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具批判性的一種媒介觀,從麻醉效果和文化工業視角來看是沒啥毛病的,但按照馬克思老人家的說法——矛盾貫穿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所以呢,辯證分析問題還是很有必要滴 (啊,致敬馬克思……)

媒介既是福祉亦是包袱。下面主要分析媒介的負面效用,開始認真回答問題了喂~

說它是包袱,最主要就是體現為「媒介的麻醉效能——降低了大眾審美和文化水平。」具體原因有幾點:

第一,媒介同化了大眾口味,而審美意識和文化水平都是需要一定獨立思考能力和不那麼雷同的評判標準。

想想當下泛濫成災的網路熱詞和流行語,當大家都只會說「為你打call 、666、扎心了…老鐵…」這種短平快時詞句時,我們的表達能力是不是在無形中降低呢?

第二,媒介剝奪了大多數任選擇文化的機會。

雖說受眾在媒介接觸上有一定主動性,但在更多情況下,人們總是沉溺於媒介的框架環境下,受其影響,從思維到行動,媒介彷彿真成了左右我們接觸外界事物的標杆和先導。

當身邊人都在朋友圈中分享某則影視劇,你不看的話,社交資本不就會大打折扣么,差不多就是上面有人提到的「議程融合理論」了,媒介有整合社會的功能,我們的審美還有文化水平如何不是某家媒體應承擔的責任。

第三,媒介將我們時間一點一點肢解,哪裡還有充裕時間去自我提升

審美和文化水平並非一朝一夕能突破的東東,指望從優質電視、電影、書籍里汲取營養,前提是你得有時間做點啥吧?
1:根本原因還是經濟問題。由於經濟的發展情況,和媒介的利益化驅動加劇,導致媒介多數情況下變成為了吸引人注意力而進行傳播,導致傳播內容的低俗化,媚俗化。

2:而且又因為科技的發展傳播的影響力擴大,導致人們越來越被媒介影響。而又因為第一個原因,導致人們審美水平下降。

3:自媒體的發展,使得一些沒有文化,沒有審美,或者各方面素質低下的人有了傳播自己價值觀的機會。人們也容易被影響。導致審美水平下降。

「媒介」的定義是什麼?

「大眾審美」的內涵是啥?「文化水平」怎樣界定?

先去搞清楚這些問題,再來看你提問的這個問題。

如果你真搞清楚了,你會發現這是個偽問題。
說的大眾好像曾經擁有高審美似得

性本惡,慈母多敗兒。(意思近似)

受眾並不高雅。只是媒體一直刺激,培養,滿足大眾的慾望,並從中獲利而已。何必相互指責。

所幸有同學從大眾審美和文化水平,質疑這個問題。我覺得還需要說明一下。

審美水準、文化水平這種事情很難統計,統計一般也是根據留存的文獻,很多上不了檯面的東西自然,流傳不廣,也不容易留存。有些異類也會被篩選掉。(比如王學泰先生提到的,明朝留存戲劇里,有劉關張三人慾起事,相互屠戮家眷一段。)

據說古今多數藏書家會在所藏經卷里夾春宮圖來防火,因為火神是個未出嫁的姑娘,見了會羞走。

(你說這是雅緻還是低俗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