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南北都是方位,為什麼只有北是入聲,而不按其他三個的平聲?

這個問題就是莫名其妙開了個腦洞..........突然想到了,然後想知道有沒有啥原因

題主不懂音韻學,文字學,文獻學啥的,如果問得很蠢,請不要噴我,求求樂


這個問題呀,本來我說語言符號有任意性,就算是回答了。但想我畢竟受邀而來,這麼敷衍繳題也不好,那就談談詞源吧。

鄭張祥芳(筆名鄭張尚芳)有一篇文章:

國學資訊 - 東西、南北的本義是什麼 -?

news.guoxue.com

漢語把四方的方位稱為「東南西北」,察其語源,這是依據太陽立名的,而且東西兩名相對,南北兩名相對:

《說文》:「東,動也。從木。官溥說從日在木中。」「西,鳥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鳥棲,故因以為東西之西。」說「東、西」源於動詞「動、棲」是對的,這「動」是起動,「棲」是棲息。因為我國古神話說太陽是三足金烏,清早飛動上天,直到傍晚才歸巢歇息,正符合古人的思想,和他們對鳥類生活的觀察。同樣「南北」也源於動詞「任、背」:《說文》:「南,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北,乖也,從二人相背。」

說「南」的語源是「任」,很對。但其古義並不像《說文》所說的,是樹木在南方利於分枝繁育,而應該解作懷抱。《文選·江賦》「悲靈均之任石」李善註:「(《楚辭》)『重任石之何益』,又曰『懷沙礫而自沉』。……《史記》曰『屈原作懷沙賦,懷石自投汨羅』,懷沙即任石也。」古語「任」就是懷抱,動詞。

古人建房,最重向陽,房北背著陽光,所以叫「北」,古音[北 beeg ] 和 [背 beegs]是一個詞的分化。房南迎著陽光,就像敞開胸懷擁抱它,所以叫「任」(懷孩子叫「妊」,也是同一語源)。古音[南nuum] 和 [任nyum] 也是一個詞的分化。《紅樓夢》里賈母關於鮑二家的說了一句雋語:「我哪記得背著抱著的?」說明「背著抱著」是最易聯想的一對詞,用古語說就是「背、任」了。

照此說來,「東」來自「動」,「西」來自「棲」,「南」來自「任」,「北」來自「背」。

但這不是沒有疑問的,特別是「東」、「西」,相當依賴於漢代的聲訓,這聲訓不完全是左詞源學[1]的地位,不過有時確實透露了一些詞源信息。但不論如何,在這個問題上,貿然引用聲訓未必妥當。四方來說,最可靠的應該是「北」來自「背」。「背」又與「負」同源。

神晶引用了更多的民族語資料,將「西」系聯於「入」,即「日入處」。從歷史比較的角度看,鑒於這麼多民族語都是由這個詞根生成了「西」(如果這些系聯都可信的話),漢語也很可能如此。那麼這個構詞年代相當古老,不可能為漢人所知了,《說文解字》的聲訓就是很晚近的附會了。

為什麼有漢藏語系這一划分??

www.zhihu.com圖標為什麼中國南方的河流大多叫「江」,而北方大多叫「河」??

www.zhihu.com圖標

中古「背」是去聲,「負」是上聲,「背」音與「北」更近,應該是由「背」生成的「北」,為什麼變了調類,王派或許可以解釋為古入聲長短交替,而新派看來是去聲多一個-s,總之應該是一種構詞的形態變化了。看其他例子,變去聲有一條是名詞化,但「背—北」應該是去變入,一時沒想起來例子。

《從上古漢語構詞形態的角度再談商、周兩代語言區別》,羅端,《歷史語言學研究(第六輯)》(2013年)

與「量」平行的還有個「度」,動詞是duó,古為入聲,名詞dù,向來是去聲。從詞義分析就可以看出來是舒聲形態為基式,去聲為變式,再比照形態,就更加清楚,-s(按新派構擬)不管你基式是什麼,都可以附加上去。

