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土木机械也是国家基础发展的必备,而现在也是内卷啊,劝退。想了解


啥叫「在国际上这么好的学科」?美国生物PhD供求比16:1了解一下?

事实上真按照入关学的观点来看,国内现行的生化环材,作为从仪器耗材到评价体系(不光是SCI,还有对海外经历的病态崇拜)全程围著洋人转的「高华学科」,其实也是山海关的一部分——仔细想想,国内主要院校的生化环材专业,对国内期刊会议论文(尤其是中文论文)和国内土博的歧视程度已经达到了近乎病态的地步,国内其他专业远没有那么离谱。

至于土木,我国的基建热潮已经过去了,今后走下坡路是必然的——国内已经不需要这么多土木毕业生了,新毕业生要么转行要么去海外,留下来肯定是没出路的。


我的看法是一贯的,一个学科好不好,发展状况是怎样的,到底是被国家重视还是轻视,国际上同行到底都在忙些什么,只有真正学了调研了经历了思考了才能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被毒打你也说不啥实质的东西来。

就像你从没经历过三大浪漫,更没学过机械专业,更别说曾经年少轻狂投入到中国制造中去了,却全凭一张嘴劝我说郊区工厂好,中国制造妙,大国工匠呱呱叫,

说实在的,这样其实说服我还是有点难度,建议换个姿势。


国际上好?

哈哈哈哈

你猜为什么生化环材容易出国,还有奖学金?

因为外国人不愿意学啊!

以后中国也会走上这条路的,你看著吧。

再过二十年,中国各大一二三本高校里的生物系都是非洲学生。

因为中国人都不愿意学了。


这东西好,体现在哪儿?除了论文发的猛以外。


以下只代表five个人观点,因为个人的阅历,知识储备有限,难免有不当的地方,不喜勿喷。

土木的红利期已经过去,咱们伟大的祖国,现在村子与村子之间都是互通的公路,这样的基础设施覆盖率美国都望而生畏。现在讲究新基建,通信设施,5G,还有城市云轨这些。土木或许在一带一路还可以大有作为。

「生化环材在国际上这么好的学科」,楼主是指哪方面好?学科价值,学科贡献还是就业情况?

就学科价值来说,生化环材确实能推动科学发展和进步,也确实是有价值的。但国内的现行情况却很有趣,生化环材攀关系,灌水之风盛行。真正想搞科研的穷得要饭,没有科研可搞,酒喝得过李白的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我国唯一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屠呦呦,外媒评价她是与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及数学家艾伦·图灵并列的巨人。有趣的是,在国内,这个人类史上伟大的巨人连院士都评不上,原因是:1.没有博士学位;2.没有出国经历;3.SCI论文数量少。没有良好的科研土壤,学科价值是没办法实现的。

就学科贡献来说,现在的生化环材学科评比都是看SCI的。有了SCI,就有票子,有学生,有面子,有话语权,大家都在拚命搞SCI,原创的东西却非常少(屠呦呦就是把时间都浪费在青蒿素上了,没时间搞SCI,或者不屑于搞SCI,终究吃了大亏)。

大多数SCI是怎么来的呢,基本过程如下:一个外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红薯加工方法,国内学者马上就把它转化成苹果加工,马铃薯加工,芋头加工……方法原封不动,换个原材料,一大波SCI就哗哗的来了。这样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者说叫生化环材未来储备型人才,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原创性,每天摇试管,查文献,找文献上除了红薯,苹果,马铃薯,芋头以外,还有什么没搞过。发现一个没人做过的蔬菜,就马上欢天喜地,把这个当成科研能力。这样就导致了生化环材,SCI一大批,成果转化率说出来都可怜……

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彻夜不眠和室友聊天,室友初中毕业的姐姐和姐夫在杭州经营一家美容美发店,年收入几十万,过年回家,姐姐问她:「你从小就聪明,我很羡慕你,读的985,又出过国,学历还高,毕业以后得年薪百万吧。」室友红著脸说:「一个月也就万八千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室友有点被这个问题刺痛了,很现实很骨感的问题。我俩想了一个晚上,终于明白了,姐姐姐夫做美容美发起码对社会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有用的,让很多人变得更美了。而我们呢?!每天在实验室摇试管,做的东西除了祸害钱,基本没啥用,写文章的时候还要红著脸吹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更有甚者吹著吹著自己都信了。最有趣的是,当有一天, 你毕业了,你会发现,在学校学到的摇试管祸害钱的本事,好像并不能给社会带来很大价值,所以你的工资也就上不去。

