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自迟子建各种访谈、演讲,部分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创意写作坊」

作家要善于取材,更要善于掌握「火候」,这个火候,需要作家有全面素养,比如看待历史的广度、看待现实的深度、对美的追求等。当然,更重要的是一个作家精神上的孤寂,他们对待艺术独立的姿态,身上有一股不怕被潮流忽略和遗忘的勇气,这样能使每一次的出发都是独特的。

没有描写苦难,诗意怎会呈现?温暖也是一样,没有冷作为底衬,没有用笔化解寒凉,它从何而来?如果作品一味地展览苦难,却没有希望的微光闪烁,这样的苦难就是真的苦难了,而如果苦难里有柔软的光影浮动,苦难就不是深渊,它会散发著湿漉漉的动人的光泽。所以我很喜欢弘一法师临终手书的「悲欣交集」,它道出了人生的真相,也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一个作家除了尊重史实,还要建构你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是描摹鼠疫中平常百姓的悲欢离合。因为资料上的人都是死的,你要用想像把这些人复活。而没有坚实的史料做依托,没有一颗沧桑而温暖的心去揣摩和贴近人物,他们又怎么复活得起来呢。

如果说诗意是艺术的话,那么小说家当然不能放弃对诗意的追求。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我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在作品中回避苦难;我也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在作品中放弃诗意。苦难中的诗意,在我眼里是文学的王冠。

一部小说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的成色。小说语言如果没有个性,缺乏表现力,就成了「说明文」,不管故事多么新奇,小说的魅力将大打折扣。如今有些小说尽管故事不错,但是语言粗糙平淡,缺乏光彩,你就喜欢不起来。

我热爱世俗生活,安然过著自己的小日子。平淡,朴素,但不潦草。如果因为写作就活得潦草,那是傻瓜。写小说是蛮有情调的事,如果一个作家的生活过得无滋无味,那么写出来的东西也必然是乏味的。

一个作家能否走到底,拼的不是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占有什么样的素材,而是精神世界的韧性、广度和深度。

8

一个作家写人性永远是不错的,因为人性是最复杂的。

9

我的体悟,就是我们不要把个人的痛苦放大。一定要想到众生的这种苦难,那么你的作品会获得一种升华、一种沉淀。从文学意义上、艺术意义上,这种沉淀就是一种艺术上的飞翔,这是特别重要的。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历练,很多东西在一个瞬间把你唤醒,才能和艺术融合。

10

写作的人不会孤独,你周围有那么多笔下的人物陪著你呢。我特别能理解费雯丽演电影演得精失常,演员很容易把角色的身世遭遇放到自己身上。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到写作会是万众瞩目的事业,它不过,是给自己找了一个默默的伴侣。

11

我想一个作家的感情是质朴的,他的写作才会浮现质朴的风貌。不是由于你写了土壤,你就质朴了;也不会因为你写了旧上海,你就不是质朴的。说到底,一个作家的气质,决议了他作品的气质。

12

如果碰到瓶颈期,也没什么不好。瓶颈是妖娆的障碍啊,能从它颈下爬出来,必定会脱胎换骨的。作家假如有勇气面对有难度的写作的话,就不要怕遭受瓶颈。


邢福传上干货啦!

这都是我之前自己写作,经历过甚至是踩过的坑,我相信你看完,一定对你有帮助。

很多人说,新手一开始写作,就先从模仿开始,所以导致许多人,在写作上,都有很多误区。

就如同最近有关「李雪琴」的一些文章一样,基本都是搬运式写作的手法。

我觉得刚刚学习写作的人,最重要的是,需要避免这两点。

01

不要搬运式写作

最近「李雪琴」可谓是太火了,无论是电视上还是网路上,都传得沸沸扬扬。

当然,网路上有关于她的文章,也跟著火了,但我这几天也看了一些文章,基本都是采用搬运式写作的方法,就连观点的极其的相似。

只要一篇文章火了,那么相似的文章,在网路上,也会一下子多了起来。

写这些文章,对于作者来说,可能暂时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蹭了热点,文章能获得更多流量。

但是如果你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并不难发现,写这样的文章,对于作者和读者,其实都没有任何好处,甚至还会大大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