而「背」的意思比「北」在前也是沒有疑問的,所以上面列的變去可能並沒有什麼參考意義。王力排比了一些例子,但不是對形態說的,是對轉義根據說的:

《王力文集》 11. 《第十一卷 漢語語法史 漢語辭彙史》,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

《王力文集》 11. 《第十一卷 漢語語法史 漢語辭彙史》,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

順便一提,「東」、「西」、「南」是舒聲不錯,但也不是開音節,「西」、「南」至今有鼻音尾不提(「南」古收-m),「西」上古歸微母,照新派也有-l尾,此字鄭張祥芳構擬為s??l。一般認為上古調類不按音高分,如此看來,收-m、-?、-l還是收-g(都從鄭張祥芳)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分別。

再補充一個,「東西南北」也不是唯一一套,至少還有兩套,商代卜辭有發現,又可與傳世文獻《山海經》、《堯典》相印證(但似乎《堯典》弄錯了)。

參考

  1. ^通常叫俗詞源學,但我認為應該從希臘語?παρετυμολογ?α?譯作「左詞源學」:「自詡高明的資產階級學究約翰·施梅勒爾(Johann Schmeller)(於其Die Mundarten Bayerns grammatisch dargestellt)將謬誤強加給民眾(das Volk),這是我們不能接受的。故而這裡不採取因英語的青睞(其形式為『folk etymology』)而更流行的『俗詞源學』(?Volksetymologie「)這個稱呼。現代希臘語的?παρετυμολογ?α?則只是將這種詞源學說稱為『偏離』,無疑公正得多。?παρ-?τ?μολογ????是我據而構擬的古典形式。」(《理論的批判史與批判的理論史·四》腳註6)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2596570


東南西北只有北是入聲字是怎麼回事呢?東南西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東南西北只有北是入聲字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吧。

東南西北只有北是入聲字,其實是因為語言符號具有任意性,大家可能會很驚訝語言符號怎麼會這麼任意呢?但事實就是這樣,小編也感到非常驚訝。

這就是關於東南西北只有北是入聲字的全部事情了,大家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小編一起討論哦!


東:漢藏語系的Chepang語(尼泊爾境內)有一詞根「tho?-」表示「亮」,推測與漢語「東」同源。我曰:這個語義使用鼻音尾是很形象的。

南:沙加爾認為和「腩」、「妊」同源,詞根本義是「肚子」。我曰:肚子是軟的,所以讀*n??m沒問題。

北:同時,沙加爾認為「北」和「背」同源。我曰:背是硬的,所以有入聲尾。


你不如問「為什麼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隻有三是平聲其它九個全是仄聲」(平水韻里


偏個題。其實東南西北里蘊藏的音韻學知識還挺多的,挨個舉個例子。東是廣韻韻目排第一的字,南是中古閉口韻的字,西是尖音字,北是入聲字。

初學者學習音韻,把東南西北里蘊含的這些知識都搞透了,音韻學其實也就入門了。


「東西南北」為什麼只有北為入聲?

「春夏秋冬」為什麼只有夏為去聲??

「江河湖海」為什麼只有海為上聲???

「魑魅魍魎」為什麼只有魑為平聲????

哦,還是「妖魔鬼怪」最好,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全了(?ω?)hiahiahia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2046360


就算不是入聲也是第三聲,屬於仄聲,有什麼值得糾結的嗎?按現代漢語讀一二聲但屬於入聲字的才需要注意。


因為你不會方言

河南話北就是一聲

粵語輕聲調

湖南話是白

Hmmmm...

只聽得懂這些,其他的再問


那就要回答為什麼東西南北中只有北是合體字了。


入聲字是中國最早的字,最早的字都是輔音字,相當於漢語拼音二十三個聲母字。入聲的特點是基本無尾音,也可認為母音都是/e/。

「北〞為什麼是最早的字?這是因為中國的地理位置在北半球,星空中唯一不動的星是北極星,北極星可認為是時間和空間的坐標原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腓尼基字母的「B(beth)」和漢字的〝北」對應,beth的be是北,th是星,beth的字形同甲骨文的「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