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纠结了!


关于断舍离,之前看了一篇很好的文章,正好可以分享部分给大家,是来自印象识堂的:万物皆为师

知晓断舍离的工作机制,明白舍弃东西的效果,更新对待事物价值的观念,只有这样,身体才能觉醒,我们才会自觉地做出行动。

「断舍离,就是扔东西」?

「想要在未来重新找回健康的居住空间,最开始就不得不扔掉大量的东西」

扔东西只是断舍离的第1步,不光要扔纯粹的「物质」,还要在「精神」方面进行断舍

观念上的断舍离

对让自己士气低落,不愿意再进行收拾整理的旧观念、旧思维进行摒除和更新。

1.认识现状

收纳空间的物品量合理,没有过度过量,偶尔出现「凌乱」情况。

收纳空间已经满载,甚至出现物品「溢出、过剩」情况。

东西已经好多年没有整理过,出现了「堆积」情况。

2.停止自我否定

摆脱自罚性的思维倾向,不再去否定自我,才能实现思维观念上的断舍离。

3.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为了收拾东西而收拾东西」是我们的目的吗?

真正想要的是「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

杂物上的断舍离

1.拿出杂物,俯瞰

如果不把握家里有多少东西,就草率地开始作业,很快会因为杂物的量超出想像,而造成身心上的徒劳和疲倦感。

备必要的工具,确认路线,等等。

家务上,就是掌握家里物品的数量质量,观察东西是否过剩的现状。

在计划的时间内从少量的、小单位的著手。

2.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垃圾·废品相当于「忘却物」,连存在本身都被忘记的东西

绝大多数的「忘却物」对现在的自己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东西

「陌生的大叔」——「忘却物」

3.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自我轴」和「时间轴」

时间对应现在当下

以「自我轴」为基准进行取舍,考虑「这个东西我想不想用」。

4.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来是不是心情愉快?」

【不需要的东西】 东西使用起来很便利,虽然没有坏,但是丢了也不发愁。

【不合适的东西】 以前很重要,但是对现在的我不合适。

【不愉快的东西】 长时间使用,但会有莫名的违和感和不快情绪。

「爱管闲事的大叔」——「留恋物」

5.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收拾」就是对庞大的杂物量进行压缩和收纳的作业

「整理·分类」+「扫除」,总称为「打扫

收纳指南

1.「三分法」

把杂物放入收纳箱前最重要的是「分类」

把自己想分类的杂物按「大中小」分为三类,然后再重复三遍。

2.「7·5·1法」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

建立物品进出的通道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

尽量地保持一定的美观

既不「炫耀」又不「隐藏」

「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

借鉴了美术馆或艺术画廊艺术品的布置

只要杂物的总量减少后,就不会觉得没有完全利用空间就会浪费

开始断舍离

从小地方著手

初学者:处理杂物=扔掉自己最想抛弃的东西

产生了多余的杂念,最后没有什么成就感,不容易坚持

断舍离:「加分法」=全力集中在「达成事件」上,一点点地增加成就感。

从非常简单的小地方著手的。小地方获得的小成功的不断累加,能给人以勇气和信心去面对自己的老大难问题。

「对现在的我来说什么最重要」

有很多「必须去做的事情」,却「提不起劲儿行动」怎么办?

压缩一下自己要处理的事情。然后从最简单的一小点开始实践断舍离

有意识地通过杂物整理,锻炼「现在、这里、我」的三要素标准

没有气力开始实践断舍离,首先要让作为根基的肉体生命恢复元气

肉体的生存环境——家!!从这里开始

厨房和浴室、洗漱台直连著「肉体生命」

客厅、书架直连著「精神生命」

橱柜和书房直连著「社会生命」

断舍离要点

Step1「认清现状」

Step2「选择取舍」

Step3「收纳整理」

现在在来说说我自己断舍离了一次,再断舍离完成后,心里莫名的很爽,感觉家里大了,干净明亮了,心情自然也好了。

可以参考思维导图的方式制定断舍离计划

这是自己的断舍离计划表

上面就是平时用印象笔记来整理我的断舍离

一是为了方便保存,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要再进行一次断舍离,这时候拿出来就可以再次使用之前制定好的计划

二是可以多台设备登录,手机和电脑客户端,pc端,方便我随时随地记录整理,哪怕我在电脑上整理一半断舍离的概况,我又临时要出门,在路上我也可以继续,不怕思路断掉

预祝大家断舍离成功!


