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目前状况?

因为昨天整理了很多除了金融和线上都很难


坐标:一线城市远郊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疫情对整个医务口的那种大影响就不提了,只说说我们这种非定点非综合的专科小医院的某一方面

疫情导致的居家隔离,不但隔离了新冠,也隔离了其它一切呼吸道传染病。年前,我们医院儿科每天要挂差不多1000个号,半夜来都是排队,如今这一个月每天撑死也就100个号,天壤地别。

居家隔离的另一个结果,好多人都为祖国的人口增长做了贡献,原先检验科的门诊和夜班是焦头烂额的应对儿科,现在妇急和产科竟然成了主力。每天总有那么几个妇科急诊(疑似宫外孕,或有出血)。产科建本率也有了一个小高峰,


在金融行业,影响还是很大的,感觉整个行业目前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开始从传统线下转移到线上,还在阵痛阶段,而且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收入持续下降,这个行业也并非外表那样光鲜艳丽。


有危才有机,机从危来;多难兴邦!

  • 1666年,算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天启之年,23岁的牛顿一年时间开创力学、光学、现代数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年,欧洲鼠疫盛行
  • 每次大的事件背后,都孕育著商机,比如2003年的SARS,促使刘强东把中关村的实体店铺转到了线上,马云由此顺势创立了淘宝
  • 此心安处即吾乡,停下来做紧急的事,开启做重要的事

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

  • BAT、今日头条全部开发了移动办公的工具,金山软体单日逆势上涨11.4%,ZOOM在2月3日暴涨15%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贷款发工资,只能撑三个月
  • 武汉动物园发出物资求助;盒马援助的200斤小泥鳅已送到,500斤小鲫鱼在路上,还主动认养了动物园两只河马
  • 「九州通」的医药公司「接管」了武汉市红十字会物资管理,2小时完成入库到出库全流程,红十字会半个月没搞

疫情的短期的,但是疫情的影响是长远的,对某些领域可能还是根本性的。此次疫情,在商业领域将加速行业的淘洗和进化,

充分地暴露了社会治理中的各种漏洞和不足,各级政府将以此为契机来提升公共管理水平,科技、民众的元素会更加丰富

几家欢喜几家愁:利好的行业有:医药和医护领域、远程教育和灵活办公领域、电商和快递服务领域……利空的行业有:野生动物相关产业、零售、百货和餐饮业、院线、房地产写字楼租售;利空股市和房市,利好债市和黄金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思迈特软体始终坚守一线,与全国人民一起齐心抗疫。

虽然,我们无法像医护工作者一样,奔赴一线,浴血奋战;我们也无法像许许多多的「逆行者」一样,星夜驰援,誓死不退。他们是疫情防控阻击战无畏的战士,是我们美好家园的守护者,谢谢他们!

我们能做的,是带口罩、不聚集、少出门,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此外,我们坚守岗位,利用专业技能,为整个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支撑疫情防控

疫情期间,我们快速响应政府需求,以专业的技术和敏捷的流程,开发出多个疫情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有效支撑当地政府机构的疫情防疫工作。

项目简介

某人民医院随著业务的发展,相继建设了HIS、LIS、药房管理、电子病历等信息化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在医院日常运营支撑,办公效率提升,管理工作加强等方面起到了基础支撑作用,但在数据的分析利用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 数据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无法统一管控数据缺乏积累和沉淀,

● 无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 数据缺乏共享机制,无法进行上报和自动化推送

随著社会的迅速发展,利用大数据分析做出优质决策的现状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医院的决策也面临著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而医院目前的信息系统和联机事务处理却不具备这样强大的分析功能,迫切需要新的工具和技术来帮助医院制定更优质的决策。

总体目标

1、决策支持

(1)对业务数据进行采集,建设数据仓库

(2)对数据进行挖掘,建设分析主题,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2、数据展示

(1)采用报表、图表、管理驾驶舱等各种可视化的展示方式,提供直观、美观、互动的UI界面

(2)支持APP、微信等移动端数据展示

3、数据服务

(1)对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管控,保证数据质量

(2)提供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数据上报和推送

4、许可权控制

(1)实现对用户许可权的有效管理

(2)满足院级领导和科室领导的数据许可权控制

总体架构

数据流程

分析主题

项目落地效果展示

1、院长决策

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相应信息,查看医院经营状况,可以数据辅助院领导做出正确决策。

