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ac採用了自研的M1晶元,且性能和續航得到了用戶的認可後,將對整個PC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未來Windows會採取辦法應對嗎?


這要看 ARM 官方的標準化平台(SystemReady 系列)推進得怎樣了。如果可以順利推進的話,考慮到 ARM 授權本身比 x86 更加開放,很可能會重演 90 年代 x86 干翻一眾 RISC 的名場景。


啥時候我裝機能買到蘋果的處理器,而且我的常用軟體都可以完美運行的時候,我們再來談這個問題。


關鍵不在蘋果身上,而在ARM和其他廠商身上

iPhone出現以後,佔據的份額並不是非常大,諾基亞們是被安卓把命革掉的。

蘋果提供了一個X86生態轉ARM的範例。

以前,X86和ARM之間互相轉換,效率大約要丟50%,還有兼容性問題。

蘋果能做到70%-80%

只要有一個ARM+安卓下的虛擬機,能虛擬X86下的Windows,效率有70%。

ARM就很有機會。

當然,這個前提是ARM公版處理器的性能,能超越X86處理器。損失30%的性能,依然能高效率的跑Windows生態。


沒有影響,微軟不可能會丟掉x86把生態全部遷往arm。原因如下

第一,在Windows陣營,沒有足夠強大的ARM晶元,我就舉一個例子,軟解4k 120FPS,10bit的炮姐op,驍龍865全核開啟還沒有3700X 1核2線程軟解的幀數高。865平均50多幀,而只開1核2線程的3700X平均60多幀。而865是除蘋果外,目前最強大的arm晶元。高通打磨了多年的8cx還不如865

第二,Windows的龐大生態對於Mac而言,既是巨大的優勢,同時也是包袱,大量存在的老代碼,老軟體依舊在許多場合佔據主導地位。這種代碼幾乎不可能遷移到arm。徹底拋棄x86,會造成大量企業的經濟損失。為什麼過去落魄多年的AMD依然放棄了Skybridge項目以及K12,專註於拿出Zen,因為走K12,用ARM這條路,是十死無生。

第三,只要不完全放棄x86, 軟體開發商就不會有動力做遷移,遷移到arm有什麼好處呢?蘋果拋棄x86,利益在於蘋果要完成平台大一統,讓電腦,手機,平板無縫銜接,但微軟完全遷移到arm卻沒有上述優勢,微軟幾乎沒有任何ARM 的生態基礎,而且拋棄X86,意味著拋棄巨大的已有生態系統,以及整個行業的兼容性,想想有多少應用蘋果電腦根本沒有,再想想win arm 有隊少原生應用?有多少軟體不能兼容?蘋果要完全拋棄x86,所以不遷移就等於放棄mac,但Windows不會放棄x86,那軟體廠商自然選擇維持現狀。維持現狀,是最低成本,最安全的選擇,arm晶元? 當做不存在好了。

再回到Mac本身,Mac電腦一直以來都是小眾產品,它以前用摩托羅拉晶元和PowerPC晶元的時候,也並沒有讓它變得主流。換用arm晶元之後,由於安裝和運行windows的能力沒了,也會勸退很多偶爾要用一下win生態的用戶。這會進一步將Mac變得更加小眾。剛需人群還是會買,但非剛需,純粹買個蘋果logo反手就裝win的就不會買了。所以,蘋果換芯這種事,對PC領域可以說是毫無影響的。

至於競爭對手會怎樣應對,M1晶元吃了工藝紅利,並且有針對剪輯工作流的專用硬體,工藝紅利方面,預計明年底的Zen4和後年的Ocean Cove會一舉追平(跳過N5直接N5P,與蘋果看齊,並且在投片方面,明年AMD可能成為台積電最大的客戶,如果intel也選擇委外代工,那麼這兩家的訂單可能會讓蘋果失去優先順序),專用硬體方面,在Tiger Lake晶元中,intel已經大幅改進了核顯的編碼能力,看B站測試,核顯預覽4k視頻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並推出XE獨顯,假如intel能把它畫的交火大餅做好驅動優化和軟體適配,我覺得不用等工藝追平,明年Windows輕薄本搭載XE獨顯也能流暢剪輯三條8k視頻

