資源的能力;必須明了戰場的形勢,懂得如何進行戰略部署;必須擁有統領品牌、營銷、傳播三軍作戰的能力,並協同所有作戰單位,贏取戰爭的勝利。

要做好品牌統籌的工作,你就要了解國家政策,把握行業趨勢;洞悉整個品類市場潮流的前瞻能力;清楚整個市場上的競爭環境,並有能力分析自有品牌的優劣勢,有能力做品牌發展的長遠規劃、擬訂策略、制訂製度,以保證戰略部署的有效實施及品牌發展目標的完成。

要做好品牌策劃的工作,你就要深入地了解市場,了解消費者。除了要了解依不同營銷目的而施行的各項調研管理外,為了要能精確掌握數據表象下的真實含義,管理者不應該只待在辦公室看報表、聽報告,必須走街竄巷,貼近消費者最真實的生活,了解他們真正的需要和想要,在這個基礎上結合數據、報表、報告傳遞出來的信息與建議,決定產品的功能與品質,發展並確定出品牌與消費者的溝通策略。

如果你只看別的給你的二手資料,無論是數據還是報告,都會與客觀事實有很大距離,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從業者經常哀聲怨道「市場調研數據是不靠譜的」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市場調研數據不靠譜,是你沒有從另外的角度來用這些數據,其實質是沒有走出去。

要做好品牌經營的工作,你還要懂得如何與企業內部的各個分工合作單位有效地協同作戰:

與生產部門的合作。一方面,品牌購買理由的提煉不能脫離以產品的功能與品質作為參考,只有建立在物理性的基礎,品牌的購買理由才立得住腳,才能夠取信於消費者,以及從感性的層面刺激消費者的想要及最終購買行為的實施。另一方面,產品的功能與品質必須能夠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當消費者對產品的功能與品質提出意見與建議的時候,或者你通了解與洞察發現了新的消費需求的時候,將這些意見反映到產品的研發部門,以便指引生產部門實現產品的功能與品質上的改變。不可否認,很多市場的新產品,就是源於對新消費趨勢的判斷。

與銷售部門的合作。一方面,銷售的作用是「推」,而品牌營銷傳播的作用是「拉」,「推」與「拉」兩者無縫配合,才能促成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如果「推」與「拉不夠協調,消費者被「拉」到了櫃檯前卻找不到想要買的商品,就會產生抱怨(當然有些品牌喜歡飢餓營銷,會故意造成缺貨的現象);如果消費者先在櫃檯上發現了商品,而品牌卻沒有準確的溝通信息傳達給他,或是銷售員推薦了其他品牌,或是其他品牌在現場有促銷……這都將使品牌錯失與消費者產生互動的機會。另一方面,銷售的管理是通過人流對物流與資金流的管理,帶回信息流,這個信息流可以成為重要的調研資料,它直接、快速地反映著市場的狀況,反映著競爭對手的作為,這些信息情報通過市場部門的消化、分析、整理後,最終反映給管理者,並作為品牌營銷戰略規劃的參考和依據。

與市場部門的合作。在整個品牌經營的過程中,市場部門從事信息情報的收集與匯總,並通過對這些信息情報的分析、研究,為營銷資源的分配提供參考。市場部門通過各種調研手段,對銷售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對銷售渠道信息流進行研究,將市場分為攻擊區、鞏固區和開發區。你所帶領的部門則以此為依據,進行營銷資源的分配與調度,部署品牌發展的作戰計劃,協調銷售部門 「推」與「拉」的動作,將品牌深植入更多消費者的心智。

要做好品牌管理工作,你還必須協同各相關外協公司,不斷地檢視消費者對品牌的態度與反應,完成品牌溝通信息的製作與傳播,製造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聯與互動。基於此,你要深諳各種調研的方式與手段,懂得如何才能深入了解到消費者的內心世界,至少要知道調研時怎麼回事;你還要通曉廣告、公關、活動、事件行銷、客戶關係管理、售點包裝等各種溝通手段的功能與特性,通曉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各種傳播工具的功能與特性,並在此基礎上整合運作所有這些溝通手段與傳播工具,向消費者傳遞統一的訊息。

