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時候覺得晚上睡覺有點凍著了,前額不舒服,白天就艾一下前額、鼻子等地方,艾20-30分鐘,可是每次艾的時候和艾完後都會特別怕冷,要加穿衣服,要過幾個小時才會恢復正常。我本身體質也是比較怕冷的。

1. 曾經看過一個還算有名的三甲醫院裡面的一個的中醫,他說艾灸是引陽氣出來的,艾灸過多的話就會像煤氣開關開的太大,火會燒光。

2. 但是網上有另外一篇文章:

中醫馬克老師解釋說:原來是你艾灸前身體溫度低,艾灸之前身體陽氣不足,不能正常的發揮衛外功能,毛孔經常處於閉合狀態,不容易感受外界寒溫變化,用西醫的話說就是末梢循環不良,體溫偏低。艾灸一段時間後陽氣充足,衛外正常,毛孔開闔正常,西醫說末梢循環改善,體溫恢復正常,就容易感受外界寒溫變化,有時候是敏感。等到真正陽氣完全充盈時,這些現象會消失,代之以正常的體溫和對寒溫的感受。

3. 按照一般艾灸書籍的看法,這種是「排病」反應,是體內的寒氣被逼出來了,艾多以後,這種現象會慢慢消失的。

請問哪種分析有道理?或者是應該如何分析?最擔心的是第一種解釋,火被燒光了。越艾身體越差。


類似你在洗熱水澡後,出來時會覺得比平時對溫度敏感,這是因為遇熱時,毛孔打開了,再遇冷時毛孔還沒來得及閉合,等一段時間,就會好了。

一般來說是沒事的。


感謝樓主提問的同時也給了這麼多回答選項,回復一中的所謂陽火燒光的邏輯是完全不成立的。艾灸是扶陽的,是注入溫陽的,如夏日陽光,曬多了人的火就沒了?這完全是一個不艾灸的專家給出的磚家解答。而網路上充斥這樣的解答。如同穿秋褲保暖人就沒了陽氣一樣可笑。

回復二的解答非常符合我和我周圍所有灸者的感受,我們的感知是變的敏銳了,怕冷不是體寒,常年艾灸的人,夏天不會特別怕熱,因為人體溫度高,本該不會對自然界的30度左右的高溫感到不適,我艾灸了幾年,現在夏天已經不在用空調了,艾灸過程中會出汗,更不會開風扇空調,一般室溫是30度左右,很舒適。而低溫,真正到了冬天也不會如體寒著,血液循環不好,穿厚也不得暖那樣由內而外的寒。真正在冬天,艾灸的人是有更好的抗寒能力的,抗寒不代表不知道冷,如果不知冷熱那才是病。

第三個回復其實回復的是有的極端情況,我見過養生館店主反饋給我的極端案例,武漢夏季,來艾灸的客戶越灸越冷,冷的蓋著被子,這個確實是排病反應。在很多中醫治療手段里都有類似情況,去拔罐排毒結果皮膚排毒能力不夠,皮膚會長水泡。去足浴或者汗蒸,結果體內有風邪,會由內而外的發癢。去刮痧局部排濕過快能明顯感知到毛孔往外透著氣,奇癢難忍。當然排病通常只出現在極端案例下才適用,大部分人還是如上一條的情況一樣。

最後也再說下吧,本人艾灸多年,艾灸不是神葯,是一種治療手段養生方法,所以見過各種千奇百怪的治癒案例,相信我堅持艾灸,創造奇蹟,中醫永流傳,艾灸萬年靈!


因為剛灸完,身體的毛孔全部打開了,人體處於同一種溫度的狀態,突然接觸另一種溫度,身體會有所反映應這是正常的,就像剛洗完熱水澡一樣,在同一個溫度的狀態下,身體已經習慣和接受了這種程度的溫度,洗好了全身都散發的蒸汽,遇到外面的溫度如果溫度差比較大多話就容易受涼或想打冷顫。所以灸後保暖非常重要,兩個小時以內不能接觸一切冷的冰的東西,而且灸完排了很多的濕氣出去,要及時補充水分,溫度最好40度左右,剛好燙嘴最合適。


是不是覺得身體越來越舒服了,比以前精神了那就對了,以前五臟六腑有點弱,不能很好的利用氣血,所以氣血都跑到四肢去了,經艾灸後五臟增強了功能,對氣血的管控能力大大增強,自然強者為尊,四肢就得不到氣血的滋潤肯定有點冰涼。


是排寒現象,沒有問題的,灸一段時間 後會減輕這個問題,我灸的時候就是這樣情況 。


艾灸是補陽的,不是要把陽氣燒光,我每天都會艾灸的,已經用了一兩年,身體越來越好,今年冬天很冷,可是我卻沒覺得自己比去年怕冷,艾灸後身體冷是在排寒,放心大膽的灸吧


我覺得是艾灸後陽氣把體內的寒氣排出吧


你原本受寒之後毛孔就關閉了,現在用艾灸局部加熱,局部腠理開,當然比關閉的時候更容易受到風邪侵襲。而且顏面部是不怎麼灸的,如果你是鼻子不通,流涕之類的,用局部加熱的方法可以緩解,那可以接一杯開水(或者再泡點薑絲?這個我沒試過),然後用鼻子吸熱氣就可以了。

艾灸的話可以灸肚臍,這樣灸完之後直接把衣服穿好就行了,不容易受風。

至於哪種解釋是合理的,當然是哪種理論把你的病治好了,哪種理論就是適合你的了。


艾灸是疏通經絡為主,達到血液循環的一種效果,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取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