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對於金庸武俠系列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十四部長篇作品裡,有的架空,有的則具有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歷史背景。倚天屠龍記屬於後者。

有歷史背景的,文中往往穿插著一些名垂千古的帝王將相,如完顏阿骨打、成吉思汗、嶽飛、耶律楚材、朱元璋、皇太極、乾隆,但是男主角里真實的人物就一個:大理宣仁帝段正嚴(段譽)。

張三豐是神鵰和倚天之間的承接性人物,屬於男女主角之下的關鍵性標杆人物,最重要的:他是歷史上真正有記載的道家奇人,也確實被武當派承認為太極拳劍的發明人。

歷史上沒有郭巨俠神鵰俠張教主,但確實有張真人。歷史上沒有降龍十八掌和乾坤大挪移,但是有太極拳劍。段譽雖然是大理國真實的一代守成之主,但和武學其實是不沾邊的。

像這樣一個人,金庸怎麼拔高他,都幾乎不為過。事實上金庸也做到了。他的修為應該如同掃地僧、獨孤求敗一樣,位居金書同時期的主角團之上。他的形象標誌著整個武林的泰山北斗,也標誌著民族的正義感(反抗胡元,恢復中華)和本真良知(對待正邪教派的態度)。他不能隨便下場再打架,基本是為了遊戲的平衡。

至於那位比較張三豐受傷和郭靖受傷的——

張真人受傷:

張三豐見空相伏地久久不起,哭泣甚哀,便伸手相扶,說道:「空相師兄,少林武當本是一家,此仇非報不可……」他剛說到這個「可」字,冷不防砰的一聲,空相雙手一齊擊在他小腹之上。

  這一下變故突如其來,張三豐武功之深,雖已到了從心所欲、無不如意的最高境界,但哪能料到這位身負血仇、遠來報訊的少林高僧,竟會對自己忽施襲擊?在一瞬之間,他還道空相悲傷過度,以致心智迷糊,昏亂之中將自己當作了敵人,但隨即知道不對,小腹中所中掌力,竟是少林派外門神功「金剛般若掌」,但覺空相竭盡全力之勁,將掌力不絕的催送過來,臉白如紙,嘴角卻帶獰笑。  張無忌、俞岱巖、明月三人驀地見此變故,也都驚得呆了。俞岱巖苦在身子殘廢,不能上前相助師父一臂之力。張無忌年輕識淺,在這一剎那間,還沒領會到空相竟是意欲立斃太師父於掌底。兩人只驚呼了一聲,便見張三豐左掌揮出,拍的一聲輕響,擊在空相的天靈蓋上。這一掌其軟如綿,其堅勝鐵,空相登時腦骨粉碎,如一堆濕泥般癱了下來,一聲也沒哼出,便即斃命。  俞岱巖忙道:「師父,你……」只說了一個「你」,便即住口。只見張三豐閉目坐下,片刻之間,頭頂升出絲絲白氣,猛地裏口一張,噴出幾口鮮血。

郭巨俠受傷:

但便在此時,尼摩星著地滾進,鐵蛇挺上,蛇頭已觸到郭靖左脅。郭靖全身內勁有七成正在對付金輪法王,三成震開瀟湘子的桿棒,全無餘力抵禦鐵蛇,危急中左脅斗然向後縮了半尺,總算避過了敵招最厲害的鋒芒,但鐵蛇蛇頭還是刺入他脅中數寸。

  郭靖一運氣,肌肉回彈,鐵蛇進勢受阻,難再深入,跟著飛起左腿,將尼摩星踢了個筋斗。尼摩星眼見鐵蛇刺中要害,這一招定然送了郭靖性命,「蒙古第一勇士」的榮號已經穩穩到手,大喜之下,萬料不到敵人竟有敗中求勝的厲害功夫,這一腿正中胸口,喀喇一響,三根肋骨齊斷。

  這一邊瀟湘子和尼摩星同時挫敗,法王卻乘虛而入,掌力疾催。郭靖左脅氣門已破,再也抵擋不住,只覺一股大力排山倒海般壓至,再行硬拚,非命喪當場不可,只得卸去掌力,以本身二十餘年上乘內功強接了這一招,身子連晃,哇的一聲,噴出一口鮮血。他命雖垂危,還是顧念楊過,叫道:「過兒,快去搶馬,我給你擋住敵人。」

