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非常想問 | 我有感覺,更多「神經科學」「非常想問」科普活動討論歡迎關注圓桌。

兩者同樣都是收聽講話性的內容,司機有些時候也會對廣播內容做出反應。但是打電話就是被禁止的。

這兩者本質上對於注意力的分散是同等的么?

關於手的問題……有的時候也是戴藍牙耳機,會減少開車注意力轉移的問題么?


其實原因在於,廣播和電話這兩種媒介所要求的捲入度(involvement)不同。

信息不是天生之物,人類獲取信息,需要藉助各種媒介的傳輸,比如語言、文字乃至電話、廣播、網路等等,而不同的媒介存在特性差異。

基於媒介的作用方式和引發的心理、行為反應,傳播學者麥克盧漢將媒介分為兩類:冷媒介(cold media)和熱媒介(warm media)。其劃分依據主要包括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以及受眾在信息接受時的參與度。

「冷媒介」的信息清晰度低,它所傳遞的信息比較模糊,受眾在理解時需要調動多種感官的配合,並且需要豐富的聯想能力。換句話,對於冷媒介低清晰度的信息,需要積极參与到互動中才能完成信息的獲取;而與之相比,「熱媒介」的信息清晰度高,通常只作用於受眾的某一單一感官(如視覺或聽覺),接收者不需要過多參與其中就可以獲取信息。

在此前提下,我們再去比較廣播和電話這兩種媒介的特性,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收聽廣播屬於單向的傳播過程,廣播節目經過精心的編排,外加有主持人控場,語術、節奏都恰到好處,它的初衷就是讓受眾便捷地獲取信息,因此廣播屬於信息清晰度極高的熱媒介。在收聽廣播時,受眾能夠以一種被動的姿態獲得信息,且只需要動用聽覺這一個感官,因而不需要有太高的捲入度。

而打電話屬於雙向互動才能完成的人際傳播活動。你不只需要聽對方說,更需要進行思考和回應,因而會調動更多的感官和大腦區域參與到其中,自然也就意味著極高的捲入度。

在人類的認知能力和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各種耗費注意力的活動是零和博弈的關係。開車這種行為本身,已經捲入大量感官的參與,這種時候聽聽廣播無傷大雅,但進行打電話這樣高捲入度的活動無疑就很容易發生危險。


這期知乎圓桌「非常想問」真的收錄了好多好問題。@上善若水 講得很詳細,但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挺簡單的:

聽廣播只需要你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聽」,而打電話需要你不斷在「聽」和「講」之間切換。雖然平時說話似乎不費力,但如果你手上正做一件需要你一直保持注意力的任務,說話——雖然你覺得不費力——其實是費(腦)力的,它會在你無疑是之間搶佔注意力資源。


雖然這麼講很簡單,聽起來也很有道理。但要確定真假,我還是做了一番調查。

我想確認一下這個問題是不是真的。對於行車駕駛來說,和打電話相比,聽廣播所帶來的的分心危害更小?

答案:是的。

那差距多大呢?先看一個官方做的報告[1] :如果把「專心致志開車」的工作量設為1,把「開車的時候做口頭數學題」的工作量設為5,那麼「聽廣播」的工作量為1.21,「聽有聲書」為1.75,「和副駕駛的小夥伴聊天」是2.33,「拿著手機打電話」是2.45。這個數值當然只能作為參考,但確實可以量化兩者的差異。

但上面這個研究不是在實驗室里控制的,對我來說說服力不強。那我們來看看發表在心理學頂刊《Psychological Sciences》在2001年的研究[2] :光是聽廣播或是聽有聲書並不會影響行車任務,但如果任務涉及「詞語產生(word generation)」就會對行車任務有明顯影響了。而且當行車任務難度加大的時候,「詞語產生」所帶來的危害更大。換言之,你越在複雜、危險的路上行駛,即使簡單地想詞,分心也會越嚴重。

那你可能會問,說不定自由地聊天比完成這種不自然的詞語產生任務更簡單呢?可能吧,但上面的這個研究進一步發現,即使是自由的聊天(無論是手持電話,還是戴藍牙,還是就你和副駕駛的人聊天)都會影響到行車任務。具體來講,(1)會讓你錯過紅綠燈的機率加倍,(2)還會讓你對紅綠燈的信號反應放慢一倍。

而且這些分心發生在無意識之間。

雖然上面提的這個2001年的研究說聽廣播不會影響在駕駛模擬器中的表現,那是不是聽廣播就對行車駕駛沒影響呢?換言之,題目中前半部分「聽廣播對於注意力分散沒有威脅性」是真的嗎?