因为读者看来看去,还是看到的文章基本差不多,肯定会,逐渐影响阅读的兴趣。

所以著对于读者来说,是影响很大的。

当然,站在作者角度来说,虽然写这样的文章,有流量,就有收益,眼前是赚的一些钱,但是这种钱,你很难赚得长久。

因为你无论写作多少年,永远不会形成你独特的写作风格,你每天只会,这篇文章火了,就蹭一点,那篇文章火也蹭一点。

蹭来蹭去,你都没有自己一套写作都标准和逻辑。

这样的文章写得再多,对于提高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来说,其实都没有什么用,眼前你看还有一些收益,但随著平台越来越严格,写作的门槛越来越高。

这样搬运式写作的人,会慢慢会走到穷途末路。

所以写作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独特的观点。

02

单机式写作

俗话说,好马永远不会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

马都能这样了,更何况我们是人呢,尤其是在写作这条路上,遍地都是坑,稍微不注意,你可能就会,人仰马翻。

这个例子我说的太多次了,实在是不想说了,但这件事,却又埋在我心里,永远挥之不去,是我心里永远的痛。

那就是,我之前在某自媒体平台上写作,本来平台要求写10篇文章就能过原创了,结果我足足写了73篇文章,可最后还是没过。

对于一个成熟的写作者来说,写73篇文章,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是花了我大半年的时间和心血。

如果我拿这些时间去加班,可能工资都能涨好几倍呢,但是放在这个单机写作上,却让我心灰意冷。

当初写作的热情,也逐渐消失殆尽。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写了73篇文章,其实说白了,都是在单机写作而已。

就是写作缺乏思考和分析,只知道每天不断重复写作而已,掉进一个坑里面,也不会思考,为什么会掉,也不想如何做爬才能出来。

可以说,就连掉进坑里了,我还在坑里写。

可想而知,这样的单机写作,对于提升我的写作能力来说,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最后实在是写不下去了,越来越讨厌写作,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时候,我终于算是想明白了。

不能一味重复的做第一天的事情。

我之后又重新做一个账号,结果写5篇文章,就提前过了原创。

所以我们不要一味的单机写作,为了写而写,而是要不断思考,每一篇都要分析。

写阅读量好的,要分析,写一些阅读量不好的,更要分析。

不断更新迭代你的写作水平,这是一个修炼的过程

这其实就很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人,都要注意的两个点。

当然这也是,让自己的写作能力,迈向更高台阶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邢福传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福传读书 更多写作干货,后台回复关键词「大礼包」领取!


写手在一开始一般有许多问题:比如如何保持灵感啊?脑中有一个想法,但却写不下去?怎么修改小说?等等关于写作的各种困惑和问题,而这些也是写手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把这些问题,按照一部小说完成的顺序分为创作与修改两个部分,挑选了最典型也是最常见的四个问题,来和大家谈一谈。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创作的,有很多写作者会问:我心中有一个很好的点子,想写下来,但却怎么也进行不下去?


我们来仔细看下这个问题:「点子」就是通常所说的灵感,写不下去,就是不知道如何把灵感变成一个成熟的故事。那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如何把灵感变成一个成熟的故事。


通常,灵感可能只是一个念头,离完整的故事还有一大段路要走,在这里,我只说非常基础的一点,就是顺著灵感不断去丰富这个念头,如何去丰富呢?我提个小方法。


要学会不断追问。我们以一条丝巾为例,看看可以有哪些追问呢?


追问前因后果。假如你在马路上捡到一条带血的丝巾,你肯定会想:这是谁遗落的?上面的血迹怎么来的?是不小心沾上去的动物的血,还是人的血?如果是人的血,又是谁的血?发生了什么而导致流血?流血的人怎么样了?……不断的追问下去,一个具有详细情节的故事就出来了。在《谋杀似水年华》中,血色丝巾是因为发生了车祸,而车祸的背后是复仇,复仇又是因为什么什么……这样将丝巾作为故事的线索,通过不断追问前因后果,故事就渐渐丰满起来。 相似或相反追问。比如一个女孩平时都戴著丝巾,但突然有几天换成了项链,为什么女孩突然不带丝巾了?她发生了什么事?项链是哪里来的呢?利用相似性展开追问,也可以丰满故事。另外还可以做相反的追问,比如假如一个女孩在冬天带了一条丝巾,你肯定会奇怪:为什么她不带厚厚的围巾?这条丝巾对她来说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她是只有这一天戴还是每一天都戴?她不怕别人奇怪的目光吗?等等将问题发散开去,你的故事就会越来越完整。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不过,有了丰满的故事还不够,比如,我们还要写好故事大纲,这样创作中就不会跑偏,还有撰写人物大事记,帮你准确把握故事的节奏感,让人物的成长变化、内心轨迹与外在命运无缝对接。这些也都是可以通过不断追问,慢慢填补出来的。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26 节内容

