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相关话题欢迎关注圆桌参与讨论,一同了解机器人和我们现在、未来相关的那些事。

那一天人类的劳动已经没有意义。世界已经被资本家操持,大规模全面裁员将发生。贫富差距会急剧扩大,社会将会更不稳定。大部分人将失去工作,于是没有收入。小公司因为买不起人工智慧机器,也会破产消失。

那一天到来,你能如何生存下去?


刚参加完工博会,先上个随便拍的食品装配机器人的视屏吧:

机器人放置夹心饼干

简单吗? 机器手配合传送带,快速准确的完成夹心饼干的放置。

但就这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让成千上万的流水线工人下岗。

所以担心未来被机器人抢饭碗的是很有必要的。

工业机器人行业内的都知道,在工业领域任何不具创造性的工作,都可以被机器人取代。 抛光、去毛刺、焊接、搬运、检修、装配、拆卸、分类......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机器人这么强, 为何这些年来大众眼里的机器人发展缓慢??

最主要的原因,是成本。 所以替工人捏把汗, 目前他们的工钱比机器人便宜。 但是机器人成本会随著大规模生产和科技进步急剧下降。

其次,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一直被相关机构严格控制,任何新的技术都必须经过严格验证才可以被大规模应用, 其安全标准远高于互联网行业、快消行业,甚至高于医疗行业。 这其中的原因非常明显, 人类在利用机器人时, 始终要清醒的提防机器人可能带来的伤害, 确保万无一失才可以大规模应用。

最后一点, 机器人的专业能力再强,它本身没有Problem Solving 能力, 也不被允许。 运用机器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在于人, 人们对于机器人能力的了解依旧不够,对于应用场景也缺乏想像力。 机器人真正要发挥价值的场景绝不是弹钢琴、写书法、餐厅送菜……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 需要时间。

说到机器人都会想到波士顿动力, 那些机器人可以说是走在行业的最前沿。

但是他们距离大规模服务人类还很远。原因还是我上面提到的:

1. 成本昂贵。不多赘述。

2. 安全方面存在较大争议。 想像有一天你被机器人雇佣军杀死的场景。

3. 应用场景不明确。 机器人具备跳跃、攀爬、多机协作、野外探索等等能力, 很炫酷,但其实只是它更像人。 真正为人类创造价值的机器人需要这些能力么, 应用场景说了算。 举个例子,搬运操作,3条传送带组合成的三维空间搬运装置,就可以完成超快、超稳定运输, 需要波斯顿机器人那么栩栩如生的操作么?

解决现在机器人发展遇到的这3大问题, 让机器人占领了全世界,人类该怎么生存?

人类会握紧那把钥匙,完全控制机器人的钥匙。

拥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不会在合乎法规的情况下诞生。

真正有思考能力的还是人, 抢你饭碗的也是这些机器人背后的人类。

资源争夺战中, 能够逆袭成功的也只可能是人。

———————————————————————————

最后分享几个现场拍的视频吧,可惜是随便拍的,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只顾著看没有拍。

机器人搬运手机配件机器人涂胶水ABB机器人包装手表

谢邀。你想得太多了。

假定你的设想成真,所有的工人阶级都消失,请问资本家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没了。

因为这广大的生产者/工人也是根本的消费者。

不管你按照哪一家的经济理论,不管你承不承认剩余价值论,都无法绕开一点: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只有发生了消费,整个资本增值的循环才会完整。所谓的钱要循环起来,才能成为钱。

但是,在你的构想里面,绝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消失了,因为他们没有收入,没有钱买东西。对应的,也就是资本家花钱生产了很多东西,都堆在自己家仓库里面,卖不出去了,因为没有人买。你的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资本家家庭才有钱买东西,他们能消费掉他们自己生产的货物么?很明显不能。那为了不亏本,资本家就得自己停下生产。这不就是大号经济危机了么?