答案:不是的,聽廣播還是可能會分散行車注意力[3]。在開車時聽廣播會影響我們的視覺敏感度,在真實駕駛過程中,可能會讓司機「看不見」橫穿馬路行人或是自行車。這裡說的看不見,並不是指「眼睛沒有看到」,而是眼睛掃到了,但沒有引起重視、沒有吸引司機的注意力。

那我們是不是應該立法禁止司機聽廣播?並沒有。倒不是說這個研究無效,而是因為這個研究里的「聽廣播」和平時開車時聽廣播不太一樣。在這個研究中,司機被要求非常仔細地聽廣播,邊聽邊留意有沒有特定城市相關的新聞。但大多數時候聽廣播時,司機並沒有需要這麼融入廣播的內容,往往只是想聽點什麼東西,讓自己不會感到睏倦而已。

相似的,邊開車邊聽音樂——只要這個音樂不是什麼非常令你激動、手舞足蹈或是悲傷逆流成河的——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不過說真的,我真的特別害怕在國內某些城市打的。因為很多司機會邊開車,邊玩手機。我甚至在成都遇見過兩次很極端的情況:車裡播放著廣播,司機有兩隻手機,一隻架在方向盤左邊,用左手滑動,偶爾再切換成右手,看微信,偶爾還拿對講機聊兩句。當時真是坐如針氈,恨不得跳車逃跑。

我一定要快點把駕照給考了。

總而言之。

  1. 聽廣播比打電話危險性更小,原因是打電話並不只需要你聽,還需要你握住手機、還要與電話那頭的人互動。
  2.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國家的交通法會禁止在行車過程中打電話,卻沒有禁止聽廣播。
  3. 但即使使用藍牙耳機或是車載音響,在開車時說話其實還是會影響注意力的。平時說話可能覺得絲毫不費力,但開車本身就需要持續的注意力,所以說話是會影響行車安全的。

(多說一句,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心理學朋友,可以參考 Nilli Lavie的心理學理論:Load Theory。)

參考

  1. ^1 https://trid.trb.org/view/1252566
  2. ^1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11/1467-9280.00386?casa_token=RK4eaF0t6mwAAAAA:e_6kXQ3gvV5i1RLRq93-DClyeHTDj4MKw8PyEWSGJ2dtpCNT-_IHT069LUJ4AonRkzxKvH7JBIc
  3.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cp.3311


那那那....

作為一名老司機,我覺得我可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在部隊開過車。

當過大眾試乘試駕專員。

跟野孩子到清源山飆過車。

自行車、摩托車、四輪車。都非常愛。

我覺得開車時聽廣播和打電話的區別是

廣播,是佔據主導性的,而打電話時誰佔主導就不一定了。

廣播,會讓聽眾很清楚的感受到廣播的內容是什麼東西,有帶入感,駕駛員只需要跟著廣播走就可以。

但是打電話就不一樣啦。這可是作為我,和某個人正在談某一件事,而這件事我需要佔主導性的,所以我需要給對方帶入感或者我需要讓對方知道我有主導權。那麼這時候我們的腦袋往往會被帶走到另一個場地,看不到眼前的道路,或即將出現的狀況。

但是廣播不一樣的是,不需要司機創造思緒中的場景就會有人給予場景,我們的思緒跟著他們走就好。不然你以為通過廣播做廣告的產品是怎麼賣出去的?

所以...

需要我們創造場景時,就會失去眼前的場景。

但是被別人的場景帶著走,就無須自己去思考去設計場景了。

舉個栗子

我帶著公司新來的同事出差。

作為公司的老員工,我當然熟悉公司的流程,出差注意事項,當日工作安排,路線如何安排,客戶如何應對等等...

可是新人不懂啊,那麼就需要老人帶著走。

這個時候的新人雖然也要走路,要見客戶,要思考,要成長。但是他並沒有創造場景的能力。他只需要跟著我這個老人走就行了,即使他會思考我的對錯,我的模式,我的技巧。但並不影響他自身的思考。

這是主次問題。

我邊聽歌邊打字回答這個問題。

我主要思路是打字,次要思路是聽歌。

為啥?

