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善男子。何者是菩薩念佛。

善男子。菩薩修行念佛。

念一切眾生。我為一切眾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安住如是念處。

念諸佛如來有十力 四無畏 十八不共法。彼諸佛法我必成就。

復能念彼諸佛如來有如是念。

不可思議廣大清凈無垢光明。離一切使煩惱及斷煩惱習氣。

以智慧為首 智慧為增上。以諸佛無為增上。至一切所證增上法。

遠離一切智障煩惱。一切聲聞辟支佛不能測量。

以無分別為體。以自然無障礙為無行 無礙不住 照一切眾生 心如虛空無分別。

諸佛如來有如是念。菩薩念彼諸佛念寶。諸佛如來財寶。諸佛如來庫藏。

念如是等法名為念佛。

善男子。諸佛不念亦非不念。於一切處自然無分別。

諸佛如來有如是念。菩薩念於彼念故名念佛。

諸佛於一切眾生一切法不差別相。念於彼念故名念佛。

諸佛無分別。亦非無分別。不取亦非不取。不去亦非不去。不生不滅。念如是念 故名念佛。

複次善男子。諸佛如來。以大功德智慧莊嚴。以大慈大悲為行。以度眾生聚以為救者。為大醫師 拔煩惱刺。

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常在寂靜三昧境界。不住離世間涅槃。到一切煩惱障智障彼岸。

大眾生住持。大眾生依止。滅一切生身。得法身住法境界。一切處心無障礙。

於一切時利益一切眾生。身口無失不虛妄授記。

於一切事不可嫌身口意業。遠離貪嗔痴等一切煩惱。

降伏一切諸魔外道。不與一切世間諍訟。

深於一切世間大海。重於一切須彌寶山。不動不搖過於大地。

柔軟於水。光明於火。不著於風。無垢於空。去速於意。如意踰於摩尼寶。一切種智平等無二。

於一切眾生遠離一切著處。度一切眾生精進不休息。

無量色身 無量音聲。無量功德 無量境界。不可思議。

得畢竟不思議法身。超過心意意識境界。

以明行心。斷除三趣惡法。大悲增上。所有功德與一切眾生共。

於一切眾生猶如父母。怨親平等。於諸眾生香塗。不生憂喜心。

住一切處有大光明。不可限量。究竟彼岸。

大心眾生 大法賢財。成就大明行。成就大法師 能說大法。成大丈夫 畢竟成就大丈夫相。一切世間不能降伏。

能照一切世間光明 大方便行 大善境界 畢竟大解脫 畢竟大身。以大眾生為眷屬。大身眾生圍繞無障礙。見聞供養 修行親近。遠離自樂 愛樂滅他苦。愛樂正法。

以法為錢財。以法為食。以法為衣糧。以法為根本。以法為自在。

為大法王。為法施主。

常樂舍法。常不放逸。常樂寂靜。一切眾生以為橋樑。

如大王道平坦無障。大日光明破諸闇冥。

如大梵王大智金剛是大法箭。清凈色身見無厭足。

諸佛如來。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菩薩念彼諸功德已。為成就彼功德故修行。為成就彼功德故正念。

是故名為念佛。

是名菩薩摩訶薩念佛處。


念佛直接念南無阿彌陀,看似簡單,但這只是,這是表象,其背後還有好很多基礎東西要完成,信、願、行三資糧要做到。

信要信因信果信三寶,信彌陀四十八大願,信西方極樂世界,信自己念佛能達成往生凈土。

願要發菩提大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將來往生凈土,有所成就,還回入娑婆世界,救度無量眾生。

行要修行佛法嚴謹持戒,深入經藏,修六度萬行。最後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一心念佛。


有心即念,念到無心,無心正好念佛!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出自《楞嚴經》第五卷,由於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的提倡,成為中國凈土宗五經一論中的一品經。在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詢問諸大菩薩進入禪定、獲得開悟的方法,大勢至菩薩說他以念佛方法修學成功,其關鍵在於"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集中心思,憶佛念佛,維持凈念,相續不斷。

  由唐朝天竺般剌密諦法師所譯。此章共244字(不含標點)。

大安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記?

fo.sina.com.cn

大安法師:念佛的方法

  行,則至誠懇切,常念南無(音納莫)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無令暫忘。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此外,則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時當默念,不宜出聲,宜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難念。若衣冠不整齊,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潔凈處,均須默念。默念功德一樣,出聲於儀式不合。無論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有聲,而旁人不聞)、心中默念,均須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如此,則心不外馳,妄想漸息,佛念漸純,功德最大。

  —— 印光法師《一函遍復》

  信願行三資糧的行門,是要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裡注意,他念佛的心理背景是至誠懇切,這四個字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很多念佛行人,往往在這裡沒有注意,至誠心,懇切心,如救頭燃的心,落水呼救的心,你有這樣的心態出來,就能夠跟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感通。念佛一法,是要感應道交,才能產生作用的。