總之,作為管理者,你在整個品牌經營的過程中所扮演的,是個總工程師的角色。你務必具有高瞻遠矚的視野,站在統籌運作的高度,做全局的掌控,從市場到企業內部各作戰單位,再到與企業協同作戰的各個外協單位,都應在管理者的協調與部署之下,為完成品牌經營的終極使命,周而復始地不懈努力,堅持不懈地做著看似相同卻不盡相同的工作。

作者:劉述文(綽號:五星哥,微:liushuwenok)

《品牌創意營銷:找准品牌原力,做對營銷創意》作者,同道(深圳)品牌營銷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品牌原力營銷」創立者,資深品牌營銷策劃師,品牌創意人,十八年專註企業品牌建設與品牌營銷的研究與實戰,獨創了融合營銷戰略、營銷創意、品牌管理為一體的「同道方法」。


要建立一個品牌就得先了解什麼是品牌。關於什麼是品牌的解釋各種各樣,天花亂墜。就是單單是行為學,市場營銷,營銷管理的定義就夠很多人喝一壺。我們且先看看@

行為學:品牌指對某種商品具有象徵意義的圖示記憶。它是消費者對於某商品產生的主觀印象,並使消費者在選擇商品時產生購買偏好。市場營銷學:品牌指公司的名稱、產品或服務的商標,和其他可以由別於競爭對手的標示、廣告等構成公司獨特市場形象的無形資產。菲利普科特勒:品牌是一個「名稱、專有名詞、標記、標誌、設計,或是將上述綜合,用於識別一個銷售商或銷售商群體的商品與服務,並且使之同其競爭的商品與服務區分開來。」怎麼樣,是不是感覺很像《三個傻瓜》關於機器的解釋:機械裝置是實物構件的組合,各部分有確定的相對運動,藉此能量和動量相互轉換,就像螺絲釘和螺帽或者槓桿圍繞支點轉動,還有滑輪的樞紐之類的尤其是構造多少有點複雜,包括活動部件的組成或者簡單的機械零件,比如滾輪槓桿凹輪等等。而小超還是喜歡阿米爾汗的解釋:省力的東西就是機械。所以小超希望有大多數人都能理解的語言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前方高能,喜歡裝逼用語的小夥伴趕緊退散@--------------------說人話分割線--------------------01 什麼是品牌

Brand這個詞來源於古斯堪的那維亞語brandr,意思是「燃燒」。為什麼是燃燒呢?我們來看下面這幅圖。

品牌最初的形態就是像這樣子的農場主將屬於自己的印章烙印到牲畜的屁股上。牲畜賣出去後出了任何問題,買主就可以憑藉著屁股上的這個印記找到賣主。而另一種最常見的形式就是藝術家將自己的簽名或者印章用於自己的作品上來作為高品質和真跡的證明。

在這裡我引入一個簡單的經濟學概念。在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對商品價值的定義。商品的價值是由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組成的。使用價值指特定物品的效用,交換價值指由於佔用某物而取得對其他購貨物的購買力。講人話就是一個是功能一個情懷。再結合上面的烙印和簽名就可以得出品牌的作用。品牌的意義就是對於這個商品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保障。也就是企業對於商品價值的承諾,如果受眾接受這個承諾,就會願意為這個商品買單。簡而言之,即品牌是商品價值的承諾。02 品牌構建三要素理解了品牌即商品價值的承諾,那麼構建品牌的要素就要呼之欲出了。因為全世界的承諾的要素都是一樣的:不一樣/認同感/可信賴。

談過戀愛的小夥子們都知道,要想追女孩子。你總要跟其他的追求者不一樣吧。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在國產凌凌漆里對周星馳的一段描述:

