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年-关原合战!南宫山的西军一直按兵不动,毛利辉元被石田三成和立花宗茂等人一而再三的催促却还是不肯出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所知道的说法是毛利辉元待在大阪主要是为了讨个名分。

封建时代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名分,或者说大义,总之意思差不多啦。

「出师无名」是兵家大忌。

出师无名,意味著谁敢保证你是正义之师还是乱臣贼子?

石田三成通过安国寺惠琼拉拢到毛利辉元加入西军,但是石田三成只是提出了各种许诺,但并没有给出名分。

这样的话毛利辉元只有去向大阪城内的茶茶夫人去讨要这个名分。

只要茶茶夫人给出象征丰臣家权威的马印,那么毛利辉元立刻可以化身为丰臣家的保护者,在战场上怒斥德川家康狼子野心,还能拉拢到一票摇摆不定的大名。

但关键是茶茶夫人并没有给。

按照她的理解,你毛利辉元莫名其妙带了这么多人到我这儿,张口就要马印,谁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要交马印可以,得等我的人调查清楚才行。

所以毛利辉元只能老老实实等。

不过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按照以往打仗经验,关原之战这种几十万人规模的大战打上几个月都很正常,甚至打上一年半载都不令人意外。

所以毛利辉元有充足的时间等茶茶夫人调查完。

然而实际上关原之战只打了一天就结束了。

这是谁都没想到的。


毛利辉元在关原合战时比丰臣秀赖好不了多少,看似可以抗衡德川家康的毛利两川处在幕前最低点。毛利家内部因为毛利秀就的出生而曾迎娶丰臣秀吉养女的原继承者毛利秀元被安置为领内20万石大名,在毛利辉元死后会分出去成为支藩。外部因为小早川隆景去世和小早川秀秋、秀包被丰臣秀吉分而冶之后,小早川秀秋又因为秀次案连坐。吉川广家因九州讨伐中父兄被仙石秀久间接害死而仙石秀久又在丰臣家坐上信浓小诸5万石大名位而一直与丰臣秀吉面和心不和。安国寺惠谱在高松落城时参与逼死毛利氏大将清水宗治,又鼓动毛利家参加许多的不得利战争导致最后毛利家人困马乏而他倒享俸伊予松山6万石。毛利家因为关原之战中出动5万5000人包括了在关原的1万5000人和在大阪4万人,毛利辉元比起出动6万8000人的德川家康来说更为重视关原之战。

毛利家嫡系最大势力毛利秀元与吉川氏早就心存芥蒂,但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矛盾导致毛利秀元仍然是不得不依靠丰臣氏来稳住在毛利家地位。毛利辉元想打但是多年跟随丰臣氏南征北战却换来入不敷出,毛利辉元也希望借此改变毛利秀元与吉川广家尾大不掉的局面。但是毛利家没有理由去打,征朝之战后的广岛和博多己经是空库了。毛利家战力早己经见低,又得消化征朝后就地解散,被丰臣家抛弃的浪人就这样4万毛利大军可能还比不上伊达政宗的实力。


首先 上个关原之战的布阵图,撇开小早川倒戈,毛利不作为等因素,据传在明治维新时期,德国某军官在看到当时这个布阵,直接推测西军必胜。

即使以我们现在这种军事菜鸟来看,西军使用了鹤翼阵,石田等人包裹了福岛、井伊两条战线,另外南宫山的毛利和松尾山的小早川居高临下,在战况焦灼之时如能一鼓作气冲击敌军,小早川将能直接越过第一排的福岛线、第二排的井伊线直捣家康本阵,毛利就更不用说了,区区池田4000、浅野的6500和山内2000很难阻挠毛利军。

那么家康这种野战中击败过太阁的野战大人能想不到么,他能轻易的将自己的侧翼和背部留给西军两股最强的势力么?