——————————分割線————————————

因為M1各種吹捧都是吊打14nm晶元,最近去Phoronix網站看了一下M1的測試,終於翻到了和R5 4500U和i7 1165G7 的PK,備註一下,M1是Mac Mini上的,具有大概27w左右的功耗空間,而1165G7是XPS 9310的,功耗是15w到21w之間,全核重負載運算下(編譯Linux內核)只有2.4G的主頻。4500U是Flex 4的,功耗釋放未知。這個機型國內沒有賣。

結果如圖,紫色的線是原生代碼,紅色的線是羅塞塔,綠色是殘血1165G7,深綠色是4500U。

一共10個測試,Mac Mini的M1贏了4個,殘血1165G7贏了5個,平手的2個,也就是說,M1和XPS 13 9310里的那個1165G7 55開。

AMD這邊是最低端的R5 4500U,超線程也沒有。贏了4項,輸了7項。畢竟是最低端的U。也沒辦法。

備註一下,這裡有一個基於CPU的h265編碼軟體,Kvazaar2.0,這個玩意4500U的分數幾乎是M1原生的2倍。我去看了一下源碼,發現它支持AVX2,卻沒有做neon的優化,但是官方文檔指出,如果用的gcc作為編譯器,就不會開啟AVX2優化。Phoronix是用gcc構建的。所以沒有AVX2優化。

這個結果不必過多評價。M1很厲害,但吹得太過了。而且Phoronix也沒有統一編譯器版本,M1用的是新的gcc12,另兩個是gcc10.2。

當然,1165G7本身在15w到21w的功耗限制下殘血成這樣,全核重負載2.4G,這也導致了像C-ray這種多核重負載跑分被吊打,intel也有很大的問題。畢竟是落後5nm一代的10 SF工藝。而且intel的工藝向來低頻的能耗比就有問題。不如台積電的低功耗優化好。雖然高頻是很能跑。

明年3到4月份,我們可能迎來塞尚晶元,這顆4500U搞不好會被5400U吊起來打。明年Q3可能迎來ADL-P晶元,低壓部分可能有2+8和4+8兩個配置。2+8的低端SKU可能就能跑到接近1165G7 2倍的性能。PC行業說真的,根本不會因為M1就會做出什麼變化。

——————更新——————

openbenchmarking網站上的M1功耗測試。不知道讀數測得有沒有問題,隨便截幾個,數據和anandtech出入較大。

壓縮類的,峰值功耗能衝上39w,

C-ray 1.1這種渲染類的,峰值能衝到47,下面曲線里衝上40w的也不少。

pybench是單核測試,平均功耗也有11w左右,最高衝上29w。

考慮到M1是5nm工藝,而且頻率較低,位於台積電工藝的傳統舒適區間里。這些峰值功耗其實有點嚇人,雖然平均功耗還好。不過從曲線上看,峰值功耗可能對應的是計算量較大的場合。最低功耗Min其實相當於空載功耗。


別老一口一個晶元的,M1這個東西算「准SOC」,東西真的很厲害,把蘋果一向的高價輕薄本,變成了輕薄性能本,肯定讓銷量暴增,把原來「忍痛放棄蘋果」的高端用戶吸引回來。

但高價沒變移動PC的事實也沒變,這就能「改變PC行業」那就好笑了,即使是完全不談台式機只說筆記本和一體機,又要性能又要輕薄又能接受高價的消費者,絕沒可能是多數,在一個具體領域中的冠軍很難影響全局

退一萬步,就算真的別人都做不出來,蘋果真的要把這個SOC的概念全面引入PC領域去競爭「挖別人祖墳」的話,CPU板卡硬碟甚至外設廠商會統一起來重組藍色巨人,直接去美國國會遊說,就把你蘋果拆分了信不信?

Iphone領導智能手機潮流已經十年了,只有一兩個地方不是最好,沒有之一就是手機的王者,但為什麼每年三星手機的銷量卻牢牢的佔據第一,華為也比蘋果賣的多?

果粉是真的很神奇,老是覺得肉糜能代替粗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