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广大同胞们一样,我是后者,这话是不是又偏颇


我个人认为幸运的人往往是一个做事有准备的人,童年受的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笔财富,本身就是一个锻炼的过程,就看你怎么对待它,幸运的人相对于不幸的童年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参照物,看到它积极的一面,能激励自己前行。不幸的人往往只看它消极的一面,而且还活在了过去,走不岀来,用一生的好时光想来治愈本应该感谢的童年经历。


虽然我现在已经过得很好了,但还是在某些时候会希望,如果我小的时候怎么样怎么样……就好了,然后会沉默很久,它会成为心里的遗憾,缺失


真正经历过不幸的人会觉得这话说的对,没经历过还没什么同理心的人会觉得这帮人怎么还在自怜自哀。


原生家庭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对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清晰的认知。

这句话非常精准的阐述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有一个健康的童年,会建立初始的安全感、力量、满足感等,这些特质使得在以后的生活中能非常轻盈的面对挑战。

原生家庭中受到的伤害,深深的烙印在我们身上,比如牺牲、背负、缺乏安全感等等,如果没有觉知,就会抱怨没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先生……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内在的信念振动来的~

这一切需要觉知并进行处理和修复~


这句话挺帅的,如果非要杠一杠的话——有能力治愈的人尚且还可称得上幸运,而不幸的人有治愈的机会吗?唯有舔舐伤口罢了,或不自觉而一条路走向深渊


要看以后生活过得怎么样,主要看自己想法


过去是过去 未来是未来 总想著如何用未来弥补过去 那还叫童年干嘛 没有什么幸与不幸 活在当下吧我们


请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个话题放在 5 年前是碰也不想碰的,但是最近结合上同事、明星爽妈以及话题的推送,感觉还是要多少说些什么,也希望给还在为原生家庭困扰的每个人一些帮助和宽慰

我觉得我已经实现了自愈,简单描述下自己的经历,不然没有发言权

痛苦可能持续了从初一到大四,我觉得是个人性格塑造最重要的一段时间,原本至亲的人应该是自己生活的一个标杆和成长的参照物,但是当随著慢慢受教育认识到现实并不如意的时候,也陷入了质疑、不甘、痛苦,甚至性格里形成了自卑、敏感、没有安全感,甚至一些比较经年累月做的相同的噩梦,对敲门声的条件反射的恐惧等等

但是从大二的时候一次寒假,跟弟弟的一次沟通,那时候他应该 7,8岁,有了一些自我意识,有一些自己对事情的判断标准,我当时觉得,如果我已经是个不幸的人了,那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在意的人成长的自在些,顺利些,成为一个自信和阳光的人,所以开始学习陪伴、称赞、开解、关注、转移注意力、交流、沟通、弱化影响、增加自信等等,我觉得他现在还不错~ 很自恋也很优秀的一个 15 岁的小伙子,也是我觉得自己长这么大做的很不错的一件事,也随著培养他的人格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自我开解和疗愈

然后我现在的自卑和影响已经没有啦,毕业之后,持续了一段这种生活,有一天一个朋友跟我说「别在为过去买单啦,未来更重要」,也因为当时因为自怨自艾失去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朋友,从此决定不再到处夸大自己的痛苦,不再日夜将生活琐事归结于我的命不好,每个人本来就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痛苦不能比较,不是饥饿就比抑郁症痛苦的多,但是选择积极的生活,就是会主观上减轻痛苦

另外要看到自己的所得啊,虽然我没有优渥舒适踏实的原生家庭,但是是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以及若干亲戚众星拱月捧在手上十多年,所有的老师都很喜欢你,每天收到很多称赞,所有的朋友都很喜欢你,肯定你,父母日夜惦记你,包容你,阿兹海默的爷爷会日常到家附近等我,虽然我并没有回家,不太会用电话的奶奶,拿著老人机关注北京疫情中的我,一向严苛的外婆,也会试探性的跟我说「emmm,这个年纪,也可以试著谈谈朋友了」,还有偶尔回来梦里看看我的外公,会让我想起无数夏天,散步到他家去签到的日子。现在每次回家,不会感到痛苦,会是一种充电的感觉,妈妈不再拎著我起床必须吃早饭,奶奶只敢在窗户里看看我不敢进来吵醒我,只有爷爷大嗓门,从院子里就开始喊我的名字…… 我喜欢,冬天和爷爷在院子里,搬小板凳,一起晒太阳,院子里有狗,脚下有猫,屋里有奶奶忙忙碌碌,偶尔有邻居过来后开始尬夸,爷爷眯著眼睛快要睡著…