答案就是家康从三成起事之日起,就不断通过写信、派遣亲信武将拉拢西国的诸大名,其中毛利势力的吉川广家就私自通过黑田长政与家康有协议,承诺保证不让毛利主力参战,事实上,从三成最初拉拢毛利家之时,负责牵头的是毛利家的外交僧安国寺惠琼(其实秀吉早让他成为独立大名了,但安国寺还是效忠于毛利家)虽然安国寺取得了毛利家当主辉元的同意,但辉元的堂兄弟广家确坚决但对起兵对抗家康,最后辉元和广家可能是通过私下沟通,就起兵达成了一致,即:出兵但不出力,辉元不现身,私下搞外交。

仔细看看毛利家在三成起兵到关原的表现,可以说是毫无作为,三成在起兵后,迅速联合临近大名趁家康攻打伏见等城,指挥是宇喜多秀家,直到关原之战临近,毛利军团才从伊势取道加入西军。

来到关原之战之际,辉元依旧坐镇大阪,虽说有保护幼主,谨防被奸人所诈的因素,但作为西军名义的总大将窝在家中做个宅男总说不过去。

据我推测,辉元在侍奉秀吉时乃至秀吉死后的最初世间内,他是秉承著祖父毛利元就的遗嘱,安分的做个守成之日,但利家死后,他作为唯一能够和家康叫板的人特别是经过石田、安国寺一忽悠,有点上头,开始坐著效仿秀吉取代织田成为天下人的美梦,可是广家等主和派又给他分清了利害,让他清楚的明白,自己不是秀吉,家康也不是那个光秀或者胜家。

于是辉元一方面憧憬著天下人的梦想,一方面忌惮家康的势力左右飘忽不定,既想当那个啥又想要立那个牌坊。觉得西军胜了,自己可以做天下人,输了还有广家找家康兜底。不如就这样耗著,至于前线打的怎么样,我不管,自有广家等人负责,反正我在大阪吃香的喝辣的。

假想一下,如果辉元联合三成,全力说服淀夫人交出秀赖,秀赖和辉元亲临战场,即使福岛等人不倒戈,也会忌惮幼主的安危而停滞不前,届时自己振臂一呼,天下姓毛利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只要别犯上帝视角,事后诸葛亮,看谁都是大阴谋家的厚黑历史病,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毛利辉元是来赌博的,你能懂一个低级赌徒的心态也就能理解他了。低级赌徒的特点就是,想赢怕输。他对石田三成开出来的大蛋糕肯定是动心的,甚至也可以说,他要的不止是三成答应的那点东西。但是让他赌上全部身家挣一个毛利幕府出来,恐怕他就没那个心气了,起码当下是没有的,起码也得等到先成为第二个家康再说。所以他的赌博是有底线的,是畏首畏尾的。他想干一票大的,但是他又不敢真拼上一切去干。这就让他在开战前没能像孙权打赤壁一样统一整个阵营的思想和心态,又在看到局势劣势的时候果断的收手认怂。

因为毛利辉元的赌博水平太低,导致的结果就是下面的人各有各的盘算。

吉川广家是一心投了德川的,甚至是背著主家和德川暗通款曲,原因也不好说是为什么,说他有先见之明也好,说他与虎谋皮也罢。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这么做也确实是为了毛利家,他和德川的协议里面全都是为了毛利家的利益谈条件。关原之后毛利领地被没收,家康其实是想把周防长门两国作为吉川家的封地赐给他的,结果吉川广家力辞不受,非要给毛利辉元。所以有本书管吉川广家叫做「最忠诚的背叛者」。

但就像前面说的,毛利家并不是铁板一块,还有一个真正在前线指挥毛利军的毛利秀元,他是想打也准备打的。千万别忘了,关原食神的成名之作,若没有后方毛利本军的多次催促,食神之名也不会传开。即使在关原败退之后,秀元仍然主张辉元坐镇大阪继续对抗东军,所以说他一开始就是来浑水摸鱼的真有点冤枉了。

所以整个毛利的状态就是这样,直到开战之前,作为总指挥的辉元本人始终没能拿定一个确切的主意,他只不过是坐上了赌桌而已。而辉元以下毛利家的其他人,有像吉川广家这样早已经拿定主意的,也有像毛利秀元那样,既来之则战之已经准备和东军开打的。可以说毛利家当时就是这么一个不明不白的情况,最终的结局也是在当时各种瞬息万变的局势下才造成的,并不是一开始就准备著背叛或是观战。