你以為你躲起來就找不到你了嗎,沒有用的。你是那樣拉風的男人,不管在什麼地方,就好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是那樣的鮮明,那樣的出眾。你那憂鬱的眼神,唏噓的鬍渣子,神乎其技的刀法,還有那杯drymartine,都深深的迷住了我。如果你不能與眾不同,那我如何能夠在人群中找到你,然後給你打動我的機會。做人要這樣,做品牌也要這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差異化。當然,這裡說的差異化不是讓你為了不同而不同。畢竟葬愛家族到是差異化了,不過能接受的就夠嗆了。這裡的差異化一定是要你的目標客戶群認同的差異化。很多人追求姑涼不成功就喜歡說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為什麼都不感動。WTF,對於這種人我最喜歡的懟句就是:我喜歡芒果,可是你給了我一車菠蘿,然後你說你被自己感動了。問我為什麼不感動,我無言以對。然後你告訴全世界,你花光了所有的錢給我買了一車菠蘿,可是我卻沒有一點點感動,我一定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我的人品確定是有問題的!我只是喜歡芒果而已啊。對,就是這麼簡單,品牌的第二要素就是認同感,如果不能讓你的目標客戶群認同。這個品牌就沒有意義。

第三個要素就是可信賴。就是這個承諾讓目標客戶群相信是可以實現的。這一點要做到很簡單,就是不要提出不可能實現的承諾。我給大家舉個形象的例子:

男朋友追我的時候,半年花了十幾萬…要啥買啥,不要也買,全是牌子還到處旅遊,現在結婚了,孩子一歲,我們一起還債,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每次看這個段子我都忍不住想笑。不要以為是承諾就可以放衛星,說話不算數對個人品牌是致命的。對企業品牌那可是毀滅性的,什麼叫毀滅就是渣都不剩好伐。03 注意事項最後來說一說有哪些注意事項:1、品牌是承諾。那麼logo,slogan,廣告都只是傳達的形式。2、沒有大策劃可以幫助品牌一蹴而就。沒有@3、產品與品牌有強落差是致命的。我們花了八個月、撒了一大筆錢打造品牌戰略,結果只有標識和廣告口號改了。品牌塑造往往跟廣告宣傳,活的策劃混淆。很多企業仍然以標新立異,吸引眼球作為「萬能葯」。現在更多的所謂品牌專家動不動就告訴你,企業發展遇到瓶頸就是沒有互聯網思維,為公司包裝不可實現的品牌承諾,找到一個風口就敢讓豬飛,豬最後摔不摔死不關心,反正也多了一個創造風口的營銷案例。而很多企業主也一直醉心於尋找那個風口,而恰恰忘了,豬要跑的更快,只能從家豬變成野豬。

前幾天微博特別火的的「人體宴」性騷擾打人事件里的企業出來道歉了,該餐廳相關負責人陳某稱,出於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的考慮,制定了這個營銷策劃案。此次事件從策劃、準備、排練到實施歷時一個多月。「所有的細節都是經過我們策劃和設計的,包含觸碰敏感位置、爆發衝突和現場控制。」

圖我不知道是多不懂品牌的高層才能策划出這樣的事件營銷來。這樣的策劃事件簡直就是親者痛仇者快呀。我們請了品牌顧問,發展出很好的品牌戰略。我們的廣告設計公司也持續的給出了很好的宣傳創意,但是卻遠遠的超過我們的能力,我們根本無法實踐品牌承諾,結果我們的顧客越多,失望的就越多。內部相互推諉,衝突也越來越多,品牌信譽也遭到了侵蝕。我估計沒有企業希望遇到這種情況吧。

04 最後說兩句

企業的CEO其實說到底就負責一件事情:就是讓企業活下去。而企業要活下就需要有產品,而且賣出去。也就是說CEO一手要抓產品,一手要抓品牌。用品牌就讓客戶相信我們可以解決她的痛點,用產品讓客戶持續相信們可以解決她的痛點。這樣的企業這麼可能活不下呢?

以上,謝謝。

作者|麥青Mandy

核心導讀

1.是什麼在驅動品牌增長

2.促進品牌增長的三大因素

3.新的標準,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長久以來,我們不禁在想,是什麼在驅動品牌增長?在此之前,我想先提及一下品牌增長的三個要素。

第一,是嘗試。也就是說,要讓消費者進來購買我的品牌,在HBG的理論體系里叫滲透率,用最新的互聯網詞語就是拉新。

第二,是維穩。怎麼樣去維護現有的消費者基礎,在Kantar Worldpanel會被表述成忠誠度。

第三,是擴充。確定購物籃的大小,也就是每個消費者每次大概花了多少錢,或者購買了多少產品。

1.品牌增長,源於大滲透

這三個驅動因素到底哪個更重要?從凱度消費者指數在不同場合的研究來說,一個品牌的滲透率和它市場份額的相關係數非常高,滲透率越高的品牌,市場份額一定更大。而相對來說,滲透率比較低的品牌,它的市場份額相對來說比較低。

