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美国的低人权优势震惊到了,以前以为你美利坚是人权至上,我说我有300枚核弹头那你就不敢动我,现在发现300枚核弹头镇不住美利坚国内的战争狂人了

2.给爱好和平的世界群众打预防针,到时候突然拿出上千核弹头你们别惊讶(临时决定建造的山东舰和近几年国防工业的赶进度一般的发展速度可以看出上面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是悲观的,要是突然能拿出上千核弹头我反正一点都不奇怪)


有一个政治笑话:

问:为什么要攻打伊拉克?

美国:我们怀疑他们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问:那为什么不攻打俄罗斯、中国?美国:因为他们真的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前几天,胡锡进的一条微博引起了轩然大波。

「中国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将核弹头数量扩大到千枚的水平,包括至少要有100枚东风-41战略导弹。」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更有人惊诧,

中美关系已经发展到核战争的边缘了吗?

1. 核威慑的黑暗森林法则

关于核武器,

人类经过无数次推导,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

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核战争一旦爆发,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世界毁灭,

所以爱因斯坦才会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哪些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使用的一定是木棍和石块。

那是不是说,

原子弹的逻辑就是「我有,你就不敢」?

事实并非如此。

核威慑并不是单纯的有无区分,

也不是简单的「1000颗就可以压制500颗的」数学问题,

核武器与其说是一种基于军事的威慑,

不如说它是一种基于猜忌的恐怖平衡。

看过硬科幻小说《三体》的同学一定还记得书中的「黑暗森林法则」。

简单说就是,

当我无法判断对方的是否会攻击我,

同时认为对方也无法判断我是否会攻击他时,

一条无限循环下去的猜疑链便会形成。

猜疑链一旦形成,最后的抉择一定是:先下手为强。

而在宇宙中,当高级宇宙文明发现了一个未知文明时,由于「猜疑链」和对方「技术爆炸」可能性的存在,最佳的选择永远都是:立刻消灭对方。

所谓,他人即地狱。

在《三体》中,三体文明是高于地球文明的,三体一颗「水滴」便能摧毁了人类整个舰队。

但主人公罗辑利用了「黑暗森林法则」,找到了威慑三体人的方法:如果三体人继续入侵地球,罗辑就利用太阳核弹链,向全宇宙广播三体世界与周围三十颗恒星的相对位置。

按照「黑暗森林法则」,地球和三体星球必将遭到高阶宇宙文明的毁灭性打击。

三体人被迫妥协,撤走了军队。

黑暗森林威慑就此建立,并为地球带来了长达62年的和平时期。

简单讲就是:虽然我打不过你,但是我有办法毁了你。

这一点在核威慑中同样适用。

1963年,美国认为:美国在遭受到苏联的先发核打击后,残存核力量仍然能够毁灭苏联四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二的工农产业。

1967年,苏联认为,苏联也具备同样的报复能力。

美苏间的核威慑平衡得以建立。

这一切的大前提就是:相互都有足以毁灭对方的能力。

那么,这个能力就是核弹头的数量吗?

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在《三体》中,太阳核弹链和引力波发射台均可向宇宙广播三体坐标,

但是最终,当三体人真的进攻地球时,

地球人几乎丧失了这一能力。

引力波发射装置被全部摧毁,

太阳核弹链也没能发挥作用,

最后,是一艘在太阳系外的「万有引力号」飞船成功广播出去了三体星球的坐标。

地球的报复行动差一点就彻底失败了。

在核威慑中,这种能力被称为「二次打击能力」。

即,在遭受到敌人的第一轮核打击后,还有多少核设施依然具备攻击力,以及这种攻击力是否足以毁灭掉对方的国家。

这不仅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核弹头,还需要多种多样的核武器投射工具,

它们可能是发射井,可能是轰炸机,可能是核潜艇,也可能是核导弹列车......

它们就是核威慑中的「万有引力号」。

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才真正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核打击能力。

那么,拥有了二次打击能力,我们就具备了足够的核威慑能力了吗?

还不够,

我们还需要一样东西,

那就是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

在《三体》中,为什么罗辑维持了62年的黑暗森林威慑被打破?

