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缝干涉实验,有观察者时,呈现确定的结果,没有观察者时,呈现不确定结果。这个实验反馈出的意思是时间观察者的概念。未来科学家会探明。进而弄懂穿越事件的本质,弄懂时间的本质。


波粒二象性说的就是电子既有波的特性,又有粒子的特性。理解这个需要抛弃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识。


电子本来就是光的蜷缩

https://zhuanlan.zhihu.com/p/99182045


电子因为存在自转,就会产生波,但因电子是自由的,转轴方向随机变化,所以产生的波杂乱无章!但再杂乱仍然存在波,所以也具波粒二象迭加性!电子双缝实验中,因电子能量不及光子,加上波动无规则!所以衍射产生干涉条纹的效果差些,要一大群电子参与才能观察到干涉条纹!而证明电子也是波粒二象迭加的,是具有能量的量子巳足够了!


是波还是粒子,是一种性质,不是本质。

我们可以在特定的实验中观察到其中一种性质

双缝干涉的实验,在观测它是从哪一个狭缝通过时,其实就是观测他的粒子性了,波动性自然观测不到。

其实关键就是在理解「测量」这个词的意义,其实「测量」更确切的说是「干扰」或者说「相互作用」,会有能量交换,已经改变了它的态了


电子到底是粒子还是波,完全取决于你想让他是什么,我没开玩笑!!!按我的理解,电子的性质完全取决于你处理什么问题。你如果研究电子单独的性质,就认为他是粒子,一般利用经典力学处理就完事;如果研究群体性质,你就认为他是波,一般利用量子力学处理就ok。over


碳C60 也做成功了双缝干涉实验,难道C60也是波?

水波也可以双缝干涉,难道水分子也是波?水分子只是在波的影响下产生波的运动状态。

所以感觉C60只是在其自身发射的物质波影响下,产生波的干涉运动轨迹,最后在接收屏上留下记号,形成干涉图像。

而一旦你去检测它从哪个缝隙过来就干扰了物质波,衍射图像自然消失。

个人感觉有点像盲人摸象,科学家摸到了「光」这个事物具有粒子特征,和波的特征。就像盲人只摸到大象的腿和耳朵。就来定义光是粒子还是波。未来还会发现」光」具有其它特性。

这篇有关物质波的文章里讲的已经很清楚了。

https://www.sohu.com/a/224626353_100115417


我喜欢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没有用波粒二象性来解释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而是分开来问了这两个问题

是的,所谓的波粒二象性只是对双缝干涉现象的强行归纳,并不是一个解释;

如果我们跳出这个桎梏,再来看双缝干涉实验,其实,可能也没那么让人摸不著头脑

个人认为,需要从四维空间来解释:

在四维空间里 所有的物体都是以全概率的模式存在的 电子也是 也就是说 电子穿过了左缝的结果和穿过了右缝的结果是同时存在的

而我们只能观察到三维 因此对所有四维物体的观察都需要降维处理

所以 如果我们在电子穿过缝之前就把它降维到三维可观察状态的话 那么作为一个三维物体来完成穿过缝这个动作 结果只有穿过其中一个缝 即所谓呈现粒的特性

然而 如果电子在四维的状态穿过缝 即没有首先降维成三维可观察状态的话 那么就符合之前提到的四维物体特性 即两个缝被穿过的结果同时存在 这个时候再把这个结果降维到三维 呈现干涉图像 即所谓波的特性

不知道这样简短地的解释是否清楚 有兴趣的话 可以看一下怎么用从地理卫星遥感数据的角度来理解四维空间:

木木森:【Google Earth Engine】(1)如何利用GEE理解四维空间,并顺便解释波粒二象性?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