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对于金庸武侠系列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十四部长篇作品里,有的架空,有的则具有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历史背景。倚天屠龙记属于后者。

有历史背景的,文中往往穿插著一些名垂千古的帝王将相,如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岳飞、耶律楚材、朱元璋、皇太极、乾隆,但是男主角里真实的人物就一个:大理宣仁帝段正严(段誉)。

张三丰是神雕和倚天之间的承接性人物,属于男女主角之下的关键性标杆人物,最重要的:他是历史上真正有记载的道家奇人,也确实被武当派承认为太极拳剑的发明人。

历史上没有郭巨侠神雕侠张教主,但确实有张真人。历史上没有降龙十八掌和乾坤大挪移,但是有太极拳剑。段誉虽然是大理国真实的一代守成之主,但和武学其实是不沾边的。

像这样一个人,金庸怎么拔高他,都几乎不为过。事实上金庸也做到了。他的修为应该如同扫地僧、独孤求败一样,位居金书同时期的主角团之上。他的形象标志著整个武林的泰山北斗,也标志著民族的正义感(反抗胡元,恢复中华)和本真良知(对待正邪教派的态度)。他不能随便下场再打架,基本是为了游戏的平衡。

至于那位比较张三丰受伤和郭靖受伤的——

张真人受伤:

张三丰见空相伏地久久不起,哭泣甚哀,便伸手相扶,说道:「空相师兄,少林武当本是一家,此仇非报不可……」他刚说到这个「可」字,冷不防砰的一声,空相双手一齐击在他小腹之上。

  这一下变故突如其来,张三丰武功之深,虽已到了从心所欲、无不如意的最高境界,但哪能料到这位身负血仇、远来报讯的少林高僧,竟会对自己忽施袭击?在一瞬之间,他还道空相悲伤过度,以致心智迷糊,昏乱之中将自己当作了敌人,但随即知道不对,小腹中所中掌力,竟是少林派外门神功「金刚般若掌」,但觉空相竭尽全力之劲,将掌力不绝的催送过来,脸白如纸,嘴角却带狞笑。  张无忌、俞岱岩、明月三人蓦地见此变故,也都惊得呆了。俞岱岩苦在身子残废,不能上前相助师父一臂之力。张无忌年轻识浅,在这一刹那间,还没领会到空相竟是意欲立毙太师父于掌底。两人只惊呼了一声,便见张三丰左掌挥出,拍的一声轻响,击在空相的天灵盖上。这一掌其软如绵,其坚胜铁,空相登时脑骨粉碎,如一堆湿泥般瘫了下来,一声也没哼出,便即毙命。  俞岱岩忙道:「师父,你……」只说了一个「你」,便即住口。只见张三丰闭目坐下,片刻之间,头顶升出丝丝白气,猛地里口一张,喷出几口鲜血。

郭巨侠受伤:

但便在此时,尼摩星著地滚进,铁蛇挺上,蛇头已触到郭靖左胁。郭靖全身内劲有七成正在对付金轮法王,三成震开潇湘子的杆棒,全无余力抵御铁蛇,危急中左胁斗然向后缩了半尺,总算避过了敌招最厉害的锋芒,但铁蛇蛇头还是刺入他胁中数寸。

  郭靖一运气,肌肉回弹,铁蛇进势受阻,难再深入,跟著飞起左腿,将尼摩星踢了个筋斗。尼摩星眼见铁蛇刺中要害,这一招定然送了郭靖性命,「蒙古第一勇士」的荣号已经稳稳到手,大喜之下,万料不到敌人竟有败中求胜的厉害功夫,这一腿正中胸口,喀喇一响,三根肋骨齐断。

  这一边潇湘子和尼摩星同时挫败,法王却乘虚而入,掌力疾催。郭靖左胁气门已破,再也抵挡不住,只觉一股大力排山倒海般压至,再行硬拚,非命丧当场不可,只得卸去掌力,以本身二十余年上乘内功强接了这一招,身子连晃,哇的一声,喷出一口鲜血。他命虽垂危,还是顾念杨过,叫道:「过儿,快去抢马,我给你挡住敌人。」