是因为新一代执剑人程心敢于按下开关的几率只有可怜的10%。

结果就是,地球人所有的威慑力都被打了一折。

脆弱的威慑平衡,顷刻间便崩塌了。

在「执剑人」交接仅仅15分钟后,三体人进攻了。

所有的引力波发射台均被摧毁,

而程心也正如三体人所预测的那样,没能按下广播的开关。

最终,「万有引力号」发出了坐标,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均被毁灭,

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

就是作为防御方的地球人失去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

而现实中的核威慑,远比小说中更为复杂,

三体人的思想是透明的,不会撒谎,不会欺诈,更打不了心理战,

但是,在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中,

除非按下核按钮,否则战争的迷雾永远不会散去。

你永远不确定对方的真正实力,

对方也无法确定你的真实意图。

你可以夸大力量,释放假消息,打心理战,

但最重要的是,你得让对手相信,你拥有足以毁灭他们的力量与决心。

用基辛格的话说:「一个被认真对待的虚张声势,远比一个真正的威胁更具有威慑力。

所以,没人能够确保两个核大国就一定不会爆发核战争。

毁灭对方的力量,

同归于尽的决心,

让对手相信的能力,

这三者缺一不可,

这就是基辛格在1961年提出的著名的有效威慑三要素:「有力量,有使用力量的决心和使潜在侵略者估计到这两点。」

那么,现在的中国是否拥有了足够的核威慑能力呢?

事实上,决定这一点的,

并不是我们怎么想,而是美国怎么认为。

2. 与狼共舞

美国从来都是一头狼,

核讹诈就是它最为锋利的牙齿。

1950年之前,中国并没有受到过核讹诈,

那时的中国太过弱小,在美苏眼中,根本没有核讹诈的价值。

但是,1952年朝鲜战争一役,

中国正式登上世界舞台,

核讹诈也从那一刻开始,如影随形。

朝鲜战争,美国不止一次地声称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携带完整原子弹的轰炸机一度已经前往关岛。

炮击金门战役,美国再次挥舞著「核大棒」,威胁中国撤军。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曾经的老大哥苏联亦向中国投来了恶意,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而解决的方法就是核打击。

那是一种怎样的恐惧?

夹在美苏这两个核大国之间,核弹最大的可能就是落在中国这片无核的土地上。

明明知道对方只要「啪」地一下,便可以消灭掉我们全家,我们却依旧不得不豁上性命去做大佬的马前卒。

当毛泽东表示「中国不怕核讹诈,如果美国实施核打击,中国政府将退守延安继续斗争"时,背后又该是怎样的无奈与决绝。

1964年,罗布泊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的命运从此改变。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中国的核动力潜艇下水。

1976年,小型核弹头试验成功。

1981年,夏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下水。

1988年,中子弹试爆成功。

1996年,中国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宣布暂停核试验。

一路走来,中国的核原则只有一个:最低限度核威慑。

那么,中国到底拥有多大的核打击能力,多少才能满足最低限度核威慑?

这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理论数据。

60年代,中国虽然完成了原子弹的试爆,但实际上,当时中国的核打击能力根本无法与美苏媲美。只是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无核到有核的飞跃,已经足以保障当时中国的核安全。

80年代,中国拥有了DF-3(东风3型中程地地战略导弹),可以威慑到莫斯科,但依旧无法威慑到美国。

90年代,中国拥有了DF-5(东风5型洲际地地战略导弹),此时中国的核打击能力已经可以威慑到美国了,但也仅此而已了。

按理说,几十枚核武器的规模,根本无法与美苏建立起真正的核威慑平衡。

但事实证明,足够了。

不是因为核武器数量足够多,

而是因为美国当时最大的敌人不是中国,而是苏联。

再之后,1991年苏联解体,

美国又忙著打海湾战争和抢夺苏联的势力范围,忙得不亦乐乎。

待到美国闲下来打算对付中国时,

2001年「911事件」爆发,

美国再次被反恐战争牵扯了全部精力。

于是,这几十枚东风导弹,便护著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一路向前,

直到2010年。

2010年,中国发生了两件事。

在这一年,

1. 中国的GDP超过了日本,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2. 中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工业生产国。

美国人突然发现,中国的体量不但变得比日本大,甚至都快要超过美国了。

中国是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如此可怕的庞然大物的?