最后再说就业情况,其实不仅仅是国内生化环材就业不好,国外也一样的,今年shell,道化学,杜邦这样的公司都有比较大的裁员,一方面化学化工行业本身就不景气,另一方面摇试管,打色谱,按电钮这样的活,用机器成本更低,产业也在升级,落后生产力要淘汰。


燃烧国内纳税人的科研经费,购买国际高精尖的仪器设备,给国际高分杂志送稿费,请国际专家来讲座。看起来确实是国际友好学科。


生化环材统称天坑,但是坑法不同。

材料是水。

材料这个学科,困难程度适中,优秀的课题组可以做出很好的研究,可以在应用层面有重大价值;平庸的课题组也可以做出很平庸的研究,上下限差距很大。但是很好的研究和平庸的研究并不能一眼看出来,需要专业人士仔细判读。这就使得材料学科水研究,水论文极其容易,平庸的研究充斥学术界,优秀的研究被淹没在里面。这也污染了学术风气,反正难以辨别,许多人就会选择水论文。

化学是苦。

化学研究发展到今天,如果想要做优质研究,那么做实验是相当辛苦的。一个系列的反应可能要持续数周时间,中间不能中断不能出现异常,否则前功尽弃。这使得尖端化学研究对研究者来说往往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研究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监控进度,并且要随时处理异常情况。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研究课题的质量往往和难度高度相关,想要做搞研究,研究者就必须把自己当牲口使。那些发表了优质研究的人都是从炼狱里闯出来的。

生物是卷。

生物学科是生化环材里面规模最大的,方向和从业者非常多。它的总体难度适中,虽然不同课题难度有高有低,但是一般都不会像化学那样极其考验研究者的身心,同时生物的高难度研究难度总体还是低于材料的高难度研究。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大量的生物学研究者都有心思涉足最优质最尖端的研究课题。因为反正难度不是特别高,小课题组也有机会冲一冲。于是大量的从业者挤在一个相对小的圈子里面,竞争非常激烈,生物学科,尤其是高端课题,出现的新的发现或者发明的权益冲突是很常见的事情。

环境是没用。

环境是生化环材里面研究难度最低的了。唯一的额外要求是出外勤任务。环境本身是高度应用的项目,往往和其他基础学科交叉,需要使用其他学科的方法论。那么也就继承了其他学科的特点,比如以上三者。但是就其本身而言难度真的不高。因为是高度应用的项目,饱和式研究对于环境学科来说效用小于基础学科。所以竞争也不激烈。

但是环境科学的成果最终一般都是为政策提供事实基础,如果政策的制定者不采纳,那么多优质的研究的意义都有限。从这个角度上说,环境的用处很小,材料化学生物的研究成果都有机会实现应用创造商业价值,环境所能够提供的商业价值很小。不赚钱,就成了清水衙门。课题优质与否的重要性不如其他三个学科,因为行业内认为再优质的课题,如果被政策无视,本身商业潜力就差,那也只是自嗨而已。


什么叫在国际上这么好的学科?这么好人本地人怎么不读呢?你看看欧美 香港新加坡各个大学的实验室不都是中国印度人,还不明白吗?人本地人都去读商法医,当医生、律师、去华尔街捞钱去了!

例如:颜宁在普林斯顿实验室的成员。


任何一个自然科学学科需要遵循一个基本法———需要保证这个学科具有延伸到其他学科,包括跨考可能性以及思维方式的通识教育熏陶。

而生化环材(或者可以说某些方向)严重违背了这些现状。可能还有一些专业,他们同样走上了低生产力工具停滞不前的内卷现状。破局者反而和他们不在一个维度上。

体现在,相当一部分学校生物化学砍掉高数线代概率论编程课程,以大量的科研往本科渗透从而让本不适合科研的学生加入,无休止的扩招让大量非相关专业人员进入从而继续这一些操作,同时这些人读博对其他工科执行传染。