所以,「市场」的重要性可是跟「生产」并举的。没有了消费者,资本家也就消亡了,因为所有的钱都在资本家手里,资本已经不能再带来增值。资本家要把钱全部搂到自己怀里,就得承受社会崩盘的恶果。——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就是这个:由于整个资本循环中资本家占有了剩余价值,也就是付给消费者的工资比消费者生产出来的价值要少,使得社会新增的消费能力总体上小于社会新增的产品价值——资本家要么自己消灭产品,要么被社会消灭。但是不管是消灭产品还是消灭资本家,都最终导致消费者收入减少,不断积累下去,就是消费者在没有任何新增消费能力,社会所有的方面都过剩,经济危机爆发。 通过经济危机,大部分的资本家都被消灭,然后生产重建,大家再来一轮循环。增加新的市场(殖民地),只是一时缓解的权宜之计,世界的范围终归是有限的。

资本家控制的社会可不敢像题主这样直截了当把工人全裁掉。就业率放在哪一个走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里面都是要命的指标。

然后回到这个问题,如果到那一天机器在生产端完全代替了人工,会出现啥事情呢?

原教旨马克思主义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啊! 所有人将会因为拥有「人」这个身份而自然获取物资——不再用钱,而是按需分配。

题主初中政治课没有认真听讲。


有同学怀疑共产主义是否能实现。那么我来演绎一下:

当机器全面代替人的时候,也就是经济危机最高峰的时候,因为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消费者,生产下一刻就全面停止,除非资本家愿意按100%成本来亏钱。

既然社会的资本家如此开明,居然愿意全亏还要维持生产,那在这之前,整个社会领导层应该愿意共产主义了,因为这个成本全亏还维持生产,跟共产主义没有区别。

如果不愿意共产主义,那经济危机不可能走到机器全面代替人的那一步。在这之前,资本家控制的政府早就蹦出来给消费者发钱维持消费能力——注意跟过去的经济危机不一样,过去只是被消灭的生产力对应的工人失去消费能力,只要消灭足够多的生产力就能将危机化解到很小。而现在是所有消费者此时已经从生产者的岗位里面脱离了没钱消费,不管怎么消灭生产力,消费能力都不会恢复。那钱只能从资本家身上收出来。 这个发钱的极限就是社会消费品总生产规模——此时资本家跟上面的选择一样完全亏本。这不实际上就是不同水平的共产主义了吗?

在真实的世界中,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不是上面的两种——而是当机器还没有代替人的时候,社会就动荡到不可控制了。

最后的一种情况: 劳动人民老老实实地饿死,资本家消灭自己绝大部分的生产力,就生产能满足自己阶层需要的产品,然后按自己阶层的人数变动调整生产值这么一直维持下去——看看,还是按需分配,还是共产主义。

所以,要么机器不全面代替人,要么共产主义


「有朝一日,机器人会取代人类,统治世界吗?」


许多年过去,世界变了。


Siri 可以调戏了,无人驾驶汽车上路了,李世石被「阿法狗」咬残了,同学合体造的小智能生物都会打酱油了……


——可惜,还是没有人知道答案。


当然,这丝毫不影响好莱坞编剧们一有机会便脑洞大开。


比如,《复仇者联盟 2 》中的反派大 Boss「奥创」,原本是个连身体都没有的人工智慧,靠著自学成才升级打装备,终于从一个屌丝机器人,逆袭成碾压钢铁侠的极品男神。



(曾经是一堆 DIY 的破烂,现如今我升满级了)



(哇哈哈哈哈)


除了武力征服,还有更狠的一招:糖衣炮弹。


《真实的人类》的设定是,机器人的价格已经降到比买车还便宜,全世界有数以亿计的家用机器人为人民服务。


可以当个不怕怪大叔的快递小妹。



还可以开通 18 禁功能来个大保健。


结果……



被自家的机器人戴绿帽子的感觉,想想都觉得震(nue)撼(xin)吧?


然而,在诺兰兄弟看来,这根本不配叫机器「人」,充其量是一台穿著充气娃娃皮套的机器。


咱诺兰家的《西部世界》,才能造出在生理和心理上,和人类完全相同的类人机器人。每一根神经、每一块肌肉,都通过 3D 列印分毫不差地复制。



你身上该有的东西,机器人身上一样都不会少。




最后灌进人造血液,裹一层人造皮肤,就可以出厂供土豪游客烧杀淫掠了。



他们和我们一样真实。也许唯一的区别是:



(机器人是理工男造的,人是人他妈生的!You were made,We were born.)

机器崛起?


奇怪的是,在越来越多宣扬「机器人崛起取代人类」影视大片的集体轰炸下,观众非但没被吓尿,反而口味越来越重;有关部门不仅没有取缔机器人、人工智慧产业,还把它视为工业升级的标志性创新产业重点扶持。


为什么?


