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家里有钱来源不同——经商,从政,学术,有共通点,但细了解差别还挺大。

共通点:

1:面相上就很平和,不怕惹事,淡定和自信的源泉就是:不管怎么样,有人兜底。

2:确实他们也会焦虑,但是小于25,或者说在工作之前。他们的焦虑是:我出国去哪个学校,将来是自己从头打拚创业还是继承家业,自己努力资产能不能超过上一辈...

(但是普罗大众的焦虑是:我考研还是就业,留一线还是回老家,工作996拿命换钱,买房还上不了车...)

3:不怯场,也可以叫见过世面。当然不是说他们都能做到滴水不漏,可能会紧张,但是你能感觉到他们对于大场面,没有那么多怵的感觉。

(类似于:砸了就砸了吧,最差也不过如此了。但是普通孩子就会害怕,万一xxx,我以后怎么办)

4:会因为有钱,而越来越有钱。【注:不赌不吸的情况下】

5:单纯。单纯不是说不谙世事的傻白甜。是都懂,但是还能变表现得很赤诚。

很简单,因为那些黑暗的东西,他是知道,但也没接触过啊。

出淤泥而不染,是白切黑;他们更近似于黑切白。(后者的』黑『仅表示了解黑暗面)


说说不同点吧:

经商

简单来说就是:情商高对钱很敏感

情商高,尤其是体现在男生身上,只要不是穷养(有钱也不给孩子用),跟别人打交道就是很自然。

不管是聚会,还是跟人初次见面,不会说畏畏缩缩,瞻前顾后的不敢讲话。

基本上场子上能炒热/照顾到每个人情绪/话不多,但是有存在感,基本都是家里经商为主的。

其实也简单,家里经商,孩子被带著不知道参加多少次饭局了,叫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的嘴甜操作,早就训练出来了。

有句话叫做事先做人,还有句话叫伸手不打笑脸人。上对供货商,下对经销商,各种性格品性的都得打交道,家里长辈不是人精还真的做不来这活。

(不要杠xxx就特别耿直,一样商业版图很大。有几种情况:1:上头有人 2:大到一定程度,人精的活论不到自己了 3:有高度不可替代性,一流开刀手,搞了私人医院(现实中还是少))

对钱很敏感,但不会委屈自己。

有点割裂其实。

有时候是,敏感不代表在意;

例:又想吃炒菜,又想吃面。点两份外卖,还得两份配送费,真不划算啊。

算了既然想吃,那就点两份。

有时候是:在意不代表敏感。

例:想挑个差不多的衣服,快销一百多,品牌大几百。

既然差不多,那就选便宜的那个。

以上是从消费端举例,对钱敏感,还有利用钱生钱的生产端,就不举例了。

【条件范围内,不要委屈自己,那你算是内心里的富有了。】


从政

长话短说,打字超累的...(要一个赞赞才可以爬起来!)

家里从政的孩子,讲话四平八稳的。同样是情商高,富二代是能让别人开心,但是官二代会给你感觉他很值得信任。

你仔细观察,除非别人cue,他其实很少有自己夸夸其谈说事,大肆发表观点。

其实很简单,从政就是多说多错/还容易被人过度解读。

官场话的另一个名词叫打哈哈

关于多说多错和过度解读,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普通人交流:

A:我最近买了个xxx,真不错。

B:是挺不错,不过个人感觉YYY更好一些。

A:那我下次试试YYY.

政务人员:

A:我最近买了个xxx,真不错。

(政)B:是挺不错,不过个人感觉YYY更好一些。

A:如果A是上级:B这话什么意思,暗示我眼光没他好,不会挑,看我快退休了没权利是吗?不懂规矩

如果A是下属:我是不是要给B送个YYY,他是不是话里意思我最近工作不对?

所以他们耳濡目染,自然也学会了暗示表达+模糊化语言


学术

两种极端。

1:特别天真的,关注比较虚的东西。一看就是象牙塔里的学生,讲学术有光,但是对于赚钱,了解不多。他们的想法就是,读书,一直读,将来进大学当老师...

2:老实人干尽肮脏事类。学术圈也不是真的白茫茫一片,一样权色交易。

这类二代,占著教育资源,大学期间操作一下国外镀金,之后一样安排进高校/事业单位...

