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通過不斷地收集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而給車主們提供越來越多的便利。但與此同時,我們的個人隱私也越來越容易被暴露。前段時間,「白帽子黑客」格林購買二手特斯拉組件的事件被曝光,人們才知道特斯拉並未將硬體中前一個使用者的個人信息刪除,導致車主個人隱私遭到嚴重泄露;還有蔚來汽車「監控每位車主行程」這件事也曾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

關於車主隱私的問題,你怎麼看?為什麼特斯拉泄露了用戶隱私,大家還這麼吹特斯拉?


不知道大家有沒看過斯諾登的著作《永久記錄》,這理工科出身的哥們,文筆的確不錯,思路清晰,個人情感不帶偏客觀事實,非常正能量。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個人隱私暴露的問題,而斯諾登最懷念的時代是個人電腦剛剛在美國興起,各大BBS風行,網友之間互幫互助的啟蒙時代。這時候的網路不需要經過一個龐大的中央處理器,很多信息不會被監視到。

後來他成了政府情報網路的技術型打手,然後發現2001年911事件之後,美國對情報的渴望已經到了吸血鬼看著人類時兩眼發光的境地,整個官僚機構無視個人隱私權,監聽美國所有人,監聽全球所有人。

互聯網互聯網,萬物互聯,很多計算都交給「雲」來做,「雲」就是一個中央集權的東西。

在「雲」的監控之下,人無完人,每個人都總有道德層面上的缺陷,總有經不起法律法規道德倫理推敲的小動作。

斯諾登舉了個很簡單的例子:誰敢說自己一輩子沒看過任何色情的東西?

如果你的一切都能被監視,這麼算下來這世界可就沒聖人了。

我說了這些,只想說明一個道理:大家已經進入智能時代了,你隨便在一個軟體或者網頁瀏覽一下紐西蘭牛肉,下次打開購物APP就會給你推送牛肉。

別忘了,中國目前有3.5億支監控攝像頭。

你瀏覽的東西、下單的東西、導過的航、甚至說過的話,都會被數字化工具永久記錄下來。

這就是斯諾登著作「永久記錄」的命名來源。

所以,現在不是你選不選擇被監控的問題,監控一直都在,而且樣式原來越豐富、密度越來越高。

我們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我們有沒辦法讓監管機構出面去規範這些手握各種用戶個人隱私的企業,讓他們在違反職業道德的情況下付出慘痛代價。

問題是,我們想要他們站出來主持公道的這些監管機構,本身也在偷偷地監聽、分析著我們……


首先,你的所有的隱私,都不存在,早就被各種機構變現了。不僅僅是智能汽車,你的手機,app,早已經對你的隱私了如指掌,行內的人都知道,不是什麼秘密。今年有一次面試一個大數據分析師,非常有意思,是一個政府下屬的公司,給政府人員升職前,利用大數據做背景調查,數據的顆粒度細的有些超出我的想像,再多我就不說了,自行腦補。

其次,你也別被西方所謂隱私保護洗腦的太過分。不要覺得好像你的隱私有多麼重要,沒人對你個人的隱私有興趣,因為沒價值。美劇里那些迫害妄想式的情節不會發生在你身上。很多人都是因為心底那個自我中心的虛妄堅守所謂的隱私正義,以為好像誰要拿了你的隱私幹什麼壞事兒,你想多了拜託,其實收集你信息的企業沒興趣偷窺你的隱私。

最後,希望大家明白一個非常重要的:

所有信息和數據,都會天然的朝能使其產生價值的地方匯聚。

這話不是我說的,某本書里看到的,書名忘記了。你一個人的數據,放在你手裡,毫無價值。但是你的數據到了廠商手裡,結合其他用戶的數據,就會產生價值。所以你的信息一定會從各種渠道迴流到廠商的。就像江河會流向大海,你攔不住的。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兒,還記得你無數次在「用戶協議」上點過的同意嗎?你以為你同意的是啥。


這個問題水很深,而且這個回答肯定不是最終版。

作為目前互聯網行業在爭奪的主戰場,也是最後一個未完全被互聯網產業所顛覆的行業,汽車行業擁有著極大的想像力和比手機行業量級更大的市場。最近蘋果計划進入汽車行業,就給股市帶來了極大震動,特斯拉股價一度極速下跌,就可見一斑。

好了,讓我們言歸正傳,再討論一下智能汽車,可能會給我們隱私帶來的威脅吧:

1.泄漏自己的行蹤信息

在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前,汽車旅行是一件較為私人的事情,想了解車內人的行蹤,往往只能後面派車盯梢。而隨著手機導航軟體的應用,互聯網公司可以根據手機數據來統計車主的駕駛習慣和常去地點。著名的「凱迪拉克車主愛去洗浴中心」的梗,正是出自高德地圖的《2016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這就說明互聯網公司已經拿到了大量用戶軌跡數據。在手機時代,我們尚且可以通過關機、不帶手機等方式逃避跟蹤;在即將到來的智能汽車時代,這些數據幾乎是無法隱藏的。