  楊過眼見他拚命救護自己,胸口熱血上湧,哪裡還念舊惡?心想郭伯伯義薄雲天,我若不以一命報他一命,真是枉在人世了。當即從他背上躍下,將君子劍舞成一團劍花,護住了郭靖,勢如瘋虎,招招都是拚命。法王與瀟湘子一呆,叫道:「楊過,你幹什麼?」楊過不答,刷的一劍向法王刺去,劍尖顫動,又向瀟湘子回刺。兩人見他雙目通紅,神情大異,不由得退開兩步,都料他要搶那「蒙古第一勇士」的名號,要獨佔擊殺郭靖之功。  郭靖道:「過兒快別理我,自己逃命要緊。」楊過只道:「郭伯伯,是我害了你,今日我和你死在一起。」劍光霍霍,只是護著郭靖,竟不顧及自己安危。  法王與瀟湘子提起兵刃,一齊攻向郭靖身前。但楊過劍招靈動,竟逼得二人近不了身。蒙古數千軍馬四下裏圍住,呼聲震動天地,眼望著三人激鬥。  郭靖連聲催楊過快逃,卻見他一味維護自己,又是焦心,又是感激,觸動內傷,再也支持不住,雙膝一軟,坐倒在地。

相比之下,郭靖本來就在激鬥之中,對敵方的傷害是有所防備的。金書的內功通識是:武功高手運內功防禦敵人的進襲,則可以起到良好的減傷效果,郭靖受尼摩星一鐵蛇只是皮肉傷,金輪法王的全力一掌纔是殺招。郭靖縱然「卸去掌力」,以內勁接內勁,也是口吐鮮血且無法再站立行動,是由楊過背負著逃離蒙古大營的。最後逃出生天的時候,郭靖已是幾乎不省人事——

紅馬追風逐電、迅如流星,片刻間已將追兵遠遠拋在後面。楊過抱住郭靖,問道:「郭伯伯,你怎樣?」郭靖「嗯」了一聲。楊過探他的鼻息,只覺得呼吸粗重,知道一時無礙,心頭一寬,再也支持不住,便昏昏沉沉的伏在馬背上,任由紅馬賓士。

而張三豐是在全無防備之下受了上乘外功的全力一擊,且好一會沒有反應過來這是要殺他。然後反應過來之後就是先輕輕一招料理了剛相,然後幹了幾件事情:運勁療傷,試演太極拳,交代後事,自己大踏步走出去到前廳會趙敏一行人,準備對戰阿三。

張三豐微微一笑,心想自己雖然身受重傷,但若施出新創太極拳中「以虛御實」的上乘武學法門,未必便輸於他,所難對付者,倒是擊敗阿三之後,那阿二便要上前比拚內力,這卻絲毫取巧不得,這一關決計無法過去,但火燒眉毛,且顧眼下,只有打發了這阿三再說。當下緩步走到殿心,向殷天正道:「殷兄美意,貧道心領。貧道近年來創了一套拳術,叫作『太極拳』,自覺和一般武學頗有不同處。這位施主定要印證武當派功夫,殷兄若是將他打敗,諒他心有不甘。貧道就以太極拳中的招數和他拆幾手,正好乘機將貧道的多年心血就正於各位方家。」

——所以不能看角色說什麼,要看他們做了什麼。

剛相和阿三是西域金剛門的師兄弟,武功當在伯仲之間。何況金剛門武功也不宜小覷,畢竟火工頭陀當年也是打得少林寺數十年不振的惡人。

金輪法王即使當時武功尚未大成,但其內外武功的綜合修為應當在阿三、剛相之上,也強於少林寺的神僧(阿三殺死空性),郭靖饒是全力防備卸去掌力,捱了他一下,也是失去了行動能力。而張三豐至少還能行動自如,甚至還能繼續打架。

再說,金書的人物發育曲線,通常是從青少年啟蒙,到中壯年趨於大成,再到老來氣血衰弱,走下坡路。部分人物能通過極強的內功修為盡量延緩這個衰落的過程。

郭靖是正當盛年,武功也已大成,按說是在自己的巔峯狀態。十六年後,神鵰俠武功大成的時候,郭靖已年屆花甲,鬢邊飛雪,也開始走下坡路了。而張三豐當時已經快110歲了,仍然在閉關琢磨新武學,修為境界仍在不斷精進,但是氣血的衰老是不可逆轉的。這尤其不利於硬抗物理傷害——四十多歲的人跌一跤和百歲老人跌一跤,後果會大相徑庭,大概可以類比兩人受傷吧。

