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言变今白话,古语调变今新韵,如今连中华新韵都有了,那近体诗是不是也应该按照今天的汉语语音体系来创作出新的格律呢?我不是说我诗才高远,不愿拘泥于古律,我不过是个学识浅薄、读书不多的凡人罢了……但是,我曾听闻:「创新是文学的灵魂」,南宋名儒朱熹也曾写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的句子,所以说……如题所说,近体诗是否有必要出新的格律?以求音韵之极美?小生愚钝,还望海涵。

(至今为止,我写的所有文辞就算符合格律也不会称之为诗的……)

啊,顺便一题,题主不太会作(太不会作)五言绝句,哪位大神能教教我……感激不尽。


∵u格律诗源于南北朝(梁。永明。483年)成熟于唐,亦称近体诗。有如下特奌。

一,句数,字数一定。(五言句。绝句,四句,二十字。律句。八句,四十字。七言句。绝句。四句,二十八字。律句。五十六字。)

二,节奏

五言。上二下三。

七言,。上四下三。

多数如此,其实,二个字一音程。四也可分二,二。三可分一,二或二,一。五字也可分二,一,二。(多读可领悟)

三押韵。

偶句最后一字为韵脚,首句可押韵亦可不押韵。

多押平韵(要同一部韵。不出韵。)

四,对仗。粘。

对仗。两句一对。其二,四,六字平仄一定要相对。(山。平。对水。仄)(义也要相对)

如唐。罗隐。

山牵别恨和愁断。一

水带离声入梦流。二

一,二,四,六。牵,恨,愁。平,仄,平。

二,二,四,六。带,声,梦。仄,平,仄。

山牵对水带。平平对仄仄。

别恨对离声。仄仄对平平。

和愁断对入梦流。平平仄对仄仄平。

其中,和对入。

七言句读法。多数是上四下三。山牵别恨。和愁断。提示。思维(上四和下三的句义有什么关系)

下三。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一

白云生处有人家。二

一,石径斜(2十丨)

二,有人家(丨十2)

粘。(南北朝永明体只有平,仄相对。而粘是近体诗特奌。)

粘即奇句和偶句的二,四,六平仄要相同。

苏轼

横看成岺侧成峰,一

远近高低各不同,二

不识庐山真面目,三

只缘身在此山中,四

偶句(二)奇句(三)其二,四,六。

近与识(仄声。)第二字

低与山(平声)第四字

不与面(仄声)第六字

这叫粘,注宋词有少数句略有不同,那是拗句(略)

古诗经漫长时间,(古诗是咱然流露斐然成章的)一到汉武帝时出现音律(诗歌创作初步进入法式时代,写诗要恊音调)到南朝。梁。永明时出现声律(新体诗,有初步格律)到唐朝发展成优美完善的格律形式。称近体诗。

这优美的诗歌格式(载体)可写各种内容的诗歌了。

近体诗是有一固定的(平仄律)有机会就把它依次序写出来。以共同探讨研究。谢谢。


诗歌为何要讲格律?

所谓格律,其主要目的是营造一种音韵之美,以便于吟诵唱和。其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如琴诉,似笛扬,如流水叮咚,似春鸟声转。正所谓「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格律丰满了诗歌之美,使其不再仅具平面的视觉之美,而同时兼具了立体的听觉之美。正所谓,「辞格饱满,意丰情茂」。

试读王摩诘诗《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再试读王湾诗《次固山北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以每二字为一音阶,每句以「二/二/一」或「二/一/二」字短断吟之,不断处则促吟之,句间亦短断吟之,以唱和之调尤佳!例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可知其音韵之美,朗朗上口,声声成唱。古今韵皆如是。

以上可边听优酷上徐向东作曲编曲演唱版《山居秋瞑》或央视霍尊演唱版《山居秋瞑》,边闭眼吐吸,摇头同诵,或能得体验。

若求诗美,则宜合格律。古今音变颇显,若是今人吟诵,自然宜合今韵,此其一。诗歌式微,非为显学,况古之格律今亦宜之,惟音变耳,故可承古律,押今韵,作今诗,此其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老生常谈而已,然不可不信之。古赋,唐诗,宋词,元曲,散文,小说,白话文,不一而足。今人今语,方为正道。

今人所谓好诗者,不过多叶公好龙而已。不过行偷懒之举,欲窃诗体之美,塞苟且之章,而窥其门径者却百中无一。有浑不知韵者,有未曾闻格律者,有粗观格律之表者,有不通名诗意蕴者。

门径未窥,何妄谈登堂入室,更何痴云革故鼎新?如一平头百姓,妄言改革政体,不亦徒遭笑耳?不可多言矣!


没必要,出新格律就是新诗体了,而且,从唐至今,都是用的近体诗诗体。且都是用的一种韵,宋人平水韵也是整合唐韵而来,而今可用中华新韵,已经非常宽松了,唐代诗重情,宋代诗重理,只有诗风不一样,而建国之初把韵宽限到可用中华新韵,已经很不错了。再改新格律,就不算近体诗了。


完全没有必要!

真如题主所说,可以用新韵,今人对平仄判断和押韵完全无压力。

另外,采用新韵并不影响音律美。或者说,格律和采用什么韵书没有固定联系。格律诗的格律只是限定了平仄关系,并不限定作者采用各种韵书。

最后强调一点,对于有些经典的古代文化,要么传承和延续,要么就抛弃。改变它的固有形式和抛弃它没有区别。

比如京剧,你可以换唱词,比如现代京剧,样板戏等等。但是京剧的唱腔,念白,配乐组合等等无需改变,也不能改变。变了就不叫京剧了。

格律诗也一样,如果有人不喜欢格律限制,可以选择古风。但是如果调整格律,那么就是另一种体裁了,不能叫格律诗。


近体诗的格律已经发展到登封造极的地步了。而平仄用新韵的话,与今日之语言也并无冲突。当然,并非说创新没有必要。只是创新是为了变得更好,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倘若今人有才学者,可以创出更为精美之韵律,也无不可。然而今人于此道与古人差之甚远,又何谈超越,何谈创新呢?


你说的有道理!

但目前很难,写律诗主要就是平水韵和中华新韵。

不过这并不影响创作呀,因为从来没人说是一定要是格律诗。只要能写出佳句,那就是好诗。记住,好诗一定是老百姓喜欢传唱的。这才是诗词创作的难点,也是初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