但實際操作的時候,想法跟理論往往背道而馳。我們有時候會夢想,做一個有很高滲透率和市場份額的小眾品牌,這樣的現象存在嗎?是存在的,在一些Niche Market里,如果這個市場,集中滿足利基消費者群體的需求,也許人數不多,但市場份額很高。如果把滲透率和品牌市場份額中間畫一條線,大部分的品牌都會坐在這條線上,這個就是我們品牌增長基中的第一個基本法則,也是今天我想強調的,就是滲透率為王。

2.大品牌和小品牌的差異是什麼?

今天,我們很多品牌都會用市場份額這個指標來評估市場地位。舉一個例子,某一個品類裡面前十位的品牌,從滲透率的角度來講,最高和最低市場份額的品牌,他們在滲透率上的差距差不多是6.8倍。但購買頻次的只有1.6倍,再看單次購買量的差距不過只有1.3倍。

也就是說,大品牌和小品牌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滲透率。換句話說,大品牌之所以大,就是因為有很多消費者去買這個品牌,而不在於這些消費者每次買的更多,或買的更頻繁。大家可能都會覺得,消費者的忠誠度非常重要,但在這些品類裡面也被證實了,最大的品類、最大的品牌,一定是相對來說滲透率最高的。

同樣,在品牌增長的不同階段,滲透率的推動作用、需要focus的重點可能會不太一樣。

第一個階段,也就是現在很流行的從零到一階段。一般來說,品牌滲透率和購買頻次都會發生急劇增長上升的現象,這是品牌增長的初創階段。

品牌從十億到五十億的規模,就是發展期。很多時候,發展期是說品牌從一個區品牌擴展到全國品牌;或者從細分領域,上升到去打全領域、全市場細分的品牌。這個時候滲透率在品牌增長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更加明顯。也就是說,隨著品牌的壯大,滲透率的驅動增長是品牌增長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個階段進入飽和期,或者說增長瓶頸。有些品牌可能做到五十億,或者六十億就很難再做下去了,這個時候,我們看到品牌開始比較依靠購買頻次的提升,來提升市場份額。當然在這個階段裡面,尤其對於大品牌來說,吸引新的消費者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舉個例子,農夫山泉,這兩年跨界的增長、進入新品類的增長,為它的消費者、滲透率綠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

因此雖然在某些階段,購買頻次的增長非常重要,但是在品牌增長的各個階段來說,滲透率都是最重要的驅動因素之一。

這個基本原則我們也跟很多客戶做過分析,特別是推出新產品的時候,到底什麼是產品成功最重要的依據。

很多新品在最前面的時候,可以看銷量,在渠道裡面壓很多的貨,但是最終他們其實都認同,產品的累積滲透率是這個產品是否得到消費者認可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或者說如果我們把這個產品前十二個月累計滲透率化成是一條線,這條線是build up的狀態。如果看到線的build up比其他競品好很多,就可以認為這個產品在市場上是成功的。

這背後可能會有銷量的背書,但更重要的還是產品在上市第一年,或者說六個月到第一年這段時間裡面,是否能夠招募到更多新的消費者,這是產品成功的關鍵。

3.持續拉新,品牌增長最直接的來源

大部分的消費者都是不忠誠的,可能很多在第一年嘗試你的品牌,第二年就不會再購買,這個現象背後有大量數據支持。在一些食品飲料的家清品類里,即使是市佔率第一的領導品牌,35%~45%的品牌消費者不會在第二年復購。同樣,排名靠後的品牌中,可能有55%~70%的消費者不會在第二年繼續購買。

但是我想強調一點,不管是大品牌,還是小品牌,都有接近50%的消費者第二年不會復購。

其實在快速消費品裡面,消費者並不存在特別喜歡,或特別忠實於某個品牌,很多時候買品牌a或品牌b,對他們的生活沒有什麼改變。那麼我們品牌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去不斷的持續吸引那些新的消費者。

