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2020年7月15日,

我的回答是:會

我的理由是:最近這一波「牛市」,吸引大量散戶資金入市,上市公司拿到這些錢,你猜他們是投資生產資料,還是囤房?

公司買房又不限購,只是成本高一點,

成本高一點又沒什麼,只要房價漲得再高一點就可以賺回來了,

我不懂經濟,但我懂中國。


立帖為證,我預計從2020年7月開始(就是現在),房價會進入下一輪上漲週期,其幅度可能不亞於09年開始的上漲。

同時,房租的漲速可能會快過房價漲速。

具體原因,我在以下這篇文章裏詳細闡述了:

為什麼「房住不炒」政策在未來有可能進一步刺激房價上漲 - 乾貨邏輯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1836558


房價即物價。

物價整體下降的時候,房價也會將。

喫一頓飯要花800,一平米房價是不會降到800的。


房價過去二十年的核心,是人口大規模流向一二線城市,所謂的城鎮化。

現在人口流入態勢已經結束,後面的主要看房產稅方面的博弈。


我家鄉縣城面積一千三百平方里,人口約三十萬出頭,全縣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常年在外打工,七山二水一分田,農業生產自足都談不上,縣裡沒有規模化的工礦企業,縣財政一直靠上面補貼。公務員,教師,事業單位人均工資約四千左右,臨時合同工,私營小企業僱員薪水兩千出頭,服務員,洗碗工,超市售貨員,保安,物業一千五百到兩千,老百姓的人均收入就更低了,僅僅數據報表要好看些。房價目前依舊堅挺,本地房產幾乎都是地頭蛇開發商,現在營銷炒作的是高端住宅樓盤,起價要炒到七千。本縣還沒有別墅,聯排,花園洋房,現如今他們正在填補這個市場空白。恆大,萬達,碧桂園已經在隔壁相鄰五十公里的地級市拿地蓋樓盤了,這帶動了房價強勢上漲一波。

八九十年代的單位福利房面積都不大,七八十平米兩居室為主,趕上千禧年之後的房產大躍進,拆遷換新房,只賺不虧。今天的高層住宅在二十年後是難以脫手換錢並獲取不低於通脹帶來的損失,但在當前環境下,今後幾年縣城房價都是穩中帶漲的。賭桌上沒人相信自己會是輸錢的傻瓜,房子同理,沒人相信自己會接手最後一棒。在這種心理預期下,房子就算不能拿來炒作賺錢,但也是一種穩定的保值的財富,因為從未聽聞過買房子的業主事後追悔莫及的案例,反倒都追悔自己當初膽小沒有及時上車。小縣城的購買剛需大多是農村鄉鎮青年,房子是硬通貨,是結婚必需品,更別提它還和學區教育關聯緊密。一線城市不會對三兩千的增幅當回事,可在十八線小縣城,這樣的漲幅足以掏空六個錢包,無論是主動還是被迫上車,都不容許車輛失控,不能承受房價下跌的風險,地方政府更是仰賴賣地獲取財政資金。開發商,地方政府,銀行和業主已經被迫捆綁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房價可以橫盤,慢漲,但絕對不能接受跌這個字,必須穩住,最好是穩中帶漲,要是能大漲說明形勢是一片大好特好。

2016年棚改去庫存,地方政府大搞舊城改造,縣城房價從多年紋絲不動的3000元上漲為5000元,房子大漲價引發恐慌性購買,本地開發商就是靠著房產項目成了凈資產過億的縣城首富,現在幾個本地房產頭目又開始炒作高端房產項目,房價七千起步。雖然本縣沒啥工業,礦產資源,農業山多田少,是個地地道道的勞務輸出縣,但不是所有外出打工的青年都能在一二線買房落戶紮根,縣城房價有旺盛的購買剛需支撐,即便國家有意調控,再三強調住房不炒。