2.泄漏車艙內的私人語音信息

正如隨著智能音箱及智能監控的普及,互聯網公司將其「耳目」侵入到家居空間一樣,智能汽車時代語音識別系統也將會將觸角伸入到車艙內,侵佔掉這一塊私人空間,你的對話將不再保密。

(更新中)


因為被暴露的那群用戶,並不在乎。拿隱私說事的,都是有事的,或者鍵盤俠們,最搞笑的這些人用著收集他們隱私的APP在提著關於保護隱私的問題。

別急噴我,我不是說隱私沒啥用。

看到越來越多關於個人隱私的問題,不禁讓我感覺到現在大家的生活真的是越來越好了。隱私是伴隨個人一直存在的東西,以前沒啥人關注,因為對我們小老百姓來說這玩意沒啥價值,自己的喜好自己還不知道嗎,對於以前的企業來說,沒有有效收集渠道,數據這個東西,形不成規模就沒意義,更別說像現在分析每個人的隱私數據推薦產品了,沒法分析利用,也就國家建立各種檔案,咱們國家人民對政府高層面的信任度極高,也沒人覺得被記錄了有啥問題。

但是現在我們在生活中,互聯網、計算機技術的提升,形成了高效數據收集分析渠道,尤其是互聯網產品都在收集大家的個人信息記錄保存,我們國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各類互聯網產品對用戶信息的收集和使用範圍,也沒有規定收集的信息泄露了給企業什麼樣的處罰,導致100%的軟體都是流氓軟體,第一次進入的邏輯都很簡單,想用是吧我需要獲得你XXX授權,同意嗎?對於我們用戶來說,這個選擇的過程沒有存在的意義,可能有人覺得它不是告訴了你要收集數據了嗎,但是不同意就沒法用,咋辦嘛,這也是國家規定上的寬鬆導致的,比如廣告法說互聯網廣告上必須標註廣告字樣,也就是默許用戶看到這必須看廣告了,廣告小事情,強制看看就看看不點就完了,但是隱私相對重要得多吧,真要給我們選擇的權利,就做倆版本產品,不同意收集,那就用傻瓜版,同意了就用智能版,現在的選擇只能是迫於無奈的江湖道義,「好吧好吧,你是大企業,我相信你(不相信能咋辦呢)」。

說了這麼多都沒說到主題,主要我覺得「如何暴露個人隱私的」太寬泛太難回答了。特斯拉沒刪除信息能暴露啥呢,道德層面不觸犯法律你喜歡左右為男也沒管你啊,觸犯了法律你的隱私也能叫隱私?蔚來監控車主行程又能怎樣啊,有本事出門別帶手機啊。說到底使用場景多了,人們開始擔心信息暴露,因為互聯網告訴我們,用戶=錢,互聯網用戶是啥,說白了都是一條條的信息組成的用戶畫像,更多的人潛意識其實是我的信息值錢了,我該關注了。但是其他答主已經回答到了,你的信息其實早被變現了,說不定變現百八十遍了,你用信息換取了各種便利,其他對你有啥影響呢?真得假想個殺手通過數據來策劃暗殺你嗎,那對學歷還有要求的,我看過的小說里殺手都是老油子,一般自己蹲點只相信自己判斷的呀。

我覺得我們更該關心我們國家對互聯網企業產品的監管,在目前流氓APP全覆蓋的情況下,如何規範行業對用戶隱私的收集,用戶能不能選擇不被收集,什麼隱私能收集,什麼不能收集,怎麼保護,泄露怎麼處罰,違法收集獲利如何處罰等等。


先謝邀

相比於來汽車企業的工作年限來說,我在互聯網企業的工作年限其實更長。

在這裡就說一句真話吧:如果你的隱私需要通過智能汽車而不是通過你手裡的手機和桌子上的電腦來暴露,那有問題的一定不是智能汽車,是中國的大數據信息收集體系。

實際上智能汽車反而是更加安全的那個,因為你的手機APP可能是與其他各種互聯網廠商合作的,因為對於一個互聯網企業來說,強如騰訊也不可能填補所有業務空白,所以只能通過各個廠商之間數據互通進行大數據收集和用戶內容推送。

但問題是,汽車企業如果泄露用戶信息,那麼其他汽車企業就有同樣的可能性購買到用戶信息……我覺得汽車企業,應該沒這麼傻。

當然,我闡述的僅僅是汽車企業應該不至於把用戶信息隨便拿出去交換甚至出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