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

遇到有些事情,一些人勇敢發聲,一些人保持沉默。


Cooley的looking glass self


庫利的鏡中我理論。

「鏡中我」是社會角色和社會互動的經典概念,是庫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會組織》一書中提出的,源自庫利對自我的反映特徵的一個比喻:每個人都是另一個人的一面鏡子,反映著另一個過路者。庫利是美國早期著名的社會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對傳播與人的社會化問題進行了深入地研究,並提出了「初級群」和「鏡中我」的概念。  


布魯默的「自我互動理論」

庫利的「鏡中我」理論: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自我的認識,這種認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形成的,他人對自我的評價、態度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個人透過這面鏡子認識和把握自己。


喬治·米德《自我、心靈、社會》


傳播學是一門有意思的學科。

疫情傳播過程中在許多人身上恰恰體現了「第三人效果理論」。

在2020年的大年三十當晚,我們國家出動數千名醫護人員赴往武漢支援,緊接著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封城、封村、隔離·······一開始的種種限令並未起到強效果,聚眾打牌、打麻將、聚會·······屢勸不絕。從這種現象中其實可以驗證「第三人效果理論」的效用。

該理論是指人們通常傾向於低估事件對自己的影響,而高估對第三人的影響。由美國學者戴維森提出。

在這次疫情當中,最初那些仍然非要出門的人普遍有一種這樣的想法:我身體好,我戴口罩了,病毒不會感染我,別的被感染的人都是身體不如我好的。就是這種「把好事往自己身上想,把糟糕的事往別人身上想」的想法,所以才有早期一部分人不聽不顧非要出門,增加了感染風險。

另外,最近看到歐洲、美洲等國家的感染人數持續增加,再次驗證了「第三人效果理論」:中國疫情爆發時別的國家不重視,一味的以為疫情只發生在中國,現在國內局勢趨於穩定,外國卻面臨越來越高的風險。

因此,我覺得時時刻刻都應該兩面的看待眼前的事情,眼下風平浪靜,同時也要居安思危。不是任何時候好事都會發生在一個人身上。

覺得有點意思的朋友可以點個贊再走阿~

牆推一下我的公眾號「而是」:探索這個有意思的世界


你莫不是說的是鏡中我理論?我倒覺得這是這是心理投射的心理學理論。

不過你如果想解決,還可以說的詳細點,郭慶光老師的那本書目前我還記得蠻多哈哈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