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不断增加使得人的培养成本不断提高,这对个人和社会来说是不是好事?以人的生命跨度,探究无尽的知识真的有意义吗?


没有意义,这是人类的本能。

有这个本能也是自然淘汰的结果。最早有不爱探索的人类A(没有好奇心),和爱探索的人类B(有好奇心)。A类人固守一个地方,不去探索新的居住地,自然灾害来临了就死掉了;亦或是不去找新的食物来源,冬天来了没有食物死掉了。B类人不断探索附近地形,危险来临时能快速转移到熟悉的安全地带,而且不断寻找新的食物来源,过冬的时候能改换食物来源或者贮藏食物。

不懂得探索(没有好奇心)的基因被淘汰掉,懂得探索(有好奇心)形成基因优势,存活了下来,现在的人类都是探索者的后代,DNA里就写好的这样的本能。

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小时候有没有路过某个奇特建筑的时候,想进去看看什么样子?你并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也不确定里面会不会有危险,甚至不知道自己进去的意义是什么,但就是想去看看?如果有养猫的朋友,把猫带到家里,它一定会探索一下这个家里的各个角落,熟悉一下整个环境。这只猫也不知道探索的意义,就是本能驱使它要进行探索。这其实能使它提前熟悉环境,找好路线躲避危险,找到食物源以备饥饿,但是即便它已经找到了这些庇护所和食物源,还是会上蹿下跳的把能搜的地方都搜个遍。

仔细观察人类的行为,很多其实也都是这种「没有意义的探索」。比如我就是想把两种液体混在一起,看看会不会爆炸;比如我想站在一个板子上,看看它能不能承受我的重量。最后失败的探索被当成了经验教训,成功的探索编成知识写入书本,无论怎样都是在进步。

探索是人类的本能,发展进步是写在基因里的必然结果。


唯我所用,完善自己,让世界变得更完美。


在你找不到一个更好的道路的时候,求知就是最好的道路。因为它成本很低,你只需要把时间利用好;因为它见效明显,求知是有既定的目标,顶峰就在那里,你愿意努力,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实现;因为它不需要太多的体力劳动,可能大多数像我的父母一样都是起早贪黑从事体力劳动的打工人,但我们求知好像是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体力劳动的,况且一支笔、一本书的重量并没有一块砖头重;因为它是一种继承,我的父母那个年代没有像现在一样优越的条件去求知,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宝在了我们身上,所以我们现在能最大回报父母的恩情就是不断学习,要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倘若改变不了,那就是做的还不够好。因为它是一种回报,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建设自己的国家,在国内倒还好,如果在国外我们真的能感觉到国家的富强、安定。我们要感谢党和国家给我我们这么优越和平的环境去探求知识。

最后,深有感触,求知的路上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沿途的风景真的很美,你会驻足痴望,或许还会有意外收获。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两个人。

第一个是庄子,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以有限的生命学习无限的知识,是徒劳无功的……

不过,真是这样吗?

让我们回到这句话的出处中再探究一下。

这句话出自《庄子·养生主》,参照其中《庖丁解牛》的故事,我们大致可以了解「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意义:对于知识的追求,不是贪多求全、多多益善,而是要悉心求索,掌握普遍性真理和原理。

第二个人是王阳明,他在《传习录》里说:「未有知而不能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谓「致良知」,所谓「知行合一」。

求知本身没有错,但以人的生命为跨度,探究无尽的知识,则没有意义。

有意义的是:靠常识判断,回归第一性原理,把对世界的认知缩减至其根本实质,并不断去指导实践。

不要被那些预定的 「知」所束缚,「博学」只是一个开端,后面还有「审问」、「慎思」、「明辨」,以及最重要的——「笃行」。


以知识之鞭,鞭挞人们前行,促进社会发展

在你思考做什么有没有意义的时候,你可以试著先想如果没有这种东西,我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如果没有了人们对知识的无穷探索,那么社会还会不断前行吗,人类真的还能做地球,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的「主人」呢


建造知识图谱啊


在于发现


个人层面,是为了进化大脑,适应社会环境

社会层面,是为了推动发展,让我们生活更美好

个人观点


体会存在感,充实安全感,维系优越感


一切动力都是为了方便自己满足欲望的前提。为了荣誉,快乐,兴趣,喜好,享受更好的生活等等等等


就像我们进入一个山洞,总想带著光亮探寻一下洞的最深处是什么样子


让自己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这样会显得睿智一点。


探求世界的奥秘


好奇,然后知道了开心,人活著不是为了开心嘛


在于探挖未知。


知识的海洋是形容知识和海洋一样宽广,我们通过深就知识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能为全人类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作云贡献。


探究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有意义,别太功利化,想想自己小学背完书放学回家的快乐


人类的天性 ,好奇心。


发现生命的奥义


探究本身就是意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