看了那么多剧,难道没有人意识到,机器人崛起的真实后果可能是这样的?



因为没有人相信,那些特效 Duang Duang 的机器人会变成现实。影视剧里的黑科技,貌似实在太遥远了。


《西部世界》用 3D 列印人体全身所有组织,现实中我们只能打出一只耳朵,颜值低到没人愿意把它安脑袋上,只能去欺负无辜的小白鼠。



(为什么遭罪的总是我?)


1991 年的老电影《终结者 2》,当年人气最高的不是肌肉猛男施瓦辛格,而是这个打不死的液态金属机器人,轰成渣都可以液化重组!




还能随时变身各种 style 的长腿欧巴。



而我们现在最多只能做到,通过外加电场,控制两颗金属液滴合成一个大球。



1980 年代,人工智慧学家杰克·施瓦茨对于当时技术发展的一句经典评论,搬到 20 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


「这些成就,需要几百个诺贝尔奖作为垫脚石。」考虑到诺奖每年只颁发一次,所以,几百年后机器人崛起的事情,何苦现在就操心呢?


对于「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之类的问题,最智慧的办法是搁置争议让后人解决,因为后代一定会比我们更聪明。


正是那些超越现实科技水平 500 年的特效,让观众产生了一种集体幻觉:真到那一步还早著呢。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取代人类其实并不是一件如此困难的事。根本没有必要动用 500 年后的黑科技,现在机器人就能抢你饭碗。


讲真,要取代人类,机器人只需取代人的三大功能:



(人类引以为傲的三大件)


说实在的,除了这三大关键部位,人类也没有什么引以为豪的器官了吧?要说像视力和嗅觉,根本不用劳机器人大驾,喵星人和汪星人就能把你取代了。



(实用度不高的菊花可以留到下一版升级)


神经网路组成的 AI 大脑,用来感知、学习和决策。



从围棋选手到上市公司 CEO,任何人做的任何事无非是学习和决策(通常更少),根本不存在理论上无法被机器取代的职业。



(0:3,小李子第三局输给阿法狗后,像谢罪一样地鞠躬)


直立行走的机械双腿,用来在物理世界中自由行动。



一个没有四肢、动弹不得的人工智慧有什么可怕的?拔掉电源看你还能咋地!



还需要一双手。


不,不是三根只会转阀门、拧螺丝的手指。



我们需要的,是能夹筷子、能弹钢琴还能穿针引线,人手能做它就能做的——模拟机械手。


人工智慧和机器腿早都被谷歌干了,你也许没想到,三大件中最搞不定的,反而是机械手。


这双手,远比你想像的复杂。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机器新脑:人工智慧将如何进化?

神们自己

是 AI 统治人类,还是人类掌控 AI?

¥9.99 会员免费


如果有一天机器人高举反旗,人类沦为奴隶,记得回来骂你龙牙哥一顿。电闪雷鸣之中,一个裸男,也就是你,凭空出现,抡起胳膊就给了你龙牙哥一个大嘴巴子,「叫你丫的写代码!」

因为我本科专业是「指挥自动化」。

军用程序员是地球上最邪恶的生物!

本题下目前所有的回答其实都是错的,因为考虑少了一个职业:军人。如果机器全面代替人工劳动力,那么肯定是包括军人这个职业的,这活儿都交给机器来干了的话,我觉得唯一的生存方式只能是「人类反抗军」这一种方式。

当然了,暂时我们还不用担心被机器人当成人肉电池。绝大多数军事自动化系统现在顶多算是「人工智障」阶段。

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C4ISR」系统,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侦察和计算机一体化系统。许多军事爱好者都听说过C4ISR系统,它是由最早的C3I(指挥、通信、控制和情报)系统发展来的,是现代军队信息化系统的主要形式。

是不是被一大堆名字搞晕了呢?

