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策略失敗了,不代表反對他的人就是對的。

姜維失敗了,不代表諸葛瞻張翼廖化就能守住蜀漢。

姜伯約曾經北伐取得空前大勝,其餘蜀漢將領誰敢說能做到?


至少不會提前滅亡,依照劉備,魏延,王平留下的久經考驗的漢中防禦部署,至少蜀軍精銳不會那麼快就沒了,漢中不會那麼快就丟了,蜀漢那麼快就亡了……

「七年春,魏大將軍曹爽率步騎十餘萬向漢川,前鋒已在駱谷。時漢中守兵不滿三萬,諸將大驚。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敵,聽當固守漢、樂二城,遇賊令入,比爾間,涪軍足得救關。」平曰:「不然。漢中去涪垂千里。賊若得關,便為禍也。今宜先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平為後拒;若賊分向黃金,平率千人下自臨之,比爾間,涪軍行至,此計之上也。」惟護軍劉敏與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諸軍及大將軍費禕自成都相繼而至,魏軍退還,如平本策。」 —— 《三國志 王平傳》

段谷慘敗,蜀漢精銳損失慘重……

「更整勒戎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眾庶由是怨讟,而隴已西亦騷動不寧」 ——《三國志 姜維傳》

姜維為了搶人頭,擅自修改經歷了劉備,魏延,王平留下的久經考驗的漢中防禦部署,導致鍾會長驅直入,漢中丟失……

「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維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游軍并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於是令督漢中胡濟卻住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又於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皆立圍守。」 ——《三國志 姜維傳》


沒有姜維,蜀國很大概率不會有下一個窮兵黷武的執政官跑去沓中屯田,那麼司馬昭伐蜀的戰機便不存在,其選擇伐蜀還是伐吳可以說是五五開。即便伐蜀,蜀將按照王平的經驗重兵屯漢中,上到執政官,下至漢中都督或太守在,有蔣舒之類的叛徒也無礙大局。

換句話說,沒有姜維,蜀國很大概率可以憑藉地利守住原本滅蜀的一波魏軍,那麼蜀國能繼續堅持多久,完全看下次魏國來攻能不能守得住了。

所以,有姜維國亡,沒姜維國運長。


蜀國的軍事策略換成死守打呆仗至少能拖延更久而不是速亡。沒記錯的話蜀亡沒幾年司馬昭就去世了。司馬氏沒了滅蜀之威很難取代曹氏,司馬炎必然會再次圖謀吳蜀,這時變數就難以預測了。

對蜀最有利的情況就是司馬炎的嘗試依然失敗,考慮到歷史上伐吳時涼州有鮮卑族作亂(禿髮樹機能?)吳蜀也不是一點機會沒有。變數這回更大了。

不過對蜀最有利的發展,必然是司馬家兩次師老兵疲、無功而返威望大跌,繼而引發了魏國內亂(小規模版八王之亂)?

這種極限情況下蜀國甚至能見證魏國被南下的滾滾胡塵碾碎。


我看有些回答已經把「沒有姜維蜀漢能不能守住」,變成了「姜維是如何害慘蜀國的」。

黑姜維的無非就是說姜維擅自改變漢中防禦體系導致國門大開,以及屢伐無功,勞民傷財導致蜀國虛空。

首先說姜維改變漢中防禦體系

總而言之,姜維的防禦要點就是

1.要有重關鎮守消耗敵糧;

2.要有機動部隊游擊襲擾。

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臣重關鎮守以扞之。有事之日,令游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游軍并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於是令督漢中胡濟卻住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又於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皆立圍守。 —《姜維傳》

那麼效果如何?

蜀令諸圍皆不得戰,退還漢、樂二城守。魏興太守劉欽趣子午谷,諸軍數道平行,至漢中。蜀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兵各五千。會使護軍荀愷、前將軍李輔各統萬人,愷圍漢城,輔圍樂城。會徑過,西出陽安口,遣人祭諸葛亮之墓。使護軍胡烈等行前,攻破關城,得庫藏積穀。姜維自沓中還,至陰平,合集士眾,欲赴關城。未到,聞其已破,退趣白水。與蜀將張翼、廖化等合守劍閣拒會。—《鍾會傳》

好,問題來了,第一點的重關鎮守實現了嗎?第二點的機動部隊襲擾呢?別說機動部隊了,姜維自己還遠在百里之外的沓中。

那麼問題出在哪?

遣別將進攻關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會攻樂城,不能克。聞關口已下,長驅而前。—《姜維傳》

使護軍胡烈等行前,攻破關城,得庫藏積穀。—《鍾會傳》

守得住鍾會二十萬大軍,守得住自己部下不戰而降,將漢中門戶拱手相讓?

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詣督堵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謂故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姜維傳》。

這一點就更搞笑了,一個大將軍調動不了廖化張翼,朝廷不給姜維調動大軍的權利也就算了,還把張廖大軍調回成都,合著是照顧廖化是老幹部,成都的醫療條件好?

姜維你為什麼好好的漢中不守,要跑百里之外的沓中?

你說為什麼!

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維亦疑之,故自危懼。

堂堂一國大將軍,被朝廷拋棄到百里之外的沓中避禍,最後還要反過來怪姜維防禦體系有問題?

即使這樣,漢中失了就算了,姜維退守劍閣,仍可以保全蜀國。

列營守險。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鍾會傳》

但是你能料到對面是個為了功名不要命的?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對面不要命就成全他唄,可惜朝中就是有人不給機會。

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

哪怕馬邈堅持幾天,至少可以換取到諸葛瞻援兵早點集合,共同鎮守江油。鄧艾糧盡自然敗亡。馬邈到手的鄧艾大經驗包,可惜人家不要……

及聞艾已入陰平,後主使臣群會議,計無所出。或以為蜀之與吳,本為和國,宜可奔吳;或以為南中七郡,阻險斗絕,易以自守,宜可奔南。

這個時候才高八斗的譙周馬上站出來了:

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也,今若入吳,固當臣服。且政理不殊,則大能吞小,此數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則魏能並吳,吳不能並魏明矣。等為小稱臣,孰與為大?再辱之恥,何與一辱?(劉備捂臉再捂臉)

譙周這話說得,意思是合著先帝劉備就該寄人籬下受辱來給後主稱尊?

至於遷往南方,譙周又說了:

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為,猶數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勢逼之,窮乃幸從,是後供出官賦,取以給兵,以為愁怨,此患國之人也。今以窮迫,欲往依恃,恐必復反叛。—《譙周傳》

平常無所供為?合著北伐的錢是你譙周掏的?

接著就是打臉現場:

霍弋聞魏軍來,弋欲赴成都,後主以備敵既定,不聽。及成都不守,弋素服號哭,大臨三日。諸將咸勸宜速降,弋曰:「今道路隔塞,未詳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與魏和,見遇以禮,則保境而降,不晚也。若萬一危辱,吾將以死拒之,何論遲速邪!」

弋欲赴成都,後主以備敵既定,不聽。

備敵既定! 你品,你細品。

從鍾會舉兵開始,到劉禪降書送到,姜維做錯了什麼?改變漢中防禦體系?合著蔣舒馬邈不戰而降,黃皓剋扣姜維奏章導致機動部隊失效,譙周一個勁勸著降降降,是因為姜維改變漢中防禦體系導致的?那你怎麼不反過來說這些人的迷惑行為導致姜維防禦體系失效?

然後堂而皇之的給姜維扣上亡國之患的帽子,好讓應該氣憤的人心安理得的做他的安樂公,不該逼逼的降將倒思計漢室幽而復明,一計殺二士?

最後

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敗,扶高抑下,咸以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復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