並不是重複的消費者不重要,他們也很重要。但是如果我們大家都同意,所有品牌所有品類都無法避免消費者流失這樣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那麼拉新、吸引新的消費者,就應該成為品牌日常工作中的常態工作一部分。

作為品牌方來說,持續監測品牌消費者的滲透率,事實上也是非常必須、非常必要的,因為我必須知道今年跟去年相比,有沒有更多新消費者進入品牌,只有新的消費者才能夠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從很多品牌的具體分析裡面可以看到,不管品牌的差異化做得有多好,品牌之間的消費者重疊度都非常高。比如,我們可能都覺得海飛絲和潘婷的消費者非常不一樣,因為他們的定位不一樣,有些希望有更多去屑的benefits,而有些是讓頭髮光亮潤滑。但事實上,落到購買的時候,這些品牌之間的消費者重疊度高達20%甚至30%。

同樣,在品牌增長的品類裡面消費者的流動性也很大。不僅是不同品牌,甚至不同品類之間消費者的流向都非常頻繁。這個也證實,一定要不斷抓到新的消費者,而不能夠依賴於現有的消費者對我這個品牌有多麼的忠誠。

4.品牌增長的取捨,平衡輕度和重度消費者

做品牌營銷,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其實都是希望能夠維持重度消費者。但是如果把品牌的消費者,按照他們購買頻次做一個分析的話,舉個例子,一次兩次,一直到十次以上,大家可以看到一年裡來這個品牌十次以上消費者非常非常少,可能只佔品牌總體消費者人數的3%~4%,不到5%。

我們也發現,在很多品牌的消費者的構成裡面,差不多接近一半的品牌消費者,每年只購買一次,這意味著什麼呢?如果有一百個人來購買我的品牌,接近五十個消費者,每年跟品牌只有一次接觸,是我的輕度消費者,這些消費者其實很重要,在於他們明年可以繼續購買我的品牌,也可以去購買其他的。他們事實上是構成我品牌基數,也就是滲透率一個最重要的部分。

同時,不同的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貢獻非常不一樣。買一次的消費者,對品牌銷量的貢獻可能是18%,但是買十次及以上,可以佔到品牌整個銷量的16%甚至以上,雖然這部分人很少很少。

因此,我們也看到了品牌運營的兩個側面,一個側面,是指那些非常輕度的消費者,人非常多,但是對品牌銷量的貢獻不是很大,相對來說,那些非常重度的消費者,雖然人很少,但對品牌銷量的貢獻非常大。

5.如何平衡輕度和重度消費者

如果今天我是一個品牌經理或者市場經理,這兩組消費者其實同樣重要,但是跟這兩組消費者接觸的時候,我給他的產品offer可能非常不一樣。

對於重度消費者來說,可能要用更大的包裝滿足他們,因為這些消費者需求非常大。對於輕度消費者,可能要用小包裝,或者中等包裝。

重度的消費者和輕度消費者,在渠道的貢獻上面,肯定也需要有差異。

對於重度消費者,可能要通過實體、商超渠道去接觸到,因為這些消費者對我的品牌已經非常熟悉,所以他們可以在電商渠道購買(當然,電商渠道對於所有消費者來說重要性都越來越高)。對於輕度消費者,很多時候他跟品牌的接觸是具有偶然性的,就要求產品有非常廣的鋪貨率,能夠在各種不同的渠道、場合被觸達。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管大品牌還是小品牌,都需要平衡輕度和重度這兩類消費者的市場營銷策略,這兩類消費者同樣重要。但是在品牌發展的不同的階段,這兩類消費者對品牌的貢獻和戰略意義會有些不一樣。

特別在品牌的初創時期,現在有個詞叫超級用戶或者超級消費者。重度消費者對我品牌的購買,以及他購買以後的口碑傳播效益、怎樣推薦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們覺得在品牌增長的初級階段里,抓住重度消費者非常重要。

同時也要考慮到,品牌進入從十億到五十億,甚至是五十億到一百億這樣的發展階段,抓住輕度消費者,或者能夠不斷開發輕度消費者對品牌的購買就非常非常重要。所有品牌滲透率的增長過程,事實上也是一個不斷去招募的一些輕度消費者一個過程。