2、资源分析

通过有效床位资源配置,进一步贯彻医改的分级诊疗政策,控制床位使用率在合理的水平。

项目价值

● 管理智慧化

医院领导的决策不再是拍脑袋,而是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用数据说话,科学管理

● 服务精细化

医院可根据患者的就医情况,合理调配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 运营自动化

日常运营常态化的数据操作可自动完成,减少人工干预,提升工作效率

Smartbi商业智能BI与大数据分析软体平台-一站式大数据BI解决方案?

www.smartbi.com.cn


快递行业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制造业从业者。

单位是纯制造业,大部分产品出口,百分之七十利润来自美国三大汽车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在海外有几个分厂,国内众多成员厂。

上述是背景。

08年金融危机时候,公司裁员了。那时候在别的单位,没赶上,据老员工说后来那些人都招回来了。之后是十年的高速发展。在国内不断的建分厂,在国外并购,建厂。我来单位十年了,没有休过双休日,所有小长假大长假没有一个休全的。

国内疫情严重的时候,正在过年期间,公司生产也没有全停,有一半产能依然在运作。但在三四月份,随著美国欧洲疫情严重开始停产,国内的成员厂开始逐渐停产。当时说要全力保总部。四月初,总部全线停产十天。现在各个生产线又在拟订五月份检修计划,就意味著五一假期肯定是停产了。国内还好一下,毕竟疫情控制住了。国外工厂就不怎么乐观了,滞留人员不能上班,每天还要提心吊胆的。如果疫情真的持续一年,不知道单位能不能挺过去啊。

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余事情。在总部所在城市,有一个小作坊规模的机械加工厂,有几台床子,十几个人。给我们公司以及所在城市其他制造业公司做些小的加工件为主业。三月底的时候,听同事说(因为本人被困在德国了)开始裁员,并准备卖床子了。行情不好的时候,所有的单位都在强调节能降耗,节约成本,一些改造能停就停,一些维修能不做就不做,必须做的也要先找内部资源,不能随便外委了。所以那些作坊厂基本没有活了。

这就是目前本人所在单位的状况。挺悲观的。估计接下来的步骤就是降薪了,如果疫情持续到年底,恐怕就得裁员了。这还是总部的情形,成员厂恐怕更难。

现在越来越觉得现金流控制是多么重要了。去年还跟老婆商量提前还一部分房贷呢,现在看,还是暂缓吧,留著钱渡过难关再说。公司是一样的道理吧。


2019年12月8日,第一例不明原因的肺炎在武汉爆发,随后被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庚子年伊始,其在武汉布下绵密的针脚并迅速席卷全国乃至全球各地,这是继2003年非典后国人与升级版病毒的再一次搏斗。那直至今日,疫情到底会对我国经济形势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对现有的发言做些简单的汇总,并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疫情对国内经济走势的影响概述

关于疫情对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家划分的维度主要是时间长度(短期、中期和长期)和行业(娱乐、交通运输、餐饮酒店等)。现有的观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短期来看,部分评论家认为将面临较大冲击,其他则认为线上经济会大幅度缓解短期冲击;从中长期来看,评论家普遍认可经济走势主要取决于疫情发展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企业的个体差异性,乐观估计不会改变长期应有的走势。

「经济体量显著扩大意味著对短期冲击的吸收能力也在增强。」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2003年我国经济规模为13.7万亿元,到2019年已达到99.1万亿元,相当于2003年的7.2倍。经济体量显著扩大,意味著对短期冲击的吸收能力也在增强。与2003年「非典」疫情并未改变当时经济上行周期相类似,本次疫情也不会对今年宏观经济企稳态势带来重大影响。

《经济日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人士指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从内外部环境看,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多,经济内在的韧性增强,这些都对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形成支撑。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疫情可能带来的影响,取得防控疫情的胜利,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不可否认,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不同,可能会存在大幅度的产业调整。中山证券通过各类数据的严格测算显示,2020年第1季度、第2季度、第3季度、第4季度的GDP增速预计分别为3.3%、5.1%、5.7%和5.8%,2020年的GDP增速为5.1%。

西方媒体看好疫情后国内经济的长期发展

除了国内对长期的经济走势看好,当地时间2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也发言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V形」影响。「我们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模型是(对经济)产生V型影响,意味著经济活动可能会出现明显降低,然后出现快速有效的反弹」。

西媒也认为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影响深远,「中国是世界的心脏,当亚洲巨人的血液畅通无阻时,全球经济的脉搏强劲而有力。 反之,如果亚洲巨人的节拍受到影响,全球经济会出现有不稳的迹象」