这也导致了生化环材的研究工具和生产力的低下反而阻碍了其学科发展,加剧了内卷。故天坑之也。

而那些前沿知识————恰恰都是靠数学和物理的基础实现的。例如生物的源头———基因组问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问题,化学反应原理的量子和能量问题,化学及材料合成过程中的工艺控制条件控制动力学问题;或者至少应用到了物理原理,再往深走就一定需要数学模型,计算机处理的方式解决或提高生产力,在新的工具与工作流语境下扩展更多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空间。

因为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本质上都是数学和物理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再对机械,材料,电等等进行摸索和解析,同样化学只有搭上物理才能更能解释一些通过现象解释难以解释的现象,从而更精准的控制反应过程。在新时代信息革命同样———计算机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演算法———电子电学等物理等技术的集成,生化环材,传统工科,必须结合这些技术,才可以有破局和出路。同时这也会给志不在此的人出路。因为信息化工作流也注定成为这个时代的打工人甚至研究者,资本家的「标配」。可能现在还很有距离,但是是早晚的事。


生化环材,最终都应该是工科,有成果产出,但是国内理工不分家,不管是Science还是Engineering,最后都是特么在水论文。论文最后来个in future,管你50年还是100年实现不了呢。你看看自己周围,有没有谁搞出来点像样的可以造福社会的大工程?评价一个教授,开口就是,某某大牛,X青帽子,X刊常客,每年几篇XX,几篇XXX,几篇XXXX,考他的研/博发文章多......你看这熟悉不,像不像传销~


生方面我比较了解,咱就谈谈生物。

华大、诺禾等搞基因测序的公司在国内也算顶端了,体量也都不小。尤其是对硕士和博士的需求相当大,可是为什么还是让人觉得这专业是天坑呢?

因为公司的需求和员工的定位就不是一码事。

你觉得自己:学业有成,科研人员,专业性高,可替代性小,希望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将工作变成自己的事业,升职加薪过上不卷的好日子。

公司需要得:批量高级民工,刷试管的刷试管,摆弄试剂盒的接著摆弄,做生信的坐那接著分析。有专业经验的人来了上手就能干,没经验的教教其实也不是多难得东西,除了科研团队那一小撮人以外,其他人也不要啥你的啥专业技能,你也不是啥科研人员,和工厂里的厂弟厂妹没啥区别,只不过你们都是硕博罢了。


不要这样认为,天坑专业在国内、国外都坑。

请参阅以下文章:

大番薯:小议化学学科之发展趋势与应对?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我想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化学学科再不好好升级,夜郎自大,前途真心堪忧!


因为高房价以及社会价值观的转变,迫使年轻人不得不先考虑生存,再考虑梦想。

现在大学生一毕业,除了体制内,基本都受到了社会的毒打,立马就会从最基本的需求——生存,来考虑问题。

结果,这生存一考虑就是30年,考虑完了,也老了。

年纪轻轻,尽早进体制的好!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几天不吃饭,都得饿死。

要是想了解更多,读一读欧洲那边的历史,近一点读日本的。咱现在走的路,原型都在上面写著。

——————————————

知乎原先劝退化学一类还是蛮赞同的,早先那批人讲出原委: 搞合成的每天抱著根柱子,过到怀疑人生; 材料么调配比,拍电镜,人送外号"烧炉子"; 分析么买仪器,谁仪器高端,谁发好文章,你来毛细管电泳,我来毛细管电泳-液相色谱-质朴联用。接下来搞一些 自己合成点东西用在分析上,发个top期刊,专业间的排列组合等等。 劝退是因为这个。

到后来,工资低,环境恶劣成了劝退的理由。风气变了。


任正非深度剖析技术差距:我们为何憎恨化学?

2020年11月10日上午10点,华为心声社区(华为人的网路家园)发布了一篇文章,大意是任正非与中国最著名的9所大学校长进行聊天。聊天内容中有一段话,任总说得很明白,但也很模糊,只有内行人知道任总在说什么,而普通的国人估计是一晃而过,没啥感觉,因为他们对华为和任总的崇拜已失去了对科学知识的理性敬畏,不知道我们和国外的真正技术差距有的地方相差百年甚至更多……

下面节选任总在本次讲话中的最关键点,重点地方我加红以提醒大家思考和注意。任总能轻描淡写说出来,至少说明他还是醒著的,或者说他会同意我在本文中的观点。

晶元的技术难题涉及到各个从面,可以说是囊括了所有的科学。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和国外的差距,本文重点从化学领域来进行阐述相互之间的差距,算是帮任总进行举例说明。