  杨过眼见他拚命救护自己,胸口热血上涌,哪里还念旧恶?心想郭伯伯义薄云天,我若不以一命报他一命,真是枉在人世了。当即从他背上跃下,将君子剑舞成一团剑花,护住了郭靖,势如疯虎,招招都是拚命。法王与潇湘子一呆,叫道:「杨过,你干什么?」杨过不答,刷的一剑向法王刺去,剑尖颤动,又向潇湘子回刺。两人见他双目通红,神情大异,不由得退开两步,都料他要抢那「蒙古第一勇士」的名号,要独占击杀郭靖之功。  郭靖道:「过儿快别理我,自己逃命要紧。」杨过只道:「郭伯伯,是我害了你,今日我和你死在一起。」剑光霍霍,只是护著郭靖,竟不顾及自己安危。  法王与潇湘子提起兵刃,一齐攻向郭靖身前。但杨过剑招灵动,竟逼得二人近不了身。蒙古数千军马四下里围住,呼声震动天地,眼望著三人激斗。  郭靖连声催杨过快逃,却见他一味维护自己,又是焦心,又是感激,触动内伤,再也支持不住,双膝一软,坐倒在地。

相比之下,郭靖本来就在激斗之中,对敌方的伤害是有所防备的。金书的内功通识是:武功高手运内功防御敌人的进袭,则可以起到良好的减伤效果,郭靖受尼摩星一铁蛇只是皮肉伤,金轮法王的全力一掌才是杀招。郭靖纵然「卸去掌力」,以内劲接内劲,也是口吐鲜血且无法再站立行动,是由杨过背负著逃离蒙古大营的。最后逃出生天的时候,郭靖已是几乎不省人事——

红马追风逐电、迅如流星,片刻间已将追兵远远抛在后面。杨过抱住郭靖,问道:「郭伯伯,你怎样?」郭靖「嗯」了一声。杨过探他的鼻息,只觉得呼吸粗重,知道一时无碍,心头一宽,再也支持不住,便昏昏沉沉的伏在马背上,任由红马宾士。

而张三丰是在全无防备之下受了上乘外功的全力一击,且好一会没有反应过来这是要杀他。然后反应过来之后就是先轻轻一招料理了刚相,然后干了几件事情:运劲疗伤,试演太极拳,交代后事,自己大踏步走出去到前厅会赵敏一行人,准备对战阿三。

张三丰微微一笑,心想自己虽然身受重伤,但若施出新创太极拳中「以虚御实」的上乘武学法门,未必便输于他,所难对付者,倒是击败阿三之后,那阿二便要上前比拚内力,这却丝毫取巧不得,这一关决计无法过去,但火烧眉毛,且顾眼下,只有打发了这阿三再说。当下缓步走到殿心,向殷天正道:「殷兄美意,贫道心领。贫道近年来创了一套拳术,叫作『太极拳』,自觉和一般武学颇有不同处。这位施主定要印证武当派功夫,殷兄若是将他打败,谅他心有不甘。贫道就以太极拳中的招数和他拆几手,正好乘机将贫道的多年心血就正于各位方家。」

——所以不能看角色说什么,要看他们做了什么。

刚相和阿三是西域金刚门的师兄弟,武功当在伯仲之间。何况金刚门武功也不宜小觑,毕竟火工头陀当年也是打得少林寺数十年不振的恶人。

金轮法王即使当时武功尚未大成,但其内外武功的综合修为应当在阿三、刚相之上,也强于少林寺的神僧(阿三杀死空性),郭靖饶是全力防备卸去掌力,挨了他一下,也是失去了行动能力。而张三丰至少还能行动自如,甚至还能继续打架。

再说,金书的人物发育曲线,通常是从青少年启蒙,到中壮年趋于大成,再到老来气血衰弱,走下坡路。部分人物能通过极强的内功修为尽量延缓这个衰落的过程。

郭靖是正当盛年,武功也已大成,按说是在自己的巅峰状态。十六年后,神雕侠武功大成的时候,郭靖已年届花甲,鬓边飞雪,也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张三丰当时已经快110岁了,仍然在闭关琢磨新武学,修为境界仍在不断精进,但是气血的衰老是不可逆转的。这尤其不利于硬抗物理伤害——四十多岁的人跌一跤和百岁老人跌一跤,后果会大相径庭,大概可以类比两人受伤吧。

综合这些表现上来看,张邋遢确是比郭巨侠要高一筹的。


不考虑那种机械降神,作者天生设定他无敌的选手(比如扫地僧)。

其他比如独孤求败,你就确定这么个人就一定比五绝强吗?要知道按书里的描述,杨过在同龄下的剑术进展和他是一样的。

张三丰道理差不多。

这俩能被称为传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自己创立的武学体系。


一般性评价一个人武功高低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其一拥有出色的战绩。其二留下绝世武功传世。

