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佔領北京,張貼安民告示,彈壓亂兵。崇禎太子朱慈烺投降,搜索崇禎下落。

3月20日,下令明朝官員次日朝見,三品以下官員投降即錄用,回籍自便,藏匿城內者斬。通州、密雲、天津、涿州明軍投降。

3月21日,清點投降明朝官員。赦免啟用天牢中被崇禎囚禁的官員。發現崇禎與王承恩的屍體。

3月22日,埋葬崇禎,封崇禎太子為宋王,永王、定王為公爵。吳三桂抵達永平,宣布投降。

3月23日,第一次考選明朝降官。李自成召見部分明朝降官。

3月24日,處決錦衣衛頭目。確立新官制。派遣郭升、趙應元部接收山東。

3月25日,開始準備登基典禮。

3月26日,第二次考選明朝降官,群臣第一次勸進。吳三桂抵達玉田縣,突然返回永平。

3月27日,開始追贓助餉。派遣唐通帶著吳襄的書信勸降吳三桂,接管山海關。

3月28日,令宮中宮女嫁與順軍將士。

3月29日,唐通與吳三桂會面,許諾吳襄、吳三桂父子皆可封侯(此前大順只有九個侯爵,連劉宗敏、田見秀都是侯爵)。吳三桂同意投降,但仍逗留於永平。唐通繼續東進,與明軍降將高第一同駐守山海關。

4月1日,更定禮制。驅逐太監出城,規定太監不許超過千人。劉宗敏組織軍隊操練。

4月2日,開始鑄造永昌通寶。

4月3日,群臣第二次勸進。開科舉。

4月4日,吳三桂反叛,返回山海關。

4月5日,吳三桂偷襲山海關,唐通向北京告急。

4月6日,派遣董學禮部南下徐州。李自成在景山組織騎射訓練。李自成召見城內百姓代表。群臣第三次勸進。高第反叛,山海關失守,唐通逃至一片石,再次告急。

4月7日,李自成下令停止追贓助餉。

4月8日,追贓中的明朝官員被釋放。山海關告急文書傳來,李自成派張鼐、田虎、白廣恩增援,白鳩鶴駐防天津,劉宗敏、李過組織主力備戰。

4月9日,李自成召見城外百姓代表。群臣第四次勸進,李自成宣布準備登基。

4月10日,山海關失守的消息傳來,李自成決定討伐吳三桂。

4月11日,增援山海關的先頭部隊白廣恩部被吳三桂擊敗。

4月12日,李自成召開軍議,做親征部署。將追贓助餉所得金銀器皿熔鑄成錠。

4月13日,出兵討伐吳三桂。

4月14日,順軍主力抵達通州。

4月15日,在三河遇到吳三桂派來的使者,吳三桂第三次表示投降,李自成同意,順軍放緩行軍速度。

4月16日,羅戴恩保護追贓助餉所得金銀返回西安。

4月17日,順軍前鋒抵達永平。

4月18日,派王則堯繼續和吳三桂談判,吳三桂扣押王則堯。

4月19日,順軍開始與吳三桂交戰,吳三桂敗退回山海關。

4月20日,順軍兵臨山海關下。

4月21日,順軍對山海關發動總攻,吳三桂不敵,連派八批使者尋找清軍。

4月22日,吳三桂抵擋不住順軍攻勢,總兵何進忠等被擊斃,北翼城守軍投降。吳三桂正式降清,清軍參戰。雙方鏖戰,劉宗敏負傷,順軍將領周鳳梧、官撫民戰死,兵政府尚書喻上猷被俘,清軍鑲紅旗滿洲副都統薩素喀被擊斃。順軍敗退。