《国家报》的报道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使中国的工业受到影响,从而将金融市场、原材料价格和全球贸易推向了高点。西班牙IESE商学院决策分析部门的主管米盖尔·安赫尔·阿里尼奥(Miguel ángel Ari.o)表示:「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正在增长。」由于美中贸易战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放缓。

英国咨询公司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西蒙·麦克亚当(Simon MacAdam)表示:「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经济影响,我们很难预测。」牛津经济学家们估计,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仅增长5.4%,而爆发前的预期为6%。对世界的影响将减少约0.2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20年,全球经济增幅将为3.4%。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推测依据——短期、中期和长期

下面是有关评论家的具体分析:《比较》研究部主管陈永伟认为,按时间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疫情的短期影响会有,但有可能并不会像人们预测的那么大。

主要的影响主要会在中期,也就是从现在到疫情结束这一两个季度。长期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中期的经济走势和政策应对,疫情的总损失有较大概率会超过SARS。

短期影响

为论证其观点,他进一步具体指出,疫情短期冲击巨大,但数字经济可以缓冲部分冲击:按照惯例,春节会引发旅游、餐饮、电影、零售等行业的消费高峰,今年无疑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很多分析认为,这一效应会在短期造成巨大的消费下降,从而给GDP造成巨大损失。

但他认为数字经济的发达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损失,人们会将很大一部分线下消费转移到线上,除了传统的在线消费平台,很多线下超市也纷纷启动线上经营;同时,受疫情影响,与健康、卫生相关的商品销售火爆。所有这些网上消费加总在一起,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冲疫情带来的短期影响。

同时,2020年2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将对阿里巴巴的各项业务发展带来挑战和新的历史机遇。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已经采购超过4000万件医疗物资送往武汉及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地区,价值人民币4.68亿元;菜鸟绿色通道向武汉和其他受影响地区递送了超过2600万件医疗物资。

关于疫情对阿里各项业务带来的挑战,张勇分别从电商业务、盒马鲜生、本地生活服务、飞猪旅游业务做了分析。

他介绍到:

(1)电商业务,由于今年春节后不能及时复工,造成商家不能正常经营,物流网路尚未恢复。中国春节结束后的头两周阿里巴巴留意到对电商平台业务带来负面影响,商家未能恢复运营,也有相当数量的物流包裹未能及时完成配送;

(2)盒马鲜生、淘鲜达等业务受益于大量消费者转向网上采购食品,生鲜和大量生活必需品,客单价大幅上升,但受限于配送能力有限,订单量尚未全面恢复;

(3)本地生活服务方面,餐饮到店和外卖服务比去年同期有显著下降,因为很多餐厅没有恢复正常运营,但生活物资网上订购和配送量大幅上升;

(4)飞猪旅行业务遭遇消费者大面积的机票、酒店、度假服务的退订。飞猪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给予消费者无条件免费退订。

新浪财经的崔历进一步阐述道,经济受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疫情的发展和控制。比较乐观的情形是疫情在未来两周得到控制,生产消费活动在2月下半月开始部分恢复。

目前看有两个好的迹象:一是湖北以外的新增确诊病例在地区封锁一周后趋向稳定;二是全国范围内包括新增疑似和留观等潜在受波及人数不再加速上行。

这都说明病毒传播受到一定遏制,没有加速传播。如果疫情持续得到控制,在隔离和防护措施到位的保护下,2月下半月逐步开工的可能性较大。

这一情形下对短期经济的影响相对温和:虽然工人返工时间延迟一周,但春节假期的不确定性本就较高,公司多以备库存等方式应对。供应链的冲击较小,制造业的复苏受影响幅度不大。

虽然工业生产预计在一季度暂时走弱,二季度则随生产恢复正常补库存而明显反弹。但随著疫情的演变,目前尚难排除更为严峻的风险情形,特别是日后的返程和复工,如果隔离和防护不彻底,病毒扩散再次上升,直到四月份才逐步被遏制。

复工中断,运输和物流继续延迟,短期的经济影响更大:一是生产和贸易延迟,可能对全球产业链造成压力。聚焦到行业,湖北是汽车大省,对汽车产业链有直接影响。二是服务行业持续疲软,并进一步影响就业和消费。

总体一季度增长可能走弱2个百分点至同比4%左右,全年增速则走低至5.4%。因此,视疫情发展和控制情形,一季度经济下行至4-5%,全年增长回落至5.4-5.7%都是可能的。

