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與我父親爭論

他認為求知慾應該是背好你的生物,歷史之類的,掌握數學什麼的題目的解法而我認為求知慾應該是去關注我們想要關注的熱點,搜尋我們想要的知識,看我們想看的新聞,瞭解我們想要了解事情也許我們的說法都太過片面請大佬幫我解答


求知慾就是

——不直接相信定義

——更想去知道定義的道理。


求知慾,顧名思義是對於知識的渴望和需求感。你和你父親的爭執點表面上在於,渴求的對象包不包括除去應試教育之外的知識。實際上所有人都知道,有用的知識遠不止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家長們只是在「自我安慰」,我的孩子沒有必要去渴望其他的知識。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從包不包括變成了必不必要。

如果我是你我會心平氣和的問我爸:

您覺得一個人為什麼會有求知慾?應該是對他所掌握的知識感到不滿吧?據我觀察,您會不定時的看新聞,所以您是有求知慾的吧?好奇怪,您已經學過了學生時代所有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按照您的理論,您不應該有求知慾的!

_____(以下是一些無關痛癢的話,可略過)____

再多說幾句,家長們其實都有一個通病,太在乎孩子眼前的發展狀況,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多老一分。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可能大部分混的比那些「差等生」要好。但走入社會分數不會教你如何做人,如何處理上下級人際關係,如何察言觀色。分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在爭取分數中所學到的「技能」:勤奮刻苦、獨立高效(如學會分類處理問題、學會靈活變通、學會團隊合作、學會歸納總結等)。而這些技能只靠應試教育的知識是很難獲得的。還有一點,知識不分好壞,只分先後。有些知識需要在其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僅此而已。考試得滿分的人家長和老師會喜歡,但只會考試得滿分的人任何公司和企業都不會喜歡。
上學就像爬山,不爬到山頂,你永遠不知道山的另一面是什麼。你爸想讓你爬到山頂,看更大的風景,而爬山的路崎嶇艱難,所以你不願費神勞力,山路旁的小花小草總會吸引你的注意。少年,你在乎的是求知慾,還是貪玩欲?
大概就是,高考之後我希望看看我錯在哪裡,那些沒做好的題怎麼做
其實爭執的本身與求知慾無關,求知慾可以出自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也可以出自權衡得失的功利之心,二者無高下,無貴賤。只是人嘛,總是有約束,滿足令尊的要求(成績好),就可以了。無需辯駁,拿成績說話。

要知道,你所處的年紀,成績好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呢。

回到題主本身的問題,求知慾就是努力的讓自己不那麼困惑,而事實卻是,懂得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生有涯而知無涯,大概求知慾是一種促進進步的動力吧。最後瀉藥~

求知就是找答案,對那些想到的或沒想到的問題。

誠心誠意的發問,不如誠心誠意的多學多做,你的問題並不是別人給個定義就滿足的事情。當然這只是我隨口說的,問的這個問題也是,你需要的不是說服自己或者父親,每個人都是這樣過來的,沒有人可以按你的具體情況幫你找答案。心情好,給你加個油?!另外,少信知乎,包括此回答。

  簡單說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題主父子倆的爭執其實跟求知慾沒多大關係,核心是「好好學習」和「課外興趣」之間的矛盾。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對題主的建議是,先保證成績,再去研究其他的。

  是不是有專家給求知慾下過定義我不知道,我認為求知慾就是看到事物的時候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想了解更多的知識。看起來題主是個很有好奇心的人,這是好事。但是題主如果不能保證學習成績,考不上大學,不繼續深造,只靠興趣搞各種研究,很容易就淪落為民科了。

  令尊的意思,一是想讓你好好學習考個好學校。二是,你只有把當前的學習做好,上了更高學府,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滿足你的求知慾。當然,從題主的描述來看,他過於強調課本的學習,而有些忽視興趣的滿足與培養了。

  我曾有個學生,週五放學以後纏著我不放,聊了一個多小時的相對論,一直在告訴我,他學過相對論,相對論很容易,相對論一點都不難,相對論有什麼什麼問題……我告訴他,作為初中生,瞭解相對論是值得讚賞的,但是你覺得它不難,是因為你瞭解得不夠多,真想要學相對論,高等數學那是基本功。他一聽雙手抱頭蹲地上了:「高等數學,好難啊!」


真正的求知慾大概是那個圓吧。只有當你接觸的越多才會覺得自己越無知。像我作為一個法學生直到學了專業課才知道法律文書不僅僅是一個模板也可以教育報了第二學位的同學balabala…而更多的是多了對這個行業的敬畏和學術知識的尊重和敬仰。而我想真正的求知慾大概是總會讓你在面對一些真正的知識面前猶如面對一位鴻儒而感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你想去尋找事物的根源,也就是背後的普遍規律!
謝邀!!!

規範的好奇心吧,有求知慾是好事情。

活到老學到老,加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