但是这两点,张三丰的表现好像都很平凡。论战绩,张三丰看似天下第一很多年,但是他好像没有击败什么像样的对手。他自己都说过生平遇到内力绝顶之境的只有张无忌和五绝寥寥数人。

除了张三丰以外,天下最强的高手就是阳顶天、三渡之流。

他甚至有被外功极强、内力平平的刚相一掌打得静养三月的黑点。神雕中期,郭靖被金轮正面一击,也不过数日就康复。与郭靖相比,张三丰的表现太掉价。

张无忌崛起后,多次被人认为不如张无忌,甚至旁白说张无忌的内力当世无人能及。百岁寿宴上甚至被那些白道高手认为挡不住三空联手。

至于流传下来的武功,武当虽然和少林号称各擅胜场。但是太极拳剑的确完败于九阴白骨爪和白蟒鞭。

后世太极剑的评价也远不如独孤九剑、太玄经、葵花宝典这些武功。


没有高估,但也没必要神话!倚天屠龙记里面的张三丰是绝顶高手,但绝顶高手也不是一天就练成的。张君宝他毕竟是人,不是生来的天才,更不可能什么都可以无师自通。

俞莲舟的话里面,其实隐藏了张三丰与神雕侠侣的另一次邂逅。这次邂逅,让张君宝武功突飞猛进,甚至超过了五绝级别。同时对张三丰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

神雕末,那时候的张三丰还是张君宝,他和杨过夫妇有一次见面,华山顶上,杨过传给他四招,并制服蒙古三杰中的尹可西。

但很多人不知道,按照小说里面的隐藏伏笔,张三丰和杨过夫妇还有一次见面,这次见面的时间,则是郭襄出家以后。此时张三丰已经四五十岁了。

张翠山夫妇从冰火岛回来,半道遭到峨眉派拦截,俞莲舟对峨眉派手下留情,并对殷素素说起峨眉派和武当派的渊源。这事张翠山早听师父说过,殷素素却是第一次听到,极感兴趣,说道:

「原来峨嵋派上代与武当派还有这样的渊源。这一位郭襄郭女侠,怎地又不嫁给张真人?」

张翠山微笑斥道:「你又来胡说八道了。」

俞莲舟道:

「恩师与郭女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后,此后没再见过面。恩师说,郭女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那便是在襄阳城外飞石击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杨过。郭女侠走遍天下,找不到杨大侠,在四十岁那年忽然大彻大悟,便出家为尼,后来开创了峨嵋一派。」

殷素素「哦」的一声,不禁深为郭襄难过。

注意这段话,有这么几个信息:

1. 少室山分手后,郭襄和张君宝再也没有见面

2. 张君宝知道郭襄爱的人是杨过

3. 张三丰知道郭襄四十岁出家遁入空门

4. 张三丰知道郭襄走遍天下,寻杨过未果。

这里透露了一些矛盾的东西

少室山分手后再也没有见面,这个是前提。

郭襄是成名女侠,四十岁出家创立峨眉派系,这个武林都知道,为何出家,依照常理,只有关注她的人知道。张君宝如果关注此事,知道没啥奇怪。

郭襄爱上杨过一辈子,张君宝对郭襄如此关注,自然知道。

张君宝对郭襄念念不忘,如同郭襄对杨过,知道前三者不奇怪,但他既然和郭襄再也没有见面,居然知道郭襄一直没有找见杨过,这就是最奇怪的事情。

这里透露了一个事情:郭襄出家以后,张三丰出山一段时间了,年过四十,可能快五十的张君宝,在很偶然的情况下,和杨过夫妇有过一次见面,因此,从杨过夫妇那里得到信息:

「自华山一别,我们夫妇再也没有和郭襄女侠见过面。」

于是张三丰在少室山一别,再也没有见过郭襄的前提下,得知郭襄一直没有找见了杨过夫妇。

因为,少室山一别,郭襄和张君宝再也没有见面,郭襄是否找见了杨过和小龙女,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张君宝不可能知道。既然张三丰与郭襄再也没见面,那张三丰得知道郭襄和杨过是否还有见面,只可能是从另一方面的当事人那里知道的。