中期影响

从中期来看,其有很大变数,企业能否跨好几道关是关键:企业何时复工是一个关键因素,什么原因影响了企业复工呢?从企业角度看,原因可以归为三个方面:「不让」、「不敢」和「不能」。

短期内不开工损失相对可控,如果时间持续一个月或以上,损失难以估量,大批中小企业将会倒闭,大量失业将会出现,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但巫师财经认为,居民整体不能消费和不愿意消费将会贯穿整个疫情期,疫情期间大家在家憋坏了,预测在结束之后会引来消费浪潮。特别是餐饮、酒店行业的走势预计会先抑后扬,旅游业在疫情过去后会迎来暴风式的增长。

长期影响

从长期来看,长期影响将取决于疫情持续的时间,以及相关的政策。

首先,2003年时,中国经济正处于高增长阶段,面对灾疫的抗击打能力较好。而现在,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移到了新常态,「三期叠加」本来就让增长的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疫情的压力会显得更大。

其次,2003年时,第三产业对中国GDP的贡献只有39%,而在2019年这一数值已经上升到了53.9%。本次疫情持续的时间更久,第三产业受到的影响是首当其冲。

再次,今天我国所处的贸易环境远比2003年时复杂,如果疫情持续,可能对我国的贸易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最后,与2003年相比,很多政策工具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例如,SARS疫情之后,我国拉动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将房地产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对此予以了各种政策倾斜。

这在房产价格相对较低的2003年,确实不失为是恢复经济的一剂良方。然而,在如今房地产价格已经居高不下的今天,是否还能重走房地产挂帅的老路,这可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同时,巫师财经补充到,对就业而言,非典时就业率、用工需求和居民收入增速在疫情结束的9个月之后才有所回暖,但目前的经济环境可能比当年需要更长的时间。

覃家琦等基于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公布的宏观数据,主要涉及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社会融资规模、财政、货币等方面的季度和年度数据,发现在 03年发生SARS疫情后,股票融资规模呈现和一般下降指标短期内相反的变化趋势,从2003年到2004年,又上升至673(单位均为亿元人民币),但从长期趋势上看,都是上升,SARS疫情并未改变长期趋势。同时他也认为,根据现有资料,推测此次疫情将会在今年四月基本得到控制。

长期影响——投资、融资方面

考虑到疫情对投资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我们预期固定资产、房地产投资增速在2020年第一季度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在第二季度回落幅度略有减小,从第三季度开始基本恢复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突发疫情是短期事件,并不会对宏观经济环境产生长期且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预期此次疫情依然不会大幅度破坏固定资产、房地产投资规模周期性稳步上升的规律。

在融资方面,预计本次肺炎疫情于2020年内彻底结束,在「恢复期」的2021年,中国融资整体规模包括贷款融资规模和债券融资规模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之后便会随著经济发展稳步上升。本次疫情应该不会改变中国投融资的中长期趋势,且趋势向上。

由投融资出发,很多因素都随之受影响。我们仅分析其中的两个:GDP增长率和A股市场。一国GDP的增长来源,大致有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块。但这三大块,在疫情面前,短期内都面临较大的冲击,但从中长期来看,我们通过对SARS疫情的冲击分析,发现SARS疫情并未显著影响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运行。

疫情对国内未来产业的三大影响

君为科技董事长曾乔预测了疫情对未来产业变化的影响,认为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现代治理体系升级、生活方式调整、线上行为替代。

第一个影响是关于现代治理体系升级,现代治理体系升级指的是现代化治理的相关产业,未来一定会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如何管理好14亿人口的衣食住行与安全健康生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业务上,体现为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医疗体系、农产业供应链、物流效率、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等;在产业链上,体现为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科技能力升级,包括更全面的数据化、智能化、更大范围的系统平台、甚至具备人工智慧的灾备预测等等,甚至包括一直以来讨论的医疗配套体系的问题。

这一次疫情中,分级诊疗问题再一次被放大,如何更加有效地配置中国有限的医疗资源,这是个重大命题。各种新型科技力量会不断应用在如何更好地服务14亿人口的现代社会治理方法上。