盐选专栏

蔡骏:故事思维写作课

蔡骏 知名悬疑作家

26 小节 | 4 小时

¥69.00 会员免费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哪个吗?

太平洋,对,就是它。

你这个问题就比它小了那么一丁点。


2015年就开始用今日头条,那时候是用来看新闻,娱乐,由于很花时间,浪费精力,果断卸载了,今年开始走上写作之路,再一次下载回来,只是现在是以创作者的身份。

在今日头条写作写了近三个月,发了60篇文章,总算过了原创,前期走了很多弯路,信心也快消磨光了,发文得不到正反馈,一度有想放弃的念头。

可能是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偶然的机会,进入了头条官方培训,在导师的耐心指导下,虚心的学习,总算有了一些改变。

期间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申请了两次原创都不过,在网上也查了很多过原创的答案,依旧没有找到核心点,有时真的想放弃不申请了,只管好好的写,但是这样进步会很慢,因为要过原创必须要有好的质量。

每当自己想放弃时脑海就会蹦出自己最初写作的目的,于是又重新拾起,在网上也看到过写了半年依旧没过原创的人,看到他们依旧在努力,自己也就没有放弃的理由。好在,很幸运,文章慢慢变得更好了,也过了原创。

在这里想分享一下自己写作过原创的几个心得。

1别老想著赚钱

写作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在圈子里总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章,「写作多久多久,收入多少万」,以赚钱为嚼头,来吸引别人来买自己的课程,很多人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情,去学习写作。

只是发现写了很久,实际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你看别人可以做到,自己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看著讲的东西和学习的东西都很有道理,但是自己却不能生搬硬抄,这个是为什么呢?

当然不一样,每个人的基础、能力、态度都不一样,别人写了很久,系统的学习知识,每一篇文章都很认真的对待,全职的做这事情,但是你却只话很少的时间,只是应付的写,效果怎么能一样呢。

并且想得更多的是如何通过这个内容来赚钱,很多人就是因为太急功近利了,心态浮躁,不好好的打磨作品,把重心花在其他的地方,这大概率会写不出好的作品。

既然决定了要在一个领域发展,最开始的时候,不能总是想著赚钱,有句话这样说,你追著钱跑,你追不上,钱追著你,你逃不了,写作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即使不是想著赚钱,对自己也有很多益处,比如书写自己的观点,记录自己的故事,传播有用的知识。

褚时健说了一段话特别有道理:入一行先,别惦记著,能赚钱,先学著让自己值钱,没有哪一个行业的钱是好赚的,赚不到钱赚知识,赚不到知识,赚经历,赚不到经历赚阅历,以上都赚到了,就不可能赚不到钱,让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该拚命的年纪,却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2耐住寂寞

写作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瓶颈或者心态不好的时候,比如写了很久,写了很多,写的很认真,依旧没什么人看,这个时候内心会很煎熬,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己是不是写作的这块料。

特别是当看到别人写的风声水起时,不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只是你不知道,别人之所以有成绩,是付出了非常人的努力,只是你没有看见而已,荣耀的背后都藏著一到孤独。

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在抵达黎明之前,天色往往会迎来最黑暗的一面,只要挺过这段时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会呈现,马云也曾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是后天很美好。

看过这样一段话:

有人问,没有喜欢的人,是一种什么感觉啊?