一、国人对化学的憎恨

什么是化学,这个可能无需我再解释。但是,国人对化学似乎却总是有恐惧感、憎恨感,甚至各地环保部门严查严管消灭化学,各级政府招商引资部门也对化学设置了拒绝。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化学是什么,化学就是内裤、丝袜、尿不湿、皮鞋、衣服、包包、墙纸、涂料、保温材料、油墨、胶水、轮胎、电视、洗衣机、冰箱、电脑、手机……这句话不一定完全对,但化学确会深度影响到各种产品及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举例说明:尿不湿的主要技术就两点,表面的布、中间的吸水层。核心技术在哪里,核心技术就是吸水层。很多宝妈宝爸就很有经验,便宜的尿不湿吸水能力不行,贵的吸水性、透气性好。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即使在压力下也能吸收并留住相当于自身重量500倍液体的塑料。对于尿液等盐分含量较高的液体,其吸收能力有所下降,但仍具有吸收自身重量50倍液体的卓越能力。高吸水性树脂以白色颗粒粉末状的形态投入使用,主要用于生产婴幼儿纸尿裤。成人失禁用品和女性卫生用品等也是研发和营销的重点领域。与此同时,高吸水性树脂粉末也被用于控制汽车座椅及食物包装中的湿度。在尿不湿吸水树脂高分子材料行业,巴斯夫才是全球领导者。

如果从我们日常的所有物品来分析,哪怕就是鞋子、包包、丝袜、尿不湿……如果要从核心技术来追踪,我们都受制于国外,都是进口的原材料回来进行加工制作。

这一切,其实就是化学……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及产品息息相关,不知何年何月,国人才会真正喜欢化学,尊重化学……

二、中国化学与国外化学的对比分析

陶氏化学是全球第一大,陶氏化学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杜邦大家肯定熟悉些,杜邦只是陶氏化学的一个子公司。特朗普下令陶氏化学对华为进行技术封锁,主要就是从化学的角度进行制约,因为在晶元胶水这个领域,虽然我们有502,但没卵用,陶氏化学在光刻胶领域具有垄断地位,甚至日本、德国都无法替代。美国陶氏化学有多大,全球5万名员工,分子式材料产品有5000种,平均每十个人负责一种产品。把一种产品从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全流程做完,而且做全球生意,只需要十个人,这一点我至今也还没读懂,至少我还没看到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案例。陶氏化学已活了123年,2019年销售额为860亿美元。

巴斯夫是全球第二大,在欧洲、亚洲、南北美洲、中国的41个国家拥有超过160家全资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公司总部位于莱茵河畔的路德维希港,它是世界上工厂面积最大的化学产品基地。巴斯夫已活了155年,在全球拥有10万名左右的员工,2019年销售额为741亿美元。

与这些巨头相比,中石油、中石化也不过如此……

说点国外小的化学公司的故事。柯达胶卷、柯达相机国人都知道,中国商界培训都在讲,今天不努力,明天就被替代,柯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柯达是破产了,殊不知柯达的母公司、老板活得好好的,人家母公司伊斯曼的强项是化工,当初做柯达只是因为发明了点新化工材料,可以制作胶片和显影,于是就做个柯达相机胶卷玩,引领了一个影像时代。柯达时代过去了,伊斯曼坚守化工领域已活了100年,2019年销售额92亿美元。

讲了这么多国外最大的和最小的,下面说点中国最大的。

不要给我提中石油、中石化,它们只是钻探、卖油的,不是真正搞化工材料的。

在化工新材料行业,中国目前拿得出手的仅仅只有一个「小杜邦」(业内人都这样叫)——万华化学(600309)。万华有多大,22岁,在全球15000人,2019年销售额680亿元人民币,即103亿美元。

万华现在与国外的大公司相比差距还非常大,不仅仅是营业额,更重要的是产品数量和质量,万华产品种类只有数百种(具体数量不详,没准确数据),与国外几千上万种产品相比,这是核心差距,也是技术封锁的关键地方。任总需要的晶元胶水,万华也未涉足;液晶屏幕显影的化学液体,万华也未涉足……