一时间,各种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此时,不管中国再怎么韬光养晦,

在美国人眼中,中国都不再是那个只会乖乖生产玩具、服装的发展中国家了。

中国那几十枚东风导弹,是否还能护得中国周全?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俨然成为美国的头号敌人,

我们并不能确切地知道中国现在拥有的核打击能力到底有多大,

按照西方研究机构的估算,大抵是几百枚核弹头的规模,

即便如此,与美国的核打击能力相比,依旧是天上地下。

无论我们如何解释,中国没有称霸的想法,

无论我们如何妥协,让渡给美国更多的利益,

但是,

只要美国认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不除不快,

只要美国认为中国的体量与其核威慑力不匹配,

只要美国动了想要使用核武器的念头,

中美之间原本建立的核威慑平衡,就势必被打破,

届时,中国该怎么办?

如何才能让美国相信,中国不但有毁灭美国的能力,更有同归于尽的决心呢?

美国从来都是一头狼,

对付豺狼,就得有猎枪。

3. 中国不会成为伊拉克

5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账号上发布了一条动态:

「中国不会成为伊拉克。」

配图是美国CNN的节目报道截图。

在节目中,CNN主持人、时事评论员法里德·扎卡里亚直言:「美国官员逼迫情报界得出一个病毒从中国泄露的结论,这让我想起了伊拉克战争的开端。

2003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曾拿著一小瓶疑似洗衣粉的白色颗粒物质,在联合国安理会指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以此为理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十几年过去了,美国在伊拉克找到了什么?

什么也没有,

只剩下一个残破分裂的伊拉克。

那种被占领、被瓜分、被欺凌的苦楚,

对于中国人来说,何等熟悉。

那是国人都无法忘却的历史,

更是国人绝不允许重演的历史。

曾经看过一个90年代的街头采访,询问当时的人们如何看待几十年后的中国。

他们穿著最朴素的衣服,骑著最简单的自行车,用最质朴的微笑,描绘著他们想像中国家未来的样子。

你无法想像,每一个被采访的路人,他们的眼中都闪著光,

那是对国家,对自身未来充满希望的光芒。

「我想21世纪的中国,吃的穿的玩的交通都会改善很多」

「我想和美国日本差不多吧,应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中国一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不单只追上香港,可能还会追上日本。」

在那之后,

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与代价,

才让中国走到今天这一步。

时至今日,

如果我们陷入了对手的核讹诈,

如果我们无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构建出一个稳定而安全的大环境,

资金便不会流向中国,

人才也不会流向中国,

技术和贸易同样不会流向中国。

上天不会再给中国第二次机会,去走一带一路,去建设智能制造2025。

如果不能捍卫中国这百年一遇的发展机遇,

今日之国人,何以面对前人的希冀?

国歌里的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永不过时。


再次修改,感谢评论区的朋友指正,原答案已修改

修改

在这里辟个谣,关于氢弹,我国现役的几百个核弹头全是氢弹,核大国的所有战略核武器也都是氢弹,但是美军依然有一定数量的战术核武器,这里面可能有裂变弹,但绝大多数也为氢弹。为什么弹头一定是氢弹,因为氢弹可以做到比较极致的小型化的同时拥有巨大的威力,方便投掷,而原子弹虽然也可以把威力做大,但是体积重量也会较大,几乎失去实战价值。只有小型化的氢弹才能在一枚洲际导弹上搭载多个弹头。现役的核弹有一个8000吨级的初级,这个用来干嘛的学过一点物理的都是知道。还有,我国曾经部署过的威力最大的核弹是440万吨级的,用于东风4和东风5,很可能已经退役。

另外关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表述,在没有官方更改的情况下,请不要做过多脑补,这就是很简单的核反击战略,但是如何具体执行有许多复杂情况,就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了。

还有关于洲际导弹的射程和载荷,有一点需要明确,最大投掷重量和最远射程是相互矛盾、不可同时达到的。以我国的东风26为例,常规弹头版的最大射程为4500公里左右,但如果改成核弹头,射程可大幅增加到6500公里以上,因为投掷重量差了一吨多。同样,东风41的十个弹头和14000公里射程也是不能同时实现的。

泻药。

首先,我想说我国的保密做的确实好,胡编这样的消息灵通人士都不知道我国到底有多少个核弹头,以为外媒宣传的就是我国实际掌握的核弹数量。只能说外媒的洗脑功力确实强,从250到290再到300,很可以。

其次,核武库的透明度和核战略息息相关。比如说我国为什么没有像美俄两国一样挖那么多导弹发射井,因为发射井最适合第一轮核打击,而我国一直强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说白了,就是核反击战略,而核反击战略下,如果没有健全的早期预警系统,是无法保护发射井的安全的,所以有那20口井,做个样子,真逼急了也顾不上许多,首先发射出去也会对敌有重大杀伤,所谓敌人放心我也放心。