因為我覺得我在裝逼的時候如果能聽聽喜歡的歌就更有逼格了。

開車聽廣播差不多吧。

不同的人,開車,行不同的路都有不同的需求。

的士 司機可能需要聽廣播了解路況。

上班族開車可能需要音樂廣播來放鬆自己一天下來的辛勞。

貨運司機可能需要不同的廣播來調節漫長又無聊的路途。

剛失戀的朋友可能需要心靈雞湯類的廣播。

但這些情況天天,時時都在發生。但這些都不是主導性創造場景的時候。

打電話是什麼?

你打給我說這個客戶對於這次的貨物不滿意。

我他媽的累死累活,各種加班,各種聯繫供應商,時刻跑車間要求質量把關,就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

你現在告訴我客戶不滿意,那請問他在不滿意什麼?(這個時候你腦中浮現的是各種事情的場景,你創造了一個不是開車時的場景)

客戶說質量是挺滿意的,就是缺少靈魂....

這時候你炸了...

你沒心思開車了...

你眼前的場景全部跑到客戶,產品上面去了。

眼前的場景只是次思維。主思維在產品、客戶身上。所以就危險了呀。

這個時候如果有突發情況,人的反應往往就慢了。應對突髮狀況能力也就下降了。

所以,我開車第一件事一定是系安全帶,也可以聽歌,可以聽廣播,甚至偶爾和朋友搭兩句。

但決不玩微信,看簡訊。

接電話看有沒有戴藍牙耳機或其他耳機。


聽廣播是被動接受信息,無需互動,大腦無需主動應答和思考。而打電話是一種互動活動,需要進行主動判斷、思考甚至邏輯推理,此外還可能引起人體強烈的突發的心理變化,這些都會潛在影響駕駛安全。


其實對注意力有影響,但是危害沒有那麼大。

開車不能打電話是大量事故統計,研究發現它真的影響太大才事後禁止的:

2006 State Legislative Update_百度學術?

xueshu.baidu.com

與此同時也有很多研究會去測量和評估模擬駕駛的時候,處理多任務的駕駛員的注意力:

An on-road assessment of cognitive distraction: ..._百度學術?

xueshu.baidu.com

至於為什麼和車上的人講話或者聽語言材料,對司機的影響和行動電話的影響不同,是因為講電話會導致司機的注意力脫離開他駕駛所處的環境:

Cell-Phone: Induced Driver Distraction?

xueshu.baidu.com

Moreover, equivalent deficits in driving performance were obtained for users of both hand-held and hands-free cell phones (see also Strayer, Drews, Crouch, 2006). By contrast, listening to radio broadcasts or books on tape did not impair driving. These findings are important because they demonstrate that listening to verbal material, by itself, is not sufficient to produce the dual-task interference associated with using a cell phone while driving. The data indicate that when a driver becomes involved in a cell-phone conversation, attention is withdrawn from the processing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driving environment necessary for safe operation of the motor vehicle.

此外,能觀察到手持電話和非手持電話對駕駛表現帶來同等的損害。與此相反,聽廣播或者有聲書不影響駕駛。這個發現很重要,因為它們證明了聽語言材料本身不是使用行動電話對駕駛行為產生雙任務干擾的原因。這些研究數據顯示當駕駛員參與手機內的對話時,在駕駛環境中所必須的注意力受阻礙了。

而且因為各種原因。駕駛員和乘客談話時,談話內容沒有那麼費駕駛員腦子:

cell phones that distract and passengers who react._百度學術?

xueshu.baidu.com

但是這些研究也顯示,乘客和駕駛員聊天時,乘客是否悉知、能觀察到道路環境,以及乘客和駕駛員距離遠近,這兩個因素會導致駕駛員注意力受影響程度不同。

有時駕駛員會因為和乘客聊天而注意力受影響,有時和乘客聊天反而能提升駕駛員的駕駛表現。

所以駕駛時什麼行為屬於危險駕駛,討論起來是很複雜的。

總而言之,什麼樣的多任務干擾駕駛,什麼不干擾駕駛,主要還是實驗結果和統計結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