很简单,军事自动化其实就两个层面:信息系统自动化和终端自动化。

在信息系统自动化中,主要是对情报进行自动分类和投送,实现情报信息和指挥命令的自动化传递。这里的传递就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面对「人」,一种是面对「机器」也就是武器平台。其中肯定要用到很多时髦的技术,大数据啊,云计算啊这些。

在终端自动化中,主要是以人工智慧来增强武器平台的智能化程度,包括共享感测器、共享火力、自主决策与数据交联等等方面的自动化。

目前来看,军事自动化系统的控制闭环里面,人依旧是不可缺少的。当然,把人加入到控制闭环里面并不是怕机器人造反,而是一方面还没有那么先进,另一方面是提高系统的抗毁能力。毕竟军事系统是要受到威胁的,完全自动化的话,很容易遭到入侵破坏控制,甚至掉过头打自己人。

我们还是来举个栗子:

大家都知道,第三代主战坦克普遍采用了指挥仪式火控系统,这种火控系统能够使用陀螺仪自动稳定炮管/炮塔,实现运动中射击运动目标。我们在网上可以看到,在炮管上面放一杯水,不管坦克如何飞驰,水都不会洒出来,这就是炮口稳定系统在起作用,绝大多数三代坦克都能轻松做到。技术上讲,指挥仪式火控系统除了能够通过控制火炮的高低机、方向机来实现炮口稳定,还能结合别的感测器,如雷达、红外感测器、大气环境感测器等等,实现自动化射击,大大提高射击精度。

作为坦克手,你不用考虑风向、湿度、温度这些数据,也不需要考虑提前角,只要锁定目标就能开火,射击精度还特别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终端自动化设备,将以前需要人来做的工作,交给了弹道计算机。

同时,很多三代坦克还使用了车间信息系统和战场管理系统。比如你作为一个车长,你的终端上面会自动显示需要你关心的信息,敌机临空、敌方武装直升机出动、目标信息,这些都会自动告诉你。而你作为一个坦克连的一部分,你该往哪去、打哪个目标,都会自动分配给你。这就是信息系统自动化

一直以来,我最担心的军备竞赛不是核武器军备竞赛,毕竟核武器一用,大家都得去捡瓶盖。任何人使用核武器之前都得要好好掂量掂量,同归于尽绝不是最好的选择。

我最担心的是军事自动化竞赛,这场军备竞赛一旦发生,将没有赢家。

人在军事指挥控制闭环中始终是最弱的一个环节,人不管是在反应速度还是工作强度、持续时间上都完全没法跟自动机相比。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人能够持续承受的最大加速度只有12G,而目前做得最好的自动机,也就是智能化炮弹的导引头,能承受高达1200G的过载。

在常规军事竞赛中,努力提高智能化水平,同时从信息系统自动化和终端自动化上面下手,目前正是军事领域的热门话题。智能化程度越高,武器的效能越好,这是一个共识。比如同样是高射炮,同样是一个营级高射炮阵地,实现了火炮与雷达联动的,战斗效能比不联动的高出去不知道多少。高炮与雷达联动以后,射击诸元自动注入高炮,高炮自动改变炮管指向,自动根据大气数据调整射击参数,敌机一来就开火,这整个过程不会超过几秒的时间。而不联动的话,射击诸元要靠口令来传递,炮手收到参数后手工调整,没有几分钟搞不定这个事情。

而敌机进入有效射程往往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在时间就是生命的军队里,生命已经流逝了。

军事系统自动化的军备竞赛必然开始,现在就已经开始了,而我们人类的手里是没有「刹车」的。有人说我们只要把「电源开关」握在手里就行了,这是没有军事常识的表现,电源这么重要的东西,自动化与智能化也势在必行,更何况很多武器平台本身就自带发电设备。实际上各国军队都在努力的减少军事系统控制闭环中人的存在,比如以前的坦克车组是4人车组,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现在都是三人车组,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的工作被自动装弹机代替了。再比如大量无人机的应用,飞行员往往比飞机本身还要金贵,能少一个是一个。在这场已经开始的、可能导致整个人类灭亡的军备竞赛中,我只发现了两个有效的「刹车」:

一是军事系统天然趋向于保守。完全交给自动机是很危险的,但是主要考虑不是机器人造反,而是敌方欺骗控制。在这种考虑下,控制闭环中人的存在是必要的,现在确实也这么做。

二是系统集成度不高。同样是出于防止敌方欺骗控制的考虑,信息系统与终端的自动化,中间是断开的。电影里面出现的那种敲敲键盘就能控制敌方的飞机大炮,那是情节需要,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即使是无人机这种集成度非常高的东西,在显控台与信息系统之间也是断开的。一个高级将领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越控制员,直接操纵无人机。

