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学过钝化反应,稀硫酸能腐蚀钢铁而浓硫酸不能。而高中言浓硫酸必浓度98%,然而浓硫酸的浓度定义为何?是否存在于一个临界点,使得在这个临界点以上的硫酸不能腐蚀钢铁,而临界点以下的硫酸能腐蚀钢铁?


谢邀。

真的是学海无涯。

我是不知道浓硫酸要到什么程度才能叫浓啦——起码浓到硫酸根的氧化性能够体现出来吧我想。

维基上的分级是这样的:

硫酸亦可被制成其他形态。例如,将高浓度的SO3打入硫酸可制成发烟硫酸(H2S2O7)。有关发烟硫酸的浓度,人们通常以SO3的百分比作准或者是H2SO4的百分比作准,两者均可。一般所称的「浓发烟硫酸」的浓度为45%(含110.1% H2SO4)或65%(含114.6% H2SO4)。100%纯发烟硫酸(焦硫酸)为固体,熔点为36 °C。

与此同时,在百度的时候学到了新的知识:

原来一肚子坏水儿说的是这个意思啊。


题主您好!

对于您的提问,我有以下两个答复:

一、溶液的稀和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溶液的稀和浓的界定是人为定性的,而相应的客观定量的概念则是浓度。通常认为质量分数大于等于70%的纯H2SO4的水溶液为浓硫酸。

二、所谓钢铁实际上是合金。由于不同种类的钢铁成分不一样,其耐酸蚀的能力也是有区别的,严格来讲不能一概而论,即不存在一个如您所说的「临界点」。当然,对于某种组成确定的钢铁来说,这个问题尚且还有讨论的价值。


百分之七十以上浓;七十以下为稀!


浓和稀只是相对概念。

不存在某一个明确的类似于晶体熔沸点那样的分界点来将不同浓度的硫酸区分成【浓】于【稀】。

硫酸的强酸性、强脱水性与强氧化性是H2SO4这种分子所具有的属性;浓度只是决定了单位物质的量/体积/质量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2SO4分子的个数,而单位物质的量/体积/质量的硫酸溶液中H2SO4分子的个数决定了在你加入另一种反应物时能够和新的反应物发生反应的概率——

打个比方:

a班和b班各有50个人,在a班里你有5个认识的同学,在b班则有15个,那么现在把你的眼睛蒙上,让你分别去a班和b班随便找一个同学并带出来,但是只有你认识的同学才会出来。

那么这个时候,你在b班带出来1个同学的概率就是从a班带出来1个同学概率的3倍。

那么H2SO4分子对应的就是你认识的同学,而带出教室这个过程代表的是发生化学反应;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浓度为15mol/L的硫酸要比5mol/L的硫酸具有更强的酸性、脱水性与氧化性。

所以说强弱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概念,那为什么还能叫体积分数98%的硫酸是浓硫酸呢?

因为强弱是人为定义的,定义的依据是在一定的时间尺度下能观察到多大程度的变化:

98%硫酸可以在十几秒之内就让你观察到白糖变成黑面包,人的皮肤被烧得焦黑;而5%的硫酸却需要数十分钟才能让你感到切肤之痛……

人为的主观定义就是这么来的……

——

最后重复一次,浓硫酸和稀硫酸没有分界点,其性质是随浓度平滑过渡的。


所谓的浓和稀只是相对

50%相对15%就是浓

只是一共相对的概念而已


没有严格界限,但依稀记得老师讲过,2mol/L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