万华产品链

三、化学技术已深刻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

中国作为航运大国,无数的轮船奔走在世界各地及国内海河,殊不知99%的船舶涂料都是进口品牌涂料……不信,你去问中船(南船北船已合并),不管是舰船、商船、民用船……清一色进口涂料,基本上被阿克苏诺贝尔、佐敦、海虹老人等油漆涂料占领。

在中国各地标志性建筑,鸟巢……水立方、会展中心等大型建筑采用的油漆涂料基本都是进口品牌……防火涂料、钢结构涂料、内墙漆、外墙漆,这些看似简单技术的产品也是进口的……

不说高端的海德堡印刷机了,就说说油墨,殊不知油墨也是化工产品,好的油墨同样是进口,国产做不出来或要不得。

再说说胶水胶粘剂和任总眼中的光刻胶,中国在这一领域同样缺失,生产笔记本电脑、手机、电视、电子产品,需要用到很多的各种功能性胶水,在这一领域,没法和国外比,日本也比我们强得多。

……

经济要发展,技术是根源,粗放型时代已过去,静心修炼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和国外的技术差距特别大,这一点要正视。大国思想指的是我们要逐步影响世界,但并不意味著我们可以漠视差距,也并不意味著我们强大得不得了。

单就一个化工领域,我们仅仅才是一个开端,准确来说才进入「小灵通」时代,而别人已进入「5G时代」了。化工不是短期几年就能追赶的,要做好用30、50、100年赶上的准备,这才是对未来真正的负责任。

闻化工色变,这仍然是很多政府官员及环保部门的思想和认识。很多地方都限制化工发展,有的地方政府文件直接拒绝化工。化工其实也没那么可怕,化工厂一样可以做到环保达标。化工有危险,但没有化工,我们的未来更危险。

所以说,国外不解除技术封锁,我们不可能短期能做出高质量晶元,这是任正非及业界行内人士的共同认识。

清醒吧,先从正确认识化工开始,我们已至少输了几十上百年……晶元梦,目前也只还是一个梦。

本文来源:今日头条、化工技术宝典


还是一个字,穷。

我们不谈各种成功的个例,

以及各种欧美材料大佬学神的例子,

不谈自己创业开厂的例子,

身边的材料老博士们,拼了老命,也只能拿到30-40w以下的offer。

知乎读cs的博士的,现在去了一些互联网网商大厂,

各种酷炫的什么人才计划。

各种包裹都快到80了。

我简直口水都要掉下来了。

你说那些机器学习,线性代数,概率论谁不会?

有一台电脑就能开搞。

很多现在材料的学生做机器学习也做得非常好,

而且属于扎扎实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路。

机器学习实战(图灵出品)京东¥ 51.40去购买?

他们有的不光会做理论计算,而且实验也做得非常6。

看著他们可怜的薪水,我实在为他们心疼一波。

大家都是老老实实读书,凭什么材料就要比cs的差这么多,

大家都是加班的打工人,为什么cs就可以买好车,买好房?

所以我对知乎的材料看法还是部分赞同的。。。

有什么办法呢,我也很绝望啊。。。

除了努力提高材料的应用切合点,

真的没有其他的路了。


每个学科都有用处,这个角度看不存在好不好。天坑专业的最重要标准是就业不好(可以理解为工资低),其它都是次要因素,如果母猪产后护理专业年薪五十万,一定的最热门的专业。

无论这个专业所在的行业好不好,重要不重要,是不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只要从业者收入低,那就是天坑专业。


一个行业的发展和前景,不要听媒体宣传,怎么说不重要,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简单来说,从贸易战开始到国产半导体被卡脖子,内存行业、晶元设计行业,国家投了多少钱,大厂小厂开出的招聘待遇提高了多少,这个大家有目共睹,虽然也是硕士起步,但是从半劝退直接拉到和互联网大厂平起平坐,那广大从业者确实是感受到了行业的未来和国家的重视啊。

反观,同样今年由于疫情的蔓延,讲道理生物领域的核酸检测、抗体检测领域企业,但凡在上半年做出产品并且实现上市和出口的企业,最少也实现了年增幅100%以上,那么今年生物行业的招聘人数扩张了么,从业人数待遇有实质性的跨越么(去各个招聘网站搜一下就能看到,哪怕是做核酸检测的企业,给的待遇还是以前那个鬼样子),你企业不管赚不赚钱,都不舍得给从业人员提高待遇,钱都花在买设备、营销和推广打广告上去了,最后整个行业待遇最好的就是卖药的药代、卖试剂耗材的销售以及做进口设备代理的经销商,全都是销售,谁脑壳有问题才干啊。