还有,我国的核武器长期以来的假想敌并不是美国,而是苏联。苏联冷战时期和中国关系很差,两国都在边境附近囤积了大量兵力,当时的军队建设一直都是以苏联为假想敌,而威慑苏联其实并不需要真正的洲际导弹,所以长期以来上层对洲际导弹也并不十分热衷,即使是最早的可以打击美国本土的东风5,因为发射井的位置原因,实际上也不能对美国本土进行较好的威慑,实际上还是对著苏联的。如果对付苏联,那之前较少的核弹头的数量就可以理解了,只需要能有效威慑莫斯科即可,思路和英法是一样的,无力在核武库上与苏联抗衡,就最大可能的让苏联害怕就行了。要知道,以前的东风4和东风5使用的弹头可是440万吨当量的,威力比英法的大得多。

中国真正调整核武器的威慑目标实际上还是1999年的大使馆事件,那个时候高层真切的感受到了大洋彼岸的敌意,才下决心的重新大力发展核武器,尤其是核武器的载具——弹道导弹。巨浪2大约是在同年立项,东风31的装备和改进也大大加快,以及东风41的立项、轰6K的推出、094型战略核潜艇的研制与建造等等项目,在新世纪都提上了日程。

我国对于核武器本身的数量增长和核武器载具的增长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很典型的有多少米做多少饭。我国核武器的一个规律是,重视核武器的突防能力和安全性,不极致追求小型化。所以,我国没有像俄罗斯一样,在单个核武器载具上装太多核弹头,但是更加强调突防能力和分散部署,尽可能的保护自己的核武器,避免一锅端,同时尽可能的延长射程。所以在东风5B服役之前,我国一直没有真正的搭载多弹头的洲际导弹(东风31系列可以使用多弹头,但是威力会下降,反而不如单弹头好用)。我国真正实现对强敌的比较有效的核威慑,实际上没有多久,2010年左右吧,手上终于有了能比较靠谱的打击到美国本土的核武器。相比于核武器的总数量,能在敌人的头上炸响的核武器才是好的核武器。

我国在新世纪的前二十年里面已经成功打造出了三位一体核威慑的骨架,现在只需要往里面填肉即可,这个工作要轻松一些。现在的核武器载具,东风41和东风31AG都是很可靠的武器,东风5B/C也有强大的投掷能力,巨浪3的试射也有条不紊,空射的弹道导弹也已经诞生,还有其他正在研制或者可能已经服役的高超音速洲际导弹,核武器的载具数量也在比较快速的扩大。多说一句,我国的核武器载具不止洲际导弹,去年阅兵时的战略打击模块,除了首先出场的东风17,后面的武器都有使用核武器的能力。东风21有威慑印度的任务,东风26有威慑俄罗斯、西欧和美国阿拉斯加的重任,所以使用核弹的火箭军导弹旅要比想像中的多得多。现役的洲际导弹旅根据公开报道,已经超过十个,加上一定数量的中程导弹旅,巡航导弹旅,空军的轰炸机部队,海军的核潜艇,我国实际的核武器数量比胡编认为的要多得多,当然对比强敌来说,还差得远。我国现有的原材料制造两千个核弹绰绰有余,如果下决心大规模扩充核武库,原材料不是限制问题。以我国的核武器小型化技术,一枚弹头消耗的钚少于2公斤。

拥有一支强大的核威慑力量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实盾牌,也一贯符合我国坚持用真理说服人的准则。


昭和的本质不是赌国运,而是拿梭哈当常态——嵩

东风5甲型陆基弹道导弹作为国本所系,靠经商补贴获得的利润才勉强完成研发工作,据说研发经费不足一亿。

1982年宜昌827厂氚生产堆下马

1984年第一代核弹定型后,核研发与核试验停止整整两年

1984年建成80%的重庆816厂钚生产堆下马

1987年404厂钚生产堆停堆而转产钛白粉,兰州504厂和和平814厂停止生产高浓缩铀

1987年广元821厂钚生产堆停堆,武器级裂变材料生产至此告终

作为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我们的战略核反击力量特别是至关重要的二次核反击力量赖以生存的基石核潜艇,在1988年092定型,同型2号艇的生产计划被取消