4月23日,李自成在永平收攏敗兵,處決吳襄。王則堯、喻上猷等被俘官員被吳三桂獻給清軍,不屈遇害。

4月24日,順軍由永平西撤。

4月25日,山海關防禦使張若麒叛變,戰敗消息傳回北京。

4月26日,李自成回到北京,搜羅全城騾馬,發生搶掠事件,官府出令彈壓。

4月27日,整備北京防禦工事,處決吳三桂全家。

4月28日,群臣勸李自成行登基典禮,李自成認為:「時事方亟,安能及此?」但是在劉宗敏的堅持下最終同意了。李自成決定登基之後即放棄北京。

4月29日,行登基典禮,諭示百姓出城躲避清軍。放火燒毀部分宮殿和城樓。

4月30日,順軍放棄北京撤退。


總共41天的時間,忙得都腳打後腦勺了,要是幹了這麼多事還能抽出時間來腐化墮落,那也是夠厲害的。

如果說一支軍隊腐化墮落了,還能抵抗清軍長達二十年,直到滅亡前夕都能令清軍付出巨大傷亡,那就更加匪夷所思了。

順軍軍紀敗壞的傳聞並非完全沒有事實依據,剛入城時,有軍中的不法人員和地痞流氓一起搶掠,但是迅速被彈壓了,這是所有史料都公認的。4月26日敗退回北京之後,因為很多隊伍潰散,也導致了紀律的渙散,出現了奸淫擄掠的事情,這一點也是各種版本的記載都有的。但是在4月13日出兵討伐吳三桂以前,闖軍的紀律是世界一流水平。

如要反駁,先列出自己所引史料的出處,趙士錦《甲申紀事》、劉尚友《定思小記》、陳濟生《再生紀略》、錢士馨《甲申傳信錄》、楊士聰《甲申核真略》、徐應芬《遇變紀略》等當時的親歷者寫的書有討論的價值,計六奇這種一輩子躲在江南的漢奸在康熙年間搞出來的段子集就別拿出來現眼了。

甲申之變的親歷者倒也有寫闖軍在4月13日以前有軍紀敗壞的行為的。比如說《甲申傳信錄》中,就說劉宗敏「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但問題是作者錢士馨當時躲在家裡不敢出去,「殺人無虛日」是沒錯的,但「兵丁掠搶民財」可是他自己猜的,作者本人都不敢確定。而其他記載已經很明確地說明,劉宗敏殺的是明朝的勛貴、太監、錦衣衛、三品以上高官,很可能也包括他們的家眷。

還有的親歷者的記載互相抵觸,比如說《再生紀略》里提到:「安福衚衕一夜婦女死者三百七十餘人,慘不忍言。」但是《甲申核真略》又說這段記載是胡說八道,那就只好擱置不論了。《再生紀略》的作者陳濟生也只是聽說了此事,並沒親眼見到,真實性應當存疑。陳濟生的記載有很大的問題,他在崇禎十六年就已經蔭官了,又是順軍放棄北京之後才跑出來的,那麼,他在北京的這段時間都在做什麼呢?按照李自成的規定,他必須去接受點驗,否則就是死罪。可是他的書中對此隻字未提,既沒說自己去午門點卯,也沒說自己有什麼驚險的躲藏經歷,只是拚命檢舉別人投降了,以及寫了一堆不知出處的順軍黑材料。

當然順軍的表現也不是全無問題,《遇變紀略》的作者徐應芬當時給監察御史塗必泓當師爺,提到有一隊順軍住進了塗必泓家裡,成天勒索銀錢喝酒吃肉,或者乾脆直接動手偷,把塗家的現銀基本上都花光了。這段雖然是批判順軍的描述,但是也說明了兩個問題:

第一,當時市面上還有老百姓在出售食品飲料,而且順軍士兵買東西需要花錢。

第二,順軍士兵僅僅是敲詐明朝降官,並沒有禍害鄰居老百姓,而且只要錢不要命。

至於各種「殘忍」拷打明朝官員的記載,我認為還是基本屬實的,這是闖軍的老傳統了。而且我也不認為拿夾棍、炮烙等等酷刑對明朝的達官顯宦招呼有什麼不對的。

想想看,順軍士兵們造反之前,官老爺們給他們的是什麼待遇?

