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明朝历史读者能接受为朱瞻基,朱见深和朱厚照翻案的,唯独不能接受为朱允炆,朱祁镇和朱由检?


张口就来大部分,你是调查过?

反正我个人唯独不能接受的就是朱祁镇这个辣鸡玩意还想洗白,居然把北京保卫战功臣妻女赏给瓦刺人,这样的王八蛋我康康谁敢翻案。

《明史》:及英宗复辟,亨、 恃「夺门」功,诬广党附于谦,谋立外藩,遂下狱论死。子升戍广西,籍其家,以妻孥第宅赐降丁

《万历野获编·列朝》:乃至都督范广,战功与石亨相亚,特以于谦爱将,为曹、石辈所恶,即抵极法,且以其第宅并妻孥赐降虏皮儿马黑麻,则尤国朝怪事。一时诛赏不遵祖制,不厌人情,一至于此。成化二年,广妻宿氏诉冤,宪宗恻然哀之曰:「范广骁勇,为一时诸将冠,中外奸臣以计杀之。」命其子升仍袭世职,仍还所没家赀。则广之妻小辱于匈奴者十年矣。后来忠义报国者,能无丧气自沮耶?皮儿马黑麻是周旋于瓦刺、鞑靼和明国之间的一位蒙古使臣,赐汉名马克顺,一度官至左都督(然而他对明国并没有多少功绩)。

英宗复辟后,北京保卫战的功臣(除了参加夺门之变的)基本都被他整过,于谦最冤最惨、上面的范广次之、杨洪死的早就整他儿子、郭登被远贬甘肃......

什么玩意!


朱允炆和朱由检的政策还可以理解为好心办坏事,四书五经读傻了治国理政脱离实际。但是朱祁镇?这货就是连人品带能力都一塌糊涂,而且还是坏到头顶流脓脚底生疮的那种。别的不说,就冲著杀害抗蒙英雄后还把对方妻女送给瓦剌人淫辱这事,赵构都没干过。


明朝皇帝居然活著投降蒙古人,这跟在明孝陵坟头蹦迪有什么区别?

哪怕是在新中国都不太能被人接受。在讲究君臣父子的封建社会,基本就等于社会性死亡了


朱由检我都能接受,搞政治是没那个头脑,但好歹主观上尽力了,也辛苦过了,毕竟也算是赶鸭子上架的皇帝,只能说路线不对,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只是可惜了手下的那些名将

朱祁镇真的……要不是老是一些小鲜肉演他和当年明月洗白他,哪儿来那么多人给他翻案。

论政治头脑、人品、性格,样样比不上朱祁钰,就是投胎技术好点。卖国可以洗成情商高(和瓦拉关系好是情商高?那是卖国买的啊!)

有人说他善良,呵呵,朱祁钰咋对他的,他咋对朱祁钰的,夺门啊?朱由校对朱由检强他千百倍


简单评价下宪宗和武宗

结合明史以及某些历史纪要(明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朝鲜王朝实录)来看,大致可以还原大部分真相。于是乎,大家发现有的帝王是真的被黑,有的帝王是真的死有余辜。

现在的明史爱好者,大多源于当年明月掀起的明史热,再加上「皇帝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和「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以及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自然带给人无限的好感。

所以在当年明月描述下,宪宗因为娶了大自己十几岁的万贵妃,而且宠幸万贵妃远房「亲戚」万安以及一些宦官例如汪直,就成了一个任用奸佞小人,懦弱无比连自己儿子都保不住,恋母情结严重的昏君,而这个刻板印象也自然想当然成了大家对宪宗的评价。

事实上,宪宗接手的局面和明末相似,一众勋宿耆老命丧土木堡,荆襄百万流民、蒙古进犯、建州女真崛起、两广四川少数民族反叛、锦衣卫和宠臣纳贿弄权、各地干旱饥荒地震不断,就在这种环境下,宪宗即位后,平反代宗、于谦,以安民心;改组京营、改革武举、强化武备,终于扫平建州女真、擒斩努尔哈赤六世祖董山;力挫达延汗、解决困扰明朝许久的边关问题;平定两广四川、改革盐税、励精图治、平定内乱,使百姓安居乐业。

《明史》对宪宗的评价:

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

《国榷》对宪宗的评价:

帝仁恕英明,少更多难,练达情理。临政莅人,不刚不柔,有张有弛。进贤不骤而任之必专,远邪不亟而御之有法。值虏寇数侵边,惟遣将薄伐,不勤兵以竭我财力,虏亦离散,内外宁辑。荆襄岭海,时有寇窃,推毂之际,戒勿妄杀,或不用命,赏罚兼行。崇上理学,褒封儒贤。江淮大祲,截漕赈饥。星文示变,侧身省过。臣僚进谏,即涉浮伪,时有干忤,薄示谴谪,旋蒙牵复。若乃尊礼孝庄,尊景帝,保护汪后,褒恤于谦,其于爱憎恩怨,绝无芥蒂,帝谆然于天理彝伦者也。以故虽屡有彗孛之灾,而国家康靖,有繇然矣。

史料基本认为宪宗就是中兴明朝的皇帝,纵然宠幸万安、汪直、设置西厂,但毕竟瑕不掩瑜,完全谈不上所谓的翻案之说。

至于明武宗,先看明史评价:

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以重后人之訾议哉!