也就是说,张君宝四十多岁后,没有遇到郭襄,而是遇到杨过夫妇,那就一切说通了!他虽然没再次见过郭襄,但他见过杨过夫妇,这肯定得知郭襄和杨过无缘再见的事情。

还可以从武功发展上看张三丰

张三丰最初还是张君宝,只会一些半吊子九阳神功和一套罗汉拳,悟性很高,超水平发挥可以硬抗一流高手,但生死战斗则做不到。

逃离少室山后,在武当山风餐露宿,喝山泉,吃野果,练习武功,过得就像小龙女谷底隐居那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快二十多年。从深山老林里出来,那时候郭靖黄蓉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出山后,张三丰三十多岁,内功大进步,武功有一定水准,但也没达到顶级。

比如救文天祥,他实在没底气。他说自己当时还年轻,问题是那时候他三十七八岁,比杨过杀死蒙哥时候还大两岁。

这里也可以看出:张君宝虽然行侠仗义,但并不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绝不强求自己做超过自身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

也不奇怪,张君宝学九阳神功,学了十之五六,哪怕是到了三十多岁,最多只是内力浑厚,但轻功武技,剑法掌法身法腿法,虽然悟出来一些,但毕竟都是入门级,不是绝顶,由于基础武功太少,虽然悟性很高,但很多只是隐隐约约悟到,不成体系,毕竟绝顶高手也不是天生的。

杨过学习独孤求败的武功,是这样评价自己以前所学:

和独孤求败的剑法比较起来,以前所学微不足道,但如果没有那些基础,是无法领悟独孤求败的武功的。

张君宝也一样,虽然悟性比杨过夫妇更高,但他不可能四则运算不会就学会微积分。

杨过这种天才,学习完九阴真经,看见郭靖使用,都会发出感叹:原来可以这么用!

张君宝出山时候,内功不可能达到觉远的水平,加上即便是练习全了九阳神功,如张无忌,会九阳神功但不会乾坤大挪移之前,轻功一般,虽然会武当长拳,但武技毕竟和灭绝师太这种大高手差了一大截。

张三丰百岁时候,按照小说描写,名垂近七十年,也就是说,他三十多岁出道,开始在武林中闯出名声。也就是说,他在深山里修炼了近二十年才出江湖。

百岁时候的张三丰,对郭靖的武功推崇至极,说自己到现在也未必有这功力。

但我们知道,张君宝华山追二恶的时候,武功虽然悟性不错,但基础为零,根本无法判断郭靖的武功。而少室山叛出少林后,武当山野人生活,一下子就是快二十年,出江湖后,郭靖一家已经死了,张君宝又没有再见过郭襄,他根本没有机会见过郭靖的武功,也不可能正确评价。王盘山上,张翠山无法判断谢逊和张三丰差多少,他觉得二人差的不多,但他回来以后,又觉得大师兄比谢逊差的不多。

张君宝自然也无法判断郭靖的武功。

但是,如果四五十岁的张君宝遇到了杨过夫妇,那时候他的武功已经很高了,自然可以对杨过夫妇的武功有了一个合乎情理的评估。张君宝没见过郭靖,也不可能再见过郭靖,如果杨过夫妇二人,恰好把郭靖的武功夸得天下无敌,那么,张三丰确实有可能做出百年功力未必及得上郭大侠这种判断。

「君宝兄弟,你大哥平生所见之人,最厉害的就是郭大侠!这个人有多厉害呢?你大哥和你嫂子加起来以二敌一,也只能刚好和郭大侠打成平手!」

「什么?大哥大嫂已经是天下罕见的高手,居然以两个打一个才能和郭大侠打平手?那郭大侠到底有多厉害啊!」

就像冰火岛上,谢逊说起空见,张翠山就无法脑补空见和尚的武功。「难道比师傅张真人还厉害?」

张三丰脑子里面的郭靖,自然会变得十分厉害,也就不奇怪他百年功力,依旧会说,郭大侠神功惊人,自己至今未必及得上郭大侠。

因为张三丰他脑子里面的郭大侠,是左手降龙十八掌,和杨过山洪海啸一般的掌力对抗,右手九阴真经与空明拳,和双剑合璧威力惊人的小龙女对攻,而且不落败!是脑补出来的那种郭大侠!