1990年于1977年开工建造的最后一艘091型完工,093/094的研制直到1994年才展开,期间整整四年核潜艇团队解散

作为战略核反击核心力量的潜射弹道导弹的巨浪1于1988年定型,1999年巨浪2立项,期间整整11年,潜射导弹研发团队解散

由于80年东风5试射完成后整整九年无所作为,东风5甲在80年代最后一年才立项,导致当苏联解体,中国空前孤立的时刻,我们并不具备向美国本土投送核载荷的能力

以文恬武嬉的亡国之姿在列强环伺,风起云涌,天下巨变,外敌虎视眈眈,内鬼上窜下跳的大争之世滥赌数十年,赌对方会被上一代英雄们的余威震住,不会在自己最脆弱,最孤立的状态下一巴掌拍死自己,最后还能全身而退重新上路,什么叫赌神啊(战术后仰)

你问裕仁?他那叫赌?他算个屁的昭和。他也配?

久赌必输,不赌为赢,拉登不常有,赌赢当收手,再赌剁手,谁赌剁谁。


胡锡进看到了什么,强烈主张中国扩大核力量

中国到底需要多少核武器?什么叫核武器「够用」?老胡在昨天的微博中呼吁,中国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将核弹头提高到千枚以上,东风-41导弹装备到百枚以上。

中国的核武器规模在过去够用了,能够产生足够的核威慑,不意味著今后它们还够用,所产生的核威慑足以抑制美国的对华战略野心和躁动。

过去中国没有被美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中国只要能够有发动第二次核打击的有限力量就足以威慑美国。因为美国对与一个「二流国家」较劲,它愿意承担的风险,与它同一个已定性为头号战略对手博弈所愿意承担的风险,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一个小国有几枚核弹,又敢「玩命」,就足以吓住美国,因为美国被小国反咬一口,不值当。而主要竞争对手之间的战略博弈则完全是另一个逻辑。

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亮相的「东风-41」洲际导弹

今天中国已被美国确定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美国有可能举全部力量压制中国。在它认为必须实现这种压制的时候,它是很可能愿意冒当年美苏古巴导弹危机那种风险的。中国走到了今天的这个位置,我们所需要的核威慑,与之前我们所需要的核威慑已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上了的。

中国要有美国想豁也豁不起的真实力量,也就是说,如果美国模拟与中国打核战争,它也没有打赢的任何胜算,而不是在经过对中国一轮核打击后,中国还有可能剩下几枚核弹对它进行报复,中国现在需要的是这种核威慑。

我想对大家说,中美如果在台海、南海发生严重军事对峙,双方在开第一枪的时候,脑子里就会以闪电的速度想到核力量对比。支持双方不后退意志的,最终都是核盾牌。

中国的核武器数量远小于美国,但是台海、南海靠近中国,牵动中国的核心利益。它们远离美国,是美国的非核心利益。这种与核心利益的远近差距修补了中美的核力量差距,从而形成平衡。但是如果美国认为必须在台海、南海这里制服中国,认为制服中国本身就是它维持霸权的核心利益,那么平衡就可能被打破。看看美国政客们这两年越来越疯狂的这股劲,华盛顿正在朝著必须压倒中国的歇斯底里移动。

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亮相的「东风-41」洲际导弹

核战争是难以思议的,但是核威慑每天都在默默起作用。美国的对华傲慢中肯定有一部分来自于它的对华核优势,我的这个判断大家同意吗?而这样的傲慢是有可能在今后越来越多转化为华盛顿的实际对华政策的。那些中国核武器「够用就行了」的主张者们请注意一点,特朗普上台后,大力增加美国的核武建设,他的目标指向的是谁?难道不包括、甚至不主要是中国吗?华盛顿在霍霍磨刀,如果我们无动于衷,这行吗?

老胡是坚定的和平爱好者,莫说核战争,普通战争我都坚决反对。但是和平不是「好话好说」来的,更不是跪来的。核武器不应是真正用来使用的,然而它不光是军事工具,同时是对美政治的基石,也是对美心理的支柱。中国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而且我们永远不会对无核国家进行核威胁,但是我们的核威慑如果相对削弱了,那么中国在美国面前的原则坚持就有可能某一天被压弯。老胡最后想说,在中国已经被美国当成头号竞争对手来谋算的时候,如果我们还拿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对美核威慑的定义来指导今天的博弈,那将是中华民族的莫大悲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