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不偏,庸不倚。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端正平穩。

中庸並不是指做事不能太極端,而是指做事要端正、嚴謹、正確。


請放心,世界上沒有過度中庸。

過度的中庸,那就是絕對的嚴謹、正確。就像尺規一樣。要是有人能做到過度中庸,那恐怕不是「聖人」這個詞可以描述的了!這絕對是神人!他的思想、態度、行事完美無瑕,絕對嚴謹。他就是真理的化身。

古代聖賢嚮往「中庸」,正是以那理想中的完美人格(或者說「神格」)來約束自己,端正自己。中庸是一種極為高端的境界。


過度就不是中庸了,還會怎樣?


中庸解釋為不能太極端,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然而,絕不是本意。

兩端,反極端的中,這其實是三個點,這個時候取的中,並不是中庸之道。因為中庸為道,是唯一的道。實際維度變了。

所以並不存在過度中庸這個臆想。


過度即非中庸


很多事 很多選擇怎麼做

以現有的信息都無法做出一個不被詬病的決策

還有很多事過去了多少年,也依然爭議巨大。

所以聖人就是聖人,聖人就怎麼做,萬事不決中庸之道就完事了。


漂亮話說起來一溜一溜的,具體問題怎麼解決沒人思考。


這是你自己的錯解;扭曲。

中庸言:道也者,不可須夷離也,可離,非道也。

中庸言: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中庸言:君子而時中。

再再無不在講如何「求真」;「求是」,

是如你之人,自己錯解;扭曲。


可能理成這個髮型,就是過度中庸的表現。

當然,也有可能就是中庸的表現。

比如說知乎上的歷史發明家王靖海,就是過度中庸了,我剛好在它 需要 李斯沒有參與焚書坑儒的時候,指出它的錯誤,因為那個時候,王靖海需要把鍋甩給72望族。而72望族的存在王靖海又沒有普及給14億中國人,所以我就取笑它不知道李斯參與了焚書坑儒。

當王靖海剛好中庸的時候,是需要李斯參與焚書坑儒了的。

所以中庸與過度中庸,就是看個人了,當然了,它的兩個腿子 @多弗拉門戈 @楚令尹圍 對這個中庸的度把握得很好。

這個想法動態截圖保存下。


過度中庸??既然過度了就肯定不是中庸了!


私以為,

中庸者,行事是緩而思,不急於斷言成理,而一旦成理則嚴格恪守行事。社會千變萬化,中庸也在隨著社會的變化,而改變著自己的立場。就像女性該不該穿曲線畢露的衣服上街,擱在古代,朝野上下大部分人持反對意見,在明確對錯的立場後,中庸站在反對的一方,並嚴格恪守。這個問題放在現代,表面上很多人支持,且眾多女性要求穿衣自由,有表現大膽美的訴求,但仍然有不少的人持反對,認為穿衣暴露,往大了說使社會矛盾複雜化不利於長治久安,往小了說對女性本身不安全,使得這個問題的對錯出現了搖擺,中庸這時候是緘默的。

道理上來說,對於是否穿曲線畢露的衣服這個問題,持反對對社會更有益處,在所有人精神沒能達到社會主義終極階段那種充實而飽滿的狀態下,理智未能一直佔據主導地位,而自我約束沒能在所有人心裡紮根且成熟的時候,任何一位普通女性穿著曲線畢露的衣服,都會讓任何一位普通男性產生性幻想,從而一定概率引出野性大發偷偷拖進巷子裏的劇情,就像現在的印度,人家印度妹子沒穿那麼少都讓人拖巷子裏了,何況穿的少的女性還作死挑動男性的慾火。

於是,在現代,對女性是否合適穿曲線畢露的衣服上街這個問題持反對意見的就是過度中庸(持肯定的話已經不算中庸了)。恰當的中庸在人們是非搖擺的時候往往是緘默的。(中庸是大智慧)

再舉個例子好了,你的領導和領導的領導就某個事項出現口角,你幫誰?從自身利益出發,幫自己的領導,自己以後工作環境會比較舒適,幫更大的領導說不定有機會往上爬。而中庸認為,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兩不相幫或者幫助將問題更加細化具體(將兩位領導選擇的利所表現的方面都表達出來),但絕不表明態度。幫誰都意味著有份帶風險的大收益,而中庸選擇將收益降低以求低風險。畢竟要是最後兩領導求同存異,一拍即合,自己就尷尬了(幫誰帶來的收益,是吵的越厲害收益越大,雷聲大雨點小反而自己兩邊不討好)。而過度的中庸,就是不看立場的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

以上。


這不矛盾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