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雅閣是德國的,帕薩特是日本的


都是胡扯,誰要是能用可替代鋼鐵的塑料造出來車底盤,那這家公司一定會發大財,塑料不會生鏽,報廢回收容易,重量輕。看看那些用碳纖維做車架的案例,他們一定都哭暈在廁所了


別的不說,光是一個車輕不輕、底盤低不低的問題,大多數家用車的數據在網上可以查的,查一下就有答案了。

至於說都是塑料,敲車門,敲包圍……外覆件的厚度和安全性真沒啥關係,幾毫米厚的塑料或者鋼板是不可能扛撞的。但如果你這麼關心的話可以親自去4S 敲一下,別敲壞了就行。


現在都2019年了,你還聽信這些傳言,自己去試試車不就知道了。還有,底盤低可能操控會好一點呢?油耗說真的是日本這個島國必然的追求。重量你可以多去看看,都差不多


想要黑其它車系就直說,我不信上知乎的人還會提出這麼一個疑問。這問題擺明了不就是想黑買大眾的都是傻子嗎?


這個不正確,落後於時代的理論。


重點看輪胎,低速省油的車,必然要減小車輪滾阻,輪胎用窄胎和硬胎,能節油,這是廠家都清楚的秘密。窄胎和硬胎抓地力差,對安全有影響。調整後輪傾角和束角偏小,也會更省油,但高速行駛穩定性變差。至於發動機的熱效率,其實相差沒那麼大。大部分日系廠家發動機用0W20的機油,確實可以做到更省油,但能不能長途跑高速,只能說呵呵了。


首先這純粹是胡說八道,而且這些謠言始於三十年前,歐美車企及政客們編造並肆意傳播的,以阻止日本汽車的海外擴張。那時受石油危機的影響,省油的日本車在美國市場上嶄露頭角,之後美國人又發現日本車的質量比美國車簡直好太多了,漸漸的日本車在美國市場上快速發展,對傳統的歐美車企形成了巨大的威脅。相對於傻大笨粗的美國車,那時的日本車多是入門級的小型車,於是那些傢伙就借題發揮,說日本車輕才省油的,並進一步發展出了日本車鋼板薄安全性差的鬼話,不安全的車你歐美政府能允許它在你的市場上賣?

日本車的省油不僅源於其從總體設計開始就斤斤計較,更重要的是發動機里的「黑科技」,比如那些個可變氣門技術,這確實是日本人最先做出了實用性的解決方案,並申請了一系列的專利予以保護。直到零幾年,日本人的首批專利逐漸到期,於是歐美車企悄悄的拾人牙慧,當然吃了人家的嘴軟,日本車輕的故事也就不再提了,不過這些個謠言早已被他們信誓旦旦的散布到了中華大地,於是也就有了傳謠的後來人。

最後需要聲明,只要有選擇餘地,我肯定不會選日本車,第一個因素就是與車無關


你覺得網上可行就信吧,反正可信度不高,得看具體車型,都是塑料的就完全胡說八道了!所以得自己找相關知識填補一下,不然人云亦云給人洗腦就不好了!


關鍵德系車也省油啊,便宜的車捷達桑塔納新車4毛,速騰朗逸5毛,帕沙特邁騰7毛,日本車8萬的車不也是4毛錢?15萬的車不也是5毛日本車25萬的車天籟能開出4毛的油耗嗎?


汽車之家數據那麼多,你自己去看看不就得了?

而且車表皮用塑料,那是不顧維修性能的做法,因為鐵皮可以鈑金,塑料會撞裂。這麼乾的要麼是不顧成本的豪車,要麼是超廉價車?


網上嘛,其實價錢差不多的車差別不是特別大,各有各的優勢吧,一分錢一分貨


先說結論:是這樣的

二十年前日系省油就是靠車輕,當時同級別的華冠(即卡羅拉),頤達(當年頤達是A級車),陽光(當年陽光是A級車)和寶來(不是現在的寶來),標緻307等車型相比,日系整備質量普遍輕100-200kg,為此豐田一直在宣傳所謂GOA車身,來辯解自己安全性沒問題。

但近七八年來隨著歐洲排放法規加嚴,歐系車大幅進行輕量化省油,但同時普遍採用超高強度鋼(邁騰用到1100MPA以上最高標緻508用到1600MPA),而日系仍然用高強度鋼(850MPA左右),所以你看到同級車現在反倒是歐系比日系普遍輕100kg了(只新車型,朗逸這種特供拉皮不算)。。。而且你要注意的,同等動力性情況下,德系車反倒省油了(當然指純燃油車,混動車型不算)。。。

手機碼字,懶得做詳細數據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找找資料。


日本這個國家資源都要進口,因此生產什麼,都是節能,我們對日本車的印象就是鐵皮薄,車輕,一撞就碎,車上的人活不了。在中國跑的合資日本車,一部分可能是這樣的。但聽說在日本本土跑的那些日本車,結實的很,跟中國合資就不行了?拋開民族情緒,這個日本車,還是有過車之處的。干修車的師傅們,自己的私家車都選日本車。這就很說明問題了。他們就是干這行的,知道什麼車耐用。不過車輕鐵皮薄,安全性低,什麼的,可能也算事實吧。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