  印祖往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也特彆強調這四個字,往生的時候最後留的一句話,也是他一生最願意說的一句話,他說:念佛一法並無奇特,並沒有奇特,但至誠懇切,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原文:凈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印祖留下這句話,它沒有什麼奇特,你只要至誠懇切去念,沒有一個遺留的。莫不,都能夠蒙佛接引,帶業往生。所以,至誠懇切去念,這就是我們帶業往生的必要前提。你只要做到這句話,就帶業往生,一次決定成功。

  但問題是,我們眾生是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艱,行之為艱。很多佛教凈土理念,他也知道,但是他做不到,他落實不到行為當中去。他一念一念不是至誠心,不是懇切心,還是帶著很多世間的名利心,或者虛假的心。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以這樣的心去念,他就不能跟佛感通。所以,注意至誠懇切。

  那麼,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無令暫忘,就是二六時中,你都不要忘記這句佛號,哪怕暫時的忘記都不要,要憶佛念佛。從早到晚,在佛前禮拜持誦。一般都應該有一個佛台,供養阿彌陀佛,在那裡禮拜,讀誦凈土經典。要立一個定課,隨自己的具體情況,你工作忙碌,定課就簡短一點,如果工作閑暇,時間比較多,你的功課時間就立得長一點。這就隨自己的情況來立一個課程,立課程是很有必要的,這就叫定課,定課就要專心去念。

  同時,散念也要抓住。在工作生活當中,行住坐卧,以及在做不用腦筋的事情的時候,都要念佛。這個世間,其實最好的職業就是掃掃地,不用腦筋,你掃一下地,念一下阿彌陀佛,掃一下地,念一下阿彌陀佛。如果你做編程序的工作,大概就很難念了,它需要你投入很大的腦筋。不用心的事就好念。那麼,睡覺的時候,也不要中斷這句佛號,你帶著這句佛號躺下去,但是,這時候就不要出聲念,要默念。你躺下去,睡前的念,你就念四字,如果能隨著呼吸念,那更能攝心。在家裡,如果衣冠不整齊,或者在洗澡的時候,抽解的時候,或者到那些不潔凈處。或者垃圾場,或者農貿市場,那些賣東西的不潔凈處,這時候你也不能因為在不潔凈處你就不念,你還是要保持念佛的念頭,只是心裡默念,這時候默念的功德和你出聲念的功德一樣。為什麼呢?你這時候在不潔凈處出聲念,這就不是太尊重,於當時的情況,在儀禮方面,都不是太合適,這些都要善巧的處理。

  最後提出念佛的一個原則,不管是大聲念,小聲念,還是金剛念,金剛念就是嘴唇微動,舌根彈著牙齦,音聲在嘴唇間,自己能聽得到,別人聽不到,這就是金剛念,還有心裡默念,所以念有四種。大聲念,就是你有多大聲,就把聲音念出來;小聲念,自己小範圍聽得到;金剛念,自己很用心才能聽得到;心裡默念,是專註在意地當中有音聲之像。這四種屬於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境遇去念,也可以交替使用。如果心很散亂的時候,昏沉的時候,要高聲念,衝破昏沉。如果你想坐在那裡,你這時候要金剛念或者默念。這在行住坐卧四威儀當中,也是有所不同的。

  但一定要心裡念得清清楚楚,這句佛號是從心裡念出來的,我們的發音器官是一個硬體,軟體是我們的神識 —— 心。心是一個發音之基,推動它,所以心裡要念得清清楚楚。然後,口裡面通過咽喉要把它念出聲音,這個聲音是清清楚楚的,耳根把這個佛號聽得清清楚楚。這就是用音聲來攝心,心就不會往外跑,這叫自念自聽。自己聽自己念佛的音聲,心就不往外跑。不往外跑呢,心就向內旋轉,向內旋轉這就是反念念自性。如果我們心往外跑的話,很多妄想就來了。有居士問:我走路走在人行道上,我念佛,我能不能左盼右顧。除了你注意交通行車之外,其它的就不要東看西看了,你如果一邊走路一邊念,一下子看到廣告,這是什麼廣告?一下子看到霓虹燈是什麼顏色,你心裡妄想就不斷,那是不行的。要把它攝住,心不往外跑,這樣念佛的念頭就漸漸地純熟、純一,這樣念佛的功德最大。

  這些都是很平白的字眼,但卻是印祖一生的經驗之談。自念自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能夠使我們的耳根最大限度地把自性的圓通常顯發出來。這些似乎很簡單的方法,但你真正做到了,你就很了不起了。

大安法師:最好用的四種念佛法

念佛法門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持名念佛確實是修持凈土法門的一種非常便利直捷的方法。那麼,在持名念佛時,念六字洪名和四字佛號有何不同?有哪些持名念佛的方法可以採用呢?