在大学里的学科,就没有不重要的。都有掀天覆地的力量。

都说文史哲冷门,但篡改历史还了得吗?哲学决定价值观,进而影响立法,影响蛋糕的分配方式,当代最典型的是马克思。而这些思想和基础理论和基本伦理需要文学改成戏剧小说的方式传播给大众,进而形成心理认同。

从理论上讲,每个学科都是重要的。所以,不要有重要=待遇最好这种看法,这种看法很片面。哪个学科崩了,郭嘉都受不了。

郭嘉会根据这种宏观理论来制定政策,给各个学科所需要的帮助,所以每个学科的博士,都可以混上还勉强可以的生活,至少你不会像6亿人一样月薪1000。但每个人的收入,是要根据它的短期的、实践的变现能力来谈的。不是根据这种宏观的大道理。

很多企业没有研发能力。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博士真没用,不如会喝酒的销售,不如主播,不如流量。主播一上台,销售一瓶茅台吹下去,企业就是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利润。博士呢?一年至少20万年薪,还得给安家费,给户口,养个研发课题组,算上科研经费至少至少百万起,就这,还不一定能研发出东西,研究不出东西,钱可能是打水漂。企业要你干什么?中国有几个华为?

那些说两句话的明星、喝两杯酒的销售不香?你是企业你雇谁?

谁跟钱过不去?你问这个问题不也是要钱吗?

但只会科研的博士能赚很多钱吗?

不能。一方面经费上百万上千万地花,一方面科研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相比研发新产品,打水漂的可能性更高。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不需要多少博士。

想要让博士有这种变现能力。必须保证蛋糕扩大的速度,大于扩招的速度。那得看时,看运,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哪个专业的蛋糕会变大。80年代文史哲全是讲座。那是他们的黄金时代,80年代最高分的专业就是文学。现在文科最高分是金融和经济。49年到80年代,是重工业的黄金时代,机床,煤炭,石油,都是令人羡慕的好专业。现在都成夕阳了。郭嘉需要重工业不假,但重工业污染太重,挣钱也少。不如搞旅游,电影等文化产业,还有it等高新技术产业,拉动gdp较快。

大学里每个学科都是不可或缺的。想要赚钱,等风口吧。下一个风口在哪儿?不知道。随著人数的增加,风口又会变成内卷的坑。什么时候变成坑?不知道。

为什么卷?不是因为你重要,大家都重要。卷是因为这个学科目前的变现能力还跟不上。


关键是传统专业发展和跨专业研究方面的问题。

专业发展的程度决定了教育制度的灵活性和可容纳性。

国内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门类少,本科阶段专业设置面窄,硕士阶段更窄,甚至一个研究方向设置一个专业,导致越往上走越难有科研学术成果的产出。

美国教育之所以发展的好,还真的是得益于高中4年,本科4年的通识性教育,所以才有了后来在科研学术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有专家学者说,美国的教育好在研究生(硕士、博士)阶段,的确,因为人家任何科目之间都有进行跨专业的研究,交叉性专业学科非常丰富,教育制度灵活到专业学位课程的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定制,我们是做不到的。另外,本科转专业、转学,硕士跨专业申请,这都是人家教育制度的优势,得益于专业学科的发展、跨学科的研究。

若是专业学科发展的好,就可以容纳更多人在各领域均衡发展,而不是扎推在少数几个热门专业领域,将传统专业变成「天坑」了。

师资方面,由于咱们的专业面窄,再加上很多教授都是一个专业走到头,做跨专业的研究的确比较难,是特别难。纵观国外各高校教授,都是三四个专业学位,终身学习,四五十岁、五六十岁,还在攻读不同专业的学位课程。这在我们国内的确是不可能的。国内奉行三十五岁定型、职业之路到头,国外五六十岁才是高产期,怎么相比呢?

肥沃的土壤,才能产出丰硕的果实。

期待教改取得成功!


