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個人理解看 例如一坨屎是香或是臭 並非取決於事物(屎)的本身 狗覺得它香 則香 人覺得它臭 則臭 這都是因各自的五蘊(主觀感受)在作祟 實際上屎呈現其空性 非香非不香 非臭非不臭 所以弟子想問 非想非非想 是否意味著得中道?非想非非想之天人又是否意味著得中道 若是非想非非想之天人意味著呈中道 又為何未有解脫?


複次善男子。如來如實宣說能盡苦道。一切眾生依此修習皆得解脫。

於此義中一切世間 若天若人。無有能作如理說言如來所說非解脫道。

云何名為 真解脫道。

所謂一道是解脫道。於諸眾生起清凈心。

復有二道是解脫道。謂 奢摩他 毘缽舍那。

復有三道是解脫道。謂 空 無相 無願法門。

復有四道是解脫道。謂 四念處。

云何為四。謂 身 受 心 法。

云何身念處。

謂觀內身循身觀 心得安住。

觀外身循身觀 心得安住。

觀內外身循身觀。心得安住。

是名身念處。

云何為受念處。

謂觀內受 外受 內外受循受觀。心得安住。

云何為心念處。

謂觀內心 外心 內外心循心觀。心得安住。

云何為法念處。

謂觀內法 外法 內外法循法觀。心得安住。

復有五道是解脫道。云何為五。所謂 信根 進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復有六道是解脫道。云何為六。所謂 念佛 念法 念僧。念戒 念舍 念天。

復有七道是解脫道。云何為七。所謂 念覺分。擇法覺分 精進覺分 喜覺分 輕安覺分。定覺分 舍覺分。

復有八道是解脫道。云何為八。所謂 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復有九道是解脫道。謂 初禪 二禪 三禪 四禪。空處 識處 無所有處 非想非非想處 滅受想定

復有十道是解脫道。謂 不殺生 不偸盜 不邪行。不妄語 不兩舌 不惡口 不綺語。不貪 不瞋 不邪見。是名為十。

如是所有一切諸善菩提分法。或戒蘊相應 定蘊相應。慧蘊相應 解脫蘊相應。解脫知見蘊相應。或聖諦相應 皆解脫道。

復有解脫道 所謂真正中道。無少可得 不増不減。不取不舍 不攝不散。得真實道 二念不生。以一切法本無二故

如來於此解脫道中真實知見。亦為眾生如是宣說。有修習者 能盡苦源。

此是如來第十四正覺事業。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修習清凈道 増益無量樂

能趣甘露徑 佛智自然知

所有眾善因 是佛菩提分

修者得解脫 無能說為非

正念滅塵勞 能與善和合

遠非不執著 得安樂涅槃

善巧觀因縁 如空無有所

如幻亦如夢 能脫生死流

依定起悲心 脫諸有輪轉

此是大仙業 世間無等倫


默認您已經明白五蘊,六處,諸法因緣生等理論的前提下基於緣起法回答此問題,本答案不涉及禪定之非想非非想。

緣取有者,云何為有。

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生有,業有」

過去的意欲,欲愛形成欲有,過去的行為,言論,四大與營養形成色有,思維與精神形成無色有。緣無色界業,無色有出現,業是田,識是種子,渴愛是水份,眾生受無明的覆蓋、受渴愛的系縛,建立了無色界天的識,想與識都是心。

當廚師說這是一個空油瓶時,可以理解為這是沒有油的瓶子,如果徒弟要往瓶子裡面裝其他東西時,廚師又會說裡面還有油,油比喻想。

所以這是一個沒有油不是沒有油的瓶子。您可以通過這個比喻來明白什麼是非想非非想處。

簡單粗暴地說?於無色界天非想非非想處就是還沒有徹底「空」,所以緣有生,緣生,,,,。


形容為中道,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即空,即假(即有),跳出是非二元。我即道,我與道相融,強名中道。

即空,即假,即中。

即空時,空生妙有,即假。空有一如即中。

即假時,體性寂滅,即空。即空即有,即中。

即中時,空有不二,即空,空有不礙,即假。

所謂中道,如如也!


不是中道。

第一。非想非非想是四禪八定的四空定的最後一定。是無色界的頂天。並沒有出三界。

第二。四禪八定非佛教獨有,是與外道的共法。

第三。壇經中六祖出世講法時對印宗法師說「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印宗問「何不論禪定解脫?」六祖說「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無二之法。」

第四。行者的解釋或由字面而來,若達至非想非非想定必不會問這樣的問題,非止非非想處定,若達至初禪亦不會,非是初禪,若達至欲界定亦不會,非止欲界定,若達至至心一處亦不會,非止至心一處,若能至心一念亦不會,如是不盡。

第五更勿想入非非。


很明顯不是。按照佛的教化,九次第定都是虛妄不實,不究竟的,習氣的根根還沒斷除,看起來似乎是清凈了,實際上並不徹底,還是會入輪迴的。


實際應該並非如此。

是否修行,與所在何處並無直接關係。

起點高,也並不意味著成就高。

非想非非想天人仍有執念,不過輕小細微而已。

所以,儘管他們如此,仍需修行,才可以得中道。


非想是沒有粗想,但還是有細微的想所以叫非非想。依然沒有徹底放下妄想,不是中道。

無色界天的禪定都是心中作意某些意象出來的。比如作意空沒有邊際,就是空無邊處天;作意識覺得沒有邊際,就生識無邊處天。

阿羅漢依四禪八定的功力修慧觀,四聖諦十二因緣,不執著非想非非想處境界,入滅盡定,趨入涅槃,身體不再輪迴。

菩薩再依據菩提心,提醒自己眾生皆苦當救度之,從而不執著涅槃,入輪迴行教化開始菩薩十地道,圓滿因材施教眾生的差別智和累積福德。

佛陀繼菩薩十地後,進一步得根本智,最終圓融根本智和差別智,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此時發現世界本來清凈,生死涅槃猶如昨夢,一切眾生本來解脫。從初發心要救度一切眾生的願望開始,到此菩提心徹底圓滿(此時覺悟到眾生本來是佛)。從而具有自覺覺他的功德,於無作意中自然而然的行使救度事業。

到此,即金剛經說的救度一切眾生已,實無眾生被救度。我不可得,眾生不可得,生死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

祝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