故一當催征之期,新舊並出,差役四馳,杻系枷鎖,載於道路;鞭笞拶打,叫徹堂皇。至於濱水荒陂,不毛山地,即正供本自難完,今概加新餉,倍而又倍,荒山荒地,誰人承買?賣子鬻妻,逃亡遍野。

瞿式耜總不會故意抹黑大明吧?大明忠臣筆下的大明官府,都是這個鬼樣子。

崇禎四年三月,太僕寺卿鄭宗周彙報山西情況時說:「有司但顧考成,新舊並催,鬻子賣妻,剜心敲髓,民之皮骨已盡。」而且當地饑民「春雨未沾」,一文錢救濟都沒領到。

現在進了北京了,他們終於知道自己傾家蕩產交的賦稅都去哪了,也知道賑災款都去哪了。

順軍之中,還有很多是陝西、宣大的明軍士兵。他們跟著盧象升和清軍拚命的時候,待遇是這樣的:

今逋餉愈多,饑寒逼體。向之那錢借債勉制弓矢槍刀,依然典賣矣。多兵擺列武場,金風如箭,餒而病、僵而仆者且紛紛見告矣。每點一兵,有單衣者,有無袴者,有少鞋襪者,臣見之不覺潸然淚下。

所轄之軍,其餉銀自去年十一、二月到今,分毫未領也。各軍兵雖復擺牆立隊,乘馬荷戈,而但有人形,全無生趣。往時見臣督臨,猶跪路跪門,紛紛告討。此番則皆垂首喪氣而已。彼其心豈不甚苦,勢豈不甚危,情豈不甚迫?蓋知臣無以應之,討亦如是,不討亦如是,故付之含淚不言耳。微臣知此,亦不覺淚從心底出也。況時值隆冬,地居極塞,胡風朔雪,刺骨寒心,微臣馬上重裘,猶然色戰難忍,隨巡員役,且有僵而墮馬者。此輩經年戍守,身無掛體之裳,日鮮一餐之飽。夫獨非聖明宇下蒼生、臣等懷中赤子乎?鋌而走險,所不忍言,立而視死,亦不忍見。一鎮如此,三鎮可知。

他們跟著孫傳庭打李自成的時候,待遇是這樣的:

原議練兵五千可以破賊,何以取盈二萬?且百萬之餉安能即濟?但得餉一月,便當卷甲出關,共圖殲盪,不得過執取咎。

而關中頻歲飢,駐大軍餉乏,士大夫厭苦傳庭所為,用法嚴,不樂其在秦。相與嘩於朝曰:「秦督玩寇矣。」又相與危語恫脅之曰:「秦督不出關,收者至矣。」明年五月,命兼督河南、四川軍務,尋進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加督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賜劍。趣戰益急。傳庭頓足嘆曰:「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豈能再對獄吏乎!」頃之,不得已遂再議出師。

現在進了北京了,他們終於知道自己的軍餉都去哪了。

那些家裡能抄出幾萬兩銀子的明朝官員,有什麼臉面喊冤?有什麼資格抱怨順軍對他們手段殘忍?

侯恂是唯一一個沒有被追贓的三品以上大員,算是官聲很好的了,但是看看他寫的《南園記》,他過的是清官的生活嗎?

他家鄉歸德周邊的老百姓的生活是這樣的:

秋既無收,麥又難種。野無青草,十室九空。於是有斗米值銀五錢者,有工作一日不得升米者,有采草根樹葉充饑者,有夫棄其妻、母棄其子者,有賣一子女不足數餐者,有自縊空林、甘填溝渠者,有餓死路側者,有鶉衣菜色而行乞者,有枕比而斃者,有泥門擔簦而逃者,有骨肉相殘食者。

而且加之以誅求,重之以供應,而且責之以兵糧、器械、米豆、芻茭,悉索敝賦以應河北之求。而且正賦之外,有加派焉,而且盡追數年之舊逋,而且先編三分之預征,而且連索久逋額外拋荒之計祿。

舊額未完,新餉已催;新征甫畢,舊逋又下;額內難緩,額外復急。村無吠犬,尚敲催呼之門;樹有啼鵑,盡灑鞭朴之血。黃埃赤地,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常聞鬼哭。觸耳有風鶴之聲,滿目皆荒慘之色。欲使窮民之不化而為盜不可得也,欲使奸民之不望賊而附不可得也。