作为一个黑客,你只能要么选择直接控制终端、要么入侵信息系统,想要完全避开人类的控制,直接掌握一整套军事系统,目前是做不到的。然而事情总是在发生变化,目前在自动化领域走在前沿的美国,正在搞一些非常危险的尝试,他们的信息系统与终端已经出现了一些交联。

比如美军目前最先进的无人机系统「蜂群」就有一定的信息系统与终端的交联。在发动攻击的时候,单个无人机已经是信息系统自动控制的,信息系统一旦被入侵,整个控制闭环中是没有人类的。

这个入侵者,可能是敌军,也有可能是一个强人工智慧

当然了,目前强人工智慧还没有出现,我们倒也不需要担心人工智慧出现什么反抗意识,这一天还很远很远。

不过这种「远」,也只是相对的,谁也说不清楚人工智慧的「奇点」在哪里。

我个人认为,「程序编写程序」是奇点即将来临的标志。一旦某个程序能够自己编写新的程序,并且能够迭代,某个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智慧形式的强人工智慧就马上要诞生了。

而军事系统的自动化军备竞赛,将为这个还没有诞生的屠夫,提前打造好刀

至于我个人,如果真的有一天,机器完全替代了军人的工作,我觉得我可能只能去从事老本行——当兵。

不然还能咋样呢?

只不过敌人已经不是美国人、日本人、老毛子,而是机器人。

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以前我去银行办业务的时候,最苦恼的就是叫完号后无穷无尽的等待。但现在你会发现原来很多简易的操作已经不再依赖于人工了。很多银行的柜员的职责已经从直接经办人转向为指导辅助顾客在机器上进行操作,并对特定操作进行授权的角色。

再想想去超市的经历,从几时起自助结账柜台越来越多,而人工收账却在相应的缩减。工作人员的内容从扫码收账转向了帮助不太擅长操作机器的顾客进行操作。国外有些门店甚至更进一步,逐步走入了无人收银,自动结账的模式。

再想想门口的快递柜,现在我们已经不再需要直接和快递小哥打交道了,而只需要和提取码问好。其实如果深入很多物流企业,它们的仓储早就用上了智能识别辅助分拣,需要人工的操作大幅度降低。

上面的这些例子只是为了说明,机器智能对于我们生活的改变正在逐步却又稳定的发生著。依照常识与对行业的了解,我们可以推断:

  1. 替代不会在瞬时间发生,社会与个人会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反应,比如转岗、培训新的技能、提前退休等。
  2. 每个行业的智能化进度不同,高度智能化产业的从业者在面临岗位收缩后会转向智能化低的产业。绝大部分过剩的人力应该会像更低智能的行业流动,以此类推。
  3. 智能化不会无限高速发展,会经历高速与平缓期、甚至低迷期。社会与个人会根据当下的情况而选择不同的应对措施且有一定时间做出反应。比如在面临智能化挑战的时代,部分人可能会提高个人提升的投入而减少对于后代的支出,甚至选择少生或者不生。
  4. 智能化发展依然还是在人类社会的框架下发生,因此会有相应的保障措施。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完全由智能化的模型做决策,那么绝大部分低收入人口不会拿到贷款,在国外的话有色人种有更高的可能不易被保释。以司法为例,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重视预测模型中的公平性,防止智能系统对于特定人群(种族、性别、患病、性取向)的歧视。如果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对于少数群体在智能时代的权益关注,那么大规模失业这种系统性问题应该很难被忽视,更不大可能突然发生。
  5. 我们正在从一个机器操作者逐步转向为智能的协作者。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的角色会更像是共生且一起发展,而非绝对的替代。
  6. 作为一个非科技行业的从业者,如何在这个特别的时代占有一定的「话语权」?我的建议是把自己定义成智能化过程的推动者,学会翻译行业需求,把它变成机器智能所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你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成为了连接上的一环,便成了一个翻译员与沟通者。

就像高山也阻挡不了人们脚步,这点对于机器智能也不例外。即使能减缓,却没有什么能阻挡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与其这样,不如成为一座桥,成为一条路,成为过去那个世界与未来的通道。这样当那一天到来时,你不仅可以生存下去,或许还可以过得不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