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啊,英語專業一路讀上來,研究莎士比亞十年,願意為他讀博士,願意為他開五年公眾號,願意為他開77期莎劇詩歌共讀,不是昧良心的,不是盲目跟風~


跟風拜讀

真心追捧

作為一個讀完兩千多頁《莎士比亞悲喜劇全集》的人,我想我是有絕對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

高中學到文藝複習三傑是真的覺得莎士比亞厲害

遂買了一套悲喜劇全集(朱生豪先生的譯本)

說實話莎翁的書,天馬行空,因為又是戲劇,外國人名字我確實又記不住,讀起來十分費勁,導致後面我自暴自棄看名字只記第一個字(當然有很多就混了)

開始看索然無味,你進不去他的思維方式,整個人就是小朋友我有很多問號。

最讓我覺得無釐頭的就是《仲夏夜之夢》和《二紳士》,儘管《仲夏夜之夢》,也算莎翁很大眾化的文學作品了,但是作為看到的第一則戲劇,我是真的覺得無釐頭,雖然是講愛情,但是一點也不美好,雖然結局皆大歡喜。

看到第三本的時候(大概看了有十來出悲喜劇了)都還覺得書裡面的人,真的是神經病啊!

不過第三本我就有一出特別喜歡的!叫《溫莎的風流娘們》婦女的形象刻畫得特別飽滿,她們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敢於對自己風流的丈夫做出對抗,讓人覺得不該是那個時代的書。

與之相對的就是《馴悍記》(原諒我真的記不清楚名字)一家的兩個女兒,一個暴躁一個溫婉,暴躁的不願成為男人附庸的大女兒卻在丈夫的各種折磨下成為聽話的機器。

娶了小女兒和真愛的另外兩個男子,在文中對愛情的追求是那樣強烈,卻在結婚後對自己妻子的不如大女兒一樣順從而氣惱。

這居然還是一部喜劇!

我看完了莎翁所有的悲喜劇,纔敢說對他有一丟丟瞭解。

真心佩服他在於

1.他戲劇的天馬行空的思維力,無人能及。

2.歸為喜劇中有悲,歸於悲劇中有永遠銘記的情感,我覺得莎翁的美一齣戲劇都不能單純的用悲喜定義。

3.反應人性的複雜,劇情曲折離奇,我們想像不到的人性,莎翁筆下都有,看多了才覺得他戲劇裏莫名其妙的東西纔是最平常最真實的。

雖然你現在讓我講莎士比亞影響了我啥,我講不出來,但是有時候就是突然帶入進他的戲劇,一種很奇妙的感覺。

莎士比亞不僅是文藝復興的光,他的戲劇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如《愛的徒勞》裡面發誓清心寡慾的瓦國君臣面對美女的誘惑,馬上就動搖了,放在現實也是很普遍的現象。

暫時想到就這些啦!

對了前面之所以提到是朱生豪先生的譯本是因為你如果覺得莎士比亞特別難看,那是因為譯本沒選對啦!有點翻譯簡直是人間災難


這問題????迷惑行為;

大家散了吧,這應該是釣魚貼


建議你看完他的四大悲劇後自行回答這個問題。


不追莎士比亞為什麼要邀我答這種問題


是真的喜歡並沉浸在其中,且願意去分析和鑒賞……


不是,我是看完《西方正典》後入坑的。

最近,想學習西方文藝理論,莎士比亞不看是不行的。不是吹捧他,是真繞不開。


不知道不當說,

我是一個高二學生,想問問早讀時間和課間10分鐘該做什麼,到底該怎樣有效利用??

www.zhihu.com圖標

閑暇時間多睡覺,多休息。大腦對知識的內化吸收多半是在睡眠的時候進行。經常熬夜的話,你學習效率會很低。


????當然不是

莎士比亞的作品水準絕對擔得起他的盛名

在那個時代 文藝復興時代 能夠有如此深刻的作品思想和如此明確的對世界的認識 是很不容易的

《哈姆雷特》《麥克白》《羅密歐與朱麗葉》,哪一個不能體現莎士比亞本人的思想深度?

怎麼 我對於他的作品流露出的感情主題思想的高度認同並讚賞他 怎麼就盲目跟風了

莎士比亞值得追捧 母庸置疑

如果他不被追捧被宣揚那纔是有問題的

他也不需要zz們的盲目跟風 在世界文壇上沒有人可以否認莎士比亞作出的貢獻和他不可撼動的地位

這是歌德的評價:

「莎士比亞對人性已經從一切方面、在一切高度和深度上,都發揮的淋漓盡致了。可以說,對於後起的作家而言,已經再無可做的事了。」


也許是跟風去讀,因為他的聲名長盛不衰;但讀完只想流淚,所有的讚譽他當之無愧。

另外,我總會傾向於以惡度人,不知道你如此提問題是否有懷疑他人跟風而自恃清高不願意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憤世妒俗之意,還請多讀些書,靜下心來讀莎翁。如若沒有,那麼我為我的惡意道歉。


並不是。

以前有學過《威尼斯商人》的選段,對鮑西婭這樣聰敏智慧的女性充滿了尊敬與讚賞。

初中的時候看《哈姆雷特》,一直不理解為什麼哈姆雷特的復仇是個悲劇,並且覺得很沒意思。

不過現在,我倒是逐漸可以理解歌德評價哈姆雷特「這是一株橡樹,結果卻被栽在了只應開放嬌嫩花朵的花瓶裏」這句話了。

如果說之前看莎士比亞出於一種對名著的好奇與虛榮,浮躁的瀏覽整個劇情的話,而現在重拾這些書,或許以生命的角度去看待它們,結合自己的遇到的事情,會更有體悟,因而喜愛,追捧。

閱讀的名著從來不是一個值得炫耀的標籤 ,而閱讀名著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並對其產生共鳴的機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