農村戶口有宅基地的確實可以自建,但大多數還是花錢在縣城買房。宅基地通常在一百三十平米上下,本地農村住房缺乏建築審美,像電視上的那種三層小洋樓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本地的土鱉包工頭也沒那個設計水準,農村人重實用,像抖音上看到的那種設計美感的小洋房幾乎沒有,農村給規劃的宅基地都是一家挨一家成片的,建築的樣式都是整齊劃一的。年輕人其實比老人更怕孤單寂寞清冷,都喜歡熱鬧的城市,雖然喧囂吵鬧,而且所有的女孩都要執意遠離農村,越是偏遠地區這種意願更加強烈。打工者大多數是靠汗水時間掙錢,即便多年辛苦攢下來二三十萬現錢,也沒資格奢望一二線城市的房子。咱們國家虧欠這些城市建設者。融入大城市的門檻太高,好不容易攢點血汗錢回到故鄉,又得被地方政府和開發商,銀行聯手剝幾層皮,掏空六個錢包,還得滿心歡喜的幸福喜悅的接受這一切,我也是這其中一個苦逼屌絲,我只能假裝這一切很有意義。

人口問題是從長遠來看的。沒人關心二十年後的房價,哪怕是長遠看衰。房價依然能跑過通脹。今天一百萬的房子二十年後絕不可能只值八十萬,漲三萬降兩百,房子只會越來越值錢,歷史經驗如此。人口對地產的直接影響最少也要在二十年後的2040年以後。

我認為縣城房價在今後的數年內依然會保持上漲的態勢,很多人會說人口,經濟下行壓力,中美貿易摩擦,央行金融貨幣政策等來推論縣城房市要崩盤或者大跌,但我難以認同,每個縣城總有一小部分所謂精英人口會逃離故土,在大城市紮根落戶,可這人口佔比極其微小,大城市的虹吸效應不能給每個瓢泊在外的人一個家。絕大多數還是要回到故土在縣城購房。已經有房的還想要更好的區位,配套,物業,要置換更高品質的樓盤。本縣城新開的樓盤壓根就不愁賣,作為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人民羣眾一面痛罵高房價,韭菜被現實倒逼不得不爭先恐後的買入房產。

所有當初看空房價的言論也是如此,他們能言善辯,舌燦蓮花,說些高大上的經濟學術語,政策解讀,社會心理學,消費者行為邏輯,羅列出了五花八門的數據理論來支撐房價必跌的結論,他們的眼睛只看見北上廣深,對更為廣闊的中國基層社會缺乏深入瞭解,以為僅僅憑藉一些財政,貨幣,信貸,大宗商品,終端零售消費等各類數據報表就能號穩中國經濟的脈向。然而諷刺的是,人民羣眾看到這些磚家叫獸年復一年的被打臉,連續打臉二十多年。很多事情不以人的意志所轉移。就像沒人喜歡996福報,可不得不扎堆去擠進996福報班車。

我的結論很清晰明瞭,一二線城市由於佔據優質資源,房價只會出現漲三萬降兩百的跌幅,一線城市准入門檻太高,有效的篩選劃分了市場,黯然離開的奮鬥者終將退而求其次,回到故土置業購房。而地方政府會開足馬力,緊抓未來的地產黃金十年。

截止今天,我的觀點依然不變。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中美利益衝突加劇,西方發達國家認識到去中國化的利益考量,一帶一路中的流氓國家橫跳反水,貌似國際局勢充滿太多未知的變數,特老總為了鐵王座拚命甩鍋中國,但這些都不能阻擋中國的偉大復興。中國的寶貴之處在於有億萬平民奮鬥者,無論是賣煎餅果子的早點攤主,還是製造業流水線的勞工,或是一線城市的996碼農,有這些正能量和激情熱血滿滿的青年勞動者,國家永遠不會衰落!

哪一天,當房子問題不再刺激民眾的神經,不再出現在各種媒體流量,不再是大家老生常談的月經話題,那時候房地產纔算真正完成了歷史使命。房子本來不值錢,值錢的是你的勞動,你的奮鬥熱血與青春激情,某種意義上講房子就是個有形的牢籠,它在不知不覺的規訓你,塑造你,讓你成為偉大帝國的燃料。


