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對老子的態度沒有把老子當祖師 其他門派也是這樣嗎


等一下,讓我好好回憶一下。這只是我根據一些淺薄的閱讀得出的結論。

我認為,神仙們無論什麼時候都有,他們是曠劫存在的。

而老子,以及後來老子的各種化身,(對的,他老人家來這片土地很多次,對這裡愛得深沉!)就是來中土開宗立派,傳播思想的。

以及各種各樣或大或小的不屬於這個人類紀元的神仙們,也有現身過。下面舉一個例子,我一想起這個上古神仙就感覺渾身舒服,因為這個神仙懟人懟的特別直白!

這個神仙叫做——若士!(出自《神仙傳》)

若士

若士者,古之神仙也。莫知其姓名。燕人盧敖,秦時游於北海,經於太陰,入於玄關,至於蒙谷之山,而見若士焉。其為人也,深目而玄準,鳶肩而脩頸,豐上而殺下,欣欣然方迎風軒輊而舞。顧見盧敖,因遁逃於碑下,盧敖仰而視之,方踡龜殼而食蟹蛤。盧敖乃與之語曰:「惟以敖為背群離黨,窮觀六合之外,幼而好游,長而不渝,周行四極。推此陰之為闕,今卒覩夫子於此,殆可與敖為友乎?」

若士儼然而笑曰:「嘻,子中州之民,不宜遠而至此,猶光乎日月,而載乎列星,比夫不名之地猶突奧也。我昔南遊乎洞濔之野,北息乎沉默之鄉,西窮乎窈冥之室,東貫乎澒洞之光。其下無地,其上無天。視焉無見,聽焉無聞。其外尤有潑潑之汜,其行一舉而千萬里,吾尤未之能也。今子游始至於此,乃雲窮觀,豈不陋哉?然子處矣,吾與汗漫於九垓之上,不可以久住。」乃舉臂竦身,遂入雲中。

盧敖仰而視之,弗見,乃止,愴恨若有喪者也,曰:「吾比夫子也,尤鴻鵠之與壤蟲也。終日而行,不離咫尺,自以為遠,不亦謬也。悲哉。」

相信,不放譯文,大家應該也能看個大概意思。這就是逍遙自在的上古神仙了。

另外,一炁化三清,沒有人的時候這些大神仙就存在了。

以上只是個人淺薄理解。


黃帝四經一看不就知道了,若是看不出就沒辦法了。看得出就能相互洞穿,二者任何一者存在看不懂皆會白搭。至於啥各路神仙的,就不要來了,世上沒有神棍。


一部《道德經》的練就過程,就是道家出現的過程。就是說,《道德經》裡面對這個問題有明確的答案,只是早就沒有人有能力讀懂了。


民間的巫文化


老子便是道家之祖,之前沒有道家


老子與太上老君之間還是有些差異。而且在早期道教,道德經也並非最為根本最為重要的經典,僅是老子寫的一部書而已,相較大洞真經、三皇文等來說還是差了一些。

因此在南朝陸修靜三洞四輔十二部的體例里,有這麼一種我們現代人看起來很奇怪的事情,即老子道教書籍並沒有在核心的洞真、洞玄、洞神三洞里,而是在處於輔助三洞的四輔太清部中,也即是道德經並不屬於核心經群。

這其實是與道教傳統相關。道教並非是老子道家思想在漢魏六朝時期的宗教化,相反我們可以說老子道家是道教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哲學化。除去道家外,道教傳統依然在官方民間流傳,在漢魏六朝形成上清、靈寶、天師等教派,又在陸修靜整飭道教經籍時將老子道家思想重新吸納進道教經籍里。

此外尚需注意一點,中古道教其實也是一個啟示宗教,個人獲得的啟示在道教內佔據重要地位,在這一點上傳統並沒有至高的權威,因為神靈的其實具有更高的神聖性。周武帝纂修無上秘要前後,道教才漸漸向制度性宗教轉變,形成較為穩定而穩固的教職、教團經教體系。


道家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衍生了五行,也就是我們這個物質世界。

在極高層次,非常高的層次有許多無極大道,大覺者。再層層往下走演生出了陰陽對立的生命,最後在我們這個最低的層次表現的最明顯,善惡分明,有純善之人,也有大惡人,有妖魔鬼怪,也有神佛。而在道家所說的太極以上的層次就沒有差別了,全都是大道,大覺者。

所以那些魔永遠不可能高出道!因為魔都是神創造出來的,目的是毀滅那些罪惡的生命。現在那些信仰魔鬼的人,實在是可悲。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是道家思想著作。跟宗教裡面的道教是兩回事。跟神話傳說里的神仙更是八杆子打不著。


老子之前沒有道家。所有的學問還是孔子那,老子那幫人流出來的。那時候,祖先就是神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