换句话说,百岁神功未必及得上郭大侠震铄古今的武功,实际上是,张三丰不认为自己百岁神功未必能独自对抗杨过和小龙女的联手进攻。

张三丰出山不久,就知道了郭襄出家的消息。但奇怪的是,郭襄入了佛门,张君宝出身于少林,偏偏不当和尚而是入了道门。这显然大有文章。

忽必烈时期,佛道论战,全真教一败涂地,可谓灭顶之灾,武功已经退化到没有一流高手,文斗也输的一塌糊涂。基本上宣告武林性死亡。

杨过是全真叛徒,小龙女失贞一事他没有放在心上,但小龙女被打伤一事,让他对全真教恨之入骨。但不管他多么恨全真教,杨过一直以重阳真人的传人自居。只是有了老婆孩子甚至孙子孙女,他是不可能再去做道士了,但并不妨碍他把张君宝培养为另一个王重阳的打算。

杨过懒得管全真教武林存亡,反正这些不肖徒孙武功不行,文斗也败,如此丢尽王真人脸面,他懒得管!但他也有一些别的想法:

培养另一个王重阳!

当杨过看到张君宝卓越的天赋,不可多得的童男身,杨过自然会把从周伯通那里获得的,自己和周老哥一辈子都不能练的一些全真内功教给了张君宝。并且,杨过夫妇和张三丰讲过王重阳和全真教的一些事。

王重阳一些功夫,需要童男身,杨过自己和周伯通都不是童男身,这些内功,他们都知道怎么练,但都一辈子不能练习,属于于己无用,给张君宝正合适。于是,在杨过的一番提点下,张君宝武功更上一层楼,他的武功本身火候到了,只需要提点下就可以了。张君宝不再是那个只会罗汉拳和四通八达鹿死谁手的张君宝,而是长兵器,刀法,剑法,轻功,掌法,拳击,腿法,身法,都达到绝顶高手水平的张君宝,而且和杨过比起来,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看看其他离开少林的大师

出身少林,出走少林的人,如苦慧禅师,建立了西域少林,依旧是佛门门派。

莆田少林,佛门门派

叛出少林的火工头陀,建立了金刚门门派,依旧是佛门。

唯有出身少林,完全没有道家羁绊的张三丰,却做了道士。

张三丰,他建立武当派,收了七个弟子,创建真武七阶阵,效仿谁?明显是效仿收了创建天罡北斗阵,收了全真七子的王重阳。

但我们知道,张君宝出身少林,他离开少林时候,王重阳早就死了,他的履历除了少林经历,其他的如同一张白纸,没有任何与全真教交集的部分,更没有和道家有羁绊的事情。按照正常情况,他就算看破红尘,也只可能做和尚,但他做了道士。

但如果某个武功绝世高手提点了他一些和道家有关的武功的话,那张君宝自然和道家有了羁绊。通过杨过,和已经死去多年的王重阳有了羁绊。

「杨某一直以王重阳的传人自居,但如今全真教已经衰落不可避免了,就盼在你张君宝身上,流传重阳真人一些神功绝艺!龙儿再传授你一些养生葆命的法门,盼你无灾长寿!」

杨过是剑魔的隔代传人,由大雕代师传授;

令狐冲也是剑魔的隔代传人,由风清扬传授;而张君宝,则是王重阳的隔代传人,由杨过夫妇传授,杨过在张君宝变成张三丰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杨过自己当然不会做道士,但他或许在切磋武功的过程中,和张君宝说过了王重阳的事迹,也让张君宝有了效仿王重阳之心。以王重阳为榜样。

当然,因为杨过杀了蒙哥,大元天下,杨过为了家族安全,不愿意在武林露面,因此要求张君宝把见过自己的事情,这种秘密带进棺材里。张君宝也重承诺,哪怕和弟子也不讲!

张三丰的基础武功,是九阳神功和一部分只能童子身练习的先天功。王重阳的先天功,简直就是为张君宝量身定做的!

「盼在你张君宝身上,流传重阳真人一些神功绝艺!」杨过对全真教的感情和张君宝对少林的感情一个样,没好感,但很复杂。因为都是相似经历,自然会有相似的感悟。

几十年后,被空相暗算身受重伤之际,张三丰从身边摸出一对铁罗汉(郭襄随手送的东西,张三丰珍藏一百年),交给俞岱岩,并平静而又温和地说道:

「这对铁罗汉是百年前郭襄女侠赠送于我。你日后送还少林传人,就盼从这对铁罗汉身上,流传少林派的一项绝艺!」。

杨过和张君宝,从某种意义上,都是王重阳的传人,杨过相当于世俗化传人,张君宝相当于出世传人。

当然,杨过同时也是剑魔和西毒的传人。张君宝相当于觉远和王重阳的传人。

杨过,相当于结了婚,有了老婆孩子孙子孙女的王重阳

张君宝,相当于隔代王重阳,再次走了重阳真人的路。


感觉被低估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