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猿上蹿下跳,没经历磨炼,道心不够坚固,妄想一步登天,号齐天大圣。然而事实上每一位星宿都通过长久的磨炼才能得道,猴子只不过百余年就妄与天齐高,大闹天宫是必然,因为猴子轻浮、浮躁、自大狂妄,就算天不招惹他,他也回来招惹你。

西天取经也是必然的,心猿火气旺,最好的治理的办法就是游历,行走来磨炼道心。要不然为啥叫孙行者呢?当然修炼到什么时候就大成了呢?就修炼到「空」所以也叫悟空。

西天取经中途的每一难其实都有寓意,当度过九九八十一难也就「修炼大成」了。

师徒五人组,猴子上蹿下跳,心之相;八戒贪婪好色,肾之水;沙僧老实巴交,为脾土,综合猴子和猪的矛盾;而唐僧肉长生不老,当然就是法身啦;白龙马干三太子,就是指干之三爻,意思就是脚踏实地。所以师徒四人组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修炼是身心举行,不是光想不做,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进。(来自漫画《一人之下》解读)

西游记 包含了中国道家的 阴阳一体 。


谢邀,但是这种问题书里说的很清楚了。

为什么大闹天宫呢,因为孙悟空被抓进炉子里少,跑出来之后当然要报仇,觉得自己很厉害还想顺便当当玉帝。

为什么要取经呢?

如来讲罢,对众言回:「我现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哪三藏真经?」如来回:「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西游记》的故事原型是玄奘取经,当然会讲取经的故事了


大闹天宫,其实是一个人的心失去控制,很自由,很自我,藐视腐朽,藐视权威。如同人之少年。

可是人总要长大的,取经就是一场心的修行。人从完全的自我变得有了束缚,有了目标。


泻药

更新----------------&>

有人告诉我西游记应该反过来看,如来派师徒四人与八部天龙小白龙去东土大唐去传教,在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妖怪,打来打去发现他们都是有后台的,无论怎么作恶都不受惩罚,

八戒和沙僧觉得太黑暗了,无奈一个躲进了高老庄,一个钻进了流沙河,只有悟空坚持正义一路斩妖除魔护送师傅东去传教。结果天庭对悟空实在忍无可忍就和如来达成协议——我们可以保证唐三藏平安到长安,不过你得把孙悟空这个刺儿头给办了,

如来同意了,在一翻阴谋之下,白龙重伤坠入山涧,悟空败了,被压在了五指山下,而唐三藏却抛弃了孙悟空,孤身来到长安,在长安传完教,被封为御弟,享受完荣华富贵,寿终正寝。

就这样过了五百年, 悟空终于从五指山下逃了出来, 一声不吭 ,把天庭搅了个天翻地覆, 天庭被逼无奈许诺让猪八戒化为人身,封为天蓬元帅,沙和尚封为卷帘大将,只要他们能够杀掉孙悟空。

最后的最后,因为兄弟相残而心灰意冷的悟空去寻找菩提祖师解惑,然后他封印了修为,回到花果山,陪著猴子猴孙过完了平凡的一生,最终在花果山的山顶化作了一块石头……

西游记最多的说法是取材于大唐西域记,所以根本目的和主题就是取经。

悟空是取经骨干,故事男1号,没错,一开始主要描述的就是悟空,虽然唐僧才是师傅。

大闹天宫就是悟空去取经的引子。

个人浅见,暂时有事,回头补充,抱歉了。


他要这么写,我能怎么想


不从阴谋论上讲,从西游大思维出发,解释大闹天宫是很有意思的。

按照西游劫难论,每五百年必有大劫。五百年为一个大变的时间节点,吴承恩将这样的意识融入书中。

《西游记》第二回,悟空师父菩提祖师就告诉他:「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再五百年」。

五百年,是中国儒家根深蒂固的的命运意识。孟子言:「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兴与难是相对的。儒家讲兴、盛,道家叫厄、劫,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孙悟空大闹天宫,其实正在这五百年的节点上。这个节点是从谁开始算的呢?西游记是从大禹开始的。为什么从大禹开始呢?这得从金箍棒说起。

悟空闹天庭,是因金箍棒而起:金箍棒是助杀器,因索要此棒而被告上天庭。《西游记》第三回: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

从大禹治水到悟空闹天庭,刚好是2000年。这是五百年劫难的节点。

本邦神系起于昆仑。《西游记》是昆仑神话体系的产物。

本邦地貌天接西北,地倾东南。昆仑上接天庭,是本邦万神之源,也是万水之源。大禹治水正是从昆仑开始,向东南疏导入海

西游65回,八戒道:「若不接天,如何把昆仑山号为天柱?」行者道:「你不知。自古『天不满西北』。昆仑山在西北干位上,故有顶天塞空之意,遂名天柱。」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也演绎为中国历史的魔咒:成事西北,起事东南。本邦犯上作乱,多在东南。这是孙悟空在东海寻到金箍棒,起事反上天庭的内在之因缘。

那么西天取经为什么?明中三教合流之风大倡。

从西游来看,这只是佛祖初期顶层设计:要东土人取三藏真经。

第八回,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

这从表面上看,是仅仅取佛经。可是,等待经取日来,却是5048卷,一藏经。

唐宋以降,三教合流渐盛本邦。宋代大儒朱熹,在他的《朱子语类》中说:「佛家初来中国,多是偷老子意去做经??后来道家做清静经,又却偷佛家言语」

佛偷道意,道窃佛语。佛教一传入本邦,就没停止过中国化进程。而佛道儒三教合流,更是《西游记》全书的思想主脉。

这样的思维,恰恰关系著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数目,只能三取其一。三藏佛经,取回一藏才是恰到好处。

元明时期的道家内丹经书《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应该对吴承恩的创作有著很大的影响。

这部书的「大道说」篇上说:「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也说不到了处;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穷处;道德五千余言,也说不到极处。」「教虽分三,其道一也。

别看佛祖法力无边、老君开天辟地、儒家治世千载,真说到天,单个都成不了大道。

三道合一,三教归流。取了三分之一的佛经,一路上又炼成三分之一的大丹,内心深处还有儒家圣人三分之一的经典,这才完成了取经成道之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