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猿上躥下跳,沒經歷磨鍊,道心不夠堅固,妄想一步登天,號齊天大聖。然而事實上每一位星宿都通過長久的磨鍊才能得道,猴子只不過百餘年就妄與天齊高,大鬧天宮是必然,因為猴子輕浮、浮躁、自大狂妄,就算天不招惹他,他也回來招惹你。

西天取經也是必然的,心猿火氣旺,最好的治理的辦法就是遊歷,行走來磨鍊道心。要不然為啥叫孫行者呢?當然修鍊到什麼時候就大成了呢?就修鍊到「空」所以也叫悟空。

西天取經中途的每一難其實都有寓意,當度過九九八十一難也就「修鍊大成」了。

師徒五人組,猴子上躥下跳,心之相;八戒貪婪好色,腎之水;沙僧老實巴交,為脾土,綜合猴子和豬的矛盾;而唐僧肉長生不老,當然就是法身啦;白龍馬乾三太子,就是指乾之三爻,意思就是腳踏實地。所以師徒四人組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修鍊是身心舉行,不是光想不做,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前進。(來自漫畫《一人之下》解讀)

西遊記 包含了中國道家的 陰陽一體 。


謝邀,但是這種問題書里說的很清楚了。

為什麼大鬧天宮呢,因為孫悟空被抓進爐子里少,跑出來之後當然要報仇,覺得自己很厲害還想順便噹噹玉帝。

為什麼要取經呢?

如來講罷,對眾言回:「我現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凶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諸菩薩聞言,合掌皈依,向佛前問曰:「如來有哪三藏真經?」如來回:「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詢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西遊記》的故事原型是玄奘取經,當然會講取經的故事了


大鬧天宮,其實是一個人的心失去控制,很自由,很自我,藐視腐朽,藐視權威。如同人之少年。

可是人總要長大的,取經就是一場心的修行。人從完全的自我變得有了束縛,有了目標。


瀉藥

更新----------------&>

有人告訴我西遊記應該反過來看,如來派師徒四人與八部天龍小白龍去東土大唐去傳教,在一路上遇到了各種妖怪,打來打去發現他們都是有後台的,無論怎麼作惡都不受懲罰,

八戒和沙僧覺得太黑暗了,無奈一個躲進了高老莊,一個鑽進了流沙河,只有悟空堅持正義一路斬妖除魔護送師傅東去傳教。結果天庭對悟空實在忍無可忍就和如來達成協議——我們可以保證唐三藏平安到長安,不過你得把孫悟空這個刺兒頭給辦了,

如來同意了,在一翻陰謀之下,白龍重傷墜入山澗,悟空敗了,被壓在了五指山下,而唐三藏卻拋棄了孫悟空,孤身來到長安,在長安傳完教,被封為御弟,享受完榮華富貴,壽終正寢。

就這樣過了五百年, 悟空終於從五指山下逃了出來, 一聲不吭 ,把天庭攪了個天翻地覆, 天庭被逼無奈許諾讓豬八戒化為人身,封為天蓬元帥,沙和尚封為捲簾大將,只要他們能夠殺掉孫悟空。

最後的最後,因為兄弟相殘而心灰意冷的悟空去尋找菩提祖師解惑,然後他封印了修為,回到花果山,陪著猴子猴孫過完了平凡的一生,最終在花果山的山頂化作了一塊石頭……

西遊記最多的說法是取材於大唐西域記,所以根本目的和主題就是取經。

悟空是取經骨幹,故事男1號,沒錯,一開始主要描述的就是悟空,雖然唐僧才是師傅。

大鬧天宮就是悟空去取經的引子。

個人淺見,暫時有事,回頭補充,抱歉了。


他要這麼寫,我能怎麼想


不從陰謀論上講,從西遊大思維出發,解釋大鬧天宮是很有意思的。

按照西遊劫難論,每五百年必有大劫。五百年為一個大變的時間節點,吳承恩將這樣的意識融入書中。

《西遊記》第二回,悟空師父菩提祖師就告訴他:「丹成之後,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但到了五百年後,天降雷災打你??再五百年後,天降火災燒你??再五百年」。

五百年,是中國儒家根深蒂固的的命運意識。孟子言:「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興與難是相對的。儒家講興、盛,道家叫厄、劫,這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孫悟空大鬧天宮,其實正在這五百年的節點上。這個節點是從誰開始算的呢?西遊記是從大禹開始的。為什麼從大禹開始呢?這得從金箍棒說起。

悟空鬧天庭,是因金箍棒而起:金箍棒是助殺器,因索要此棒而被告上天庭。《西遊記》第三回:龍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

從大禹治水到悟空鬧天庭,剛好是2000年。這是五百年劫難的節點。

本邦神系起於崑崙。《西遊記》是崑崙神話體系的產物。

本邦地貌天接西北,地傾東南。崑崙上接天庭,是本邦萬神之源,也是萬水之源。大禹治水正是從崑崙開始,向東南疏導入海

西遊65回,八戒道:「若不接天,如何把昆崙山號為天柱?」行者道:「你不知。自古『天不滿西北』。昆崙山在西北乾位上,故有頂天塞空之意,遂名天柱。」

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也演繹為中國歷史的魔咒:成事西北,起事東南。本邦犯上作亂,多在東南。這是孫悟空在東海尋到金箍棒,起事反上天庭的內在之因緣。

那麼西天取經為什麼?明中三教合流之風大倡。

從西遊來看,這只是佛祖初期頂層設計:要東土人取三藏真經。

第八回,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詢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

這從表面上看,是僅僅取佛經。可是,等待經取日來,卻是5048卷,一藏經。

唐宋以降,三教合流漸盛本邦。宋代大儒朱熹,在他的《朱子語類》中說:「佛家初來中國,多是偷老子意去做經??後來道家做清靜經,又卻偷佛家言語」

佛偷道意,道竊佛語。佛教一傳入本邦,就沒停止過中國化進程。而佛道儒三教合流,更是《西遊記》全書的思想主脈。

這樣的思維,恰恰關係著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數目,只能三取其一。三藏佛經,取回一藏才是恰到好處。

元明時期的道家內丹經書《性命雙修萬神圭旨》,應該對吳承恩的創作有著很大的影響。

這部書的「大道說」篇上說:「佛經五千四十八卷,也說不到了處;中庸三十三章,也說不到窮處;道德五千餘言,也說不到極處。」「教雖分三,其道一也。

別看佛祖法力無邊、老君開天闢地、儒家治世千載,真說到天,單個都成不了大道。

三道合一,三教歸流。取了三分之一的佛經,一路上又煉成三分之一的大丹,內心深處還有儒家聖人三分之一的經典,這才完成了取經成道之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