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肌肉工作秩序,加強綜合素質。

人體運動是以骨頭為槓桿,關節為樞紐,骨骼肌為動力實現的。

以正架,右直拳為例;

1、左腳支撐身體的重心,

2、右腳向下給地面一個反作用力,蹬腿,這是一股向前的蹬力,向上傳送,(腿的肌肉大多是伸曲肌最適合向前發力或是向上發力)。

3、緊接腰要把腿部向前的力量,馬上擰腰,程旋轉式向上輸送,

4、然後到達肩部,有一個類似抖的動作,稍往前送,使肩胛骨與肱骨成最佳封閉狀態。

5、手臂肌程螺旋線往前擊打。

6、快接近目標時,扣腕,用拳峰擊打目標。瞬間全身繃緊,牙齒咬住,吐氣,氣沉腹部。

綜合素質是一個更複雜的問題;

力量、速度、柔韌、協調等因素都會影響出拳,人體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由於許多肌肉群共同配合在神經的募集下完成動作。而如何明白這些肌肉,是哪組肌群薄弱,哪組肌群需要速度或是需要絕對力量等等,這需要經驗的老師指導。

基本的方法,夾臂俯卧撐、卧推、起跑、核心力量等等。


瀉藥

簡單舉個例子

你再陡上坡向上推小車,比如磚車,就懂了

簡單地說,馬步沖拳,腰胯就不發力,弓步換步沖拳,腰胯就發力

至於力從地起,你看摔跤相撲,兩個人肩部頂一起,考哪兒發力?靠腳蹬

實際上所有拳法套路里,基本很少原地不動直衝拳只靠手臂打的,都是腳後鐙腰胯擰轉出拳居多的

最簡單的體驗方式,練習出拳的時候,後腳蹬牆往前推,打到靶上的力量明顯不一樣,實戰中是靠姿勢和地面形成接力


就那麼發力啊,力不是腰胯,或者說不只是從腰胯來的,力從地起這麼說是因為發力就是從腳開始的,由腳及膝,由膝至胯,胯起腰承,腰達背,背送肩,肩發至肘,由肘及腕,腕轉力發。


肩打一陰反一陽,兩手全在洞中藏,

左右盤步能下勢,束展二字一命亡。


力量是從腳經腿要腰,經過肩行於手,力由脊發的表現形式大家看的比較明顯,其實還是從腿上和腰胯統一的合力發出來的

過去練拳的時候有句話,尤其是太極拳,腰好比是大人,手好比是孩子,由大人帶著孩子的運動

了解更多關於太極拳知識,歡迎關注我的知乎專欄


發力要說的太多了,最基本的就是弓步馬步沖拳了。

想要腰胯發力肯定要松腰松胯,這個蹲牆和悠襠練就可以了。


沒有tnt的炸彈如何發力也是白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