綜合這些表現上來看,張邋遢確是比郭巨俠要高一籌的。


不考慮那種機械降神,作者天生設定他無敵的選手(比如掃地僧)。

其他比如獨孤求敗,你就確定這麼個人就一定比五絕強嗎?要知道按書裏的描述,楊過在同齡下的劍術進展和他是一樣的。

張三豐道理差不多。

這倆能被稱為傳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自己創立的武學體系。


一般性評價一個人武功高低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其一擁有出色的戰績。其二留下絕世武功傳世。

但是這兩點,張三豐的表現好像都很平凡。論戰績,張三豐看似天下第一很多年,但是他好像沒有擊敗什麼像樣的對手。他自己都說過生平遇到內力絕頂之境的只有張無忌和五絕寥寥數人。

除了張三豐以外,天下最強的高手就是陽頂天、三渡之流。

他甚至有被外功極強、內力平平的剛相一掌打得靜養三月的黑點。神鵰中期,郭靖被金輪正面一擊,也不過數日就康復。與郭靖相比,張三豐的表現太掉價。

張無忌崛起後,多次被人認為不如張無忌,甚至旁白說張無忌的內力當世無人能及。百歲壽宴上甚至被那些白道高手認為擋不住三空聯手。

至於流傳下來的武功,武當雖然和少林號稱各擅勝場。但是太極拳劍的確完敗於九陰白骨爪和白蟒鞭。

後世太極劍的評價也遠不如獨孤九劍、太玄經、葵花寶典這些武功。


沒有高估,但也沒必要神話!倚天屠龍記裡面的張三豐是絕頂高手,但絕頂高手也不是一天就練成的。張君寶他畢竟是人,不是生來的天才,更不可能什麼都可以無師自通。

俞蓮舟的話裡面,其實隱藏了張三豐與神鵰俠侶的另一次邂逅。這次邂逅,讓張君寶武功突飛猛進,甚至超過了五絕級別。同時對張三豐的人生產生重大影響。

神鵰末,那時候的張三豐還是張君寶,他和楊過夫婦有一次見面,華山頂上,楊過傳給他四招,並制服蒙古三傑中的尹可西。

但很多人不知道,按照小說裡面的隱藏伏筆,張三豐和楊過夫婦還有一次見面,這次見面的時間,則是郭襄出家以後。此時張三豐已經四五十歲了。

張翠山夫婦從冰火島回來,半道遭到峨眉派攔截,俞蓮舟對峨眉派手下留情,並對殷素素說起峨眉派和武當派的淵源。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是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

「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

「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殷素素「哦」的一聲,不禁深為郭襄難過。

注意這段話,有這麼幾個信息:

1. 少室山分手後,郭襄和張君寶再也沒有見面

2. 張君寶知道郭襄愛的人是楊過

3. 張三豐知道郭襄四十歲出家遁入空門

4. 張三豐知道郭襄走遍天下,尋楊過未果。

這裡透露了一些矛盾的東西

少室山分手後再也沒有見面,這個是前提。

郭襄是成名女俠,四十歲出家創立峨眉派系,這個武林都知道,為何出家,依照常理,只有關注她的人知道。張君寶如果關注此事,知道沒啥奇怪。

郭襄愛上楊過一輩子,張君寶對郭襄如此關注,自然知道。

張君寶對郭襄念念不忘,如同郭襄對楊過,知道前三者不奇怪,但他既然和郭襄再也沒有見面,居然知道郭襄一直沒有找見楊過,這就是最奇怪的事情。

這裡透露了一個事情:郭襄出家以後,張三豐出山一段時間了,年過四十,可能快五十的張君寶,在很偶然的情況下,和楊過夫婦有過一次見面,因此,從楊過夫婦那裡得到信息:

「自華山一別,我們夫婦再也沒有和郭襄女俠見過面。」

於是張三豐在少室山一別,再也沒有見過郭襄的前提下,得知郭襄一直沒有找見了楊過夫婦。

因為,少室山一別,郭襄和張君寶再也沒有見面,郭襄是否找見了楊過和小龍女,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張君寶不可能知道。既然張三豐與郭襄再也沒見面,那張三豐得知道郭襄和楊過是否還有見面,只可能是從另一方面的當事人那裡知道的。

也就是說,張君寶四十多歲後,沒有遇到郭襄,而是遇到楊過夫婦,那就一切說通了!他雖然沒再次見過郭襄,但他見過楊過夫婦,這肯定得知郭襄和楊過無緣再見的事情。

還可以從武功發展上看張三豐

張三豐最初還是張君寶,只會一些半吊子九陽神功和一套羅漢拳,悟性很高,超水平發揮可以硬抗一流高手,但生死戰鬥則做不到。

逃離少室山後,在武當山風餐露宿,喝山泉,喫野果,練習武功,過得就像小龍女谷底隱居那種狀態。一直持續了快二十多年。從深山老林裏出來,那時候郭靖黃蓉已經死了好幾年了。