当然日常很多不顺利,每当我丧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如果不是现在这样,你的理想国中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如果今天继续选择丧,那我就离理想国退了 2 步,如果我今天积极去解决一件事,或者解决我心里的烦忧,那么我就会进一步,也许我最终到不了理想国,但是我会离自己越来越近,有时候 80 分的人生也还不错啊~

理性的规避掉丧情绪,但也允许自己是一个 0.5 天丧狗,不要对自己太严苛

一辈子有 60 年,童年有 16 岁,选择接纳,比日常不甘会快乐很多,我觉得馈赠给自己的永远比拿去的要多,珍惜吧

大家要勇敢一些,勇敢的接受生活里的各种发生,大部分时间,还是自己管控自己的人生的~为了几年的不顺利,赔上一辈子,不太值得


因为不幸所以追求有幸

又因为带著一点点有幸的不幸不断丢掉自己

不幸继续不幸

难以得到真正有幸,最终难以相信幸运的自己


我在想我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我拥有那些珍贵的美好的童年记忆,同时我也有如噩梦般的童年回忆。

2020可能对于很多人都会成为哲思的一年,包括我。我开始思考很多自己不足之处,思考它们的原因,然后把它们归结为两个主要原因——人性本如此和不幸的童年。比如,我对「懒」的态度变为「自律就是反人性的,懒才是符合人性的」。又比如,我对「自卑」的态度变为「就是因为我的父母从小对我过于苛责,我才会这么自卑」。我把很多原因都归于其他,无论是归于父母还是人性,然后原谅自己。从减轻压力和焦虑角度来说,这样想对我自己很有用,就仿佛在告诉自己,你没有错,都是环境,都是他们!我开始同情自己。

但是后来,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点滴,又让我深感幸运和感激。疫情期间身边人与人互助的情景,许久不联系的老友的问候,都让我体会到人间永恒的「爱」的温暖。父母给我树立的消费观念让我并未陷入网路借贷平台设的坑,特别是在蚂蚁金服爆雷后我还对此非常感慨。

我们的人生不止一种颜色,也许我的红色多一点黑色少一点,他的黑色多一点红色少一点。我们的人生也不止一个味道,酸甜苦辣都在其中。好好去体验吧!


emmmmm

感觉没什么道理

我觉得我的童年不快乐

作为一个小孩子

不能面无表情,不然会被说摆脸色给大人看

哪怕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能说不好玩(在父母工作的外地)

会被说你都在玩了怎么还不好玩

没什么零花钱(因为穷),基本都是捡瓶子和纸去卖废品买零食(在农村的时候和大点的孩子一起)

玩到一半会被叫回家做事

有人心情不好就会凶我

他们闹离婚

母亲一直生病(支气管哮喘)因为社区医院拿了激素药(氨茶碱,地塞米松)治不好了(后面过世了)

那会儿没人管我,我也不想回家

经常一个人在公园椅子上躺著

不想回去吃饭就说在朋友家吃过了

在街上被打晕过一次

有一说一……没啥感觉

要不是我娘哭著说我都还不知道

现在也不太幸福

处于类似pua的环境中

稍微犯点错就会被骂

反抗激烈点就安慰下

我现在是在家乡工作(有房子),也是在外面租房子自己过的

要按照他们安排的来活

不然就是一堆亲戚或者他的朋友来劝

软的硬的都有

我是准备开年了出去看看,太压抑了

但是我也不觉得这是不幸

那个人只有小学文化,母亲也是生病去世了

他父亲为了养活一家人跟著修桥补路的对于满世界挑石头挣工分

他也算是姐姐们养活的

他比我惨

所以虽然我很烦他

但是我觉得我能理解他这种行为

所以并没有闹

而且我觉得其实我现在生活挺开心的

他也有进步

我能感觉到

我觉得一个童年不幸的人,长大以后在这个环境里也不怎么幸运

看你自己吧

综上,我觉得这句话没道理

和「他断的只是腿,我失去的是我的爱情啊」一样的矫情且无用。


人生本苦, ?苦才有甜,不然怎么分辨苦和乐呢?

而且大部分的人都是苦多一分,这样笑的才最开心

感激生活赐予,而不要太贪心哟


健忘点,改不掉的不如忘掉


这句话是有一定得道理的,毕竟童年的很多感受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不过,并不是决定性的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