在知乎上一直不断地看到各种黑生化环材的劝退言论。化环材还有土木我不太懂,我作为一个学生物的来聊一聊生物学科吧。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生物学是一门多么大的学科,从宏观的生态学和演化生物学到分子水平的分子生物学,从人类经济的根本「农业」到跟每一个人最终极的追求「医学健康」,这些都在生命科学领域里面。考虑到这门学科涉及到的相关子学科和相关从业者或者还在学习阶段的人是如此众多,这种一股脑劝退的风气如果一直下继续下去的话,会造成非常广泛的不良影响。我觉得很有必要在这里给生物学一个宏观上的介绍,理性的分析一下这门学科的局限性以及优势,让生命科学专业以内和以外的人都能有对生物学有一个更加理性清醒的认识。

生命科学包括一些对生命进行研究的科学领域,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的利益最直接相关的动物研究包括畜牧业和专门研究人体的医学,植物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要作物的改良和育种上面,当然还包括一些利用藻类的生物质新能源的研究,微生物主要包括无处不在的真菌和细菌。简单概括生命科学就是农业和医学。

农业的进步以及它的重要性被大多数人忽略了,特别是在农业及其落后的中国。现代社会很多人根本不能体会能够每天都有三顿饱饭吃有多么珍贵,没有这些年生命科学以及很多其他学科在农业上的巨大进步,这么多人口每天吃饱饭是不可能的,更别提你现在每餐都可以大鱼大肉了。农业为什么是第一产业?因为它是整个经济社会的根基,是essential的,你不重视它并不代表它不重要。每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你猜是什么?就是关于农业的。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最重要的不是金融,也不是互联网,而是农业。我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农业,这个话题太大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

很多人其实对医学也有很大的误解,以为医学领域的都是以后要当医生的,其实恰恰相反,真正去医院当临床医生的只占医学领域的很小一部分,医学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其实更多的是基础生物学的进步,临床医生是很难产生具有广泛影响的基础科学知识的,他们更多的是应用这些知识,而这些知识其实绝大部分就是生命科学工作者们在实验室产生的。你知道1918年的流感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吗?五千万到一亿人。而那时候全世界的人口只有仅仅约有十七亿人。医学的进步(也属于生命科学)让我们现在能够不再那么畏惧疾病,哪怕是现在看来普普通通的疾病。今年在全球爆发的新冠病毒,从病毒的诊断、防控到治疗有哪一个方面不是生命科学家在其顶梁柱的作用。

令人难过的是,很多人都把这些当做理所当然,好像他们在家里敲几行代码或者键盘侠们在屏幕上敲几个字就可以实现一样。更让人难以理解或者气愤的是有些人学了几天编程就敢口出狂言想一棍子把整个生物学打死,说生命科学只知道死记硬背,完全没有技术含量,没有逻辑。我可以肯定说这样的话的人,不管你是生物专业的还是非生物专业的,你都对生命科学没有入门,你以为的都只是你以为的。归根结底,它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一定要以逻辑和理性为基础。

不过生命科学也的确有一些局限性,其中比较典型的包括:

  1. 从业门槛相对比较高。生命科学专业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实在是太多了,而社会上对生物学人才的要求又往往非常的高,本科短短几年的训练很难达到那些岗位的要求,所以很多岗位的入职门槛至少都是硕士起步的。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你类比一下医生就知道了,现在想在好一点医院当医生至少也得博士学位了。所以很多学生物的本科生会非常苦恼,如果不能继续读研究生的话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2. 难以产业化。生命科学毕竟不像很多工科专业相对较容易做出一个产品,不管是一台小的机器还是一个软体,往往不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还有时间来完成,还有你往往不需要懂得很多底层的知识就能够做一点什么出来,但是生命科学领域大部分时候要想做出一个实打实的产品,比如一种药物,往往需要极大的前期投资,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既然难以产业化,可想而知对应的体面地岗位就相对少一些了。但这近一二十年来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国内外正在快速诞生很多的生物科技公司,只是对大众的普及程度还没有IT公司那么高,可以肯定的是以后生物相关的岗位会越来越多,你需要关心的是要学到实打实的知识。

只要人类还一直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只要人类还不能完全认识生命,只要人类还没能超脱生老病死,相信我不论你怎么黑它,生命科学研究会一直进行下去的,谁也阻挡不了。一套AGCT编码的基因组到底是怎么如此精细的调控一个完整的生命的?我们的情绪、感知、记忆最根本的分子机制到底是什么?我们能够从根本上认识癌症吗?等等等等。如果你对哲学感兴趣,如果你还对生命很好奇,你是没有办法跨过生命科学的,因为生命科学才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对生命的研究。