出山後,張三豐三十多歲,內功大進步,武功有一定水準,但也沒達到頂級。

比如救文天祥,他實在沒底氣。他說自己當時還年輕,問題是那時候他三十七八歲,比楊過殺死蒙哥時候還大兩歲。

這裡也可以看出:張君寶雖然行俠仗義,但並不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絕不強求自己做超過自身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

也不奇怪,張君寶學九陽神功,學了十之五六,哪怕是到了三十多歲,最多隻是內力渾厚,但輕功武技,劍法掌法身法腿法,雖然悟出來一些,但畢竟都是入門級,不是絕頂,由於基礎武功太少,雖然悟性很高,但很多隻是隱隱約約悟到,不成體系,畢竟絕頂高手也不是天生的。

楊過學習獨孤求敗的武功,是這樣評價自己以前所學:

和獨孤求敗的劍法比較起來,以前所學微不足道,但如果沒有那些基礎,是無法領悟獨孤求敗的武功的。

張君寶也一樣,雖然悟性比楊過夫婦更高,但他不可能四則運算不會就學會微積分。

楊過這種天才,學習完九陰真經,看見郭靖使用,都會發出感嘆:原來可以這麼用!

張君寶出山時候,內功不可能達到覺遠的水平,加上即便是練習全了九陽神功,如張無忌,會九陽神功但不會乾坤大挪移之前,輕功一般,雖然會武當長拳,但武技畢竟和滅絕師太這種大高手差了一大截。

張三豐百歲時候,按照小說描寫,名垂近七十年,也就是說,他三十多歲出道,開始在武林中闖出名聲。也就是說,他在深山裡修鍊了近二十年纔出江湖。

百歲時候的張三豐,對郭靖的武功推崇至極,說自己到現在也未必有這功力。

但我們知道,張君寶華山追二惡的時候,武功雖然悟性不錯,但基礎為零,根本無法判斷郭靖的武功。而少室山叛出少林後,武當山野人生活,一下子就是快二十年,出江湖後,郭靖一家已經死了,張君寶又沒有再見過郭襄,他根本沒有機會見過郭靖的武功,也不可能正確評價。王盤山上,張翠山無法判斷謝遜和張三豐差多少,他覺得二人差的不多,但他回來以後,又覺得大師兄比謝遜差的不多。

張君寶自然也無法判斷郭靖的武功。

但是,如果四五十歲的張君寶遇到了楊過夫婦,那時候他的武功已經很高了,自然可以對楊過夫婦的武功有了一個合乎情理的評估。張君寶沒見過郭靖,也不可能再見過郭靖,如果楊過夫婦二人,恰好把郭靖的武功誇得天下無敵,那麼,張三豐確實有可能做出百年功力未必及得上郭大俠這種判斷。

「君寶兄弟,你大哥平生所見之人,最厲害的就是郭大俠!這個人有多厲害呢?你大哥和你嫂子加起來以二敵一,也只能剛好和郭大俠打成平手!」

「什麼?大哥大嫂已經是天下罕見的高手,居然以兩個打一個才能和郭大俠打平手?那郭大俠到底有多厲害啊!」

就像冰火島上,謝遜說起空見,張翠山就無法腦補空見和尚的武功。「難道比師傅張真人還厲害?」

張三豐腦子裡面的郭靖,自然會變得十分厲害,也就不奇怪他百年功力,依舊會說,郭大俠神功驚人,自己至今未必及得上郭大俠。

因為張三豐他腦子裡面的郭大俠,是左手降龍十八掌,和楊過山洪海嘯一般的掌力對抗,右手九陰真經與空明拳,和雙劍合璧威力驚人的小龍女對攻,而且不落敗!是腦補出來的那種郭大俠!

