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廣大同胞們一樣,我是後者,這話是不是又偏頗


我個人認為幸運的人往往是一個做事有準備的人,童年受的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筆財富,本身就是一個鍛煉的過程,就看你怎麼對待它,幸運的人相對於不幸的童年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參照物,看到它積極的一面,能激勵自己前行。不幸的人往往只看它消極的一面,而且還活在了過去,走不岀來,用一生的好時光想來治癒本應該感謝的童年經歷。


雖然我現在已經過得很好了,但還是在某些時候會希望,如果我小的時候怎麼樣怎麼樣……就好了,然後會沉默很久,它會成為心裡的遺憾,缺失


真正經歷過不幸的人會覺得這話說的對,沒經歷過還沒什麼同理心的人會覺得這幫人怎麼還在自憐自哀。


原生家庭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對其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並沒有清晰的認知。

這句話非常精準的闡述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有一個健康的童年,會建立初始的安全感、力量、滿足感等,這些特質使得在以後的生活中能非常輕盈的面對挑戰。

原生家庭中受到的傷害,深深的烙印在我們身上,比如犧牲、背負、缺乏安全感等等,如果沒有覺知,就會抱怨沒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沒有找到一個好的先生……而這些恰恰是我們內在的信念振動來的~

這一切需要覺知並進行處理和修復~


這句話挺帥的,如果非要槓一槓的話——有能力治癒的人尚且還可稱得上幸運,而不幸的人有治癒的機會嗎?唯有舔舐傷口罷了,或不自覺而一條路走向深淵


要看以後生活過得怎麼樣,主要看自己想法


過去是過去 未來是未來 總想著如何用未來彌補過去 那還叫童年幹嘛 沒有什麼幸與不幸 活在當下吧我們


請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個話題放在 5 年前是碰也不想碰的,但是最近結合上同事、明星爽媽以及話題的推送,感覺還是要多少說些什麼,也希望給還在為原生家庭困擾的每個人一些幫助和寬慰

我覺得我已經實現了自愈,簡單描述下自己的經歷,不然沒有發言權

痛苦可能持續了從初一到大四,我覺得是個人性格塑造最重要的一段時間,原本至親的人應該是自己生活的一個標杆和成長的參照物,但是當隨著慢慢受教育認識到現實並不如意的時候,也陷入了質疑、不甘、痛苦,甚至性格里形成了自卑、敏感、沒有安全感,甚至一些比較經年累月做的相同的噩夢,對敲門聲的條件反射的恐懼等等

但是從大二的時候一次寒假,跟弟弟的一次溝通,那時候他應該 7,8歲,有了一些自我意識,有一些自己對事情的判斷標準,我當時覺得,如果我已經是個不幸的人了,那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力量,讓在意的人成長的自在些,順利些,成為一個自信和陽光的人,所以開始學習陪伴、稱讚、開解、關注、轉移注意力、交流、溝通、弱化影響、增加自信等等,我覺得他現在還不錯~ 很自戀也很優秀的一個 15 歲的小夥子,也是我覺得自己長這麼大做的很不錯的一件事,也隨著培養他的人格的過程中,我學會了自我開解和療愈

然後我現在的自卑和影響已經沒有啦,畢業之後,持續了一段這種生活,有一天一個朋友跟我說「別在為過去買單啦,未來更重要」,也因為當時因為自怨自艾失去了一些比較重要的朋友,從此決定不再到處誇大自己的痛苦,不再日夜將生活瑣事歸結於我的命不好,每個人本來就都有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痛苦不能比較,不是飢餓就比抑鬱症痛苦的多,但是選擇積極的生活,就是會主觀上減輕痛苦

另外要看到自己的所得啊,雖然我沒有優渥舒適踏實的原生家庭,但是是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以及若干親戚眾星拱月捧在手上十多年,所有的老師都很喜歡你,每天收到很多稱讚,所有的朋友都很喜歡你,肯定你,父母日夜惦記你,包容你,阿茲海默的爺爺會日常到家附近等我,雖然我並沒有回家,不太會用電話的奶奶,拿著老人機關注北京疫情中的我,一向嚴苛的外婆,也會試探性的跟我說「emmm,這個年紀,也可以試著談談朋友了」,還有偶爾回來夢裡看看我的外公,會讓我想起無數夏天,散步到他家去簽到的日子。現在每次回家,不會感到痛苦,會是一種充電的感覺,媽媽不再拎著我起牀必須喫早飯,奶奶只敢在窗戶裏看看我不敢進來吵醒我,只有爺爺大嗓門,從院子裏就開始喊我的名字…… 我喜歡,冬天和爺爺在院子裏,搬小板凳,一起曬太陽,院子裏有狗,腳下有貓,屋裡有奶奶忙忙碌碌,偶爾有鄰居過來後開始尬誇,爺爺眯著眼睛快要睡著…