但是人品什么的,就比较堪忧,白切黑,文化人更会玩


可能是…记性差???越有钱的人记性是不是越差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很多成功人士的记性都是很「差」的。

首先,会给人记性差的印象,一个原因是题主遇到的有钱人真的记忆能力差,这是物理性的记性差。

但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很多人都没考虑到,也许题主遇到的有钱人记性其实好得很,但是假装记性差。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人总会在某些时刻想要删除脑海中的部分记忆,但是人体记忆有个特点,你越是提醒大脑要忘记,大脑因为你的提醒反而记得越牢,所以只能在别问起相关问题的时候,表现出「我记性不好」,「我早忘了」。

现在的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后,有部分回忆的记性很好。比如都流行来一段忆苦思甜的演讲,大诉自己在没成功之前,受到的种种挫折,一次次地描述创业故事,自己又是如何坚定、如何抓住机遇坚持下来,最后成功,并以此来激励现在的后浪。

但事实是,说出来的都是能够让大家知道的,真正无法言说的事,他们当然从来不会公布于众,既然无法言说,那只能假装自己忘记了吧。所以很多成功人士在对于自己不愿意讲的发迹之前、发迹历史的某些事情上,表现出来的记性是挺差的。

比如喜欢说自己白手起家的老牌成功人士们,李嘉诚说起自己从一个穷小子到巨富,总是不忘描述自己童年艰辛,少年打工艰苦,然后场景仿佛一下子就从这里到了他开始发迹的房地产,说这些故事的时候,对于他娶了钟表公司创始人的女儿,成为了富豪的乘龙快婿的背景,就显得记性不太好。

还有以前的澳门赌王何鸿燊,一直讲故事都是落魄穷小子到澳门谋生,白手起家,结果他去世的时候,媒体发的八卦发现,他妹妹说家里最落魄的时候都有13个佣人,显然前任赌王讲自己白手起家故事的时候,对于这部分条件,记性也不是太好。

还有现在算得上成功的某某男团明星,在炫耀自己的限量名牌时,也忘记自己父母公司经营不善,估计也是记性不太好吧。

在现在社会,成功和有钱是可以划等号的。所以成功人士的记性差也可以说是有钱人的记性差,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了——

很多有钱人对于一些事情「看起来」记性的确挺差的。


我身边的有钱人都似乎有下面的通病:

第一:最大的通病:用钱的时候是完全违反任何规律的。比如,我们穷人认为,有钱人既然有钱,买东西的时候肯定就不会去管价格,喜欢就买。然而,我身边的有钱人,明明买游艇买豪车的时候一掷千金好像不要钱一样,可是,经过机场还是一定要去免税店买东西,说「有免税的,省钱!」;有抢红包或者折扣券的机会一样会去抢,省了几块钱高兴得不得了。另外,我们穷人认为,有钱人买的东西肯定是又贵又豪华的,比如,有钱人肯定不会买入门级的BBA 车。可是,我身边的有钱人不少人买的是中低级的 BBA,虽然他们家里另外可能有烂煲给腻,或者法拉驴。还有,有钱人买东西的时候也不考虑「性价比」,反正任性,想买贵想买便宜的都行,喜欢就买。没有任何规律可循。

第二:有钱人的另外一个通病是「面盲」。有个段子说「东哥不知妻美」,其实并非东哥不知妻美,而是他真的面盲。平时我们穷人在路上很难见到一个 50 分以上的女生的,在学校里面,假如一个女生 60 分的话,妥妥的就是「校花」了。但是,有钱人日常可以看到的超过 80 分的女生太多了,多到已经面盲的地步。因此,感觉自己有点美貌就可以让有钱人爱上,或者感觉自己的颜值不是太高,根本无法让有钱人看得上的两极观点都是错的,因为有钱人已经面盲了,能够吸引有钱人的地方一定要除了颜值还有其它的东西:否则,您觉得自己美,大把比您美的人存在呢!

第三:有钱人最后一个通病是现金流特别多。假如一个人银行里面不是随随便便都放著几百万零钱的话,那这个人妥妥的就是假装的有钱人,完全可以加入「假装有钱人」这个知乎圈子。我们穷人会问:有钱人难道不投资?难道连个最保守的理财都不做?有钱人当然投资,当然理财。但是,如果我们看见一个「有钱人」,所有的钱都在股票,都在物业,都在什么名表,什么商业保险,什么私人飞机游艇。。。都在各种投资里面,银行里面只有几百块钱,那岂不是跟我们穷人一样了?怎么还会是有钱人?我认识的有钱人,都是有几百万不屑于用来理财和投资的零钱的,而且还要放在银行的那种。

根据我对我身边的有钱人的观察,他们都有以上的三种通病。假如您发现一个这样的有钱人,走过路过千万不要放过。

以上。


我要说我『身边的』有钱人』,会比较敏感,身边朋友们会纷纷跑出来澄清他们不是有钱人,所以,我只说我『认识的』有钱人。

那么,我认识的有钱人他们有什么『通病』?