抵御蒙古的武功基本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一场大战打了五天只损失了十六人的蒙古小王子,竟然再也没有发展大规模袭扰边关的举动。如此的《明史》又如何让人信服。

《武宗实录》:

是役也,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死者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

《明史》鞑靼列传:

十二年冬,小王子以五万骑自榆林入寇,围总兵王勋等于应州。帝幸阳和,亲部署,督诸将往援,殊死战,敌稍却。明日复来攻,自辰至酉,战百余合,敌引而西,追至平虏、朔州,值大风黑雾,昼晦,帝乃还,命宣捷于朝。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

明武宗修建豹房,就是淫乐;康熙乾隆修避暑山庄、圆明园就是为了打理朝政;明武宗带兵出镇北关,就是不务正业;康熙乾隆六下江南就是考察民情;明武宗杖责大臣,就是无道昏君;康熙雍正乾隆的文字狱,就是为了祖国团结、肃清叛臣。

且不说和满清相比,和武宗的太爷爷英宗相比,英宗尽起全国精锐丧师辱国,全军覆没,隔年也先长驱直入到北京城下;武宗偏师力挫蒙古,一战使得他们不敢大举犯边,孰高孰低,一目了然,何谈洗地翻案之说。

惠宗和思宗简单写几句,虽然主观很同情他们,但基本上可以说他们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先说惠宗,本来可以缓削藩,即使要做的话,也是先拿掉朱棣和朱权这样有能力的亲王,后来结果都知道了,打草惊蛇,燕王反叛;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有无数个机会可以轻易扫平叛乱,召回徐辉祖、「勿使朕背杀叔之名」、放走朱高炽、白白浪费铁铉、盛庸、平安这些将才、任用李景隆等等,昏招之多令人唏嘘。

至于思宗,喜怒无常、自私自利、好大喜功、喜欢甩锅,以当时的局势,如果思宗稍微靠谱点,至少可以维持分长城而治;正常水平,分淮河甚至长江而治;结果水平有限、昏招不断,天灾人祸加到一起,帝国覆灭。

至于明英宗,实在没办法产生任何的怜悯之心,详情参见这个帖子:

明朝皇帝中可称得上是明君和昏君的,各有哪些可位列前三? - La Gateau的回答 - 知乎

明朝皇帝中可称得上是明君和昏君的,各有哪些可位列前三?


第一档 千古一帝:

太祖朱元璋。中国帝王总统山成员,由草莽出身平定天下,恢复百年之江南、二百年之中原关中河北、四百年之燕云、六百年之陇西。驱除胡虏恢复中华,陈纲立纪救济斯民,开拓发展大西南,使云贵彻底与汉地融为一体。千年一遇的雄才大略之主。第二档 雄才大略:太宗朱棣。唯一大一统王朝藩王起兵造反成功者,伐蒙古下西洋收复越南,大明朝的武功在他手中达到极盛。迁都北京稳固了北方,也造就了今日繁华的北京城。但也同时减慢了明朝向南方扩张发展的步伐。历代帝王前十席位的有力竞争者。

第三档 有为之君:

宪宗朱见深。名声不显但功绩过硬的鹰派帝王。即位时内部流民四起,外有胡族犯边,他接手的是一个相当烂的烂摊子。朱见深对内安抚荆襄百万流民,对外四方出击收复故土,实打实的中兴之主。宣宗朱瞻基。爱斗蛐蛐被不少人所诟病,但掩盖不了他的功绩。励精图治,大明朝的文治在他手中达到巅峰。开创仁宣之治,让自己的短命老爹也一起沾光。武功上表现一般,一些边境地区从他开始收缩地盘。也是从他开始形成了重用宦官的传统,当然明代的宦官看起来声势大,其实都不是事,任你跳得再高处理你也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比不了汉唐权宦动不动杀大臣杀皇帝的为所欲为。孝宗朱佑樘。明朝版的宋仁宗。不胡闹不折腾,兢兢业业,封建社会最完美的守成之主。也是中国古代最有人情味的皇帝,朱佑樘、张皇后、朱厚照之间充满了烟火气,像极了普通民间百姓一家三口。朱佑樘和赵祯一样名声大得不行,受到文人的普遍赞美,但论实迹未必比得过他的父亲。好在他们都有自知之明不瞎折腾,这二位证明了中国只要统治者不乱操作,国家一般都会发展得还可以。仁宗朱高炽。在位的十个月和做太子时的表现都不错,可惜的是寿命太短,施展空间太小。当然也是因为他爹朱棣太能活,他儿子朱瞻基寿命比他还要短十年,却做了十年皇帝。(也有野史认为朱瞻基弑父上位。)代宗朱祁钰。在于谦的主持下力挽狂澜保住了大明朝。执政时间很短,但也能选贤举能,恢复国力,使大明很快从土木堡之败的阴影中恢复过来,算是个明君。第四档:表现合格:穆宗朱载垕。本人表现平平,但能够信任贤才,把朝政都放手交给徐高张这样的牛人去处理,自己一心一意躲在后宫好色。(这个…)明朝经历了他爹几十年的胡搞,在他手中开始好转,为后来的张居正改革打下基础。在嘉靖时代肃清倭寇的基础上重新开关,与世界交流。(闭关锁国这个锅真的没法往明朝身上甩。)武宗朱厚照。错了,应该是威武大将军朱寿……他的名声很大也很差,他确实没有他父祖那般的功绩,他贪玩,他曾经杖打大臣,但他是一个明事理的合格皇帝。他爱玩但他也明白国家为重,他不会像历史上那些鼎鼎大名的昏君一样为了自己的喜好至国家利益于不顾,大明朝在他的手上基本安稳,没有出过大乱子。他尚武,一反龟缩防守的常态亲自带兵主动出击,略有战果,还「亲手杀了一个。」朱厚照一生作为皇帝并没有什么亮眼的丰功伟绩,但我很喜欢这个人。第五档:不够合格

神宗朱翊钧:朱翊钧亲政初期也曾摩拳擦掌励精图治,但可惜他不是一个心智坚强的人。在亲身经历了明代言官文人的丑恶嘴脸后他选择了以逃避来面对。虽然二十多年不上朝,但他对朝政的掌握从来就没有松懈过。神宗一朝的大明朝亮点还是非常多的,万历年间朝局虽然混乱,但是明代的文化和经济在这时期达到了巅峰,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对外战争也保持著不错的表现。他很幸运,一代名相张居正让明朝成功续命几十年,给了他足够丰厚的资本。可惜万历朝内部党争爆发,外部女真崛起,两件事交织的共同反应开启了大明朝的毁灭之路和中华民族最暗淡的一段经历。其实大明朝亡了就亡了,到了这个地步,它是应该灭亡的,但它实在不该以这样的方式迎来自己的毁灭。明朝最大的黑点,就是没有把国家完完整整地交到李自成张献忠或者其他农民起义军的手里。朱翊钧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昏君,但这口大锅,他至少要背负领导责任。

光宗朱常洛:他仅仅一个月的皇帝生涯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明君气度,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一个月内两次国丧两次换代,加上他对身后事的处理并不完善,让大明朝的朝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熹宗朱由校:又是一个不务正业的皇帝。万历朝爆发的两大问题在天启年间全面展开,明朝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但平心而论,朱由校本人并没有什么加速或减缓明朝灭亡的举动,他像是一个自顾自玩乐的旁观者,大明朝沿著预定的轨道向深渊迈进。第六档:祸国殃民惠宗朱允炆:志大才疏沽名钓誉的典型。飞龙骑脸的必胜局硬是打了个一地鸡毛。世宗朱厚熜:嘉靖一朝是有明一代人才集中爆发的一个时期,众多名臣良将涌现出来,朱厚熜本人也是一个绝对的政治天才。然而拥有这么多人才的嘉靖朝却治理的一塌糊涂,蒙古包围北京倭寇打到南京,财政连续亏空几十年眼看就要到亡国的边缘。完全是因为皇位上的朱厚熜是一个自私到了极点的人。他一辈子除了自己享乐外从不考虑任何东西,国计民生在他眼里就是屁。我想以他的聪明才智绝对不会看不出照自己这样骚操作下去大明朝会走向何方,然而他就是毫不在乎,老子快活享乐做神仙去了,江山社稷百姓臣民什么的,关我屁事?总之一句话: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这是一个卑劣到极致的人。若不是出了一个张居正,大明朝几乎就要到头了。思宗朱由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说的就是他朱由检。他要是老老实实在后宫荒淫享乐,大明朝至少还能续命三四十年。他即位时,大明朝确实已经走在了亡国的道路上,但是雪花才刚开始堆积不久,离真正的雪崩还早呢。是朱由检十七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奋斗才加速了大明朝的灭亡。朱由检上位时,中央政令还可以下达至全国,朝廷还握有至少十几万效忠于中央的军队,没有任何割据藩镇,没有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和自然灾害,东南赋税重地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可以说把朱由检的局面交给任何一个亡国之君都会半夜笑醒的。本来朱由检应该是桓灵二帝的,他硬是把自己搞成了汉献帝。英宗朱祁镇 :先两个字总结:废物。集朱厚熜之自私与朱由检之无能于一体。第一次主政时宠信宦官和土木堡之败还可以说他年少轻狂被奸人利用。夺门复位后他的表现真真是差到了极致,忘恩负义到极致,无能无耻到极致。朱祁钰交给他的至少是一个稳定的帝国,他留给他儿子的却是一个流民遍地四方入侵的烂摊子。幸亏他的儿孙都很给力,也幸亏他只活了三十八岁,不然甲申国难恐怕要提前百年。废除殉葬制度确实是一个亮点,但是作为皇帝来说瑜不掩瑕。他就是明朝最垃圾的皇帝。