他自家花園裡的日子是這樣的:

又有假山三座,以石為骨,以土為肉,去因形其勢,次第羅之。加之危橋欹側,細卉蒙茸,略想像唐宋名手筆意。又奇石三方,空靈拔秀,塊然獨處,可以為米芾端笏拜揖。長溪一灣,滿種荷花,荇藻掩映,游鱗出沒。兩岸重楊之下,系一艇,恍似江南水村。方塘一泓,高柳古藤盤其旁,翠階碧梧桐樹其後,零雨夜滴,爽露晨流,意似人間蓬壺矣。

「清官」尚且如此,更別說那些被拷掠的貪官了。

大學士陳演,不等挨打就「獻銀四萬」,難道李自成砍他的腦袋冤枉了?

首輔魏藻德,「輸萬金,賊以為少,酷刑五日夜,腦裂而死。」明朝一品官員月俸才八十七石,魏家光是現銀就有一萬兩銀子,雖然和其他大貪官相比算貪得少的,但殺了他也沒什麼冤枉的。

談遷在《棗林雜俎》中說,順軍在北京總共處決了1600多人。和之前大明的宗室、勛貴、太監、高官們對百姓、士兵的暴虐行徑相比,這種程度的報復已經是非常克制了。順軍能成功打進北京,「三年免徵」「闖王來了不納糧」是一個重要因素,既然老百姓不納糧,那李自成的幾十萬軍隊的衣食住行的錢該從哪出呢?不抄這些貪官污吏的家,難道學崇禎讓士兵喝西北風嗎?


答案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李自成不腐化,所以才失去了軍心和地主階級,一直保持著革命性而遲遲不變質墮化為地主階級是李自成失敗的主要原因。

以下引用自顧誠先生《南明史》

?

應當承認大順政權追贓助餉政策的革命性,它證明李自成雖然已經即位稱帝,大將們受封侯、伯等爵,他們並沒有忘記自己的窮苦兄弟,沒有放棄維護農民利益的基本宗旨。處於十字路口的大順政權在關鍵時刻跟不上形勢,陷於茫然失措的境地。

李自成一方面採取了部分辦法招徠官紳,一方面又大範圍地以追贓助餉打擊這個階層。在追贓過程中官紳們巧取豪奪所得的家貲難以保住,而且往往遭到刑拷,官紳體面掃地以盡,這對於大批歸附大順政權的官紳地主來說確實是非始料所及的。官紳地主的歸附大順政權,正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不惜在政治上變節,把過去痛罵的「闖賊」李自成當作新的靠山。然而,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失望了,明朝廷中央官員被錄用的佔少數,地方官員由於大順政權選用的原則是以未曾出仕的舉人為重點,吸收的明朝官員所佔比例很小,就整個官紳地主而言基本上處於被打擊的地位。他們在飽嘗鐵拳之後,不勝憤慨地說:「是豈興朝之新政哉,依然流賊而已矣。」

當大順軍所向無敵時,官紳們懾於大順政權的兵威,一般不敢公開反抗,但已經暗中「人人飲恨,未及發也」。有一種記載說庶吉士周鍾因有文名受到丞相牛金星的重視,他積极參加大順政權的活動,常說「江南不難平也」。一些明朝官員私下對他說:「闖殘殺太甚,萬難成事。」周鍾回答道:「太祖(指朱元璋)初起亦然。」其實,朱元璋在天下未定之時是「禮賢下士」的,對官員的大批屠戮和謫戍是在坐穩了皇帝的寶座以後。周鐘的比擬並不適當,只是反映了被大順政權錄用的少數官員的一種希望。總之,李自成等大順軍領導人未能依據客觀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政策,在接管區內大搞追贓助餉,把業已倒向自己的官紳地主推回到敵對地位,是極不明智的。當人們津津樂道「闖王進京」後如何如何腐化變質終於導致「群眾」不滿,歸於失敗的時候,本書作者卻認為正是由於李自成為首的大順政權沒有完成封建化的質變,才被漢族官紳勾結滿洲貴族所扼殺。………許多人輕信了封建史籍對大順軍的污衊之詞,斷言李自成進京後領導集團腐化變質,喪失民心,終歸失敗。這種觀點完全不符合事實。且不說不少親歷甲申燕京之變的人士記載大順軍在京期間紀律嚴明;就以時間而言,三月十九日大順軍進京,四月初十日左右得到吳三桂率部叛變回軍攻佔山海關,十三日晨李自成、劉宗敏親率大軍離京平叛,其間最大時限為二十三天。中國歷史上許多王朝肇建伊始欣欣向榮,若干年之後壯志消磨,出現文恬武嬉的局面;卻沒有聽說過在二十天左右就腐化得喪失戰鬥力的。再說,大順軍失敗撤離北京後,清軍入京立即將北京中、東、西三城居民全部逐出,下令剃頭,總不會更得民心吧,為什麼沒有失敗呢?可見,大順政權之所以站不住腳,不是因為領導層變質,失去貧苦群眾的支持;恰恰相反,由於它尚未完成質變,繼續執行打擊官紳地主的政策,引起縉紳們的強烈不滿,因而不可能穩定自己的統治區,把漢族各階層人士結成抗清的一致勢力。