若是毛利秀元真就听了广家的话,带著毛利家的军队冲了吉川广家的本镇下山参战,让西军获得胜利,辉元多半也不会说什么,待查出广家通敌的信件,反而会更赞扬秀元一番。因为辉元要的,就是一个能帮他下注还能帮他赢的人。可惜最后帮他下注的那个人输了。

至于小早川,隆景还活著的时候和毛利家还算是藕断丝连,都到秀秋时代了,真就不是毛利家能控制的了,毛利两川并列三神应该只是巧合。


据说一位欧洲将军研究了关原合战布阵图后断言:西军必胜。得知后面出了那么多叛徒和骑墙的,不禁拊掌长叹。

要问怎么回事,首先要跳出具体人物和事件的小圈圈,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首先,双方都是松散的、各怀鬼胎的军阀联盟,大小军阀出于各自的现状和利益,选边站队,甚至有两面下注的。那么,核心大名的军事实力、组织能力、统战能力就在战场之外影响了战事的走向,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的差距,不说天壤之别吧,就算差了两个档次吧。

毛利辉元被赶鸭子上架成了西军统帅本来就是一件搞笑的事情,毛利家三支到这里分别是毛利辉元、吉川广家、小早川秀秋,吉川广家在关原合战吃了一个上午的饭,至于小早川秀秋更是直接临阵倒戈,成为西军崩溃的重要推手。毛利辉元贵为五大佬之一,实则尸位素餐,毫无作为,既没有野心,也没有能力扛起反德川的大旗,且不是织田——丰臣一系的嫡系,一个曾经的外人(敌人),从大义的角度来看,作为丰臣势力盟主也很勉强。至于毛利听从石田三成的调遣,那就是更搞笑的一件事了,出生也不是什么名门,丰臣秀吉的跟班而已,近江佐和山城的领主,家徽弄了个当代艺术式样的大一大万大吉,不伦不类,五奉行首席的头衔么,那时候连丰臣主公都不好使了,你的萝卜章有啥用,还逼迫大家写效忠丰臣主公的誓书,嗯,不说你naive,说你可爱吧。

毛利家已经没有了问鼎天下的雄心与实力,他的行为不过左右逢源,靠投机的小聪明在乱世中苟延残喘,和《六国论》中论述的六国行径无异。想要雄起,恐怕要教员穿越,自我革命,以先进的人民军队去碾压德川那帮旧军队势力……


首先毛利辉元绝对不是什么菜鸡富二代。之前一直受制于两个强势叔叔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没什么存在感罢了。直到两个叔叔逝去,毛利辉元才算真正当权。总有人认为毛利氏一直靠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维持得很好,但恰恰这两位牛逼叔叔,各不相让,造就毛利两川制此后许多难以收拾的问题。小早川家早已易主小早川秀秋,不再从属毛利氏。所以小早川秀秋去向如何,已经无毛利辉元什么事了。

毛利辉元参入西军,并不是单纯就为了石田三成口头上答应的这点好处,就举国跟你卖命(石田三成无论身份、地位皆无法与毛利辉元相比)。但从毛利氏加入西军后的行动看,先在西国多点开打,吞并异己。再倾国而出进驻大坂城,控制丰臣氏政治中心。毛利辉元实实在在是要争天下,而不是参加京都自驾游。除了命毛利秀元、吉川广家、安国寺惠琼重兵出阵关原外,一直到关原合战前数日,还命小早川秀包和立花宗茂攻略近江大津城。所以谈不上背叛西军或按兵不动。显然是借西军之名而图大业而来的。

但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关原合战时小早川秀秋倒戈,吉川广家故意阻拦毛利秀元、安国寺惠琼参战等诸多原因下,关原合战仅半日就成不可收拾局面,这谁都不可逆料的。此时单凭毛利氏坚守大坂城,而对抗整个东军,这恐怕不现实吧。所以西归故国再作定议,这是较为合理的。

至于说毛利辉元首鼠两端,战前就派吉川广家与德川家康达成什么协议的,这点恐怕是说不过去的。我们从关原合战后,看毛利氏对吉川家的态度就看得出来了。一直到德川幕府灭亡大政奉还。毛利氏始终没有原谅过吉川家。