他们的通病就是——总以为他们认识的人和他们一样有钱

我认识的某个有钱人和我聊天,讨论到古埃及历史,他就说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什么展品就是什么时代的文物,用词是『记得XX厅里的XXXX吗?就是XXXXX』,说得好像我也曾经去过一样,可是我连美帝东海岸都木有去过啊。

我当然只能坦诚地表示,我没去过啊,我对古埃及的了解全是通过看书才得来的。

然后,这位有钱的朋友表示某些历史细节他在博物馆看了也不确认,要去埃及看看知道,然后.......几个月后,他真的就去埃及旅游了一圈,回来又给我详细科普了一下亲身体验的埃及风情,然后还让我去埃及的时候一定要去XXX的哪个角落看一下,还要顺道南下去乞力马扎罗和长颈鹿一起吃早餐,好像我明天就会出发去一样。

嗯,所以埃及历史的确是我现在最了解的古代外国历史——这是认识一个有钱朋友的好处。

(我知道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说去埃及旅游一次也不花多少钱,你们都是有钱人。)

我还有一个朋友,孩子上国际学校,感觉教育氛围很好,就很热心地给我们介绍国际学校的情况,如何安排课程,老师又怎样的多样性,对学生的教育如何启发式培养,以及......资费标准,反正我听到资费标准,觉得这天没法聊了,心里默默流泪:『你为什么要这么羞辱我?

嗯,让我更坚定地让孩子走高考这条路——这也是认识一个有钱朋友的好处。

总之,我认识的这些有钱人呐,都觉得周围的人和他们一样有钱。

虽然马云说过,我们要成为有钱人,首先要和有钱人成为朋友,但是,我认识的有钱人也不少了吧,但是我还没有成为有钱人的迹象,啥时候能让我真的传染上他们的『通病』啊?


以为自己有钱的原因是自己的能力强,并且企图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别人。

有个教授曾经做过一个经典的社会学实验:他让几个志愿者玩大富翁桌游,就是那个掷色子,然后在地图上走,买下各种地产,最后把其他人的钱都收走,谁最后钱最多,谁就获胜的游戏。注意:大富翁游戏的特点是一旦最初几个回合你通过掷色子的运气赚了钱买了地产(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你就会越来越有钱,很难输掉。然后他偷偷记录志愿者玩游戏时候的言行举止。他惊奇地发现:最初几个志愿者的态度都是中性的,然而因为掷色子产生的运气成分,总会有志愿者脱颖而出,得到更多的钱,这时候这个「富有」的志愿者的肢体语言会变得越来越粗鲁,越来越招摇,同时不断地从嘴里说出诸如:「我游戏技术真好」,「我要把你们都弄破产」,「我要赚更多的钱」,「看看我多厉害」。当游戏结束的时候,采访获胜的志愿者:「你觉得是什么因素让你获胜的?」令人吃惊的是,每次实验的获胜志愿者的回答都是「他们无与伦比的赚钱技术」,而不是「最初掷色子的运气」。

虽然上述实验只是大富翁游戏,但是很明显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些行为也是非常常见。事实上,在人类社会,变得更有钱几乎唯一的途径,就是本来就很有钱,然后进行投资赚更多的钱。因此,几乎所有的有钱人发家致富之初,不外乎经历了两件事的其中一件:1. 父母本来就有钱 2. 通过某些运气成分(比如中国80年代的投机倒把)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而可悲的是:一旦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有钱人就开始忘记最初发家致富的原因是自己的运气。和大富翁游戏一样,开始逐渐以为自己发家致富的原因是自己与众不同,自己天赋异禀,并且开始不断地企图教育大众,给大众灌输自己的成功学。完全把他们成功最大的因素是运气这件事抛诸脑后。

这种示例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万众创业的时代,总有人天真的以为创业成功的公司,最初都是因为他们的技术打动了市场,而看不到和成功公司有同等技术的公司,早就破产了无数家这个事实。甚至还有更天真的人,以为看了资本家的成功学经验,就可以让自己也成功,最后绝大部分都惨遭数学概率(运气)无情的支配,最后倒在了资本原始积累这一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