作者:宇文邕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5954664/answer/914707578 来源:知乎


朱见深朱厚照跟这几位比那差距太大了。

朱允炆,皇位折腾没了。

朱由检,国家折腾没了。

朱祁镇那更了不得了,亲自把敌人带到北京城下。

相比之下,朱见深朱厚照在位时那可真算是国泰民安了。

就好比你考个70分,你跟家长说,「这分已经不错了,卷子太难」,家长说不定就信了。

你考个0分,「这分其实还行」,你还指望逃过一顿毒打?你那卷子是IMO吗?!


很多所谓的明史读者,其实就是明事读者,所以明事里面说好的,一般就认为好,说坏的,就认为坏。甚至更进一步,明事里面说好的,那是一点错误都不能有。

朱允炆的存在,显示了朱棣是个反贼,虽然反贼的名声现在不在乎,但终究是个污点。要不是强奸老母猪太离谱,估计会有一堆人论证这个事情表现了朱允炆的荒淫。


虽然都是不接受翻案,但是对朱允炆、朱祁镇、朱由检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对朱允炆而言,多数人应该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坐拥天下兵马,竟然不到四年时间就被朱棣从北平打到南京,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虽然朱棣文治武功都要比朱允炆强,但是很多人还是希望朱允炆能够获胜,现如今,之所以有很多人讨厌朱允炆,估计是因爱生恨的缘故吧。

对朱祁镇而言,属于实打实的讨厌,宠信宦官王振,致使「土木堡之变」的发生,京师精锐力量一战损失殆尽,50多位大臣命丧疆场;自己做了一年的俘虏还不醒悟,刚刚复位就赶走了内阁首辅陈循,诛杀了「北京保卫战」的最大功臣于谦,甚至把功臣之妻赐给蒙古族俘虏。无论哪件事,都足以把他钉在耻辱柱上。

对朱由检而言,更多是同情。朱由检缺点不少,但是想要挽救明朝于危难的心却是不容质疑的,然而明朝传到他手里面,各种矛盾已经激化到顶点,加上不可抗拒的「小冰河」时期,朱由检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自杀前喊的那句「诸臣误我」,让很多人动容。

更多关于明史的讨论,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文史并蒂。


  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http://cpc.people.com.cn/GB/85037/85038/7315000.html


朱瞻基和朱见深需要翻案?明宣宗是传统明君,成化帝是中兴之主,这些你顶多给他们找几个污点,何来翻案一说?也就是当年明月抹黑了一把成化帝,弄得好多「只读过明朝那些事的明史爱好者」以为是个昏君。

崇祯你要翻案我还勉强接受,可以说他虽然菜但是很努力。朱祁镇是个什么货色?除了废除殉葬之外,作为皇帝可有一点建树?不说功绩了,连守成也做不到,朱瞻基留给他的是什么局面?从朱祁钰手里抢来的是什么局面?他被抓走和死后留下的又是什么局面?这还不是他「虽然菜单很努力」,根本就是又菜又坏


不接受朱允炆是因为朱棣。

朱棣粉丝太多,粉丝多了就容易出nc粉,且大众化之后,nc粉特别多,nc粉都是容不得自己偶像有半点污点的何况是最大的污点。所以他们的偶像造反一定是迫于无奈的是处于弱势的是不得不为的。

所以建文帝必须心狠手辣逼死亲叔叔。

其实有谁给建文帝翻案呢?