第二个影响是关于生活方式的调整,历史表明,重大事件会对居民基本生活产生影响,这会带来大量的产业改变,包括饮食结构、体育锻炼、社交方式、康养保健等等行业。

第三个影响是「线上行为替代」,即线上场景对线下场景的加速替代,这次《囧妈》的免费放映,其实是一个重大事件,可能会导致线下院线革命的开始,最后院线可能只剩下基础的社交需求,未来大型电影的首发可能会越来越多的在线上展开。再比如我们一直看好视频会议领域。过去中国主要做终端应用,买单者主要是政府与行政事业单位,但是这一次疫情可能会全面加速中小企业的视频会议行为。

在疫情环境下,视频会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这次疫情很可能会加速这个行业未来十年的成长。再比如在线办公,多人协作任务管理工具、线上业务流程管理、在线教育等等领域,这些行业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原本线下的行为转移到线上。

长期来说,它甚至会影响到未来中国产业互联网的进程,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分布、房地产行业。

政府部门的相关应对举措

政府在宏观经济的调控中占据著重要的地位,新浪财经的崔历提出:政府出台的政策针对性支持更可以有的放矢,放松宏观政策的呼声较高。政策主要著力点应在纾困、稳定就业、和管理风险,更偏重定向支持。

由于宏观经济的基础未变,大幅需求刺激的政策必要性不大,也可能影响未来结构转型。在中国,中小企业是城镇就业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对短期经济下行普遍承受能力相对较差,政府的支持性政策就尤为重要。

目前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宏观和金融政策:2月1日,5部门出台30条金融举措支持疫情防控;在2月3日金融市场开市前,中国人民银行提前作出流动性投放「预告」,并在两日内投放1.7万亿元流动性;截至2月6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出台十余条财税支持措施,并将继续出台一揽子政策,进一步降低相关企业生产运营和融资成本;各地也陆续出台了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

除此之外,财政部已经明确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企业,亏损结转年限在现行结转5年的基础上,再延长3年;免征民航企业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等。

除了流动性宽松稳定金融体系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定向支持,一类是通过税费租金减免、延迟纳税缴费、压降贷款成本、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融资担保等措施都有助于企业减少现金流损失;二是通过融资担保、贷款展期等方式避免流动性压力,都有助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支持经济重上正轨。

杨雪等则认为政府的政策可以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方面来实施,在货币方面,依据对于SARS疫情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分析,在本次新冠病毒疫情期间,首先应该保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对于货币信贷工作,要维持货币信贷总量的适度增长,防止大幅度波动的出现。

同时要对于疫情重灾区湖北等地进行货币信贷政策的适度倾斜。并且要积极发展经济,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疫情严重时期不仅要保障疫区的货币信贷量稳定、充足,也要努力使中国的经济减少下滑,保持稳定。

另外,在SARS疫情期间,中国并无降准降息操作。但是在现阶段肺炎疫情下,如果需要的话,建议可以适度降准降息,给予特殊时期还本付息延期支持,鼓励但不强制商业银行对主要疫区湖北下降利率,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信贷支持。

结语:短期影响不改长期走势

如上就是HBG研究院对于目前宏观经济层面影响分析的总结,所有观点均来自于已经公开的新闻资料和文章,总体看来,疫情对于短期的影响并不影响长期的走势,经济与产业的宏观大势依然被更多专家看好。


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来回答一下。

行业:电商 目前主要是淘宝和苏宁等几个平台

目前状况:有以下几点,

一是,同往年相比,看起来差别不是特别大,年后这几个月历来也是淡季,本来期盼中的,疫情后报复性消费,似乎也没有出现,或者在电商里本就没有这个现象,应该是线下的餐饮、旅游才会有报复性消费这一可能。

二是,由于过年期间,疫情开始直到三月底,物流停运时间较长,对电商冲击特别大,许多地方发不货,特别是几个重点省市,导致了原本就不好的生意更差。

三是,由于疫情导致销售下降,因而影响了资金周转,加上部分贷款突然断掉,不再提供循环额度,现在的日子很难。


对各行各业都有影响。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商业、餐饮、旅游、影院、公交系统等受影响最大。


新冠疫情给全球古典音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主流院团音乐季取消,知名音乐节停摆,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经纪公司破产。在古典音乐土壤深厚的欧洲,每年的7月到10月,全世界最著名的古典音乐节都会轮番举行。夏天本该充满集会和音乐,今年也不得不安静了下来。

在现场音乐会大面积缺席的情况下,线上平台成为了音乐人和观众实现双赢的重要渠道。

受疫情影响,光是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就近2万场,直接票房损失超过20亿。线下演出的停滞的背面,是线上演出的加速发展。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在线音乐演出市场规模已达到8000万。在现场音乐会大面积缺席的情况下,线上平台已经成为音乐产业链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疫情以来,各种线上音乐会、直播在各平台如火如荼,甚至还有多家大型夜店的DJ在短视频平台上和大家一起「云蹦迪」。

