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問的其實不太好,蘋果發布基ARM的處理器,無論其表現怎麼樣,最後都是在蘋果的生態里 並不會太影響其他生態的。

如果說ARM要取代X86,遠遠不止在蘋果這塊生態里需要努力,在微軟的WINDOWS,以及Linux上也同樣需要arm架構的支推廣。

聯想(Lenovo)拯救者R9000X 2021 15.6英寸超輕薄遊戲筆京東¥ 8499.00去購買?

有一天蘋果佔據了所有的移動市場,那麼ARM就可以在這裡取代X86架構。不然的話在蘋果生態以外,還需要一個ARM處理器的強勁推行者,目前看來沒有誰有這個資本,反而是條更難的路。

Apple MacBook Air 13.3 新款八核M1晶元 8G 256G SSD京東¥ 7999.00去購買?


有可能,不過大概率會是ARM與x86筆記本共存的狀態。不過還是要看Intel與AMD怎麼發力,會不會重新重視移動端處理器。蘋果的M1晶元是一個高度定製的片上晶元,集成了CPU、GPU、NPU等處理單元。其他筆記本製造廠商目前還無法獲取到類似的晶元。


非常簡單的一個問題,首先,要列舉出,排除了所有工藝紅利後,ARM的優勢是什麼?

第一,兼容性如何,特別是對於Windows系統生態的兼容性。不管果粉承不承認,蘋果終究無法和微軟的生態抗衡。比如工業軟體,大型遊戲這些。

第二,沒有工藝紅利的情況下,ARM,或者說精簡指令集處理器,是否真的具有能耗比?

第三,切換到ARM的動機是什麼?可以給消費者什麼好處?

以上三個問題的答案如下,

第一個,請直接參考高通晶元的兼容性。64位程序暫不可用,32位靠實時翻譯,性能損失在40%,各種外設驅動不支持。而且有層出不窮的問題。

第二個,除去工藝紅利的辦法就是找一模一樣的製造工藝下的處理器,台積電7納米初代工藝恰好有AMD的x86 處理器。ARM 晶元也很多。很容易找對比。

移動端,八核A12Z (約15瓦) 對比 六核R5 4500U (約18瓦)R23跑分 分別為單核 978 對 1151 ,多核 4400對5600

桌面端,八核鯤鵬920lite 對八核 R7 3700X , blender BMW27渲染,前者11分47秒,後者2 分40秒。

伺服器端,雙路鯤鵬920(約360瓦)對 單路宵龍7742 (約225瓦),SPECint2017 rate測試,前者318,後者355,SPECfp2017 rate測試,前者263,後者279。數據均為SPEC官網官方認證的排行數據。

很多人認為精簡指令集能耗比高,是不是忘了當年又熱又卡的能耗一坨的PowerPC也是精簡指令集處理器?能耗比的陷阱,來源於工藝紅利。必須剔除這一變數才可以去說,ARM怎麼怎麼樣。畢竟,x86 也可以用新工藝

關於評論區死咬不放的x86解碼器問題。這裡說一下。

x86解碼器過於複雜,以至於很占面積和晶體管,不能做的比ARM更寬,一個現成的反例就是Tremont核,這個東西僅僅不到1平方毫米的面積,不足大核Sunnycove的四分之一,卻有6個解碼器,超過了類似面積的ARM A76和A77。酷睿之所以不做6個解碼器,是因為人家第一有微指令緩衝,第二有宏融合技術。初代酷睿2隻能融合兩種指令,卻可以令性能提升11%,現在能融合更多指令的前端,實際吞吐量一樣驚人。

關於不等長指令的問題,RISC-V處理器在嵌入式領域會使用32和16壓縮指令混編的方式,提高代碼密度,降低內存佔用。這就是典型的不等長指令,RISC-V給出的方案是取指緩衝,一旦32位指令被截斷,就留在緩衝中,下一次取指補齊,x86處理器目前就是類似的做法,都是定寬取指,Skylake一次取16位元組的指令數據,而Zen2可以取32位元組。取來的指令數據放在緩存里,由預解碼邏輯定界。完整的送去解碼,不完整的留下來,下一周期補全。

我想,ARM的包袱比RISC-V重多了。

然後是指令格式,x86指令除了操作碼,其他都是可選的,導致其編碼複雜。指令不規則,解碼會比較複雜,然而,正是靈活,所以生成的時候一樣可以做的很規整。指令的選取和生成,最終取決於編譯器,如果編譯器主要都是產生容易解碼的機器指令,那麼,像intel這樣1複雜+4簡單的移碼,硬體開銷就會大幅降低

