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結論放在前面

保質期內的防彈衣被標稱防護等級以下的彈丸彈片擊中,不僅不會穿透,各國的標準裡面還有背面隆起值要求,被彈處背面隆起只會造成輕度軟組織挫傷。就這點挫傷當然不至於影響影響戰鬥力。

但是,防彈衣在高烈度戰場上主要目的還是降低死亡率,防彈衣未必能降低多少致傷率,甚至不會顯著降低致殘率。

能防7.62全威力步槍彈穿甲彈的美標NIJ IV標準就是背後凸起小於1.75inch/44mm。國標六級,能防5.8mm普彈,背面凸起標準是35mm。

高烈度的現代戰場,致傷致死的主要途徑早就不是槍彈了,軍隊的火力骨幹也不是槍械。抗戰時期我軍傷亡統計,70%以上是槍彈傷;到抗美援朝時期,破片傷、衝擊波致傷、燒傷就佔到85%以上。美軍在運動戰時期,我軍炮兵火力這麼薄弱,他們傷亡還是有50%來源於炮兵。陣地戰時期,美軍80%的傷亡是我軍炮兵造成的。

防彈衣對燒傷和衝擊波致傷無甚防護能力可言,對破片傷,身體絕大部分面積都不在防彈衣和頭盔保護下。防彈衣和頭盔只是保護要害,面對破片傷,尤其是現代大數量、小重量、外形均一的預製破片,能顯著降低致死率,但是致傷率基本基本不會下降,致殘率也不會顯著下降。

也正是因為現代戰場的殺傷特點,美蘇普及防彈衣的時候,五六十年代美軍用彈道尼龍的軟質防彈衣防不了步槍彈。蘇軍最早的6B2,也就能防托卡列夫手槍彈;阿富汗廣泛使用的6B3不加硬質防彈片只能防馬卡洛夫彈。我軍真正開始全軍普及的04B,不加板,V50值也就525-530,勉強能防10m外防54發射的51式鉛芯彈。

總之,能防破片,能大幅降低致死率,裝備這樣的防彈衣就是有價值的。

看到評論裡面有人說剛剛才開始大規模採購防彈衣

我說你們是不知道護神的TF95沒走定型流程就應急戰備生產X萬套的事情吧?

不知道96以後以防護攜行具的名義戰備生產XX萬套的事情吧?

不知道2000年以後戰備生產54/79系列,直到08以後補充戰備生產還沒停的事情吧?


預計內臟豆腐黨又要來群魔亂舞

在質量合格,符合彈道防護能力範圍內,保證你持有戰鬥力。

首先失去戰鬥力應該具備如下任意一個條件

失去四肢其一或以上

致人失去意識

大量出血或嚴重骨折喪失運動能力。

寫得很明白了,射擊距離5米就差貼著臉開搶了,凹陷深度不大於25mm大概就是一個成年人指甲的長度,對於肥宅或者經常鍛煉的士兵而言,這樣的深度並不足以使人失去戰鬥力。


軟質防彈衣防禦等級低,能防住的子彈本身動能也低,所以在不穿透的情況下對皮膚壓力和深度不大,不影響戰鬥力。硬質防彈衣或者是戰術背心+防彈插板,都屬於複合結構,分為兩部分,正面採用高硬度材料通過碎裂快速吸收緩衝動能,背板採用高韌性材料,減小形變深度。

美國防彈衣要求形變深度不超過40mm,我國要求深度不超過25mm,甚至很難打出瘀痕。


提問題就寫詳細點,防彈衣等級和輕武器具體彈種都沒說明,這就讓人很難回答了

這是某個做防彈插板的公司的圖片,3+和3a+只是這個公司自己的標準,(感謝網友指正)其他標準都是通用的,12.7bmg什麼的基本都要5級板了,不過國際通用的nij標準是沒有5級的,所以這一般不加入參考

這個標準一般是指某彈種近距離無法擊穿該插板,但比如m995這種較特殊的高初速鎢芯穿甲5.56nato就有概率擊穿4級板,m993這種同樣用鎢芯的穿甲7.62nato也可以發揮出比m80普通7.62nato更強的穿甲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廠商的同級別插板在實際抗穿甲能力上往往會有一定出入,他們所採用的彈種標準可能不盡相同,比如3級板的通用標準是能抗7.62nato,但不同廠商參考的具體型號也可能不同,何況使用同口徑同規格同型號彈藥的武器在初速上也不同,穿甲能力也會有差別,畢竟你不能指望那個打.50bmg彈的變態手槍雷電能有和同樣打.50bmg的一堆炮狙一樣的穿深

至於什麼「子彈即使沒打穿插板也能把人內臟震碎」這種神論,還是洗洗睡吧,如果子彈只差一點就能擊穿插板,那種感覺也就跟被人錘一重拳差不多,疼當然是疼,但插板頂多十幾二十毫米的變形以及衝擊頂多讓你出些淤血,最多也就是輕微骨折,可能會讓你很難受,嚴重點出血量可能更大,但基本要不了你的命,除非真沒人管了,至於保持戰鬥力,這就不好說了,肥宅或者足夠健壯的人可能可以硬撐著,但如果比較瘦弱的話可能就坐一邊歇著了

個人觀點,才疏學淺,如有出入,見諒


這要看輕武器具體是什麼

防彈衣是哪個級別的

直接上鏈接

以前整的,不再打一遍了

https://www.zhihu.com/answer/1043121871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