那麼階段性的總結,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品牌增長三個法則。

1. 消費者的滲透率為王

2.不管大品牌小品牌,都需要持續的吸引新消費者

3. 抓住輕度消費者和吸引維護重度消費者,對品牌來說同樣重要

6.新的標準,帶來新的挑戰

今天的營銷環境,大家可能都會有很多的便利、很多新的挑戰,這些挑戰來自於整個市場的增長幅度,對於很多品類來說都進入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困難的狀態,也是我們一直在說的new normal,或者是比較雙數增長的狀態。

市場增長沒以前那麼快了,因為人口紅利的缺失,引入消費者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相對來說沒有以前這麼高了。儘管如此,活躍品牌增長的數量還是在不斷增加,也就是說今天的中國消費者,面臨更多品牌的選擇。更少消費者,更多的品牌選擇,事實上對於品牌運營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同時,消費者越來越不按照常理出牌,他們需要有健康的品類,但也希望得到快樂、能夠買到高顏值的產品。所以在這樣一個高度數字化、高度繁榮的市場里,品牌的選擇變得越來越不太理性。

消費者一方面有更多的品牌選擇,另外一方面,品牌購買也越來越衝動。特別是今天的中國,消費者在數字媒體支付上,是遠遠領先於全球很多國家的,我們叫粉塵化的媒體接觸。在我們的研究裡面,我們發現消費者每天可能要花四個小時,在使用各種不同的app上面。

即使現在很多廣告,通過移動app的推送或者植入,進入消費者眼帘,他們可能看一眼就關掉了,中國的消費者每個月差不多要使用三十個移動a p p。這些都說明了,全方位、全時段的消費者溝通越來越重要。

7.新的標準,帶來新機遇

根據這幾年對很多實際市場數據的復盤,我們發現前面所講的這三個基本法則,所謂滲透率為王的法則,依然沒有變。

也就是說,大的品牌,它的增速更大,或者在市場里有更廣泛的消費者基數。即使在今天很多品牌,通過電商、通過社交去實現他們的彎道超車,背後驅動仍然是流量。通過一些強勢的品牌,迅速吸引新的流量。

流量,如果轉化成原來相對傳統的概念,仍然是滲透率。也就是說,通過那些具有大流量的平台,迅速去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產品。

今天跟之前不同的一點,以前可能要用五年、十年,能夠達到一個水平,現在可以用更快的時間去實現滲透率突破,可能實現10%、20%或者30%的滲透率增長。

舉個例子,以前我想在中國沒有任何一個零售平台或者網路,可以吸引五億消費者。但是今天,通過淘寶天貓這樣的大平台,一個雙十一就有五億消費者。

在過去兩三年裡面,淘寶天貓有很多國貨的新銳品牌,我這些新銳品牌可能迅速完成了從零到一的增長階段,但是在第二個階段,也就是從一到N這個階段,他們不約而同在做一件事,就是通過推出新的品類,或者進入新的細分領域、市場去吸引新的消費者。

舉個例子,在兩年前煙醯胺可能是一個非常創新的概念,有些品牌通過煙醯胺這個概念,吸引更多新的消費者。但今天煙醯胺已經是一個標配了。基本上所有做美妝的品牌,都在講這個概念。

所以如果品牌沒有新的創新點吸引新消費者,很多老消費者就會跑到能夠提供這些產品的其他品牌、更便宜的新品牌上面。所以,品牌在今天這樣一個市場裡面,持續吸引新的消費者,應該比以前更加重要,而不是更加的不重要。

通過大量消費者研究詳實的事實數據可以發現,超級用戶非常重要。品牌也做了很多CRM System看怎麼樣維護、很好地去發展新的超級用戶。同時,輕度消費者,特別是很多稍縱即逝的消費者,對品牌也非常非常重要。

在最新的這一次雙十一裡面,很多一些平台的玩法,都是希望能拉新,特別去吸引一些在下沉市場、對品牌不是很熟悉的消費者,甚至有一些嘗試的購買。比如說,像天貓精靈這些新的語音購物平台,往往可能只需要花一分錢,就可以嘗試新產品。

