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題無解。

假設劉邦把內心的真實想法告訴這三個人:「你們幫我對付項羽,但是我不會封你們為王,除了封王之外什麼都好商量」。

韓信:漢王,齊地百姓太過奸詐,我如果不留在這裡完全不能幫您控制住局面啊。西楚霸王目前太過強大,我們應該休養生息待時而動,還希望漢王體諒我們前線將士的難處。

彭越:漢王,我老彭本來就是個土匪,我的屬下也絕非善類,目前我們糧食不夠了,無法在楚軍後方打游擊了,漢王請您速撥軍糧。

英布:劉老三這個老流氓,我跟這等混混沒什麼好談的。項王才是真命天子,來人,把漢使拖出去斬了。


韓信沒有最優解-

他的性格和政治思想中的短板決定了他做出的選擇,從在漢中逃走一直到要求被封齊王,能做出如此決定的除了韓信不會有別人。

他的結局是註定的。

【或者說,早生二十年,漢朝建立的時成為五十多歲的老大爺可以。】


交了兵權,安心的做一個富甲一方的諸侯,把富貴傳給後代。

倘若項羽不死,或許還有幾分天下的可能。項羽一死,大局基本就定了,劉邦會逐步剪除韓信彭越和英布,上交兵權,是最明哲保身的做法。


謝邀。

如果是楚漢爭霸的漢初,他們已經做出了最優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項羽基本不可能寬恕。

你英布想消極罷工?你個囚徒就是老子項羽的狗,老子叫你殺義帝就要殺,給你點顏色還真以為自己開染坊啊?想坐地起價?老子把你滅了,我看你起什麼價(楚使項聲、龍且攻淮南,項王留而攻下邑。數月,龍且擊淮南,破布軍。布欲引兵走漢,恐楚王殺之,故間行與何俱歸漢。)

彭越也差不多,結好田榮,大敗蕭公角,與劉邦東進彭城,能得罪項羽的地方几乎都得罪了,指望項羽原諒比指望呂后原諒還不靠譜。

韓信敲詐得齊王已經是極限了,還三分?無知孩子還真以為韓信軍隊就只有他和蒯通李左車啊?曹參、灌嬰、傅寬、靳歙、陳賀、孔聚、張蒼。。。全是劉邦的人,空降經理還想翻天啊?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沒學過?內訌可以讓再強大的勢力都變得脆弱無比。孩子們你還真以為項羽是誠心誠意想和談啊,他連田榮都容忍不了,何況你這執戟郎?他的目的就是休養生息的同時製造漢軍內訌,這樣無論他先滅劉邦還是韓信都輕而易舉。三分天下?你先和張耳彭越搞好關係再說——不好意思,你們是不是不知道趙國梁國不歸韓信管的?

至於西漢建立後。。。

彭越英布很簡單,看到臧荼被殺韓王信調職韓信被貶後,就應該知道劉邦對諸侯王也是不怎麼喜歡的,放棄王爵,叫出兵就出兵,做個乖下屬。英布甚至連出兵都不需要了,賁赫誣陷他之前劉邦幾乎都沒怎麼動他,和張敖一樣安享王爵(很詭異,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韓信實際上更簡單,而且也更快——不要威脅求王。本來就是劉邦部下,好好的打仗,好好的建功立業,蕭何張良曹參個個都是一萬戶食邑,以韓信的軍功不作死封個三萬戶妥妥的,榮華富貴享受不絕;結果偏要蛇心不足,劉邦幾百個部下安心當侯爵,就你一個非要封王分庭抗禮,不針對你針對誰?權力和義務都是相對的,你想用投機取巧逃避責任來獲利?你還以為大家眼睛瞎的?


不知你說的是劉項爭霸期間還是劉邦得天下之後?

