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蘋果是完全拋棄了32位的arm,輕裝上陣的,而桌面級平台現在依然兼容這x86,所以二者互相比較經常是不公平的。所以我產生了一個疑問,從軟體上來說,AMD是否能完全拋棄X86,以X64抗衡蘋果???而對x86的兼容則通過模擬機來實現?一步步完全拋棄x86?(目前adobe2020全家桶就不支持32位了也就是老x86)


如果指去掉 CPU 的實模式和純保護模式,這個影響較小,有可能。

如果去掉長模式下的 32 位程序兼容性,那麼商業客戶會當場叛變的。

不要假設所有軟體都能更新,也不要假設不更新的軟體就沒人用。

ps. 上一個這麼倒掉的人是 IBM(EISA vs. MCA 事件)。


你完全沒說到點。

  1. 硬要說x86有什麼歷史包袱,整個指令集的設計就是歷史包袱,而不是32位那部分。你要想拋棄歷史包袱,那就得用ia64那套,而不是簡單的拋棄32位支持。
  2. Apple M1的性能是靠堆更多的執行單元、更大的亂序緩存做到的,而不是拋棄歷史包袱。
  3. 你混淆了軟體做不做32位和硬體支不支持32位。


英特爾當年為什麼搞IA64失敗了?

IA64和蘋MAC的做法很類似,通過模擬老程序。

但是用戶根本不買賬,X64是AMD搞的,重點就在兼容性。

商用領域,不能接受這種推到重來。

你自己換M1的筆記本電腦,常用的程序轉換一下就行了。

但是對一個公司來說,換M1的筆記本你得保證你以前的程序和外設能用。

不能為了換個筆記本電腦,把軟體重新開發,把外設都換了。

醫院的CT機也是外設的一種,你怎麼換?

不用說指令集不支持,停一個flash,多少OA網路停擺?

商用程序你不知道是哪年開發的,能用就不會重新花錢開發。

你換了硬體不能用了,當然不行。


提醒一下題主:

第一,M1支持x64跟x86的代碼(雖然需要轉譯)。你可能覺得轉譯看起來是軟體實現,但實際上,這個CPU為部分應用做出了定向優(dui)化(liao),轉譯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你很難說這個轉譯真的就是純粹的軟體實現。畢竟,同樣的這段轉譯代碼在沒有優化過的ARM CPU上就達不到這種性能。我比較傾向於認為蘋果把它稱為軟體轉譯是為了規避x86相關專利。

第二,蘋果的性能靠的是「瘋狂堆料」,而不是什麼裁剪指令集。是的,不是靠做減法,而是靠做加法,不但沒有減少指令集,反而增加了更多東西(例如一些專用dsp),同時還通過轉譯兼容x86。

M1作為4大4小核,在綜合性能方面,超過了4核4線程,不敵8核8線程,跟6核6線程基本持平。

但是,如果你把M1的晶體管規模,除以4,會發現它遠遠遠遠大於amd/intel每個核心的晶體管規模。


擴大單核晶體管規模會有什麼副作用?intel的11代桌面已經告訴你了。把10核的10代i9擴大一部分晶體管規模,11代就只能裝得下8核了。

所以,我們一定需要更高的製程,因為更高的製成才能把更多的核心裝進更小的面積。

那麼,amd如果也學蘋果瘋狂堆單核,是什麼後果?後果就是:原來能做64核心的,堆完了單核就做不出64核心了。

所以,要想堆單核,一定是製程先行,有了更先進的製程,才能有規模提升的空間,才能更新架構,才能方便提升IPC

瘋狂堆單核規模,如果製程跟不上,就會導致你可堆的核心數量下降。在極限多核性能落後的情況下,狂吹M1沒什麼意思。

超輕薄筆記本可以犧牲核心數量堆單核規模來使得單核性能跑分稍微好看一點點,但是畢竟你平時不是把多核功能屏蔽掉來使用電腦的


AMD連對周邊指令集控制力都不夠,還能指望做這個么? 強如Intel都沒辦法拋棄X86,用新的64bit體系,只能跟著AMD用X86的擴展.

Apple說到底是一個生態閉環,他的成功不代表別的可以做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