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現在的社會,多的是苦讀數十年卻依舊用不好英語的人,多的是考研失敗就會心態崩潰的人,多的是沒有思想人云亦云的營銷大號,這個時代,我們缺什麼嗎?對比辜鴻銘、梁啟超他們那個時代,我們什麼都不缺,但為什麼在學識、見解等方面會差距這麼多呢?


我就說一個人吧,蔣百里

年輕的時候看各種文章把他吹上天了,各種神預言,各種精準論斷,似乎是民國軍事學家之首

但是當我真的讀了蔣百里的國防論。。

咋說呢。。

上來就是跟歐美兩個沒聽說過名字的將軍一起侃了半天當今大勢

打個比方,非洲國家辛巴威的某個高官之後和美國某兩個管後勤少將侃了半天世界大勢,然後回去吹

對當時的中國,這些沒用;現在的中國,這些還是沒用

後面讀下來,整篇就是從歐美抄了點東西,搬回來作為民國未來軍事發展的明燈

一面喊著「要因地制宜」,一面幾乎不改字的照抄外國觀點加空想

說是軍事家,其實除開那些可憐的不切實際的觀點,剩下的只有個蹩腳的翻譯家

舉一個例子

這裡說的是蔣介石是比日本天皇還要更有力統合調動自己國家力量的領袖

看完就兩個感覺:

何不食肉糜

公眾號的吹民國文章我信你個鬼

當然,如果非要代入背景,還是不行。儘管說了很多,但跟我們的國情脫節太多,按這玩意培養軍官就完犢子了

最大的問題,就是蔣認為軍隊的基礎是國家,而我兔認為軍隊的基礎是人民

回到主題,蔣百里不牛逼嗎?絕對牛啊,當時有幾個人寫這些玩意啊

那你說他是傑出的軍事學家嗎?拉倒吧


必須承認,清末民初的確產生了一批學貫中西的大師,你不能因為愛因斯坦而否認牛頓的價值,中華文明是發展的,墨子不知道線性函數你知道,所以你比墨子偉大?學校牆上掛的怎麼不是你?

至於有許多知乎er瞧不起的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甚至還放言這些人「學說淺薄」,因為你沒搞明白,他們並不只是「國學大師」,他們還是政客、政治家,橫跨學術界+政治界的雙重身份,這個特色一直延續到毛時代:

吳晗是民國大師,西南聯大、清華的教授,專修明史,是現代明史領域的拓荒者之一,同時也是民盟、地下黨,建國後任北京副市長。

1954年,吳晗向毛澤東呈交《朱元璋傳》, 吳晗認為,西系紅巾軍首領彭瑩玉的結局是功成不居,革命成功之後「回到人民中間去了。」毛澤東不以為然,認為彭瑩玉這樣百折不撓的領導者,不應有迴避行為,不是他自己犯了錯誤,就是史料有問題。事後吳晗再次呈交,「發憤重新讀書,果然發現了過去所沒有注意的史料,彭瑩玉是戰鬥到底,被元軍殺害的。」

披著國學大師外衣的政治家們在博弈,寥寥數筆,多少刀光劍影、幾萬人的身家性命?你懂?你懂個JB。

民國大師們的一大特色就是學術與政治的高度融合,學術為政治服務,如果你脫離他們的政治環境談學術,他們的學術觀點可能是不成立的。這就是為啥當下一些「大師粉」尬吹和「大師黑」瞎黑的原因,因為你沒想過他們的政治身份與時代背景。

康有為寫《大同書》《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為啥一口咬定古文經是偽學?整得清廷翰林們吐槽按他這麼說、我們豈不是沒書讀了?沒錯,康有為的目的就是這個。

章太炎提倡漢學,譚嗣同寫《仁學》,這兩位又都大談佛學,為什麼身為皇漢、革命家他們喜歡談佛學?

梁啟超推出「中華民族」的概念是為了啥?鼓動「革命就是維新,維新就是革命」又是為了啥?梁啟超先媚袁、後反袁,發動研究系、護國戰爭逼死袁世凱。他思想淺薄???現在流行勵志學、宮斗劇、職場劇,你看看梁任公怎麼操作的。

你會說,這些人不是政客、政治家么?對,可在當時,學術就是政治,政治也是學術。不會政治的學術家活不下去的,國學大師錢鍾書、季羨林雖然不想過度牽扯政治,但也都是八面玲瓏的老狐狸了,同樣,在當時殘酷的政治、軍事鬥爭中,不會學術的政治家也混不下去,不像現在搞點權錢交易、暗箱操作就能矇混過關,北洋軍閥、政客們都是此道高手,還不是被國共干挺了?國民黨還有葉青、戴季陶、陳佈雷、胡適一幫「學術喉舌」,中共有鄧中夏、張國燾、陳伯達、胡喬木、胡繩等人,而魯迅、瞿秋白、郭沫若本身也是國學大師,更慶幸的是中共領袖毛本就是學術大佬。

為何毛晚年發動的那場運動叫那個名字?「學術就是政治,政治也是學術」背景下的產物。

政治與學術的分割是在1989年之後,往後就沒有國學大師、學術大佬橫跨到政界翻雲覆雨,也沒有政界高手利用國學學術來打擊異己,政斗難度係數直線下降到北洋時代。


因為你沒有真切的讀過這些「大才」的作品,也沒有系統的了解過他們的人生 。

今日議保全中國,惟有一策,曰尊皇而已。今日之變,為數千年之所未有。皇上之聖,亦為數千年之所未有。天生聖人,以拯諸夏,凡我同胞,獲此慈父,今雖幽廢、猶幸生存,天之未絕中國歟!

人民慈父光緒帝,梁任公之發明,人均喜提一爹。至於梁任公和他的研究系議員如何在民初的政治風潮中散播烏煙瘴氣,國人也是不熟知的。

至於辜鴻銘的學貫中西……

辜鴻銘可能學貫於西,但想然不能通於中。因為王國維把辜鴻銘苦心翻譯的中庸噴了個七七八八。找出來其中大大小小的錯誤四百多處,考慮到中庸全文才三千六百多字,即便是中庸十分微言大義,那錯也太多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換個大師打倒,比如說王國維是個學術混子。

辜先生之捍衛我東方,捍衛我中華,比較類似杠精。

比如辜大師對洋人們說中國的納妾源於中國婦女的無私。

其實我真切建議拳師們把辜大師打一頓。

所以我覺得你看他們學貫中西,那是因為他們活在舊時代夢幻般的泡沫裡面,活在那些流量爛號和書商的計算器上。

多讀書,讀好書,與君共勉。


你認為辜鴻銘之流遠比現代的人強,是因為你的資料大多來源於營銷號。你幾乎沒有去讀過他們的著作,就光看其名聲就人云亦云了。

恰恰相反,今天中國的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人才是真正的比比皆是,以至於爛大街了,沒有什麼值得宣揚的,所以一般不了解的人才會覺得這個時代無人才。

如果你至今還覺得梁啟超的思想層次有多高的話,那說明你這麼些年書白讀了,放在清末民初,他的學識眼界自然遠超那個時代的普通人。

但是你到今天還覺得他思想層次之高,學識之光,那就有很大問題了,在很多地方,他的思想水平就知乎平均水平。學識即便在他擅長的領域,今天也早有比他更強的人。


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這句話出自《晉書》。

我原先一直在想這句話究竟在說些什麼,後來約略有些懂了,卻也不太敢說真的懂得了什麼。

所以我就想吟上一首詩(詞),可是又模模糊糊,只記得「俱往矣」這麼幾個字,其他的也不太記得了。

嗚呼,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意可見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