對於購物方式來說,這是吸引新的消費者嘗試,但對品牌來說,最開始的時候用一定的成本去吸引新的消費者。當新的消費者進入品牌以後,才有機會慢慢開發。

在今天這樣一個營銷環境裡面,我可以選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包裝、不同的溝通、不同的使用場景去吸引新的消費者,或者是輕度消費者。同時,可以用更多一些新的渠道、新的傳播方式,比如說短視頻、抖音、快手,或者是淘寶直播,去抓住重度消費者。甚至可能讓重度消費者參與品牌建設,為品牌提供更多的拔草機會。

因此,三個品牌增長的基本法則仍然適用,但是在適用性上,需要考慮新的維度、新的範式、新的心法,也需要考慮新的評估體系去更好的使用品牌增長法則。


你好!

1.產品角度

蜂蜜市麵價格沒說,我按一般蜂蜜產品來定位。

其一,非剛需

其二,低價非剛需

其三,低復購率產品

2.推廣角度

只說了公眾號運營,渠道相對單一,因為你不是個人微商,如你所說,你是公司。

微商代理髮展沒說,線上商城沒說,團購平台沒說,線上多渠道是必然的。

建議選擇某一線上渠道為重點方向也是必然的。

線下讓利社區門店合作需要考慮,社群營銷搞得好的小店是民間銷售高手。線上加實體渠道結合是有利的。

3.產品品牌定位從用戶需求角度考慮(這裡暫不討論定價問題)

通過簡單的用戶畫像來定義

a.願意給自己買蜂蜜吃的人一定是知道蜂蜜的一般功效的,年齡一般偏大——30歲以上人群(女性偏多)

b. 送父母子女吃的,一定是知道蜂蜜一般功效的,年齡也不會小,並且收入應該與你的定價掛鉤——30歲以上人群(一般蜂蜜價格不貴,這裡暫定中低收入人群)

c. 做餐飲配料,需要進貨成本低,產品質量高,適合單品口味,也就是性價比高還有特定風味——甜品店或面點店老闆,食品加工廠(特色甜品類小餐飲創業者或者美食製作播主,企業主)

綜合來看,建議品牌選擇的宣傳內容主要考慮30歲以上中低收入女性的關注內容。餐飲供給這個渠道,應該綜合考慮產品包裝,定價的改變,宣傳不如關係重要,暫時不考慮,偏2B.

有哪些具體的品牌宣傳內容可以考慮,通過畫像定位,暫時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

a. 產品是否具備兒童保健輔食添加功能(30多歲女士的關注熱點)

b.產品風味是否適合兒童,提升食慾功能(同上)

c. 產品是否具備可替代女性其他半剛需保健品功能並且在價格上更具優勢(30歲以上女士的個人需求)

大概提供以上思路,拋磚引玉,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我這裡的回答未經過調研和論證,僅僅是種思路。

有疑問或交流請私聊,歡迎各種人士探討。個人內容原創者——奇奇(小怪WU)謝邀。


1.品牌定位。「好的品牌定位是品牌成功的一半」。品牌定位是為了讓消費者清晰地識別記住品牌的特徵及品牌的核心價值。在產品研發、包裝設計、廣告設計等方面都要圍繞品牌定位去做。如舒膚佳的品牌定位就是「除菌」,多年來舒膚佳廣告始終是「除菌」,通過一次次加深消費者的記憶,最終達到想「除菌」就選舒膚佳的目的。

2.戰略規劃。企業要通過品牌策劃和戰略規劃來提升品牌形象,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忠誠度,樹立企業良好的品牌形象。首先,質量戰略是實施品牌戰略的關鍵、核心,質量是產品的生命,嚴格的質量管理是開拓、保持、發展名牌的首要條件。其次,市場戰略是實施名牌戰略的根本,實施市場戰略一定要樹立市場導向觀念。從產品的開發到營銷,必須牢牢扣住市場變化這一主題,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戶需求。

3.大力宣傳。對中小企業來說,通過宣傳,在短時間內讓消費者認同其品牌很重要,在宣傳過程中要突出品牌的定位和核心價值,找准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交匯點,讓消費者在極短的時間內對該產品產生認知感。 總之,企業在選擇品牌戰略的過程中,要充考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選擇最適合企業發展的,只有這樣才能走上成功的品牌經營之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