那要看週期,20年以內應該是這樣(在國家沒有大波動的情況下)但是20年以後就被好說了,當然這個時間只是一個大概時間,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人口,人如果越來越少,房如果越建越多,那自然按照供求關係會越來越便宜,但是這個時期可能會人為的製造稀缺性,比如全國人民都想住在拉薩,那拉薩的房子就不可能便宜。第二個是貨幣,貴不貴取決於花多少錢,錢怎麼來的?粗暴的說是印出來的,數字貨幣更簡單,那麼答案來了,貴不貴取決於zf印了多少錢,超發情況嚴不嚴重,所謂的m2是多少。


從統計數字上來講,房子的單價會越來越貴,但你買房不一定會越來越難。

第一,國家開建共有產權房,這個房子可以理解為國家把房子半價賣給你,但你要賣這個房子會很麻煩,首先要補齊房款,所以對剛需很友好。

第二,贈送面積,十年前70平的三室,和兩三年前的90平和現在的110平,就房子的使用來說,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有些房子的實際大小可能都沒有區別,所以未來會不會在用贈送面積這套,不好說,如果用了,單價提高總價不一定會高。

第三,建築面積,是的,我們現在都是以建築面積來銷售,那麼有一天按使用面積銷售,羊毛出在羊身上,單價還是會升。

第四,財富在轉移,所以理論上來講時時都會出現新的富翁,所以他們需要和身份匹配的衣食住行,所以一座城永遠有在售的比之前更尊貴的房產(貴)。

第五,高層,小高層,洋房,大平層,疊拼,獨棟,,,,,,,反正有各種各樣的更好居住的房產出現,單價當然要更高了。


有天花板的,10w是頂峯了,再高直接賣了房子移民吧


廣義上講,現在的房子足夠幾代人住了,但是大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還遠遠不夠,這些房子背後的教育,就業,醫療等價值仍然顯得稀少而珍貴!!這也是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房價依然堅固得基礎。除了這些地方的房子,不僅不會漲了,未來還有很大的下跌空間。


人民幣貶值了

以後一個雞蛋賣100了

那麼房價肯定就漲了

很有抗風險的能力

不要在意它漲跌

如果有多餘的錢

還是變成房子比較好

它不會貶值啊


是的,這是國家的目標,房地產穩定發展

從開發商供地,貸款融資,備案價,學區

到消費者按揭,買房資格

都是國家控制,資本輔助

所以房價漲不漲需看國家的想法


馬雲說房子會越來越便宜,未來買房子就像買大蔥。

關鍵是,你信不信馬雲嘛?


參考廣義貨幣M2,基於貨幣貶值的計算,房價應該不會越來越貴。當然,這沒什麼意義,因為一線城市的房子大多數人目前確實買不起,但10年後,一部分人會買得起


肯定會。

這個屬於通貨膨脹,貨幣貶值。

2020年7月,豬肉價格再次回到30元/500g。加上南方暴雨,國際脫鉤,大概率明年基礎產品價格上漲。房價、房租肯定上漲。

如果有閑錢,還是值得投資的


看目前形式,應該是會越來越貴,因為房地產幕後大老闆不允許價格下調。


通過限購,落戶,控制需求。

通過限售,供地,限價控制供給。

通過央行控制貨幣供給。

有人說,書本沒錯,我也沒錯,中國房地產錯了,沒有不遵尋經濟規律的商品。然而經濟學研究的就是,需求,供給和貨幣供給。開玩笑,需求供給和貨幣供給都掌握在zf手裡,價格會符合自由市場的規律嗎?哪裡有什麼經濟規律,zf就是經濟規律。


一個東西當所有人都對它的價格預期是漲的時候,它就會漲。當所有人都對它的價格預期是跌的時候,它就會跌。這也就是為什麼買漲不買跌。

房子的價值現在已經超出了本身價值太多了,但就是這樣我們依然難判斷它到底還會不會漲。因為房子的現在有這麼大的價值,是我們大家都承認它有。當我們都不承認了,它的價格也就下去了。

只要你不買他不買,房子靠什麼漲?只要你也買他也買,房子又靠什麼跌呢?

除非你去問問每一個人對房子的心理預期是什麼,否則很難說明白它會不會漲。


參考日本


擊鼓傳花而已,同樣的問題:國家GDP會一直漲嗎?


不曉得,估計會,然後泡沫破了,就不貴了,假如還是越來越貴,社會就會動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