不断往极简约的方向去靠。


这边分享一个我自己经常在用的的断舍离方法。

断舍离的本质是对自我审视。

先拿出一张白纸:

第一,写下目前有的物品或者关系第二,写出这些物品或者关系的作用。第三,写出这个物品或者关系是否必要,如果没有是否影响生活第四,写出这个东西舍弃或者关系断开的代价和如果再花钱重新采办/精力重新建立的代价第五,衡量上述内容是否可以承担,可以的打√,不可以的打X。第六,把X的留下,打√的就可以进入say byebye了。

就像断奶一样,有个过度的过程


可以自己做断舍离计划或者清单,建议用印象笔记整理,很好用。


手机软体也可以断舍离,卸载掉哪些占用时间的APP,多用在实用必需的软体上,比如印象笔记。


物质的断舍离比精神的断舍离简单,用印象笔记做一个断舍离计划,然后慢慢实现。


比起所谓的断舍离 我更想称自己修一门「只过必要生活」的功课。没必要绝对的扔好多东西,自己舒适就好,方便就好,够用就好。

一、思想准备:先务虚再务实。

我主要看了1个纪录片,和10本以上整理类书籍 。

二、个人实践:体验中生活。

1.每日丢一物 第31天。

我按照近藤麻理惠的方法,具体可参考Netflix纪录片tiding up with Maria Kondo 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bilibili有资源),收拾自己的屋子,按照衣服书记和其他顺序进行。

主要用周五晚上和周末。收拾过程中,整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这样每日处理一物。

处理方式可以是丢弃、转赠、卖出、废物利用。1??丢弃:发黄不再想要的白鞋子、磨损穿了很久的内衣、破洞丝袜、不成双的袜子。2??转赠:衣服转给可以穿我号码衣服的亲戚,学生风格的书包转给正在上学的妹妹,彩色发卡送给来家里玩儿的小朋友。3??卖出:挂在咸鱼。需要周期。4??废物利用:废旧杂志重新叠成纸盒;露洞手套裁剪成橡胶圈;鞋盒被我用来收纳

在这个期间,我每处理掉一件不需要的物品就进行打卡,现在进行到第31天了。

2.物品清单 。

针对我的日用品我制作了一个物品清单,因为我在这三年,非常喜欢囤护肤品,所以我制作了一个清单。梳理自己2021所有的护肤品,这样一目了然,才明白自己有9瓶防晒霜,6瓶精华6瓶水喷雾,5瓶护手霜,4个唇膏产品。

每类产品毫升数、品牌、价格和保质期、开封时间和空瓶时间,都罗列清楚。

标注好应该精简的门类,我的目标是防晒可备2个,使用频次高的物品尽量持有一个,备用一个;使用频次中和低的物品只持有一个。

这样看下来,我需要做的就是管理目前拥有的物品,物尽其用,达到低持有目标,现在,相比于购买行为,做好目前的物品管理让我拥有更大的成就感。

三、阶段收获:打开新的自我。

1.房间整洁度提高。

在这个期间,我打了自己新的一面,习惯性分类收纳,习惯性把每个物品用完都放到原来的位置,习惯性把衣服都叠成方块,习惯性把房间和公共区域的抽屉分隔收纳,收获了整洁。

我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房间的整理,在有余力的时候捎带公共区域:完成厨房调料 抽屉和清洁用品抽屉的收纳,客厅数据线收纳、妈妈常用沙发屉分隔和药物抽屉收纳。

其次是帮家庭其他成员简单收纳:完成裁缝 的线轴收纳、睡衣和袜子 收纳、初步衣橱收纳。

2.不知不觉成为影响者。

我的习惯影响了爸爸妈妈。妈妈因为我给她叠的豆腐块太方便,所以为了维持五斗柜的整洁开始请教我如何叠豆腐块,也会维持这个习惯下去。爸爸也喜欢拿盒子分割抽屉,房间相对来说比以前清爽很多,写完毛笔字的纸想起来就会捆在一起,方便收拾。

也和其他人一起分享,享受技能成果。我教会了邻居阿姨叠纸盒,在朋友情绪不好的时候给她来了个简短的收纳整理。

3.更多的是内心的充盈。

1??我更坚定了。好像管理现在的生活本身就能让我得到足够的快乐,我没因为少购入一件衣服和化妆品而减少幸福感,恰恰相反,我最近的快乐和充足都和购入无关,除非是收到代表他人祝福的礼物除外,我更多喜欢空瓶和物尽其用之感。也更明白消费主义陷阱 也不会因为身边女孩子说这个价钱那个价钱而比较,也不会因为什么东西便宜或者是奢侈符号而动心,比起那些,我更关注我是否需要。

2??我更自在了。这种自在不是因为拥有的多少,而是拥有的质量。控制自己拥有物品的数量,我基本清楚我的东西有哪些,需要的时候在哪里拿到,我舍弃了那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剩下的都是可以直接拿来穿拿来用的,脑袋里不会被无用的东西占据时间和精力。

3??我更关注手里拥有的。物品我更关注自己拥有的,怎么发挥最大价值,在情绪上也更富足了,情感也是。只过必要生活,在物品上我只需要我用到的,拥有了就把它看做是你的一部分,不人云亦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不轻易购买,购买后不轻易丢弃,坏了修补,物尽其用。在情感上也是如此。

不管是断舍离、还是收纳整理、还是必要生活、还是零浪费主义、还是不购买生活、还是极简主义,我想重要的不是名词本身,重要的是践行背后的哲学。持续践行,持续学习,希望我们都能受益。


抛弃你不想要的东西,我指的是所有你的想要的东西,比如你讨厌的人、不喜欢的衣服鞋子等等,你用著很鸡肋的物品等,你可以线试著抛弃一些东西,慢慢等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圈子,自己的家里特别干净


一种是有钱了敢扔了,一种是没钱了不敢买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