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偶尔跑跑步之外,之后再也没认真跑步了,近年来跑马的越来越多,我也加入这个行列,已经能跑10公里觉的轻松,半马不觉太累了,感觉这是自律;然而我心里一样想学英语,确怎么也不见成效?我不够自律吗?是不是投入不够?这是什么心态……


长跑之后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学英语则不会。

当然用特殊视频当学习材料可能也会分泌多巴胺,但是效果可能又不行了。


跑步需要注意呼吸和肌肉动作就差不多了,英语的话注意的要求多一些。


我认为必须找到想学英文的动力,单说「想学英文」未免太过模糊了。以前我也想学英文,但那是考试上的需要,我对英文并没有产生任何兴趣。后来让我开始想学英文的动力是我看到一个我喜欢的英语频道,但奈何它的中文字幕不多,所以我想看懂其他影片必须自己学会英文,这时我才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所以你需要找到令你学英文的动力,想想你学会英文了会有什么令你雀跃的事情?我的话会是看懂我喜欢的英文频道、感兴趣的原文小说,最棒的是能够汲取更广阔的资源。尝试找到一个指定的动力来源吧!

因为英语你看的不够重要 要把它变成你的日常 每天必须完成的一部分


建议题主可以约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完成学习英语这件事情。原因如下:

1.和朋友一起可以互相督促。

譬如:早起一起练习口语,一起记单词。间隔一段时间互相听写单词。

2.共同学习可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不会轻易放弃目前所坚持的。

3.互相监督,互相对比,共同探索,共同进步。绝对对自己是很有利的。


场景比较重要吧 不管干什么 觉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 更容易接纳 或者有运用英语的环境 毕竟语言主要价值还是沟通 交流 互动性比较强 so 加油吧


个人认为,跑步是机械运动,过程中消耗体力多,学英语要不停的在思考,消耗脑力。

跑步是一种连续性运动,开始跑了,有一定的意志力和促使你去跑步的动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就能达到持续跑一小时的程度。这个我亲身试验过,大二的时候觉得自己需要减肥,于是每天在操场跑步,一开始20分钟就大喘气,一两个礼拜之后我已经能连续跑一小时了。

但是学英语不行,学英语需要专注力,很多人恰恰缺少持续思考的专注力,而且专注习惯的养成也非常困难,你随时能够受到手机、电脑、甚至某个不起眼的外界因素的诱惑。在思考中遇到困难时时候,也是最容易靠外界因素转移注意力的时候,将注意力转移到生活性的事情上,大脑会更轻松。

再说完成任务后的激励机制。跑步让人在短时间(如跑完1小时步之后)获得比较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留下的汗水让自己感受到喜悦,即使没有这么大的效果,但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自己也体会到了成就感。

学英语一小时,你可能只背了100个单词,不久之后还会忘,做了两三篇阅读理解,还有错的,这里获得的成就感和奖励不是即时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感受到,这个过程可能是几个月、半年、一年,这个时间相对来说很漫长。

关于学好英语,首先要静下心来。然后有条件的话每天固定时间,雷打不动,找个适合学习的环境,认真(注意??认真)学习,很快就会感到自己的进步。其实可以报个考试,ddl才是第一生产力,备考的过程会让你更快提高,分数就是成就感。

加油啦

我曾经也有这样的感觉,学英语的黑暗日子,极其痛苦的大学四年。现在回想起来,因为一直在假装学英语。一直在跑,却从来在跑道上,自然力不从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