反正我没翻过案,我只是辩过冤。

看看这些极端朱棣粉加诸在建文帝身上的污名:

恢复井田制。

在此之前建文帝还只是懦弱迂腐,但很多人公认他治理天下没毛病,不管是真正德高望重的史家毛佩琦先生还是科普读物《明朝那些事》都没有把什么「祸国殃民」的角度去黑建文帝。相反朱允炆成了皇家人性不灭的代名词有人称之为「有人性没庙号的皇帝」。

自从网路兴盛,明粉成为大众之后,「祸国殃民」之类的污名方加诸在朱允炆身上。

当然以上皆我所见,未必准确,但现如今都有大量明史爱好者喜欢朱允炆和朱允炆之前仁爱的名声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明粉文化兴盛之后,极端明粉们一方面为了给朱元璋避开清洗大将导致建文失败这一主因,另一方面为了给朱棣避开篡位谋反这一最大污点,给建文加上了蠢和坏的帽子。

我一直认为,靖难之役建文的失败,就是单纯的战之罪是打不过而已。

不是什么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乍一看,朱允炆是全国的皇帝,朱棣是一藩之地。再加上明朝规定的藩王护卫兵数量,朱棣的实力小之又小。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朱元璋数次更改皇明祖训,将藩王对地方文治的权力一步步削减剥夺,相对的大量的增加了藩王对地方武事的权力。

明初藩王不是只有三护卫的兵马这么简单,且塞王的兵马也不局限在普通卫所的兵马限定之中,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披挂精甲的精锐就八万,早已不在卫所兵员限制之列了。

皇明祖训最终定论,藩王驻地有护卫兵即三护卫,有朝廷的常驻兵,暂且称之为 驻守兵。

问题来了,朝廷要调动驻守兵需要藩王的同意,藩王不同意不能调动,藩王却可以不经朝廷同意在「特殊时期」调动驻守兵。

所以朱允炆坐拥天下?首先得除了北平这个重镇,还有大部分驻守兵。

朱棣靖难主力是哪些?他和宁王的「护卫兵」宁王精锐就八万,两人加起来怎么也十六七万,这些可都是在多年领兵战斗中选拔出来的精锐中的精锐,还要再加上大宁、北平两大边防重镇的守军,两个最重要的边防重镇也是精锐。

朱允炆有什么?除了这些精锐之外的普通士卒,在人数上占优势,但在质量上却是劣势。

将领呢?

朱棣自己有过多次统帅全军的经验,统帅的还是蓝玉、傅友德这种级别的。

建文帝那边呢?

最靠谱的耿炳文。

耿炳文跟朱棣在战场上一碰,耿炳文说:我跟傅友德、蓝玉他们混过。

朱棣说:蓝玉、傅友德他们跟我混过。

李景隆?我就不说他了。这人当然可以作为建文帝的黑点,但不能忽略这位是当年朱允炆当太孙时东宫嫡系里硕果仅存的逃过朱元璋毒手的武官,换句话说,这货是朱元璋留下的。

盛庸是三人中战绩最好的,但建文登基时只是个二流武将。关键是这个战绩最好的统帅,是建文自己发现提携的。

建文朝极端缺乏统帅,最后不得不用一个连侯爵都是建文帝现给的二流武将当统帅。

你说建文优势很大,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牌哪有多好?

建文文治更没有什么黑点。

朱棣的很多文治功过都十分明显,鉴于极端朱棣粉普遍只认功,不认过,我就只说过,农民起义普遍,明初最大的农民起义就发生在他那时候。

相对的建文帝时期的百姓相对稳定。

至于有些人说的什么恢复井田制纯属讹传,连方孝孺向建文帝提议回复井田制都是莫须有的。

还有文臣,说道建文帝重用的文臣言必称齐黄方,但说齐黄方的「劣迹」却都集中在他们对战争的影响上。

建文朝真正做文治的是那些人?

是张𬘘这样在地方训练多年的治世能臣,齐黄方只是在靖难失败是被拿来背了锅。

连三杨、夏元吉、金幼孜这种都是建文提携选拔的。

然后就是所谓的「逼死亲叔」

说真的,建文帝要杀那几个叔叔缺理由吗?

不缺?

周王:不但杀过人,还强抢民女,这个民女还是有婚约在身的。私放囚犯,擅离藩地。

齐王:私建寺庙,私自征用封地囚犯官民导致无数人因劳役而死,强行婚配,杀护卫(多名连带家属死四百余人),逼死一位音乐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豢养死士、擅自强行扩招队伍……这位真是个猛人,建文废了他,朱棣又放了他,后来朱棣把他连同他的儿子一块废了。

代王:擅虐伤人,抢占军马,管马的不准被他打死。

你说建文帝想杀这些藩王,讲道理建文帝真要杀他们缺理由吗?直接按罪论处就可以,根本不用担心什么对自己名声不好,反而百姓会拍手称快,为什么不杀呢?只能说不想杀。

即便是想杀,这几位也是咎由自取,以上桩桩件件哪件不足以杀他们?