生命科学领域的挑战很可能会成为你的机遇,如果有一天你能够将一些以前难以产业化东西产业化了,那将会是非常大的贡献。那些动不动就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势鄙视其他专业的任何人们(很多是程序员),请你们相信别人并没有从根本上比你差多少,只是喜欢的东西跟你不一样而已。如果你仅仅只会写一点程序会几门编程语言而没有深入研究演算法和计算机底层的能力的话,请不要随便鄙视生物学Ph.D们,这跟你们每个月能拿多少钱没有关系。

所以题主请多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对一门学科要有自己综合的判断,不能轻易地人云亦云。如果你被网路上铺天盖地的消极评论弄得迷茫的话,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一点信心。

在这个加速内卷的社会,各行各业其实都不太容易。人们的内心普遍浮躁,急功近利,对于物质的追求和短期的利益已经达到接近疯狂的程度。这些年互联网高速发展,正处在风口之上,与此同时也催生出了一批相对收入较高的职业,比如程序员。它们的蓬勃发展和其它行业的内卷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导致了目前大批大批的来自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想办法转行计算机,想多挣点钱。我非常能理解这种现象,毕竟这都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

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的人生是没有真正的目标或意义可言的,他们的人生除去了物质享受基本就没什么东西了。工作对于这些人而言只是用自己的时间买回来一点收入而已,如果能够不工作还有钱拿,那一定会选择不工作。对于一个工作的好坏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钱有多少,至于这个工作有什么意义,自己如何能在这份工作上实现自己的价值,那都是不会考虑的。现在网上的风气基本上就是除了计算机和金融专业,其它的都是垃圾。如果你是这里面的一分子,请无视我的回答,我无法也不想努力去改变你的想法。

但我相信在各行各业一定会有一小部分理想主义者,他们喜欢音乐,他们向往文学,他们痴迷艺术和宗教,他们热爱哲学,他们对这个世界深层次的规律和原理充满好奇,于是他们对基础科学充满兴趣,他们不甘心只做一颗螺丝钉,他们追求个体的全部可能性,他们热爱发现,他们热衷创造。如果我的读者里面有哪怕一个这样的人,如果你也正在被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弄得有些迷茫,请相信你不是一个人,也请相信你的高贵。这也是我写这边回答的目的。我个人还没有参加过工作,所以不管怎么说我也没有资格来指导任何人的就业。我当初选择生命科学专业纯粹是出于对生命现象的好奇,我非常渴望透彻的了解生命到底是什么,包括它的起源,它运行的机制。

很高兴我的这个回答能够被这么多人看到,真心的希望它能够给一部分人一些安慰和鼓励。另外根据评论区的反应,我发现很多人实在是戾气太重了,或者是非常的judgemental。我写这篇回答既不是劝进也不是劝退。如果你对生命科学不太熟悉的话,希望这篇回答能够让你对它有个更准确点的认知,尽量出去你心中已有的偏见;如果你是生命科学相关的学生或从业人员但又过得不太好的人,希望能够给你们一丝丝鼓励;如果你也是那一小部分还对生命科学的前途充满信心的人,希望你能够加入我一起给社会转递出去一些正面的东西。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活法,因为人生经历、教育背景、家庭环境都不尽相同,所以对生活追求的侧重点也会千差万别。只要不犯罪,每一种人生只要是自己选择的都是值得尊重的,希望人们不要随便直接或者间接地评判别人的任何东西。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傻,对于人生大的抉择一定是多方面平衡的结果。如果你现在急需挣钱,那你就想办法挣钱就好了,至于你选择读什么专业我不会对你有任何的评价,相反我还会从心里支持你。

每个人的生活都冷暖自知,如果可以的话请尽量多地向身边投射人文主义关怀,而不是一味地给别人制造更多的焦虑。这个社会是多元的,我非常不喜欢一些人什么都要拿来跟计算机跟金融比,要比就算了,比的还只是几个铜钱。世界上只有一个矽谷,也只有一个华尔街,是不是要所有的人都去这里工作你们才觉得是正确的?学生物,或者化环材的很多虽然收入比不上这些人,但也不至于像很多人说的像吃不上饭一样吧。那你们觉得那些学历史的、文学、哲学、音乐、舞蹈、绘画等等的是不是都不配当人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