不是....

各位知乎er平時指點江山

討論這種問題都不翻一下明末農民戰爭史的嗎?

接受不了階級史觀的,我也不是讓你全信,至少看看,看看總沒錯吧

從三月十九日到四月三十日,大順軍在北京一共經歷了四十二天。這是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的極盛時期。大順政權當時管轄的範圍,包括了整個西北、華北、山東.河南兩個全省、湖北.江蘇的部分地區,廣袤數千里。在這個期間,大順政權及其領導人的活動情況究竟如何,關係到對這一政權的認識、它失敗原因的分析,以及對李自成、大順軍的評價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過去的一些著作常常在缺乏對當時全貌進行深入研究的情況下,就輕率地接過南明和清初封建統治階級的誣衊之詞,對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軍濫加指責。有的則為李自成和他領導的大順軍的所謂「腐化」而嘆息。然而,歷史是公正無私的,它不允許用階級偏見和主觀臆測來代替事實真相。那麼,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

我們首先要指出一個基本的也是人們往往忽視的事實:大順軍在北京的四十二天可以分為兩段,前一段從三月十九日起,到四月初十日得到山海關戰報為止,計二十二天;後一段從緊張準備出兵,中經山海關戰役,再到主動放棄北京,共二十天。既然人們普遍地認為招致大順軍在山海關大敗的主要原因,是入京以後的追求享受,喪失戰鬥意志,那麼問題的熱點自然應集中到前一階段的二十二天。我們且不說一支朝氣蓬勃的軍隊,竟然在短短的二十二天里便腐化得不能打仗,聽起來是多麼令人難以置信,也不說某些論著為了證明大順軍在北京急劇「腐化」,而在材料上不得不借重當時敵對勢力所編造的污言穢語。還是先來看看在這段時間裡,大順政權究竟幹了些什麼事情吧。
大致來說,大順政權在這段時間內的活動主要有以下幾項:一、迅速地穩定京師的人心和社會秩序;二,接管和清理明王朝的中央機構,對數達二、三千名的明朝官僚進行甄別,或予錄用,或加懲辦;三、向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派設地方官,於戰略要地派駐軍隊,以建立政權,穩定地方;四、抽調部分軍隊沿運河南下,試圖打通漕運道路並為爾後的大舉南征作準備;五、籌備即位典禮,制定一統之規,草擬政策、法令、儀注;六、清點府庫倉儲,沒收皇宮、宗室、勛戚、太監的財產,對貪污官僚進行追贓助餉;七、著手解決土地問題;八、打擊太監和廠、衛;九、問民疾苦;等等。現分述如下...

挺尷尬的


沒有 ,一片石之戰多爾袞以逸待勞,兵力幾乎有雙倍優勢,騎兵優勢更大,突然發起攻擊,大順軍居然還能大部退回北京,高級將領好像沒有戰死。這叫腐化墮落?任何一支明軍在類似的情況都是全滅好不?