这就使得湘王朱柏的自焚看上去有了疑点。

是,湘王没有出现在御制记非录上。

但是有个问题,湘王是在洪武十八年就藩来到封地的,御制记非录的编写是在洪武二十年,也就是说在湘王就藩后两年,两年时间湘王来得及犯这种大错吗?

洪武二十年是1387年,湘王1371年出生,到这一年他才是一位十几岁的孩子,也不太具备弄搞出什么大动静的能力。

说到这里,不过是我的一些猜想,有没有什么可以证明湘王不是被冤枉的呢?

有,武当山有一件镇山之宝——金龙玉简玉璧,这就是当年湘王埋在武当山的。这种埋金龙的仪式叫做投龙,是削罪避祸的。在玉简上湘王自己承认了自己的有罪。当然他不是向人承认的,是向神承认的,类似于基督教徒的忏悔,湘王很虔诚的信奉道教,越是虔诚他对道教的神就越不会说谎,也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说谎。

而且很巧的是,在投龙之后两三个月的时间他就东窗事发了。

结合我们之前说的,建文在完全有理由搞死自己叔叔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杀他们,说明杀叔不是他的根本目的,所以没有任何理由说湘王是被冤枉的。

退一万步讲,即便湘王是被冤枉的(假设)但建文做错了什么呢?

首先他完全有理由扣押其他的藩王,其次有人告发湘王私造钱钞私造兵器(说法不一),这种情况下建文令湘王入京问讯不应该吗?

在湘王自焚的事件中,建文帝并无任何出格行为,都是按规矩办事。是湘王自己不想去才自焚。而且以一种极端残暴的方式自焚的,「阖宫自焚」宫里那些没来得及出来的人「皆从死也」。

非常残暴,伤及无辜。这也可以从侧面印证湘王的性格,你放那些人出来怎么不行?来不及吗?你来得及关门,来不及让人家跑出去?有多少可以快速解决自己的法子?为什么你要关闭宫门?

这像极了事败后恼羞成怒的报复性自杀,而非是一个走投无路的悲情王爷。

如果湘王进京,建文会杀他吗?我前面已经说过,建文在完全有理由杀其他藩王的情况下依然留著它们的命,足以说明问题,且即便是在朱棣谋反的情况下,建文依然一个没杀。

这些极端朱棣粉,说道削藩就自动跳转到建文帝逼死亲叔叔上去。

说真的建文帝哪怕动一丢丢想要杀他们的念头,就前面提到的那几位长四五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如我所言,在明粉文化没有这般繁盛之前,建文帝的风评是比现在要好的,撑死了就是懦弱迂腐。还身带「不杀亲叔」的人性光环。

明粉文化兴盛加上互联网兴起很多喜欢朱棣的网友找来明史一看,或者只看网上几篇迎合明粉的营销文,我去,原来是这样,之前那些人说的都是假的,都被骗了,我现在看到的才是真的。

拜托,前前后后那么多明史爱好者,学问深的不乏其人,影响力大的也不乏其人,正儿八经研究数十年明史的也不乏其人,为什么他们都被骗了,就你看了篇营销文就是真的了。

所以我要说的是,我为朱允炆辩白并不是什么为朱允炆翻案,朱允炆如今的污名化,就是翻案风的副作用,我是不太喜欢翻案风、颠覆风这种的。


朱见深和朱厚照先不说,仁宣之治是历史上闻名,连满清修明史都肯定的盛世。

咋到你这就朱瞻基翻案了,朱瞻基什么时候需要历史读者来翻案?

还有朱祁镇好在哪?题主你现在出来回复,你现在就出来,翻案叫做还原历史人物的清白,请问他好在哪里?是重用王振这个明朝优秀的太监代表?还是杀了明朝第一奸佞于谦?还是送了三十万禁军精锐的人头?还是要感谢他差一点断送大明江山?


