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只有电梯的几项安全措施全部失灵才会坠落,但这也是需要依靠人的维护。说是每隔多少天就会进行检查,我们怎么知道不是做做样子呢?一栋楼的人的生命安全要靠维护人员尽不尽职来决定?几率再小,一旦发生了就是100%。

还有以下几个业余问题:

1.电梯在停稳的状态下会发生开门走梯吗?

2.要走出去的一瞬间开门走梯了,还走得出去吗?

3.为什么不在同层停下的位置设置插销,停止后插销插进楼梯才能开门,这样不就能防止开门走梯了,即使开门走梯也会因为插销的阻止无法下坠

4.为什么电梯箱体底部不设置类似汽车的安全气囊?

5.以及电梯底部为什么不设置渐进式的物理缓冲区域?比如到了底部再下降10cm就减速5%,到了50cm就减速20%,100cm就减速50%之类的


题主这个问题我一定要好好回答,让每个乘坐电梯的业主,都能像题主这样深入思考公共电梯的安全性能,是我们这些安全监管人员的终极目标--全民监督,多元共治。

但是我不回答题主的12345问,为什么?在你的问题中提到了」普通人」这一概念,普通人监察电梯很简单:一看二试三查。

一看电梯内检验合格标志,重点看标志上的检验有效日期与维保日期。

二试,试通话功能,试警铃功能。有些电梯是通话警铃二合一按钮。有的业主不敢随便按这个按钮,殊不知通话功能在困人时故障,会给自身带来多大的损失。偶尔按响,接通后保安问什么事,可以直接回测试一下功能,怕惹事也可以说一声误按,本人就经常误按。

三查,查检验报告、查维保记录、查日常使用记录。别小看这三份资料,电梯一旦发生事故,这三份资料直接可以定性责任单位与责任人。检验报告是当地检验机构一年一次出具的合格证明,维保记录是维保人员15天一次的检查维护凭据,日常使用记录是物业工作人员每天须进行的电梯试运行检查证明(均为《特种设备安全法》明文规定)。作为业主、这三份记录只需要查阅其中的有效日期便可。

这三份资料一般由物业保管,业主想要查阅有一定难度,但一旦发生事故,业主可通过业委会(或联合邻里朋友)迅速对三份资料采取管控措施,以免物业为掩盖管理漏洞伪造资料,推脱责任。

普通人监察电梯只需以上三步,那么如果在监察过程中,发现检验标志缺失或超期、通话功能故障、资料不全甚至没有资料等情况如果处理呢?一是与为物业负责人沟通,提出合理的整改要求;二是在沟通无果的前提下至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部分省市为质量技术监督局)投诉,也可采取网上投诉、市长热线等方式维权。

P.S.投诉请注意用词,一个三线城市几千台电梯一般都只有五六个特种设备监管人员负责(特种设备可不止电梯一项啊),别再用「我这电梯都XXX了,你们怎么监管的」这种让我们欲哭无泪的话讽刺了。全民监督,多元共治,任重而道远。


1.会,但是概率等同于走楼下被高空坠物砸到

2.动作快点会好点

3.门刀和门轮的工作原理就是你所说的

4.电梯下边地坑里有缓冲器

5.变频驱动的电梯有电阻制动功能,加减速都是经过数学计算的,符合你说的减速要求


普通人无法检查电梯维护。不过可以通过看,听,用,三个感官体验到维护的结果。看,看电梯门间隙,天花板卫生,电梯显示是否正常。听,在电梯运行时是否有异响,有没有金属噪音,电梯开关门有没有异响。用,电梯运行时是否平稳,电梯是否平层。


开门后电梯突然运行,十有八九是厅门电气保护锁被短接,导致主板收到的信号是符合运行的,所以主机开始带动轿厢运行。另外,如果做插销来强制定位轿厢,可能不太现实,轿厢加上主机运行力量非常大,难以实现,而且保护失效会出大事故。另外,电梯配有上下超速保护装置,常规情况下不会失效,没有必要做气囊缓冲,本身已配备渐进式缓冲。说白了,一台合格的电梯加上正规的保养,完全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电梯保养时,作为使用方代表的电梯管理员必须监督保养人员是否按照保养要求对电梯进行保养的。另外,要学会保护自己,电梯事故十有八九是挤压事故,也就是开门进出的时候最危险,其他作死的比如脚踹厅门掉下去的,那是个人意外。


我觉得你可能多虑了,不会这么容易出现这种事故的。电梯明显存在安全问题对维护人员也是致命的,毕竟他们每天要面对几十部电梯。至于监管嘛,如果你是业主只能看看轿厢的维保记录和年检是否合格,或者就委托第三方公司来检查了。还有可以年检的时候告诉检验人员检查的严格点。如果是物业方法就多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