如果是爭霸期間,他們已經做了最優解,跟著劉邦干,劉邦的公司最後能上市他們能功成名就留名千古拿到股份也說明了他們的眼光並沒有錯。也只有韓信有傭兵自立三分天下的實力,但是韓信的政治水平堪憂,不看好獨立發展。

如果是劉邦得了天下之後,那就是死棋了。功勞太大,實力太強,無論做什麼劉邦都不會放過他們,他們想共天下,而劉邦要的是家天下。

我們喜歡從上帝視角看歷史,就算帶著你的知識穿越過去,也不會做的比古人好,因為那幾個都是人中龍。


韓信不稱王,封侯後在長安深居簡出,劉邦出征就跟著,大概率沒事,起碼劉邦會保他不死直到自己死了,彭越其實啥都沒幹就被殺,本來只是被擼到四川,要想活命跑到四川當富家翁因為沒事,英布這人反覆橫跳,大概率還是造反被殺!


謝 @句多 邀。

首先,在我的理解中,在那個時代下的最優解,對於他們來說應當是:如何使自身價值最大化。

首先我們來看看同列漢初三名將的三位,在起義前所處的身份地位。

彭越捕魚為生,其他不詳,也不曉得讀沒讀過書。趕鴨子上架成了起義小頭目,不過看著就有領袖氣質,知道什麼是對錯,什麼叫紀律,否則也不會在起兵時便殺最後一個到場的立軍威了。

英布,貴族後裔,不過輪到他這一輩時,所謂士大夫的氣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犯過法,受過黥刑,在驪山做苦力。後來跑了,拉人入伙搞強盜生意。

韓信,他視自己為一個 「士」。大家都知道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這事兒的導火索正是因為他每天配著一把劍在大街上搖搖晃晃,然後被人看了不爽。

那時候什麼人配劍?從春秋晚期到戰國時期,配劍成了當時士人的一種風尚,比如屈原就很喜歡配劍。

韓信當時已經窮到只能去人家家蹭吃蹭喝了,寧肯受什麼胯下之辱,卻也要堅守住這一點。在我看來,正是因為他對自己的這個認知。

好的,我們現在回到正題。

英布可以在劉邦彭城大敗後繼續觀望,誰強我就到時候加入誰,不必那麼快的殺楚國使者直接和項羽攤牌。畢竟那時候,自己還是個香餑餑。之後趕緊把妻兒老小接到身邊,這樣也能避免他們之後被項羽殺盡的慘劇。

身在亂世,虎踞一方又有何不可?還有兒孫滿堂,共享天倫。

彭越挺慘,其實一開始也是死心塌地跟著劉邦。彭城之敗,若非彭越堅守梁地阻止了項羽西進,恐怕歷史都要改寫。劉邦自己心裡也清楚,否則欒布陳述完這些事實之後,應當已經被煮熟了。