換句話說,百歲神功未必及得上郭大俠震鑠古今的武功,實際上是,張三豐不認為自己百歲神功未必能獨自對抗楊過和小龍女的聯手進攻。

張三豐出山不久,就知道了郭襄出家的消息。但奇怪的是,郭襄入了佛門,張君寶出身於少林,偏偏不當和尚而是入了道門。這顯然大有文章。

忽必烈時期,佛道論戰,全真教一敗塗地,可謂滅頂之災,武功已經退化到沒有一流高手,文鬥也輸的一塌糊塗。基本上宣告武林性死亡。

楊過是全真叛徒,小龍女失貞一事他沒有放在心上,但小龍女被打傷一事,讓他對全真教恨之入骨。但不管他多麼恨全真教,楊過一直以重陽真人的傳人自居。只是有了老婆孩子甚至孫子孫女,他是不可能再去做道士了,但並不妨礙他把張君寶培養為另一個王重陽的打算。

楊過懶得管全真教武林存亡,反正這些不肖徒孫武功不行,文鬥也敗,如此丟盡王真人臉面,他懶得管!但他也有一些別的想法:

培養另一個王重陽!

當楊過看到張君寶卓越的天賦,不可多得的童男身,楊過自然會把從周伯通那裡獲得的,自己和周老哥一輩子都不能練的一些全真內功教給了張君寶。並且,楊過夫婦和張三豐講過王重陽和全真教的一些事。

王重陽一些功夫,需要童男身,楊過自己和周伯通都不是童男身,這些內功,他們都知道怎麼練,但都一輩子不能練習,屬於於己無用,給張君寶正合適。於是,在楊過的一番提點下,張君寶武功更上一層樓,他的武功本身火候到了,只需要提點下就可以了。張君寶不再是那個只會羅漢拳和四通八達鹿死誰手的張君寶,而是長兵器,刀法,劍法,輕功,掌法,拳擊,腿法,身法,都達到絕頂高手水平的張君寶,而且和楊過比起來,是青出於藍勝於藍。

看看其他離開少林的大師

出身少林,出走少林的人,如苦慧禪師,建立了西域少林,依舊是佛門門派。

莆田少林,佛門門派

叛出少林的火工頭陀,建立了金剛門門派,依舊是佛門。

唯有出身少林,完全沒有道家羈絆的張三豐,卻做了道士。

張三豐,他建立武當派,收了七個弟子,創建真武七階陣,效仿誰?明顯是效仿收了創建天罡北斗陣,收了全真七子的王重陽。

但我們知道,張君寶出身少林,他離開少林時候,王重陽早就死了,他的履歷除了少林經歷,其他的如同一張白紙,沒有任何與全真教交集的部分,更沒有和道家有羈絆的事情。按照正常情況,他就算看破紅塵,也只可能做和尚,但他做了道士。

但如果某個武功絕世高手提點了他一些和道家有關的武功的話,那張君寶自然和道家有了羈絆。通過楊過,和已經死去多年的王重陽有了羈絆。

「楊某一直以王重陽的傳人自居,但如今全真教已經衰落不可避免了,就盼在你張君寶身上,流傳重陽真人一些神功絕藝!龍兒再傳授你一些養生葆命的法門,盼你無災長壽!」

楊過是劍魔的隔代傳人,由大雕代師傳授;

令狐沖也是劍魔的隔代傳人,由風清揚傳授;而張君寶,則是王重陽的隔代傳人,由楊過夫婦傳授,楊過在張君寶變成張三豐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楊過自己當然不會做道士,但他或許在切磋武功的過程中,和張君寶說過了王重陽的事蹟,也讓張君寶有了效仿王重陽之心。以王重陽為榜樣。

當然,因為楊過殺了蒙哥,大元天下,楊過為了家族安全,不願意在武林露面,因此要求張君寶把見過自己的事情,這種祕密帶進棺材裡。張君寶也重承諾,哪怕和弟子也不講!

張三豐的基礎武功,是九陽神功和一部分只能童子身練習的先天功。王重陽的先天功,簡直就是為張君寶量身定做的!

「盼在你張君寶身上,流傳重陽真人一些神功絕藝!」楊過對全真教的感情和張君寶對少林的感情一個樣,沒好感,但很複雜。因為都是相似經歷,自然會有相似的感悟。

幾十年後,被空相暗算身受重傷之際,張三豐從身邊摸出一對鐵羅漢(郭襄隨手送的東西,張三豐珍藏一百年),交給俞岱巖,並平靜而又溫和地說道:

「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流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楊過和張君寶,從某種意義上,都是王重陽的傳人,楊過相當於世俗化傳人,張君寶相當於出世傳人。

當然,楊過同時也是劍魔和西毒的傳人。張君寶相當於覺遠和王重陽的傳人。

楊過,相當於結了婚,有了老婆孩子孫子孫女的王重陽

張君寶,相當於隔代王重陽,再次走了重陽真人的路。


感覺被低估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