疫情改变了经济系统性的发展规律,催生出各行业发展新模式。在线传播成为演出行业的新常态。

由于所有的大型音乐演出都被叫停,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到伦敦皇家歌剧院,再到卡内基音乐厅,很多演出机构都选择了线上直播音乐会或流媒体音乐会。

在「今日音乐MusicToday」《新冠疫情带给古典音乐哪些积极变化》一文中,作者指出,直播让古典音乐不再精英化了。有些人会因为在音乐厅看演出感到无聊和厌倦,而习惯于在家观看最喜欢的肥皂剧和连续剧,这部分人可能会愿意在更舒适的氛围中聆听古典音乐,不必受音乐厅传统的约束。而在网上直播听音乐的时候,不用担心自己穿什么,在乐章之间发出响声甚至拍手也不必尴尬。在线下演出和古典音乐行业中,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正是让古典音乐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的绝佳时机。

作为音乐行业的小众分支,在最近十年科技的进步在古典音乐市场尤为醒目。2010年左右,包括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内的世纪顶级剧院和音乐厅开始尝试高清现场直播,并尝试呈现全球化的古典艺术直播平台。在线收听、现场直播,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伴随著技术革命,古典音乐领域的内容生产也一同腾飞。

所以在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音乐节所有线下演出都在多个平台上实时转播。无法到场的听众们,可以通过 音视频的多种形式在 APP和多个平台观看视频直播。这是音乐节顺应时代的地方。

很多人还记得去年国庆期间,长城脚下的那个枕著音乐入眠的奇妙夜晚。2019年10月4日,作曲家马克斯·里希特在长城脚下举行了概念音乐会《舒眠》的亚洲首演。

这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音乐会让大家见识了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魄力和活力。有评论人表示,在将西方的古典音乐崇尚感放在音乐厅里的同时,音乐节已经开始了一系列非常年轻化、自由化,非常敢于大胆挑战传统观念的新尝试。

所以在预测到时代的风向后音乐节也率先提出了线上线下,240+小时不停息的口号,并策划了一系列内容。

但音乐厅,始终是古典音乐的主战场。无可比拟的音效、一丝不苟的乐队编制、讲究的剧场礼仪……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次完整的古典音乐观演体验。

在人类创造音乐的几千年历史里,音乐与现场是紧密联系的。在留声机出现之前,声音无法被记录,音乐聆听的方式只有这种不可复制的线下聚会。

从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到如今转播技术的发达,在150年的时间里,科技改变了音乐的聆听方式。然而无论是黑胶、CD、MP3乃至流媒体,都未能撼动音乐现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疫情期间线下演出的意外中止,更让人们意识到音乐和线下演出的宝贵。


跨境电商,订单暴跌,不知道能不能等到疫情结束那天,合作的工厂已经放假休息了


展览行业

疫情对展览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全国各地上半年的展会基本全都延期或者取消,尤其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5月之前基本上算是全军覆没,下半年就算展会能够开起来,展会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国外疫情如此严重,展会上的人流量肯定会受到影响,目前的状况就是企业都在观望,看疫情如何发展,更多的企业都不把心思放在展会上,上半年直接选择放弃展会这样的活动。昨天刚刚收到一个内部通知,最近在沟通的一家企业参加的展会又要延期。心塞塞。


活动行业由于本质上就是「大规模人群聚集」的事情,可能将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一线城市,业务是做中小企业咨询顾问和提供网路营销解决方案的,业务开展还是比较有影响的,以前是上门,现在只能视频,但是现在企业对于线上获客这一块的需求明显加大,以往很多线下做的好的公司,根本不屑于线上获客,现在几乎都需要,但主要我们服务中小企业的制造业,他们底子太薄了,所以现在来看制造业阵痛很比较明显,但是对于我们行业是一次机会和挑战。


某东,对集团尤其是物流影响也不小,不过我们部门居然超额完成了2月的指标,可能是人们在家没事儿干只能买买买了把……


餐饮人一枚,专业餐饮供应链和开火锅店。

火锅的堂食性让依赖线下的我们在这次疫情面前,没有一点反击能力,外卖的火锅救不了我们什么。一天基本损失2000,还没接到复工通知。

20200219,疫情持续发展,成都


自己是民宿 目前不对外政策停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