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句招杠的有点不太好听的,740这本书就没必要练

什么叫鸡肋

走业余的,弹流行的,玩键盘的,299练完,还嫌自己基本功不行的,去练曲子就行了。对自己要求实在高的练练名手之道。说实话玩键盘的技术要求和古典的要求真不太一样。

专业的,谁练你740啊,别跟我杠谁谁谁,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我学了那么多年没看人用,可能杠精又要说我恩师水平不行了。

手指独立性,复调,直接练巴赫贝多芬。旧约圣经新约圣经拿去认真练,再练不好真不怪曲子,这得怪你自己。跑动,基本功,左手能力,直接肖练,这世界上就TM没有肖练没覆盖的技术性训练。大型曲目,钢协选两首练,新约圣经贝奏弹熟。

往专业标准练琴的,不可能当砸琴匠、打谱机,肯定要往演奏水平上训练的,谁跟你天天弹车尔尼。乐曲可供选择的更多了,中外都有,练习曲和乐曲本就没有什么质的区别,练乐曲也可以练基本功,说句不好听的天天弹车尔尼不腻么。

再牛逼一点的,还有李斯特的超技和匈狂可以练呢。到这水平的人练啥都是练。

为啥不练740,因为性价比低。不是说他不能练,而是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没有练别的那么划算,别说专业的一天练8个小时怎么怎么,专业的时间也是时间,能省点不是更好?

740真的是相当机械死板的一套练习曲。建议在老师指导下选择里面少数几首比较好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训练,不要整本啃,更不要想著弹什么原速。有些东西真不是你下功夫越多就越有好处的。


谢邀。

没必要,也不可能。

关键是:

1.在一定速度下保证演奏质量。

2.起到训练相应技术点的作用。


没有必要,但你要是能,或者愿意的话也是可以的,没什么问题。


没必要全部全曲,但是可以有这个追求。

现代钢琴和当时钢琴的区别,让「原速」变得和过去完全不是一个难度。

这种练习曲是特定音型技术的夸张性练习,几乎没有哪个曲子通篇都是类似同一种东西且持续那么长的。

不过追求更高不是坏事。在清晰清楚的前提下,弹的速度快本身也是音乐追求中的一部分。很多曲子其实难点也正是「原速」。

总体来说,达到训练目的,起到训练效果是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上,能到原速最好,到不了也无妨。

价值有,但是为了原速而用了过多的时间那就不值得了,并且,有些速度非常吓人,几乎对于大部分人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打算走钢表方向,我只能说,很有必要。

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车尔尼740封皮上写的手指灵巧练习,那是车尔尼自己的想法。它真实的教学目的是训练演奏者在高速状态下处理各种细碎的、繁多的技术点的能力,同样也考验演奏者的耐受力。

而且,不光是740要达到原速,拜厄、599、849、299、克拉莫、莫什科夫斯基,未来的肖邦、李斯特的作品也得弹到原速。

甚至,我建议所有弹过、学习过的作品,都得原速。

有一次我上大师课弹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大师听我弹完,问我你能不能弹得再快一点?由于我将近两个半月才把曲子弹完,也没啥时间提速,速度就跟帕德雷夫斯基一样。我只能说,此时此刻就只能这个速度了。大师一脸无奈,不得不压低自己的速度,把重点给我讲完,然后亲自给我完整的弹了一遍。

那速度,就比郎朗皇家阿波特音乐厅那场差了一点点。大师说,以后练好了就得跟这个速度一样。我当场就蒙圈了。大师的世界果然与我不同。

拜厄、599、849、299、克拉莫、740、莫什科夫斯基、肖邦练习曲这条路线是俄派专家经过多次研究,反复推敲,最终制定的路子,无论再怎么抨击它,也不能忽视掉中国曾经大多数钢琴家都是照著这条路走出来的。

我因为小时候条件不好,没能找到更好的老师学习,导致克拉莫、740、莫什科夫斯基只挑选了为数不多的曲子练习就直接上了肖邦练习曲。现在弹了半本肖练了,然而李斯特的超技还有很多条目根本无法开展,我老师给我开的「药房」就是买一本方百里的《方百里钢琴教学法》,把里面规定的克拉莫、740、莫什科夫斯基必弹的作品按照能上台的标准,一个音不错、原速弹奏,然后把一本肖练弹完。

只可惜时不我待,我毕业了。由于水平不够,只能找个钢琴培训班混口饭吃,以图日后发展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