突然看到一个萌粉的表现:

我估计这副嘴脸不少人都看过,清人抹黑明皇,然后被反驳明史是吹,结果就变成了为了衬托自己皇帝?合著说你好是为了吹捧自己,说你不好就是抹黑。这就是立(pi)场(gu)决(qu)定(dai)发(nao)言(zi)。


题主要搞清楚,你说的几个人,朱允炆,朱由检是不必翻案的,因为他们一个经验不足,手段过于幼稚,但他削藩这件事绝对没问题——朱棣不就造反了吗?朱由检是上来就血炸开局,虽说自己水平不咋地,犯了很多错,但还是干了实事的,朱瞻基时期是明朝最强盛的时期之一,他不用洗。朱见深本来功劳就不小,倒是明事为了衬托他儿子把他写成个鬼一样,到处任用奸邪,又被万贵妃蛊惑,你看看明史怎么说的:

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梨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长于用人,但西厂崛起,受妇人懵逼也是确实存在,总体来讲仍然是功大于过的。

剩下的就是朱祁镇,朱厚照了,这两个翻案是绝对不应该接受的。

朱祁镇,不用我说了,知乎随便搜搜,就知道这个「好人」皇帝有多好。

朱厚照翻案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能接受了,明朝皇帝,朱祁镇倒一,他和朱由校就抢倒二,强抢民女这些我当作虚构,那豹房,八虎,常驻宣府,哪一样不是骄奢淫逸的昏君所为?打了一次真名都没记载的小王子就叫骁勇善战,这么个玩意你觉得洗的动吗?连一向能吹就吹的明史都不知道怎么吹:

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暱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最搞笑的是,某些人洗找不到实际史料,就怪满清修改史书,现在满清修书不好甩锅了,毕竟明史不瞎的都看得见是褒扬过多,最后把心一横怪明世宗修改史书(我觉得百度百科真该管管了,现在完全是个垃圾站):

就著最后的【16】我下去翻了一下来源,发现居然是他妈的:

最后总结,其实,历史没有翻案不翻案一说,只不过是形象更丰满了而已,说是翻案,倒不如说是一般人根本不了解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光从各种三四手甚至三四百手「伪史料」里去了解了,而这种情况在互联网时代就更加明显。

我国最伟大的历史题材小说《三国演义》成书于明朝,但是这本书不管易中天怎么说,你都不能否定一件事,这本书里的主要人物形象比易中天描述的要接近历史的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曹操,我们说《三国演义》黑曹,把曹操写成个超级奸雄,其实曹操年轻时如何如何?人没写吗?

演义里,曹操不平,说出一句「乱天下者,必何进也」,还有刺杀董卓的壮举,最后去世,罗贯中对曹操的描述引用了钟惺的一首《邺中歌》:

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

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呜呼!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今天的曹粉,谁能对魏武的歌颂赶得上这一首?相比之下,当代历史题材小说就扯淡的多了,最著名的两本,《大秦帝国》那写的是个什么玩意儿?什么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什么老秦人,完全就是个虚构战国史大百科,壁虎有人科普过了,我就不多说了,作者文笔又差,还故意把虚构和真实的历史不划清界限,搞得小白读者分不清。《明事》稍微好点但也没好到哪里去,带有明显的立场,比如喜欢杨一清,就把一代贤相张孚敬写成个投机取巧的白痴,不喜欢严嵩,就把徐阶写成个正义感十足的官僚,这类事情数不胜数。

其实,人们千百年来口耳相传的固有形象,很多时候和真相并没有太大差距,只是单薄与丰满,夸张与不夸张的区别而已,当然,例外还是很多(比如雍正,但事实上雍正在正统史学评价一直不低,只是野史爱好者或者电视剧党以为他是小人)。好多人都以为今天发达了,就以为自己历史水平超过古人了,简直不要太搞笑,你站在巨人肩膀上笑前辈也得确认自己站的是不是巨人,汉朝人写的《过秦论》,壁虎史学家能摸得著皮毛吗?你看今人自作聪明的翻案案例,最典型的,岳飞,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之一,结果前几年网路上黑岳成性,什么吹出来的,什么本事不如韩世忠,就差没把秦桧洗白了,真就把「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不当回事呗,还有冉闵,我估计往前15年,上千年没人会把冉三姓冉屠夫当成民族英雄,可今天就有人敢。帝辛,实打实功绩没找著多少,就差吹成秦始皇了。杨广,历史上两世而亡的王朝才几个?何况杨坚还是个贤君,他杨广个亡国之君怎么就能变成千古一帝了?还唐借隋运三百年,笑死个人。

所谓翻案,也就是在这种时代会出现那么多,毕竟互联网盛行,今人看的不是历史,是热闹,玩的不是学术,是饭圈,是站队。什么蜀粉,魏粉,秦粉,果粉,满夷,皇汉,研究个屁的历史。