第三個問題,遷移到ARM,對消費者而言意味著什麼?更便宜的筆記本?在Windows陣營,ARM的筆記本是售價最為高昂的電腦之一,即便是在同模具的情況下,三星的蓋樂世S筆記本的高通版比I5 L16G7款貴了50美金,而且存儲容量更小。微軟的SPX 16G版本比主流廠商和微軟自己的高端輕薄本都貴得多。至於蘋果,售價稍微降低,但蘋果筆記本定價本來就很高。而且Mac系統不適合很多用戶,哪怕是果粉一再說Mac不小眾,實際上小不小眾一張嘴說了不算。要拿出數據。

這是百度統計流量研究院的數據,看這Win7的比例,應該是國內的份額。

考慮到x86處理器接近革新邊緣,革新設計的Zen3是一個開始,其性能比第一代Zen提升了快50%,接下來是八核的Tiger Lake-H處理器,明年出現的Golden Cove架構和Gracemont架構可能會出現類似奔騰4到酷睿2那樣革命性的進展。過去intel纏綿在14納米的5年是ARM反攻桌面的最佳時期,一旦錯過,等x86陣營開始充分利用新工藝紅利,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評論區有人激進的嘲諷x86的兼容性,說ARM64就應該丟棄老的指令集不做向前兼容,或許,蘋果可以做到,因為蘋果的生態小,整個Mac OS也就是影音設計類的一小類群體和一部分碼農而已。蘋果沒那麼多兼容包袱,但是,如果ARM要上升到更寬闊的領域裡,你就不能對用戶做出任何假設,你不能假設所有軟體都具有源碼,你不能假設用戶不用老軟體。拋棄舊指令集,可能引起很多企業的工作流出問題而導致經濟損失,在有競爭的條件下,兼容性是所有晶元廠商都必須考慮的事情,特別是電腦,一台電腦買來就是幹活的,你不能用xx,不能裝xx。立刻就會失去市場。你不能告訴他,xx可以用xx替代,學習成本和用戶粘性了解一下。

維持兼容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要考慮保有市場。並不是什麼公司都有能力去同時長期維護兩套不同架構的軟體,直到老舊設備完全退出市場的。在Windows陣營,老舊設備的比例可能比想像的要大的多,例如國內Win7系統的份額達到了47%,考慮到7代以後的處理器不再支持win7,可見,老設備的比例還有多少。

最後。原神這個遊戲,真的讓很多ARM吹都閉嘴了,特別是安卓端,鎖720p,極高畫質仍能讓最新旗艦手機跪下。而且出現了明顯的CPU瓶頸(極客灣測試),但輕薄筆記本只要顯卡在MX250以上,1080p 60幀全低基本沒問題。要知道,就算PC的全低畫質,也要比安卓全極高強很多


Ibook和Macbook G3/G4推出時,PowerPC晶元有在移動辦公領域取代x86架構么?


不會,x86再爛也有大把專業人士粉著,你可以參考一下肖戰粉。總的來說他們及其排斥x86以外的架構,必須是x86+win


移動辦公領域ARM取代x86不是看蘋果,而是看微軟和高通的Windows 10 on ARM行不行,大規模的普及還得看Windows。


有可能,甚至Microsoft都有用arm的windows筆記本。


移動辦公領域不具有替代關係。

現階段就算是ipad也可以實現移動辦公,但是你看ipad pro搶了多少市場?

某種程度上說,apple 的 m1 mac air就是 ms 的 surface laptop。


沒可能

1.移動辦公對性能不敏感, 目前主流x86處理器綽綽有餘,好用得很,或許在某些性能上M1有很大的優勢,但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並不重要。

2.轉移到arm意味著重新學習,其成本絕對在新硬體之上,能換來什麼? 沒意義,arm兼容x86無論是採用何種方式,註定兼容問題不少,辦公領域的用戶絕對不願意遇到, 更不可能會去解決。

3.M1的IPC的優勢很大程度是得益於先進位程和片上DRAM,製程問題x86會跟上,片上DRAM其實也是一個思路, 對於移動處理器甚至桌面處理器, 片上DRAM其實可以滿足絕大都數用戶的需求, 這點I和A過於保守了, 至於封閉環境帶來的體驗優勢,x86的確沒有,但開放和兼容卻是x86最大的優勢。

所以需要用MacOS的買M1真香,需要x86的繼續也不錯,兩者根本就是兩條線,誰也取代不了誰。


電腦辦公,主要是用系統上面的軟體,移動辦公大概是要用到啥軟體的呢?這個如果是指excel,word之類的,只要微軟願意適配,啥系統都可以實現移動辦公…

x86的mac iOS系統移動辦公如果可行,那arm版的也一樣可行,基本上,只要公司沒倒閉的軟體開發商,在x86mac OS開發的軟體,都可以移植到arm版mac os上。問arm能否替代x86,還不如回到老問題上,mac os 能否替代Windows


能,理由:

1、蘋果無敵,M1單核吊打64核AMD。

2、蘋果牛逼,IOS秒殺windows。

3、蘋果就不是這個地球上的公司,是三體文明派來的。

4、就算我說不能,事實證明不能。果粉還是覺得能,我有什麼辦法。只能告訴他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