这种感觉就是没有期待也没有失望,没有兴奋也没有牵挂,日子缓缓流过,轻松且自在。不会孤独吗?孤独算什么,走过的路多了,遇到过的人也多了,受过的挫折和打击也不少,同样的也遇到过被人误会的时候,我也懒得去解释,所有渴望被人理解的行为都是弱者的行为。人的强大第一步学会孤独,第二步学会不解释,第三步学会用结果去证明自己。所以我习惯了一个人在深更半夜里码字,在头条里抒发著自己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享受的时候,但更多的是孤独,但是你得耐住寂寞,好好的学习,深耕内容,给别人带来更多有用的东西,自然就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但凡成功之人,往往都要经历一段没人帮助的岁月,而这段时光,恰恰是沉淀自我的关键阶段。犹如黎明前的黑暗,挨过去,天也就亮了。

3持续高质量

连岳说,写一篇好文章不难,要一直写好文章很难,写作写个一两年也很容易,要写一辈子很难,你是打算写来玩玩还是把他当做一个习惯,这很重要,如果打算写一辈子,这前期的过度就显得很短了。

所以如果你打算一直深耕下去,不要在意暂时的处境,只要你持续的更新,保持学习新的知识,眼前的一些小利可以不要去在意。

写作最重要的是持续,十年如一日的去写,只要你认真的去写,去学习,用心的去对待,写作水平的提升只是时间的问题,就像小野二郎做寿司一样,做了几十年的寿司,现在已经90多岁了,依旧还在前线奋斗,他已经不追求名和利,做寿司对于他来讲就是他的使命,做出好的寿司就是他每天要做的事情,把自己的一辈子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并且做到极致,这就是工匠精神吧。

我们写作也一样,首先要喜欢上它,一直去写,慢慢的提高水平,我听过很多自媒体人讲他们写作的过程,有一些人写文章其实很早就准备了素材,比如一个明星结婚,他就早早的把他们离婚、结婚、出轨的文章给写好了,所以他们可以在新闻出来的第一时间出来时,相应的只要稍微修改一下即可以发表文章,并且还是高质量的。

还有一些知名大v,他们写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精细打磨,修改了一遍又一遍,比如刘润老师,他说,他写的每篇公号文章都是花了6-7个小时写出来的,并且还不算他们团队付出的时间,还有一些作者写一篇文章要阅读几十万字的资料才会动笔。

厉害如他们的都如此用心的去写,能写出好质量的文章也就不意外了,都说一切初稿都是狗屎,好的文章很多时候往往是修改出来的,改了一遍又一遍,才有高质量的作品。

听过咪蒙工作室的工作流程,他们每天固定1小时选题会,针对一个选题的快速反应,提出多个切入点,讨论选择最有吸引力的一个,写完拟出十几二十个标题,通过编辑、粉丝、多个群层层筛选,才最终定稿。

厉害的撰稿人都是很用心的对待自己内容,这个时代只有好的内容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文章好不好读者心里明白,所以我们写文章的时候除了要持续,还要好好的打磨质量,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4一群人走得更远

有句话这样说的,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在写作的远途道路上,一个人固然可以自由奔放,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和一群人一起走会更有趣味。

每一个人所在的环境都不一样,每个人所擅长所了解的的知识也不同,这时候像优秀的人学习就很有必要了,有时候别人一个小小的指点就可以解决你很难的问题。

写文章的时,很多时候自己往往看不出来问题出在哪里,这时候找别人反馈就很重要了,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互相点评,互相学习,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率。

之前我看一些写作的爱好者,写了几年的内容,但是大部分都是偏感悟式的内容,一个人写得很开心,每次写完他都会发到朋友圈里,并且记录下日更了几天,在他看来,每天日更写完多少字就算完成任务了,根本不管质量。

但是一个好的作者应该追求好的质量,追求效率的提升,能写一些对别人有用的内容,去影响别人,哪怕是带来一点点的改变,这也很好。

你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样,你在什么样的圈子,你慢慢的就会变成那个圈子的人,所以找到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好的环境可以让你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可以学习一些好的技巧,以及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这样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标杆,让自己清楚在什么位置,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写在最后,写作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是一件长期的事情,甚至可能是一辈子的事,现在写的不好,别著急,先写著,要有先完成再完美的心态,一切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写作的过程中,要耐住寂寞,向优秀的人学习,要好好的打磨好每一篇文章,不要老想著赚钱,深耕下去,记住,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会呈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