玩翻案,基本原则是证伪:能找到矛盾点吗?能证明这人被黑/吹了吗?你要像唐高宗那样确实可以证明不是那么菜还过得去,朱厚照朱祁镇这种,没史料论证你翻个jb。


因为中国人对土地的执念

只要是统一天下 开疆扩土 收复失地 抵御外寇 威慑四方的

总而言之能带著大家抢地盘的

都是好皇帝 大英雄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那个不是如此

焚书坑儒 穷兵黩武 杀兄逼父搁谁身上都得被吐沫星子淹死

偏偏这几位身上,视而不见啊。

还不是因为能打

放在大明朝

朱老四大逆不道 谋朝篡位都能洗白

无非就是五征蒙古还特么打赢了

朱寿大将军顽劣不堪 一场应州大捷

让大家觉得这皇帝还行

朱由检勤勤恳恳操持国事

最后还自尽殉国

其实算是个不错的皇帝

比起几十年不上朝的嘉靖万历不知道好哪里去了

但是亡国之君 丢了地盘

所以一直被骂

所以不管是明朝也好还是整个历史也好

在国人眼里

能打的 都是好皇帝 大英雄 大豪杰 必须的明君

不能打但是守得住的 马马虎虎 没什么存在感

挨揍的 妈的 什么玩意 呸 昏君 必须是昏君


不管什么行业,菜就是原罪。

不是朱瞻基、朱见深、朱厚照做的多好你架不住同行的衬托。

而那三位可真是同行想衬托都托不起来。

先说朱允炆,这一位堂堂大一统的军事政治完备的中央集权的皇帝遇到藩王造反,不说料理了七国之乱的汉景帝,就连司马衷都忽忽悠悠的被人重新拥护上台当个牌位,结果朱允炆玩出了个国灭自焚自己给自己玩没了这咋洗。

再说朱祁镇,这位他送了五十万人头外加近乎全员勋贵的经验包给也先那一仗能洗成是少年天子被王振吹上头了,但是被俘之后叫自己家国门的操作可是连大金昏德公重昏侯都干不出来啊,回来之后弟弟病危搞夺门,要是朱见济还活著我都不说啥了,明摆著弟弟死了自己儿子继位的局面来这么一手这是抢他弟弟啊还是抢他儿子啊这都不能细品,上台了好嘛,别的不急,杀于谦最急,这叫啥上赶著在这跟完颜九妹比烂啊。

最后一位朱由检那可不是一般的皇帝,那可是皇帝中的极品——亡国之君,这个位置的前辈可真是起因大多一致,结果丰富多彩,大都是一波农民起义然后什么旧贵族反扑啊,外戚专权啊,世家当道啊,政令不出京城啊,地方军头崛起啊,外族入侵啊,民族矛盾激化啊,好像也没谁是在农民起义就一波直接崩盘把自己搭进去的。直到这位继位,这一波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闯王进京了,我得赶紧找棵树喊一句朕非亡国之君。汉献帝就想问了,你那要是亡国之臣我身边这董卓李郭曹操都是啥。说真的崇祯的剧本朱见深也拿过咋就人家成化犁庭他就吊死煤山了,


卖国是情商高,在宫里瞎搞是专情,废除殉葬还要把弟弟贵妃埋了是仁慈,这种翻案比给汪精卫翻案还恶心。不信你对比,汪精卫和日本天皇关系更好,从不瞎搞很专一,自称为人民少收痛苦投敌很仁慈,这么说来,朱祁镇是好人不是好皇帝=汪精卫是圣人不是好国民党员?这不是扯淡是什么。


朱允炆,说到底就是靖难之役,说破天也就是人家老朱家自家的事,换个朱家人做皇帝,其实也没啥污点,但你非要说他无能,表示接受。反正换了我去当他的那个皇帝,我真不能说我就能干死燕王朱棣!

朱祁镇,不接受就是不接受,需要理由吗?别的我也不去挑,就这一个:于少保谁杀的?这就够了!杀害民族英雄,往前看看,赵构秦桧那就是例子,秦桧至今都还跪著呢!到现在的2020年都还有人骂!这还能给翻案?还为什么不接受?民族的脊梁都让人捅了,你不刺痛发作一下?凭啥?凭娱乐影视?还是凭饰演这人的演员长得帅(声明:对演员没有任何意见,纯指朱祁镇)?还是凭名字好听?还是凭他以前是皇帝?我的天呐,真要准备智商拉到同一水平,以长期经验打败对手?

朱由检,好歹尽力了!说能力也好,运气也罢,估计他自己都认了,毕竟事实是明朝亡自己手里了!踩一踩,也不差这几脚!

这就是我个人的答案!


凭朱祁镇这个下三滥的垃圾杀了于谦就不能接受给他翻案

如果朱祁镇都能翻案,完颜构和秦桧凭什么不能翻案?

杀于谦比杀岳飞高贵一点是吗


朱允炆,朱由检是蠢,能力不足。

朱祁镇又蠢又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