這和腐化墮落關係不大。

或者這樣說:

就算是腐化墮落,一兩月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稍微鍛煉過身體的人都知道,肌肉練出來以後,休息一兩個月根本不會導致肌肉萎縮。一般要到肌肉發癢的時候,才是肌肉開始下降的開始。然後隨便活動兩天就又回來了。

我們固然不要低估腐化墮落的危害,也不要高估腐化墮落的威力。

如果撇開那些不實記載,那麼當時的實際情況是這樣的:

李自成剛剛在西安建政,與明朝展開了一些外交攻勢。然後,大概是為了穩定局勢、解除威脅、增加談判籌碼,開始著手對山西進行攻擊。結果山西幾乎傳檄而下,沒有遭到多少有價值的抵抗(也不是沒有,寧武的周遇吉就進行了決死抵抗,打了兩天)。然後李自成就順利進了北京……

整個過程只有一個多月:永昌元年,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初二,李自成出征。三月十九日,攻取北京。

簡直就是一路平推。

結合當時各方面資料來說,李自成一開始的目標,應該僅僅是獲得西北的統治權。他在1643年的十月才擊敗孫傳庭、而後著手控制整個陝西。一直到1644年的正月,才剛剛稱帝。這麼說吧,在永昌元年四月一片石之戰時,李自成才剛剛稱帝不到四個月,佔據陝西全省還不到半年。據說他之前和崇禎和談也只是為了控制西北。

所以李自成的失敗,主因其實不是他過於驕傲輕敵,也不是他腐化墮落,而是進展過快。

本來想跑個一百米,結果跑了個馬拉松,更沒想到接著還要打一場自由搏擊,更沒想到的是,自由搏擊打了半場對方又加了人。

就這,一片石之戰,李自成首先打敗了號稱阻擋清兵入關十幾年的「關寧鐵騎」吳三桂。接著又在清軍突然加入戰場的情況下,給予清軍重大殺傷(據說擊斃清軍將領數量接近「關寧鐵騎」十幾年的總和,有興趣的可以去看某個因為軍事見解被我說了一回就氣炸了的哥們找的資料……),然後還實現了有組織後撤……

在山西布防的時候,山西明軍突然反水,李自成遭到明軍背刺,一下就被迫退到了陝西。接著由於李自成再次擊敗了清軍,清軍和明軍聯合起來進攻李自成。李自成在成為眾矢之的的情況下被迫決定戰略轉移,不幸遇難。

所以整個局面,有一點和毛主席評價商朝滅亡很相似:

俘虜太多,消化不了。

商朝滅亡是因為「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使商朝亡了國」。李自成的順朝滅亡是因為「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多爾袞、洪承疇、吳三桂、史可法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使順朝亡了國」。

有點勝利太大導致控制不住所以亡國的意思。

這也不能怪李自成。李自成也不知道朱由檢已經作到了這種地步。

第一,明軍但凡有一支願意為明朝作戰的可戰之兵,李自成也應該是在山西和明軍拉鋸。

第二,明軍的可戰之兵但凡有一點願意為明朝作戰的意願,他們也不該坐視明朝滅亡然後跟著清軍打遍全國。

李自成進攻的時候明朝幾乎沒人願意打,李自成後撤的時候明軍換了清軍的皮開始追擊了……

當然,這個「明軍」,其實主要是「關寧鐵騎」。我記得有人講毛文龍的部下為什麼出了幾個叛變投敵的將領,以此嘲諷竭力帶著他們抗清的毛文龍。其實他們也可以講一講為什麼「關寧鐵騎」也會成建制投敵。只不過他們到這個時候忽然就變成文盲了。

朱由檢到底都幹了些什麼,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說實話,明朝明明有大量可戰之兵,但是寧可投敵也不給朱由檢辦事兒。能把國家搞到這種地步,朱由檢這事兒辦得都趕上隋煬帝了。

對於李自成來說,勝利來得太意外,敵人也來得太意外,甚至死亡也來得太意外,完全是措手不及。

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多爾袞、洪承疇、吳三桂、史可法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使順朝亡了國。這才是主要原因。

在此鳴謝原作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