毛利辉元的目的很明确,他是来投机的,不是来给丰臣家卖命的。

但投机是需要脑子的,都明明白白当了西军总大将,站到德川对面的战场上,还想两边讨好就是彻彻底底的愚蠢。原因一个是毛利辉元这个人的确不行,干大事而惜身,二是毛利内部的意见极度不统一,代表毛利地方豪族的吉川与小早川早就被德川买通,在打关原前就认定家康胜利才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对他们说毛利别说按兵不动了,就该学小早川秀秋反打一波。

写个毛利辉元当时的第一人称

虽然我站在了这里,但我不知道到底打不打,按理说应该打,可我不想真的为丰臣拚命,而且家康也许给我不少好处,打赢打输实际上我都可以得利。我的亲族吉川与小早川也一直在劝我不要动兵,甚至应该跟著家康打西军。

算了,还是吃会儿便当,冷静一下,看看局势如何变化吧。

小早川秀秋这个浓眉大眼的居然反叛了?西军总崩盘,德川大优势,这我还打个啥啊,赶紧溜,唉?家康命令军队对我秋毫不犯,看了家康是认可我的作为了,将来肯定少不了我的好处,撤。

但归根溯源,居然需要指望一个不是本家的百万石大名限制另一个不是本家的百万石大名,西军总大将毛利出兵打跑了东军总大将德川家康,那怎么保证他不就是下一个德川家康?到时候找谁限制他?

所以与其想思考为什么毛利不出兵,不如好好想想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会存在德川家康,毛利辉元这种势力在行政体系里完全碾压其他人严重破坏政治平衡的巨无霸。

2.为什么作为天下人以强大的势力逼得家康服软的丰臣沦落到竟然需要其他大名帮助才能打过家康

所以说,这口锅还得要太阁后丰臣的实际掌权者三成和太阁本人背。


先刷个梗,关原三神,「食神」吉川广家、「宅神」毛利辉元、「战神」小早川秀秋,毛利一门三杰,满门忠烈。

说到底,固然有家康调略的影响在里面,可是关键还是在于以毛利两川为代表的西军其他人以拖为主,只是大家都没想到,持久战会打成闪击战……

关原合战并不是各自阵营内部都十分团结的,彼此都是军阀组成的联合部队,各自有自己的小九九。

只是家康老乌龟更能够稳定内部,让亲丰臣的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人,以为自己只是清君侧,而西军实际上的领袖石田三成无法很好的团结内部,还被老乌龟的人渗透的很彻底,茶茶作为大阪方的最高领袖,也没有给到西军任何大义名分或是资金上的援助。

此战中,真正有动力有动机对抗老乌龟的,只有石田三成一人,毕竟五大佬和五奉行之间的矛盾,在日积月累中早已不可调和,三成本人在惹毛别人这件事情上,又有著杰出的天赋,几个幼驯染都被老乌龟用联姻等手段拉到了东军,只有大谷良心发现,跟著三成加入了西军。

而且辉元不出战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震慑大阪的增田长盛和前田玄以,毕竟二者在大阪也做些卧底的工作,将西军的情报传给了老乌龟。

这种情况下,毛利辉元虽然身为五大老,有自己的打算也很正常,他就等到打成一锅粥了,毛利家或许就能重现旧日的荣光,但「战神」小早川秀秋的反水,瞬间打破了战场的平衡,也打破了毛利家的机会。


看到一堆邀请回答,问题大多都直指人心。所以随便挑了一个来做统一回答。

答案是不知道。不光我不知道,当时的很多人都知道,我甚至认为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人心善变,除了极少数人能够从一而终矢志不渝以外,大多数人都是随风飘摆的浮萍。形势有利就乘胜追击,不利就倒戈投降对于战国的大名们简直是家常便饭。德川和石田真的有敢于完全相信的人吗?老实说我并不觉得。

事实上,人心根本不重要。德川家康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手下时一直是忠心耿耿的表现,织田和丰臣完全信任他吗?只怕未必,但是我们知道织田和丰臣都没有动他就可以了。


毛利出工不出力,既不想德川坐大,又不喜欢少辅,既想保存实力又报有侥幸心理。

已经做了所谓秀赖监护人,还想保全自己优哉游哉,如此蠢,作为谋神之后,哀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