大安法師開示:持名念佛念六字或四字並無大的區別,總在念佛人的習慣、方便、歡喜而定。但都必須如印光祖師講的:「(在)真信切願(的基礎上)志心執持。無論行住坐卧、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及大小便利等,總不離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若能念茲在茲,念極情忘,心空佛現,則於現生之中便能親證三昧。」

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應在制服耳根與意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聽佛聲,以意根或記數或作觀想,攝住耳根與意根,其它諸根自然臣服。所謂一根既返源,六根咸解脫。念佛方法甚多,茲略述三五,以備凈業同修選用。

1、簡易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飾已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唯長唯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續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故,名為十念者,顯是借氣束心。心自不散,但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

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家有凈室或佛堂,仍須對佛像焚香禮拜,立念跪念均可。十念法是慈雲懺主依據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意趣,為事務忙碌者所立。實為無論僧俗閑忙均可奉持之法。楚石禪師晨朝十念,終身不缺;幽溪大師奉為日課,至老不休。此法能制心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

2、十念記數法

印光大師為對治妄波沸涌而立。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久自當得之。

此十念記數法與晨朝十念法,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十念記數,以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3、持名與觀想合修

凡於行住坐卧時,則一心執持名號,凡於蒲團上跏趺靜坐時,則心心觀想佛像與凈土莊嚴。經行疲乏則趺坐以觀佛,坐久則經行以稱名。如能於行住坐卧四威儀中如是循環善巧修行。持名方法有上述諸種可資採用,趺坐觀想之方略舉數端。

(1)、自坐蓮花想

在念佛心中默下觀想,想目前生一大蓮華,不拘青黃赤白,狀如車輪之大,觀想華狀分明,仍想自身坐在華中,須台之上,端然不動。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當華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我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蓮華化生,得未曾有。作眼目開想,見佛菩薩及國土想,即於佛前,坐聽妙法,及聞一切音聲,皆說所樂聞法,所聞悉與十二部經相合。

(2)、白毫觀

觀想阿彌陀佛丈六金身,趺坐勝寶蓮台,端正無比,兩眉之間,有白毫一顆,長丈五尺,周圍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棱,右旋宛轉,中則虛空,放凈光明,瑩凈明徹,不可具說,顯映金顏,分齊分明,作此想時,停心住念,堅固勿移。心內憶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觀經》云:「見眉間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

(3)、阿彌陀佛觀

阿彌陀佛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數聲聞菩薩,恭敬圍繞。另外亦可對西方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若德風華雨,若妙香天樂,若泉池樓閣,若林樹寶網。一一憶念,一境一幕,神遊凈域。先送心歸極樂,臨終定得蓮華化生。

4、臨睡觀念法

修凈土人,凡欲入觀及臨睡時,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聲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凈海眾竟,發願雲:弟子某甲,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輪迴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識,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德,一心稱念,求願往生,願佛慈悲不舍,哀憐攝受。弟子某甲,不識佛身相好光明,願佛示現,令我得見,及見觀音、勢至、諸菩薩眾,彼世界中清凈莊嚴,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見。

發願已,正念而寢,不得雜語,不得雜想。或正發願時即得見之,或睡夢中得見,此法系善導大師所立。蓮池大師云:「善導大師古稱阿彌陀佛化身,今此願文,修凈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暫時無驗而輒廢惰,務必久遠行持,必於凈土,功不唐捐。」此臨睡觀念佛法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質量。獲致身心健康,彌陀名號亦是世間療效極佳的安眠藥。


念佛,不是嘴巴念佛號,那是提醒,真正的念佛是把自己的心轉變和阿彌陀佛一樣,用上阿彌陀佛的智慧慈悲德能,帶給眾生和阿彌陀佛一樣的真實利益,修到和阿彌陀佛一樣的無量圓滿功德,因果不空,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決定能去。

那麼阿彌陀佛的心在哪裡呢?在四十八大願當中,因為阿彌陀佛就是發四十八大願成佛的,依據四十八大願成就了極樂世界。而四十八大願就在《無量壽經》,所以說,《無量壽經》不懂不明白,念佛就不會念。

怎麼樣把自己的心轉變和阿彌陀佛一樣呢?聽經明理,聽懂聽明白了,明白佛在經中講的真實殊勝義理,明白往生極樂世界正確的方法和辦法,自己明白了,幫助別人也懂也明白,盡自己全部力量受持,護持弘揚《無量壽經》,這才是真正的念佛。

萬善同歸無量壽(住真實慧有聲書系列第三篇)?

mp.weixin.qq.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