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应该如何学习,新生上课根本听不懂呜呜呜呜呜呜


首先,我想说的是,新生上课听不懂中基这件事很常见,尤其是反射弧比较长的人,或者是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没什么了解的同学,更不是一般的常见,所以,请不要对中基这门课感到畏惧,当你入门以后,你就会发现这门课没有你想像的那么难。

那么这门课怎么学习呢,说一下个人的经验,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请将中基上的知识点牢固地背诵下来,这是基础中的基础。正所谓基稳才能楼高,既然选择了医学之路,就不要选择安逸,把它当成高考冲刺时期的那些知识点,把中基的重点牢牢掌握,这样对于你之后学习中诊,中药,方剂,中内外妇儿,等等基础和临床知识都有很大帮助,它能帮助你理解接下来的一些知识点,让你能够对中医的疾病认知和治疗思路上起到很大的帮助。所以背诵很重要,如果觉得课本比较杂,可以找个本子,摘抄出来。

第二,背诵完,恭喜你迈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的第一步了,接下来,就是要勤加思考。考虑考虑它们的来龙去脉,这里的思考,主要指的是两点,第一是如何将这些知识点用到临床上,第二是如何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新的知识点。举个例子,第一点,当年学习五行学说的时候,你要考虑下,如果这时候有个病人来看病,碰到了你无法理解的疾病时,你能不能用这个知识点来解决;第二,比如中基学完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以后,一般是经络、藏象、体质、病因等等,你要试一下能不能用先前的知识点来解释接下来的知识点。

第三,多问多练,练习的话,新生还是要以做一些练习为主,毕竟现在讲上临床还为时尚早,现在相关的练习也都买的到,可以买教材配套的练习,也可以看看执业医师考试的试卷中的中基部分,都很不错。多问,就是要多问老师同学,老师的经验毕竟比学生丰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种直接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可以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的。那么为什么要问同学呢,因为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都会不一样,那么中医学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形成自己的看法的,在你问同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听一听他们对于这个知识点的见解,最后汲取百家之长,成为你自己的财富。

那么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学习中基给新手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帮到你,你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取舍和更正,最后,希望你能早日成为中医的翘楚。

附:两本入门参考书目

秦伯未《中医入门》、恽铁樵《医学史讲义》。


中医基础理论是不太讲道理的一门课,只求通过的话就去买本习题集刷习题,找前两届的老乡讨笔记背,一般都可以及格。想要高分的话在背的基础上还要代入古人的思维去思考。说实话我一直觉得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编的不太好,很多地方很突兀和现代科学理论衔接比较差,很多地方解释不到位,但教材就这样,试著用不那么较真的读法,有疑问以后慢慢再去解决,囫囵吞枣大概就好。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觉得中基还挺好学的 ?可能是我们老师真的讲的特别好,中基是学习中医的基石,也是最有意思的一门学科,关于五行阴阳藏象等的概念和观念有关,如果你的观念一直挺唯物而且偏西医化,可能就不是很好理解,那你就试试像理解玄幻小说一样去理解它。认真听老师讲课,课下多思考,我当时是对中医最感兴趣的时候,我是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录下来,然后下课再听一遍做好笔记这样,平时多想多问,结合一些中医入门类的书籍看看,推荐《问中医几度秋凉》《名老中医之路》再把中基中出现的内经原文背一背了解一下,为以后学习《黄帝内经》打好基础。期末的时候再刷刷题就没啥问题啦。我当时考了96,全班第二嘻嘻。


如果只是想通过考试,多看习题集,课件,老师一般会在考前划重点,记得针对性复习就够了。如果想好好学习中医,那么就得先建立中医的世界观,阴阳五行的关系,脏腑的功能,经络的输布,外感六淫的致病特点,内生五邪的病因病机分析。你学好了这几个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的雏形就有了。至于后面的中药、方剂、诊断学和内外妇儿这些临床课程,讲究两个字记和悟,有连贯性,但本质还是记住后再领悟。


大一学中基,目的是通过考试,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上课尽可能认真听课,认真笔记,配合高中时最常用的题海战术。

中基是我们学习中医时的骨骼和框架,不可能用一个学期完全掌握,等到后来学习中诊中药方剂等课程时,才会慢慢让这个框架变得丰满。


自学者,说下自己目前的看法。只是目前的看法,可能随著继续学习随时改变,仅供一乐:

感觉听不懂也算正常吧,这个是古人在没有精确解剖,没有显微镜,这没有那也没有的情况下,仅凭人的感官在肉眼尺度下建立的模型。

模型嘛,跟事实不一样太正常了,不要怄这个气,内心大大方方接受就好,牛顿三定律也是个模型,既不本质也不精确,却能很好的指导日常低速宏观情况下的实践。我们主要关注这个模型能否指导实践,如何指导实践,有什么局限性。

要想著啥也没有的古人到底观察到了什么,为啥这么想,怎么就得出这么个结论,这个结论能用吗。是不是精确符合事实就别计较了,错的概率相当高。我们现在了解更透彻之后怎么修正完善「翻译」。

比如心主神志,我就暂时给理解成,人体内有些东西主神志,是啥不知道,李时珍跟现代人都说其实是脑,古人因为几个理由认为是心脏,我存疑但先记住古人是这么说的,同时要注意让古人这么以为的几个理由在实践中产生的影响。日后碰到有关心的各种操作时,就理解成对人身体内某个主神志的那些事物进行了影响,至于是不是心,暂且搁置。。。

还有些东西,比如取象比类,我怀疑只是助记词,典型的比如知乎中医黑挂在嘴边的穿山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