當然日常很多不順利,每當我喪的時候,我就會問自己,「如果不是現在這樣,你的理想國中希望自己是什麼樣?」如果今天繼續選擇喪,那我就離理想國退了 2 步,如果我今天積極去解決一件事,或者解決我心裡的煩憂,那麼我就會進一步,也許我最終到不了理想國,但是我會離自己越來越近,有時候 80 分的人生也還不錯啊~

理性的規避掉喪情緒,但也允許自己是一個 0.5 天喪狗,不要對自己太嚴苛

一輩子有 60 年,童年有 16 歲,選擇接納,比日常不甘會快樂很多,我覺得饋贈給自己的永遠比拿去的要多,珍惜吧

大家要勇敢一些,勇敢的接受生活裏的各種發生,大部分時間,還是自己管控自己的人生的~為了幾年的不順利,賠上一輩子,不太值得


因為不幸所以追求有幸

又因為帶著一點點有幸的不幸不斷丟掉自己

不幸繼續不幸

難以得到真正有幸,最終難以相信幸運的自己


我在想我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我擁有那些珍貴的美好的童年記憶,同時我也有如噩夢般的童年回憶。

2020可能對於很多人都會成為哲思的一年,包括我。我開始思考很多自己不足之處,思考它們的原因,然後把它們歸結為兩個主要原因——人性本如此和不幸的童年。比如,我對「懶」的態度變為「自律就是反人性的,懶纔是符合人性的」。又比如,我對「自卑」的態度變為「就是因為我的父母從小對我過於苛責,我才會這麼自卑」。我把很多原因都歸於其他,無論是歸於父母還是人性,然後原諒自己。從減輕壓力和焦慮角度來說,這樣想對我自己很有用,就彷彿在告訴自己,你沒有錯,都是環境,都是他們!我開始同情自己。

但是後來,生活中的一些小小點滴,又讓我深感幸運和感激。疫情期間身邊人與人互助的情景,許久不聯繫的老友的問候,都讓我體會到人間永恆的「愛」的溫暖。父母給我樹立的消費觀念讓我並未陷入網路借貸平臺設的坑,特別是在螞蟻金服爆雷後我還對此非常感慨。

我們的人生不止一種顏色,也許我的紅色多一點黑色少一點,他的黑色多一點紅色少一點。我們的人生也不止一個味道,酸甜苦辣都在其中。好好去體驗吧!


emmmmm

感覺沒什麼道理

我覺得我的童年不快樂

作為一個小孩子

不能面無表情,不然會被說擺臉色給大人看

哪怕一個人的時候也不能說不好玩(在父母工作的外地)

會被說你都在玩了怎麼還不好玩

沒什麼零花錢(因為窮),基本都是撿瓶子和紙去賣廢品買零食(在農村的時候和大點的孩子一起)

玩到一半會被叫回家做事

有人心情不好就會兇我

他們鬧離婚

母親一直生病(支氣管哮喘)因為社區醫院拿了激素葯(氨茶鹼,地塞米松)治不好了(後面過世了)

那會兒沒人管我,我也不想回家

經常一個人在公園椅子上躺著

不想回去喫飯就說在朋友家喫過了

在街上被打暈過一次

有一說一……沒啥感覺

要不是我娘哭著說我都還不知道

現在也不太幸福

處於類似pua的環境中

稍微犯點錯就會被罵

反抗激烈點就安慰下

我現在是在家鄉工作(有房子),也是在外面租房子自己過的

要按照他們安排的來活

不然就是一堆親戚或者他的朋友來勸

軟的硬的都有

我是準備開年了出去看看,太壓抑了

但是我也不覺得這是不幸

那個人只有小學文化,母親也是生病去世了

他父親為了養活一家人跟著修橋補路的對於滿世界挑石頭掙工分

他也算是姐姐們養活的

他比我慘

所以雖然我很煩他

但是我覺得我能理解他這種行為

所以並沒有鬧

而且我覺得其實我現在生活挺開心的

他也有進步

我能感覺到

我覺得一個童年不幸的人,長大以後在這個環境裏也不怎麼幸運

看你自己吧

綜上,我覺得這句話沒道理

和「他斷的只是腿,我失去的是我的愛情啊」一樣的矯情且無用。


人生本苦, ?苦纔有甜,不然怎麼分辨苦和樂呢?

而且大部分的人都是苦多一分,這樣笑的才最開心

感激生活賜予,而不要太貪心喲


健忘點,改不掉的不如忘掉


這句話是有一定得道理的,畢竟童年的很多感受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不過,並不是決定性的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