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定上大学的非河北人,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说地理位置吧。保定的地理位置怎么评价呢?总的来说是有利有弊。京津保成一个三角形,三地互相都特别近,去北京特别方便,但是同时也接受了首都吐出来的一些东西。反正我个人是认为位置挺好的。

然后说城建,作为南方某省过来的人,一到保定怎么感觉就是一个大农村?按理上北方的地形更平坦,道路应该要更宽,保定的路窄就不说了,还到处坑坑洼洼,一年到头都在修路却又感觉没啥变化;公交,绿化设计完全是八九十年代的水平,这么大个城市竟然没有一处立体交通(比如立交桥啥的),只有挖到铁路下面的经常积水的路基。我也算走了河北好几个地方,保定的城建在给人的观感上,不说比石家庄差了,感觉连隔壁的沧州衡水都不如,政府真该反思反思了。

再说说文化吧,保定的历史特别悠久,这个网上都查的到我就不说了,在历史文化上保定绝对算河北数一数二的城市,市内的直隶总督署和古莲花池也是历史的产物。如果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来保定应该可以了解到不少知识。

说说现在的发展。定州半独立,雄安新区成立,把保定也弄的四分五裂,但这恰好说明了保定正在接受政策倾斜,不管结果如何,政府确实在这块土地上有干点事。保定市区的发展要加快进度了,真是看不到什么发展的迹象。我在南方半年回去一次就变一个样,在保定真没这种感觉。

————————————

还有我个人碎碎念几句吧。

保定的出租真是一个很大的槽点。每次高铁东站一出来一群黑车司机嚷著喊你打车,给人的印象很不好。我去石家庄也好几次了,碰到的计程车司机都很好(可能是我坐的次数少),一路上和你聊中山路,聊北国,聊正定,赵州桥,聊河北,特别热情。在保定打车的时候,所有司机都拿著一个对讲机在那聊一些「业内」的话题,当然不是说这种是不好的行为,但从乘车体验上来说就没这么舒服。

就写到这些了,下次有想法再说吧。


本地人,跟某个匿名的抬杠抬出火气来了。

好,你说天天沙尘暴,从今天6月5日往前倒一个月,哪天沙尘暴?

你说空气质量一直是最差的梯队,好,你教教我认字,哪两个字念保定?

你说你大学老师被本地人撞愣在有交警的情况下赔别人几千块,交警你信不过,有没有保险啊?保险也向著本地人?

你说你行李被黑车锁,他锁车怎么让你上车?还是干脆就是抢劫?

好歹是个大学生,自重一下行吗,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动不动就说别人的家乡垃圾,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培养出来的臭毛病。


个人眼中,保定是座适合离退休高级干部居住的城市(特指市区)。

四十多年前,由于机缘巧合,在保定仅我接触过的就有超过十位国共两党的将领或其家属,仅一位国民党已故中将(地下党员)的夫人住铸机厂四层单元楼,其他均住平房,有四合院、三合院、单合院,不一而足,有位已故国民党少将夫人,为免成杂院,将东西四间厢房拆除,保持了单门独院,这还不包括曹家花园、周家花园等住户,以及曹家、冯家、梁家等民国大佬的后人居所,在当时十多万保定市区居民中占比达数千分之一,要是当时上海六百万人口中,则应有千多名将军居住,令人吃惊。

保定市区中有的四合院太过陈旧,拆旧建新,加建半地下室,看似平房实质二层,以符合军事重镇要求,普通民居也应如此,南关拆去的居民区应建成有地下室的二层堡垒户或大小四合院,更适合古旧城和军事重镇的定位。

现在北京的退休将军实在不少,全聚北京压力太大,疏散到保定这座定位辅助服务型城市大有必要。而保定到北京交通便利,许多退休将领是愿意定居保定的,北京有事相请,或从北京来保定咨询,一小时足矣,何乐不为?

总之一句话,在我眼中,保定别学京津石,更别学雄安新区,要自成体系,建成一座古旧型军事重镇,毕竟保定是十三个集团军之一的驻地,对吗?


虽然把保定归为二线城市,很多河北外城的人也都觉得保定比石家庄还好,但只有去过保定的人才知道保定毕竟现在不是省会了,资源什么的肯定比不上石家庄,因为离北京近发现缓慢,也就历史名城值得人自豪了。上大学有老师总结保定人的特点是很安逸很知足,没有太强的干劲儿。这点我认同,虽然也有很多保定人目标明确努力奋斗,但我家我指的是我爸他家还真的是过的知足,没有想改善生活的念头,我不是批判,因为我也遗传了这点,只想舒服的待著,拒绝主动冒险和困难。


本地人也想答一波,保定历史底蕴丰厚,旅游文化资源众多,教育资源在河北省也说不上差,但是,看看摆满电车的西大街,脏堵的不行裕华路,学校门口的小流氓,修了四五年的火车站东广场,某某某地的站街女,就知道我们的城市是多么的不求上进。在石家庄上学,我为我的家乡的历史骄傲,但也不想再回到那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