他可以在彭城大敗後掉頭倒戈,畢竟這在那時候再平常不過了。他也可以在陳豨叛亂時也造反,再順便拉上樓上那位一起。

那韓信呢?在劉邦圍困滎陽時請封假齊王。他想反嗎?恰恰相反,想反,還說那麼多做什麼呢?手上領著幾十萬大軍,按兵不動,暗中觀察即可。

項羽派人慫恿他自立,咱們聯合起來,三分天下,他也拒絕了。

若他答應了呢?也許會是一個還不錯的解,而且他自己在死前也表達了對此事的後悔。有人說韓信不適合做王,只能做將軍,可我不這麼認為,樊噲可能也不這麼認為。

然後呢?讓我們看看他們哥仨是怎麼做的。

英布沒有當二五仔,彭越拒絕了造反,韓信覺得「漢必不負我」。

只是結局總不像人期待的一般美好,最終三位都走向了死亡,一位比一位慘。

英布死於田間瓦舍,彭越被剁成肉醬,韓信被五刑處死。

他們沒有去追尋所謂的最優解。他們都傻嗎?還是因為優柔寡斷?在我看來,都不是。

他們都是士,他們從前可以是漁夫,是盜賊,是騙吃騙喝的混子,但如今,他們都在堅守著作為士人的榮耀與責任。漢王賞識我,那我就得為他肝腦塗地,我不怕死。

只是結局有些凄涼。

也許他們都在某個夜深人靜的夜晚,也想過兔死狗烹的問題,但當眼前忽的又現出了那些點點滴滴時,又默默閉上了眼,安心睡覺。

士為知己者死,也許這才是他們的最優解吧。

就像他們原本所做的那樣。


韓信、彭越、英布思想上與項羽沒有什麼區別,還是活在東周列國時代,分封諸侯,名義上共尊一個天下共主。

劉邦就大不一樣了,他不想做一個天下共主,要做中央集權的皇帝,劉邦是欣賞秦始皇的大一統思想的,是絕對不容忍異性諸侯王的存在。

彭越、英布只有兩條路可以選,韓信有三條路可以選:

第一,韓信、彭越、英布可以幫助項羽。項羽做霸王,不做皇帝。就是因為項羽反對秦始皇中央集權的,扶持項羽做天下共主。他們三個就可以做諸侯王了。

第二,韓信、彭越、英布放棄做諸侯王的夢想,乖乖的做劉邦的臣子,做個候,入朝為官,如曹參等。

第三,韓信可以接受項羽的提議,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共同逐鹿中原。這是韓信最佳選擇,可惜韓信不懂政治,是軍事家,而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啊。


沒有最優解,翻看歷史書你會發現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激流勇退的功臣名將很少,不猜忌大臣的皇帝同樣也是鳳毛麟角。所以「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就是他們的結局。


先不說韓信,英布彭越本身就是一方諸侯,他們的王劉邦封不封,他們也是王,人家起事的時候跟劉邦是平級,所以他們下場已經註定的,主要劉邦要繼續大一統,這種諸侯王早晚要除掉,再說韓信這類的,是劉邦集團內部員工變成子公司老總並最終獨立出集團,成了跟英布彭越一樣的競爭對手,那麼只能幹,回到問題,英布彭越甚至韓信,如果明確自己打不過漢家集團,就提早把企業賣給漢家,自己拿乾股或者直接拿錢,不過當時那個情況,估計沒人會賣的。。至少韓信不會,


開展大航海時代→_→


多數回答只有戰術層面,沒有涉及戰略層面。

一個大問題,將軍們什麼時候最被重視?

很簡單,需要打仗的時候。春秋戰國時代,天下紛爭的時代,各國君王禮賢下士的比例非常高。

所謂養寇自重!

這一點,其實韓信沒看清楚, 彭越也沒看清楚。

其實對於韓信,最好的方式是觀望,或者一邊打一邊建設根據地,固定自己的班底,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是最好的,那麼快的掃蕩完北方,自己的班底沒有建立好,只能處處受制於劉邦。

對於彭越也是,你 打游擊也可以打,但是沒有必要那麼賣力呀。

大秦帝國的第一部,孫臏的說法非常好,天下均勢,軍閥們才有生存空間。又沒有新黨派出現,大家都是軍閥,都可以互相學習。

那麼賣力的打項王,打完了項王肯定輪到自己被收拾。對於英布也是,項王會幹你,漢王不會嗎?

封建時代,誰上位有啥區別呢?起碼項王還是希望分封,他只做盟主;漢王可是希望家天下,異姓王不可能活下來的(這個是上帝視角)!


英布和彭越要麼幫項羽當諸侯王,要麼放棄兵權入朝為漢官。韓信在劉邦被困滎陽自立齊王那會兒可以聽從蒯通的意見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這樣的話最後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


不算回答,發點感慨。

就算我們普通人,一對男女經過轟轟烈烈坎坷波折的愛情歷程,最終走到一起。

然後呢,矛盾在平和的日子中逐漸積累,雙方從爭吵走向分裂,甚至反目成仇。

他和她的最優解是什麼?讓故事定格在有情人終成眷屬就行了。

回到問題上,他們的勃勃野心和不安分守己是他們成功的條件,也是最後走向死亡的原因。無此,亦無彼。

無解。


最優解是支持項羽。因為項羽的政治智慧比他們還低。做為臣子皇帝太聰明又沒底線是壞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